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款戰機已近花甲,發射導彈小心翼翼,仍是解放軍主力戰鬥機之一

中國航空工業在中蘇交惡以前,很大程度依賴蘇聯提供技術。中蘇交惡在1969年達到頂峰,在1969年前,蘇聯援助中國的最後一款戰鬥機是米格-21,而米格-21的中國仿製版本殲-7,卻在引進蘇-27之前都是中國空軍的主力戰鬥機。總產量達1577架,僅次於殲-6。至今空軍的保有量仍有約400架,但已經全部退居二線。

這款戰機已近花甲,發射導彈小心翼翼,仍是解放軍主力戰鬥機之一

1955年,前蘇聯米高揚設計局設計出了一款2馬赫的戰鬥機,命名為米格21。兩年後,米格21進入蘇軍中服役,迅速成為了主力。1962年,中國開始尋求殲-6的替代品,看上了殲-7。但中蘇交惡使得蘇聯在技術方面給予的援助越來越少,現有的米格-21樣機對於殲7研製工作來說幫助不大。直到1964年,沈飛才開始生產殲7的原型機,於1966年首飛。

這款戰機已近花甲,發射導彈小心翼翼,仍是解放軍主力戰鬥機之一

殲-7於2013年停產,至今不到6年。生產的49年,一共有1577架殲7在沈飛、貴飛生產線被生產出來。殲-7系列已經成了一個家族,一共出現了多達16個改型。殲教-7作為十多年來中國唯一一款性能還算過得去的高級教練機培養了大批飛行員,殲-7也守護了好幾十年的中國領空。

這款戰機已近花甲,發射導彈小心翼翼,仍是解放軍主力戰鬥機之一

不過殲7也有著相當嚴重的缺陷:因為殲-7的尺寸較小,還採用機頭進氣的方式。這就造成殲-7機載雷達體積很小,探測距離相當有限。初期的殲-7採用的是三角翼,靠近翼根的導彈掛架在發射導彈時,產生的廢氣往往會被髮動機吸入導致喘振甚至空中停車。蘇聯空軍服役的米格-21卻沒這個問題。在掛架和導彈發射藥劑改良後這個問題得到緩解,但殲-7在發射導彈的時候還是需要小心翼翼,不能作過大幅度的機動。

這款戰機已近花甲,發射導彈小心翼翼,仍是解放軍主力戰鬥機之一

上世紀80年代的殲7已經稍顯落後。在英美的幫助下,殲-7MG和"超-7"戰鬥機出現了。這兩款戰鬥機雖然沒有服役,但為接下來的中國戰鬥機科研打下了相當堅實的基礎。超-7最後與巴基斯坦合作繼續研製,變成了中國外貿戰鬥機拳頭產品"梟龍"。

這款戰機已近花甲,發射導彈小心翼翼,仍是解放軍主力戰鬥機之一

2016年,中國空軍還裝備著各型殲-7約400多架,保有量甚至超過了殲-10A的生產數量。可以說,殲7至今仍然是祖國二線空防的主力。雖然這是一款二代戰鬥機,但後期版本普遍升級到準三代水平。這些老飛機在體系作戰的條件下戰鬥力也不俗,用於應對小規模邊境衝突足矣。如果真正需要殲-7飛向戰場了,可能也已經是全面戰爭爆發的時候了。

這款戰機已近花甲,發射導彈小心翼翼,仍是解放軍主力戰鬥機之一

更重要的是,目前中國只能說是初步建立了脈動生產線,距離真正的"脈動"還有點差距。年產戰鬥機數量加起來最多也不過3-4個滿編航空兵旅,而需要換裝的部隊並不止裝備殲7的幾個單位。這些殲-7,一來是為了訓練新飛行員,讓這些"菜鳥"在成長為"老鳥",二來也是避免浪費:最後一架下線的殲7才服役了不到6年。新戰機源源不斷地生產出來,這些殲7也會陸續退役。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