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望將軍山

張榮仁

"

回望將軍山

張榮仁

張榮仁:回望將軍山


2018年,因茶的因緣,我有幸與方德音老師一同赴廣東雁南飛學習考察。在交談之中,兩人談起老年終身教育話題,也因這個話題,廣東考察回來後,我報考了與退休後掛職關聯的雲霄唯美職業培訓學校中級評茶員班。

雲霄唯美職業培訓學校環境優美,它坐落在將軍山麓,緊挨在雲霄縣委黨校。相聚在這裡,相識是緣,既可聆聽老師的授課,接受職業技術的培訓,相互學習,又可在功課之餘,趁機會遊覽巍峨的將軍山。

將軍山系閩南名山,位於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漳州發祥地的雲霄縣城西郊,因唐儀鳳二年(公元677年)葬奉詔戍閩的歸德將軍陳政而得名。

漳州,這座素有“海濱鄒魯”美譽的城市,距離公元686年建州已經過去1332年了。我置身於此,綿綿的思緒穿回到686年,穿回到和漳州歷史有著密切聯繫當年的武則天女皇帝,是她於686年(唐垂拱二年),敕建漳州府,府治今雲霄縣西林村,轄懷恩、漳浦2縣。因州治依漳江而名漳州。歷史上,漳州走出了林語堂、許地山、揚騷、黃道周等文化名人。

我佇立在將軍山公園,羅哲文先生為將軍山陳政墓櫺星門撰書的石刻匾額:“開漳始祖”,及楹聯:“萬里赴戎機,飲馬漳江開嶺表;千秋承德澤,尋蹤故壘謁將軍”映入眼簾。羅哲文先生是古建築泰斗,是中國文物保護學會會長,他曾師從建築大師樑思成,生前一直為保護長城而奔走,被譽為“萬里長城第一人”。他的楹聯,簡練而形象地概括了陳政父子在漳州剷平禍亂,開拓漳州立下的不朽功績。雲霄人民一直牢記他們的恩情。

據報道,雲霄縣在將軍上高起點規劃,興建以陳政墓為中心,開漳文化為主題的“將軍山公園”。公園在建設中維護舊區墓園原貌,依享堂軸線向東延伸,分三個庭院層層展開,以東大門、龍湖、歸德樓依次前後列,建一道中軸線,再進入墓區的櫺星門、華表,和大門、長廊、御碑樓,沿上再連接碑亭、牌坊。其建築規模宏偉,莊嚴肅穆,經玉帶橋與原文物核心保護區融為一體,整個公園瀰漫著歷史文化氛圍。

今天,在全域旅遊的大背景下,這裡成為一處名副其實的主題文化旅遊公園,使將軍山名聲遠揚。

遙想唐總章二年(公元669年),承襲父業的陳元光將軍在雲霄建置漳州府,實行屯田、興修水利、創辦書院,將中原先進技術和燦爛文化帶到閩南各地,從此,雲霄縣變成人丁興旺,五穀豐登。老百姓把感恩於這些開漳先哲,出於對英雄的崇敬和熱愛,人們給他們建祠立廟,虔誠祭拜,祈禱他們能夠像活著時候那樣保境安民。

在雲霄,陪同我們的雲霄縣海峽兩岸茶葉交流協會副會長劉小英;方德音、王金煥老師,他們盛情邀請我們一行,來到將軍山的雲霄縣茶葉協會,他們操著雲霄地方口音,系統地介紹了該縣茶產業的現狀、規模、發展的重點以及,黃觀音產業。黃觀音系鐵觀音與黃旦的人工交一代中,通過單株選種育成。黃觀音茶,屬半發酵青茶類,其工藝綜合了“閩南烏龍”和“閩北烏龍”製茶工藝特色,茶葉外形緊結,色澤油潤,香氣清高細長,滋味清醇甘甜,湯色橙黃明亮,葉底軟亮,綠葉紅鑲邊,有武夷茶品味,廣東單樅的香,獨具花香蜜韻。2018年6月雲霄黃觀音獲得“天福杯”暨第15屆“閩茶杯”金獎,第十二屆國際名茶評比“金獎”。

