中國現代航空工業師從蘇聯,噴氣式戰機主要來自米格、圖波列夫家族,在引進、消化、仿製到自主研發過程,有成功也有失敗。在相當長一段時間,受限於國家基礎工業、科研實力的落後現狀,雖然科技工作員有很多超前思維,但在現實應用中往往得不到想要的結果。下面這張圖反映的就是上世紀50-80年代,我國軍工努力創新但最終落於下馬的經典機型。

盤點我國被淘汰經典機型,包括老版殲-10、殲-11戰鬥機

經典機型

按照圖片順序大致介紹,有可變後掠翼的強-6強擊機、四發版轟-6I戰略轟炸機、很少見的東風系列殲擊機,還有一款和殲-11重名的老版本。

一、強-5乙魚雷攻擊機

強-5乙是一款在強-5基礎上研製的高顏值魚雷攻擊機,也是全世界最後一款專職魚雷攻擊機。1968年由南昌飛機制造廠研製,取消了機內炸彈艙、加大主燃油箱、機翼增加魚雷掛樑。裝備蘇制PAT-52火箭魚雷(魚-2),1970年9月29日首飛成功,共計生產6架裝備部隊試用。

盤點我國被淘汰經典機型,包括老版殲-10、殲-11戰鬥機

強-5乙魚雷攻擊機

由於機載配套設備存在大量問題,雷達、自動駕駛儀、瞄準具等設備長期不能定型。隨著水面艦艇防空能力不斷加強,專用魚雷攻擊機生存概率大幅下降,該項目於1979年中止。

盤點我國被淘汰經典機型,包括老版殲-10、殲-11戰鬥機

強-5乙攜帶魚-2低空突襲

二、強-6可變後掠翼強擊機

強-6強擊機,是一款單座單發佈局,以米格-23為參考對象的可變後掠翼戰機。由南昌飛機制造廠(洪都航空)研製,開始於1976年、終止於80年代末期。

1974年西沙海戰後,海軍、空軍暴露出來的戰機性能不足,無法遠程支援作戰,迫使研製新型戰鬥轟炸機成為必須。1976年三機部向各生產廠家下達設計要求,其中就有南昌飛機制造廠提交的強-6可變後掠翼強擊機方案。

盤點我國被淘汰經典機型,包括老版殲-10、殲-11戰鬥機

強-6風洞試驗

機體結構超重問題、可變後掠翼的控制系統一直未能解決、採用的渦扇-6(WS-6)發動機一直無法定型批量生產,這三個問題直接決定了強-6的命運。

盤點我國被淘汰經典機型,包括老版殲-10、殲-11戰鬥機

強-6強擊機 效果圖

三、轟-7殲擊轟炸機

和強-6屬於同個項目產品,這是一款由西飛提出的“轟-7方案,1977年正式研製。80年代初因國民經濟調整原因被迫中止,而後來成功入役的殲轟-7“飛豹”則是在轟-7基礎上發展而來。

盤點我國被淘汰經典機型,包括老版殲-10、殲-11戰鬥機

80年代亮相範堡羅航展的“轟-7”模型

盤點我國被淘汰經典機型,包括老版殲-10、殲-11戰鬥機

“轟-7”木質樣機,機頭略微下垂

四、東風107戰鬥機

東風107戰鬥機是續1958年成功研製的殲教-1之後,再一款兩側進氣機型,大量參考美製F-8“十字軍戰士”戰鬥機創意,包括可變機翼等。1959年初,東風107模型送到蘇聯進行吹風試驗,性能要求最大飛行速度1.8M、升限20000米、最大航程1000千米、續航時間1小時20分,採用一臺蘇制РД-9 Б渦噴發動機(米格-19發動機)。

盤點我國被淘汰經典機型,包括老版殲-10、殲-11戰鬥機

東風107全尺寸模型

完成吹風試驗的東風107,卻發現配套的紅旗2發動機不能按計劃完成,同時由於字面指標更高的東風113更符合各方期待。1959年,已經制作出原尺寸模型的東風107下馬為東風113讓道。

盤點我國被淘汰經典機型,包括老版殲-10、殲-11戰鬥機

東風107效果圖

五、東風113戰鬥機

和東風107同期,1958年由哈軍工部分師生提出東風113設計方案,主要作戰對象針對美國F-105和B-58。飛機設計性能參數:最大飛行速度2.5M、最大飛行升限25000米,這是一款典型的截擊機。

盤點我國被淘汰經典機型,包括老版殲-10、殲-11戰鬥機

參與東風113研製的部分哈軍工師生,左上角為宋文驄

盤點我國被淘汰經典機型,包括老版殲-10、殲-11戰鬥機

東風-113風洞模型

不過後期東風113又將作戰對象鎖定F-104"星式"戰鬥機,設計指標進一步提升。最高飛行速度2.5M、最大升限25000米、推重比0.92、最大過載8G、最大航程1430公里。

東風113研製前後歷時三年,正是和原本可以實現的東風107比拼性能,在東風107被擠落之後,同樣難逃夭折的命運。

盤點我國被淘汰經典機型,包括老版殲-10、殲-11戰鬥機

東風113效果圖

六、殲-9IV戰鬥機

殲-9於1964年提出設計方案,終止於1980年,是一款全天候高空高速要地防空截擊機。以蘇聯圖-22、美國B-1B為主要作戰目標,設計指標雙26(升限26000米,馬赫數2.6)。

