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這樣聽評課,既專業又能相互提高

語文 紙鳶談教育 2019-04-05

大家好!歡迎您點擊右上角的“關注”,來查看更多教育文章,同時歡迎您點贊+收藏+分享。

每學期的開學初,學校都會進行聽評課活動。在現實的教師聽評課活動中,往往存在這樣的現象:重聽輕評,怕得罪人,往往失去了聽評課的意義;敷衍了事,優點大講特講,缺點避而不談,評課時冷冷清清;不痛不癢,不能切中要害,促進課堂教學和教師專業化成長無從談起。

全國著名特級教師於漣曾經說過:“我的特級教師是聽課聽出來的。”可以這樣說,聽好課的基礎上才能評好課,而評課在很大一方面決定了一位教師的自身素質和修養、教學觀念和能力水平。聽評課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過程,教師這樣聽評課,既顯得專業又能相互提高。

教師這樣聽評課,既專業又能相互提高


到底什麼是新課改理念下的“好課”?

華東師範大學教授葉瀾曾經提出,“好課”的標準是“五實”:

紮實:好課應該是有意義的課。

充實:好課應該是有效率的課。

豐實:好課應該是生成性的課。

平實:好課應該是常態下的課。

真實:好課應該是有缺憾性的課。

所以,過於完美的課堂往往給人留下“假”的印象,我們呼喚真實的課堂、真實的師生互動。

聽課時手腦並用,形成頭腦風暴及時梳理

所謂“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聽課時,重點看教師是否有知識性錯誤,教學目的是否明確,是否具備新課改理念,基本功是否紮實,教學設計是否科學合理,重難點是否突出,課堂的深度和廣度是否合理,是否具有課堂機智,提問是否具有啟發性思考,評價語言是否具有激勵性促進思考,是否能熟練駕馭課堂教學,多媒體運用是否恰當,板書是否合理等。

不僅只關注教師的“教”,更要關注學生的“學”。看學生的參與度,是否積極主動投入,是否認真傾聽,積極發言,是否掌握了學習方法,是否真正達成了教育目的等。

以以上內容為聽課側重點,遇到精彩之處、不足之處、疑問之處、感悟之處,及時記錄下來,並快速形成頭腦風暴,這個環節老師處理得可圈可點!這個環節這樣安排好不好?為什麼?有沒有更好的辦法?結束時及時梳理,整理出有觀點、有細節、有高度、有見地的簡易評課稿。

教師這樣聽評課,既專業又能相互提高


用尊重和欣賞的眼光去聽評課

在這個小小課堂中,有一個個充滿渴望天真的生命,還充斥著老師辛勤的汗水和智慧,聽課人需要用尊重和欣賞的眼光去聽評課。評課的目的是激勵,不是挑毛病。忌居高臨下、說話絕對、面面俱到、吹毛求疵,宜創設平等、和諧、交流的互動關係,虛懷若谷、從善如流,從而達到切磋教法、相互提高的目的。

教師這樣聽評課,既專業又能相互提高


多鼓勵多指路,樹立教師講課自信

我曾親眼見過有人評課把對方批得體無完膚、無地自容的,然後這位教師說:“以後再也不敢講公開課了。”我認為樹立教師講課自信很重要,評課時,可以先抑後揚,先客觀地講幾點優點,再委婉地道出不足之處,抓主要問題,細枝末節不過多糾結,大處著眼,小處著手。

所有意見和建議要深思熟慮,具有藝術性,不隨意發表見解。不足之處要找準,分析到位,讓人心服口服,從大方面多提合理化建議。比如有的教師重難點不突出,鬍子眉毛一把抓,可以讓老師談談自己的想法,共同梳理教材,以便下次注意;語文老師“滿堂灌”,可以建議語文課堂要“以讀為主”,從讀中感悟,從讀中去體會;未體現新課改理念,可以換位思考學生的學習感受,是否體現“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法,從思想上來改變教師。如果有一定的理論高度,將更凸顯水平。

您認為怎樣可以聽評課更科學合理,在下方留言吧!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