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步原創 |《中國戲曲人物誌》第二季·袁雪芬:雪落有聲'

"

她是新越劇改革的領袖,雪聲悠悠,嘔心瀝血開創現代越劇藝術的先河。

她以瘦弱的雙肩承載起繁榮越劇的責任,芬芳朵朵,心血凝成一代豐碑。

"

她是新越劇改革的領袖,雪聲悠悠,嘔心瀝血開創現代越劇藝術的先河。

她以瘦弱的雙肩承載起繁榮越劇的責任,芬芳朵朵,心血凝成一代豐碑。

進步原創 |《中國戲曲人物誌》第二季·袁雪芬:雪落有聲

11歲背井離鄉,袁雪芬不顧父親反對,開始了“年年難唱年年唱,處處無家處處家”的演藝生涯。也許最初去唱戲的目的談不上什麼夢想,僅僅是從幼小的心靈裡生髮出養家的念頭。眉目清冷、形容淡定的袁雪芬一入科班,便被師傅定為青衣。學藝初成,遭到地主鄉紳的威逼利誘,但即使她置身於十里洋場的大上海,仍然潔身自勵,持齋茹素,心裡堅定地記著父親的話,做一個堂堂正正的清白之人。

"

她是新越劇改革的領袖,雪聲悠悠,嘔心瀝血開創現代越劇藝術的先河。

她以瘦弱的雙肩承載起繁榮越劇的責任,芬芳朵朵,心血凝成一代豐碑。

進步原創 |《中國戲曲人物誌》第二季·袁雪芬:雪落有聲

11歲背井離鄉,袁雪芬不顧父親反對,開始了“年年難唱年年唱,處處無家處處家”的演藝生涯。也許最初去唱戲的目的談不上什麼夢想,僅僅是從幼小的心靈裡生髮出養家的念頭。眉目清冷、形容淡定的袁雪芬一入科班,便被師傅定為青衣。學藝初成,遭到地主鄉紳的威逼利誘,但即使她置身於十里洋場的大上海,仍然潔身自勵,持齋茹素,心裡堅定地記著父親的話,做一個堂堂正正的清白之人。

進步原創 |《中國戲曲人物誌》第二季·袁雪芬:雪落有聲

1940年,18歲的袁雪芬遇到了長她一歲的馬樟花,在生活交際上迥異的觀念並不影響她們在藝術上的共同追求。一部去蕪存菁的《梁祝哀史》火遍大上海,“越劇新後”和“閃電小生”迅速超越了前輩們的風采。但美好時光只持續了三年,一生中最好的搭檔馬樟花在惡勢力的誹謗聲中溘然長逝。

沒過多久,袁雪芬的父親也離世了,她的世界裡只剩下了唱戲。暗夜中的袁雪芬對於越劇的演藝體制進行重新審視,她決心要主宰自己,要用戲劇來改變自己和別人。再度返回上海,袁雪芬心中裝的已不僅僅是自己的舞臺,而是越劇的未來。1942年10月,她和一批有識之士開始進行“新越劇”改革,越劇第一次有了導演、編劇、作曲,借鑑話劇寫實主義的風格和崑曲載歌載舞的形式,逐漸呈現出表演規範、格調清新、品位雅緻的藝術風格,終於脫胎換骨,女子越劇以嶄新的風貌風靡了上海及江南地區。

"

她是新越劇改革的領袖,雪聲悠悠,嘔心瀝血開創現代越劇藝術的先河。

她以瘦弱的雙肩承載起繁榮越劇的責任,芬芳朵朵,心血凝成一代豐碑。

進步原創 |《中國戲曲人物誌》第二季·袁雪芬:雪落有聲

11歲背井離鄉,袁雪芬不顧父親反對,開始了“年年難唱年年唱,處處無家處處家”的演藝生涯。也許最初去唱戲的目的談不上什麼夢想,僅僅是從幼小的心靈裡生髮出養家的念頭。眉目清冷、形容淡定的袁雪芬一入科班,便被師傅定為青衣。學藝初成,遭到地主鄉紳的威逼利誘,但即使她置身於十里洋場的大上海,仍然潔身自勵,持齋茹素,心裡堅定地記著父親的話,做一個堂堂正正的清白之人。

進步原創 |《中國戲曲人物誌》第二季·袁雪芬:雪落有聲

1940年,18歲的袁雪芬遇到了長她一歲的馬樟花,在生活交際上迥異的觀念並不影響她們在藝術上的共同追求。一部去蕪存菁的《梁祝哀史》火遍大上海,“越劇新後”和“閃電小生”迅速超越了前輩們的風采。但美好時光只持續了三年,一生中最好的搭檔馬樟花在惡勢力的誹謗聲中溘然長逝。