陪同我們的雲霄朋友,還娓娓敘說雲霄悠久的茶葉歷史,尤其是火田鎮白石大茂山茶葉的傳說:

相傳當年開漳聖王陳元光將軍帶兵平定“蠻獠嘯亂”,經過大茂山時,恰逢天氣酷熱難耐,士兵頭昏腦漲,萎靡不振。正當陳元光將軍也脣焦口燥、胸悶疲累。這時,他看到山間生長許多野茶樹,綠葉柔嫩鮮美。他走過去採摘幾片含在嘴裡,涼絲絲的,嚼著嚼著,頭昏胸悶的症狀不見了,精神頓時爽快起來。他立即命令部下采食野茶葉,這些士兵吃過之後,疲憊消除、士氣高漲。陳元光將軍大喜,遂發動軍民在大茂山廣泛種植,當地群眾為了紀念陳元光將軍,就將該茶命名為“陳將軍”茶。

因而 ,沿著古驛道前行,在這裡,我彷彿看見了一代帝師蔡世遠陪同乾隆皇帝款款而來,君臣在古驛道述說;“九龍嶺下日日冬至,六鰲海上夜夜元宵”的精美佳聯;遙想當年,乾隆皇帝曾品用雲霄大茂山(陳將軍茶)、漳浦縣的粱山茶,此句廣泛流傳。

斟一杯黃觀音茶,慢品細呷,不知不覺間到了晚間。用過工作餐,點上一盤將軍山燒窯雞特色美食,吃“茶”配飯,餘興未了。憑欄遠眺,回味著《舌尖上的中國》裡的這段話:無論腳步走多遠,在人的腦海中只有故鄉的味道熟悉而頑固,它就像一個味覺定味系統,一頭鎖住了千里之外的異地,另一頭永遠牽絆著記憶深處的故鄉。

下山的路上,我透過車窗,看到窗外薄暮迫近,雲霄街巷燈影搖拽,窗外的微風吹拂。將軍山和將軍與茶的故事,攤開在腦子的書頁中……

"

回望將軍山

張榮仁

張榮仁:回望將軍山


2018年,因茶的因緣,我有幸與方德音老師一同赴廣東雁南飛學習考察。在交談之中,兩人談起老年終身教育話題,也因這個話題,廣東考察回來後,我報考了與退休後掛職關聯的雲霄唯美職業培訓學校中級評茶員班。

雲霄唯美職業培訓學校環境優美,它坐落在將軍山麓,緊挨在雲霄縣委黨校。相聚在這裡,相識是緣,既可聆聽老師的授課,接受職業技術的培訓,相互學習,又可在功課之餘,趁機會遊覽巍峨的將軍山。

將軍山系閩南名山,位於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漳州發祥地的雲霄縣城西郊,因唐儀鳳二年(公元677年)葬奉詔戍閩的歸德將軍陳政而得名。

漳州,這座素有“海濱鄒魯”美譽的城市,距離公元686年建州已經過去1332年了。我置身於此,綿綿的思緒穿回到686年,穿回到和漳州歷史有著密切聯繫當年的武則天女皇帝,是她於686年(唐垂拱二年),敕建漳州府,府治今雲霄縣西林村,轄懷恩、漳浦2縣。因州治依漳江而名漳州。歷史上,漳州走出了林語堂、許地山、揚騷、黃道周等文化名人。

我佇立在將軍山公園,羅哲文先生為將軍山陳政墓櫺星門撰書的石刻匾額:“開漳始祖”,及楹聯:“萬里赴戎機,飲馬漳江開嶺表;千秋承德澤,尋蹤故壘謁將軍”映入眼簾。羅哲文先生是古建築泰斗,是中國文物保護學會會長,他曾師從建築大師樑思成,生前一直為保護長城而奔走,被譽為“萬里長城第一人”。他的楹聯,簡練而形象地概括了陳政父子在漳州剷平禍亂,開拓漳州立下的不朽功績。雲霄人民一直牢記他們的恩情。