盤點我國被淘汰經典機型,包括老版殲-10、殲-11戰鬥機

殲-9翼型佈局方案

殲-9是氣動方案最多、投入精力最大的機型,有單發、雙發,甚至無尾三角翼佈局。雖然因為各種原因最後下馬,但是積累的技術和經驗直接促進了殲-10、殲-20的成功研製。參考了從越南戰場上獲得的F-4B殘骸上發現的技術。

盤點我國被淘汰經典機型,包括老版殲-10、殲-11戰鬥機

殲-9IV三視圖

盤點我國被淘汰經典機型,包括老版殲-10、殲-11戰鬥機

殲9機腹進氣版

七、殲-13戰鬥機

1972年由沈飛研製,是一款單發單座佈局戰鬥機,用於替代殲-6戰鬥機。由於配套發動機不給力,同時空軍對性能要求又在不斷提高,最終於1981年下馬。

盤點我國被淘汰經典機型,包括老版殲-10、殲-11戰鬥機

殲-13設計方案

殲-9系列一樣,殲-13同樣有多種佈局方案,最有代表性的就是兩側進氣和機腹進氣佈局。機腹進氣版更像一架F-16戰鬥機。

盤點我國被淘汰經典機型,包括老版殲-10、殲-11戰鬥機

殲-13腹部進氣模型

盤點我國被淘汰經典機型,包括老版殲-10、殲-11戰鬥機

殲-13腹部進氣效果圖

八、老版殲-10戰鬥機

1968年,在考慮了可變後掠翼技術在提升飛行品質和起降性能方面的作用,沈飛在對F-111的殘骸進行技術分析之後,提出了代號殲-10的可變後掠翼重型戰鬥機方案。

殲-10不但採用了可變後掠翼佈局,而且還加裝了全動鴨翼,這是迄今為止世界上唯一一款採用三翼面佈局設計的可變後掠翼飛機。如果研製成功,性能介於米格-25和F-14之間,由於該機所需技術遠超當時航空工業水平,這款個性十足的戰鬥機最終於1980年中止。

盤點我國被淘汰經典機型,包括老版殲-10、殲-11戰鬥機

老殲-10效果圖

九、老版殲-11戰鬥機

殲-11於1969年由沈飛研製,殲-11和法制“幻影”F.1有著驚人的相似(有沒有法國參與就難說了)。兩者都採用中單翼常規佈局、帶有激波錐的二元進氣道,機翼翼型也幾乎完全一致,僅在垂尾設計上有著較大區別。同樣在配套發動機、航電系統及彈藥上不能同步,最終於80年代下馬。

盤點我國被淘汰經典機型,包括老版殲-10、殲-11戰鬥機

老殲-11模型

盤點我國被淘汰經典機型,包括老版殲-10、殲-11戰鬥機

老殲-11模型

十、殲-12戰鬥機

殲-12由南昌飛機制造廠於1968年開始研製,是一架從機體設計到部件製造完全由中國自行研製的輕型噴氣戰鬥機 為我國獨立自主研製戰鬥機積累了寶貴的經驗。

盤點我國被淘汰經典機型,包括老版殲-10、殲-11戰鬥機

殲-12戰鬥機

殲-12又叫空中李向陽,是空軍要求的一款超輕型前線戰鬥機,由於“適應人民戰爭需要,開展空中游擊戰”的提法。殲-12成了一款高度機動靈活、短距起落、維護簡單、造價低廉的小型戰鬥機,通過採取縮小機體,減輕起飛重量來有效地提高飛機的機動性能。也正是太過於輕型和世界發展潮流不符,改進空間有限,1978年項目結束。

盤點我國被淘汰經典機型,包括老版殲-10、殲-11戰鬥機

殲-12戰鬥機 三視圖

最後以最重要的遠程戰略轟炸機來結束本文,大家都知道我國從圖-4、圖-16的引進並一路仿製,由於轟-20遲遲沒有面世,目前依靠轟-6眾多改型承擔戰略任務。不過在上世紀70年代,科研人員就已經開始了第一次遠程戰略轟炸機的研發嘗試,型號包括:轟-6I、轟-8遠程戰略轟炸機。

上世紀60年代,我國核武器發展獲得重大成果,唯一的戰略轟炸機轟-6卻存在航程短、載彈量低、速度慢、突防能力弱,生存能力差等不足。因此,1970年,西飛提出轟-8戰略轟炸機方案,先研製過渡方案轟-6I(四發版本),再進行轟-8的正式研製(四發、六發版本)。1980年下馬。

盤點我國被淘汰經典機型,包括老版殲-10、殲-11戰鬥機

轟-8演變圖

一、轟-6I轟炸機

在轟-6基礎上用四臺英國“斯貝”Mk.512-5W渦扇發動機,替換兩臺渦噴-8發動機,通過改善發動機來增加航程、載彈量。其中兩臺安裝在原渦噴-8位置,另外兩臺吊掛在兩側機翼下方。

盤點我國被淘汰經典機型,包括老版殲-10、殲-11戰鬥機

轟-6I轟炸機

盤點我國被淘汰經典機型,包括老版殲-10、殲-11戰鬥機

轟-6I轟炸機 三視圖

二、轟-8轟炸機

原計劃於1979年將轟-6I定型為“轟-8”並投入量產,但同期“運十”正在全力進行中,各種資源要優先保障。同時以經濟建設為中心軍費大幅縮減,而核心的“斯貝”發動機也一直沒能完成國產化,種種原因導致轟-6I(轟-8)下馬。

盤點我國被淘汰經典機型,包括老版殲-10、殲-11戰鬥機

轟-8轟炸機4發方案

盤點我國被淘汰經典機型,包括老版殲-10、殲-11戰鬥機

轟-8轟炸機6發方案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