沒過多久,袁雪芬的父親也離世了,她的世界裡只剩下了唱戲。暗夜中的袁雪芬對於越劇的演藝體制進行重新審視,她決心要主宰自己,要用戲劇來改變自己和別人。再度返回上海,袁雪芬心中裝的已不僅僅是自己的舞臺,而是越劇的未來。1942年10月,她和一批有識之士開始進行“新越劇”改革,越劇第一次有了導演、編劇、作曲,借鑑話劇寫實主義的風格和崑曲載歌載舞的形式,逐漸呈現出表演規範、格調清新、品位雅緻的藝術風格,終於脫胎換骨,女子越劇以嶄新的風貌風靡了上海及江南地區。

進步原創 |《中國戲曲人物誌》第二季·袁雪芬:雪落有聲

在學習實踐的過程中,袁雪芬發現越劇原有的音樂唱腔太貧乏。面對著山河破碎,她在明快、跳躍的越劇主腔【四工調】的基礎上,使旋律向低音區伸展。《斷腸人》的雨夜淒涼孕育出哀婉深沉的旋律,疊詞、疊句的穿插應用形式,加強了人物絕望、苦痛的內心表達。而在《香妃》中,她在琴師周寶財的配合下,悽切地唱出了感染力極強的哭腔。這種【尺(chě)調腔】日趨完善為越劇的主調,由此也衍生出了質樸細膩、委婉圓潤、韻味醇厚、擅長抒情的袁派唱腔。

"

她是新越劇改革的領袖,雪聲悠悠,嘔心瀝血開創現代越劇藝術的先河。

她以瘦弱的雙肩承載起繁榮越劇的責任,芬芳朵朵,心血凝成一代豐碑。

進步原創 |《中國戲曲人物誌》第二季·袁雪芬:雪落有聲

11歲背井離鄉,袁雪芬不顧父親反對,開始了“年年難唱年年唱,處處無家處處家”的演藝生涯。也許最初去唱戲的目的談不上什麼夢想,僅僅是從幼小的心靈裡生髮出養家的念頭。眉目清冷、形容淡定的袁雪芬一入科班,便被師傅定為青衣。學藝初成,遭到地主鄉紳的威逼利誘,但即使她置身於十里洋場的大上海,仍然潔身自勵,持齋茹素,心裡堅定地記著父親的話,做一個堂堂正正的清白之人。

進步原創 |《中國戲曲人物誌》第二季·袁雪芬:雪落有聲

1940年,18歲的袁雪芬遇到了長她一歲的馬樟花,在生活交際上迥異的觀念並不影響她們在藝術上的共同追求。一部去蕪存菁的《梁祝哀史》火遍大上海,“越劇新後”和“閃電小生”迅速超越了前輩們的風采。但美好時光只持續了三年,一生中最好的搭檔馬樟花在惡勢力的誹謗聲中溘然長逝。

沒過多久,袁雪芬的父親也離世了,她的世界裡只剩下了唱戲。暗夜中的袁雪芬對於越劇的演藝體制進行重新審視,她決心要主宰自己,要用戲劇來改變自己和別人。再度返回上海,袁雪芬心中裝的已不僅僅是自己的舞臺,而是越劇的未來。1942年10月,她和一批有識之士開始進行“新越劇”改革,越劇第一次有了導演、編劇、作曲,借鑑話劇寫實主義的風格和崑曲載歌載舞的形式,逐漸呈現出表演規範、格調清新、品位雅緻的藝術風格,終於脫胎換骨,女子越劇以嶄新的風貌風靡了上海及江南地區。

進步原創 |《中國戲曲人物誌》第二季·袁雪芬:雪落有聲

在學習實踐的過程中,袁雪芬發現越劇原有的音樂唱腔太貧乏。面對著山河破碎,她在明快、跳躍的越劇主腔【四工調】的基礎上,使旋律向低音區伸展。《斷腸人》的雨夜淒涼孕育出哀婉深沉的旋律,疊詞、疊句的穿插應用形式,加強了人物絕望、苦痛的內心表達。而在《香妃》中,她在琴師周寶財的配合下,悽切地唱出了感染力極強的哭腔。這種【尺(chě)調腔】日趨完善為越劇的主調,由此也衍生出了質樸細膩、委婉圓潤、韻味醇厚、擅長抒情的袁派唱腔。

進步原創 |《中國戲曲人物誌》第二季·袁雪芬:雪落有聲

♫. ♪~♬..♩

在排演被譽為“新越劇里程碑”的作品《祥林嫂》時,袁雪芬的思想得到了昇華,作為越劇演員,漂泊多年的心終於落地生根了,她一直所追求人格的獨立尊嚴真正得到了實現。1949年10月1日,袁雪芬作為地方戲特邀代表出席開國大典的那一刻,心中湧動的應該是激動和欣慰吧。