據報道,雲霄縣在將軍上高起點規劃,興建以陳政墓為中心,開漳文化為主題的“將軍山公園”。公園在建設中維護舊區墓園原貌,依享堂軸線向東延伸,分三個庭院層層展開,以東大門、龍湖、歸德樓依次前後列,建一道中軸線,再進入墓區的櫺星門、華表,和大門、長廊、御碑樓,沿上再連接碑亭、牌坊。其建築規模宏偉,莊嚴肅穆,經玉帶橋與原文物核心保護區融為一體,整個公園瀰漫著歷史文化氛圍。

今天,在全域旅遊的大背景下,這裡成為一處名副其實的主題文化旅遊公園,使將軍山名聲遠揚。

遙想唐總章二年(公元669年),承襲父業的陳元光將軍在雲霄建置漳州府,實行屯田、興修水利、創辦書院,將中原先進技術和燦爛文化帶到閩南各地,從此,雲霄縣變成人丁興旺,五穀豐登。老百姓把感恩於這些開漳先哲,出於對英雄的崇敬和熱愛,人們給他們建祠立廟,虔誠祭拜,祈禱他們能夠像活著時候那樣保境安民。

在雲霄,陪同我們的雲霄縣海峽兩岸茶葉交流協會副會長劉小英;方德音、王金煥老師,他們盛情邀請我們一行,來到將軍山的雲霄縣茶葉協會,他們操著雲霄地方口音,系統地介紹了該縣茶產業的現狀、規模、發展的重點以及,黃觀音產業。黃觀音系鐵觀音與黃旦的人工交一代中,通過單株選種育成。黃觀音茶,屬半發酵青茶類,其工藝綜合了“閩南烏龍”和“閩北烏龍”製茶工藝特色,茶葉外形緊結,色澤油潤,香氣清高細長,滋味清醇甘甜,湯色橙黃明亮,葉底軟亮,綠葉紅鑲邊,有武夷茶品味,廣東單樅的香,獨具花香蜜韻。2018年6月雲霄黃觀音獲得“天福杯”暨第15屆“閩茶杯”金獎,第十二屆國際名茶評比“金獎”。

陪同我們的雲霄朋友,還娓娓敘說雲霄悠久的茶葉歷史,尤其是火田鎮白石大茂山茶葉的傳說:

相傳當年開漳聖王陳元光將軍帶兵平定“蠻獠嘯亂”,經過大茂山時,恰逢天氣酷熱難耐,士兵頭昏腦漲,萎靡不振。正當陳元光將軍也脣焦口燥、胸悶疲累。這時,他看到山間生長許多野茶樹,綠葉柔嫩鮮美。他走過去採摘幾片含在嘴裡,涼絲絲的,嚼著嚼著,頭昏胸悶的症狀不見了,精神頓時爽快起來。他立即命令部下采食野茶葉,這些士兵吃過之後,疲憊消除、士氣高漲。陳元光將軍大喜,遂發動軍民在大茂山廣泛種植,當地群眾為了紀念陳元光將軍,就將該茶命名為“陳將軍”茶。

因而 ,沿著古驛道前行,在這裡,我彷彿看見了一代帝師蔡世遠陪同乾隆皇帝款款而來,君臣在古驛道述說;“九龍嶺下日日冬至,六鰲海上夜夜元宵”的精美佳聯;遙想當年,乾隆皇帝曾品用雲霄大茂山(陳將軍茶)、漳浦縣的粱山茶,此句廣泛流傳。

斟一杯黃觀音茶,慢品細呷,不知不覺間到了晚間。用過工作餐,點上一盤將軍山燒窯雞特色美食,吃“茶”配飯,餘興未了。憑欄遠眺,回味著《舌尖上的中國》裡的這段話:無論腳步走多遠,在人的腦海中只有故鄉的味道熟悉而頑固,它就像一個味覺定味系統,一頭鎖住了千里之外的異地,另一頭永遠牽絆著記憶深處的故鄉。

下山的路上,我透過車窗,看到窗外薄暮迫近,雲霄街巷燈影搖拽,窗外的微風吹拂。將軍山和將軍與茶的故事,攤開在腦子的書頁中……

張榮仁:回望將軍山

【作者簡介】:張榮仁,原南靖縣人大 副主任,中國散文家協會會員,福建省作家協會會員。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