"

她是新越劇改革的領袖,雪聲悠悠,嘔心瀝血開創現代越劇藝術的先河。

她以瘦弱的雙肩承載起繁榮越劇的責任,芬芳朵朵,心血凝成一代豐碑。

進步原創 |《中國戲曲人物誌》第二季·袁雪芬:雪落有聲

11歲背井離鄉,袁雪芬不顧父親反對,開始了“年年難唱年年唱,處處無家處處家”的演藝生涯。也許最初去唱戲的目的談不上什麼夢想,僅僅是從幼小的心靈裡生髮出養家的念頭。眉目清冷、形容淡定的袁雪芬一入科班,便被師傅定為青衣。學藝初成,遭到地主鄉紳的威逼利誘,但即使她置身於十里洋場的大上海,仍然潔身自勵,持齋茹素,心裡堅定地記著父親的話,做一個堂堂正正的清白之人。

進步原創 |《中國戲曲人物誌》第二季·袁雪芬:雪落有聲

1940年,18歲的袁雪芬遇到了長她一歲的馬樟花,在生活交際上迥異的觀念並不影響她們在藝術上的共同追求。一部去蕪存菁的《梁祝哀史》火遍大上海,“越劇新後”和“閃電小生”迅速超越了前輩們的風采。但美好時光只持續了三年,一生中最好的搭檔馬樟花在惡勢力的誹謗聲中溘然長逝。

沒過多久,袁雪芬的父親也離世了,她的世界裡只剩下了唱戲。暗夜中的袁雪芬對於越劇的演藝體制進行重新審視,她決心要主宰自己,要用戲劇來改變自己和別人。再度返回上海,袁雪芬心中裝的已不僅僅是自己的舞臺,而是越劇的未來。1942年10月,她和一批有識之士開始進行“新越劇”改革,越劇第一次有了導演、編劇、作曲,借鑑話劇寫實主義的風格和崑曲載歌載舞的形式,逐漸呈現出表演規範、格調清新、品位雅緻的藝術風格,終於脫胎換骨,女子越劇以嶄新的風貌風靡了上海及江南地區。

進步原創 |《中國戲曲人物誌》第二季·袁雪芬:雪落有聲

在學習實踐的過程中,袁雪芬發現越劇原有的音樂唱腔太貧乏。面對著山河破碎,她在明快、跳躍的越劇主腔【四工調】的基礎上,使旋律向低音區伸展。《斷腸人》的雨夜淒涼孕育出哀婉深沉的旋律,疊詞、疊句的穿插應用形式,加強了人物絕望、苦痛的內心表達。而在《香妃》中,她在琴師周寶財的配合下,悽切地唱出了感染力極強的哭腔。這種【尺(chě)調腔】日趨完善為越劇的主調,由此也衍生出了質樸細膩、委婉圓潤、韻味醇厚、擅長抒情的袁派唱腔。

進步原創 |《中國戲曲人物誌》第二季·袁雪芬:雪落有聲

♫. ♪~♬..♩

在排演被譽為“新越劇里程碑”的作品《祥林嫂》時,袁雪芬的思想得到了昇華,作為越劇演員,漂泊多年的心終於落地生根了,她一直所追求人格的獨立尊嚴真正得到了實現。1949年10月1日,袁雪芬作為地方戲特邀代表出席開國大典的那一刻,心中湧動的應該是激動和欣慰吧。

進步原創 |《中國戲曲人物誌》第二季·袁雪芬:雪落有聲

在藝人獲得新生的社會,袁雪芬或許最先想到的是豆蔻年華一起粉墨登臺的馬樟花,假使她挺過了迫害,往日的化蝶起舞便不會只在夢裡。1953年,毛主席指示拍攝新中國第一部彩色電影《梁山伯與祝英臺》,袁雪芬飾演的祝英臺在“樓臺會”時表達哀怨傷感、苦痛纏綿的情感顯得更為濃烈。它作為在法國公映的第一部中國影片和日內瓦會議上展演的中國影片,推動越劇走向了世界,由此譜寫的小提琴協奏曲《梁祝》成為全世界共通的愛情誓言。

"

她是新越劇改革的領袖,雪聲悠悠,嘔心瀝血開創現代越劇藝術的先河。

她以瘦弱的雙肩承載起繁榮越劇的責任,芬芳朵朵,心血凝成一代豐碑。

進步原創 |《中國戲曲人物誌》第二季·袁雪芬:雪落有聲

11歲背井離鄉,袁雪芬不顧父親反對,開始了“年年難唱年年唱,處處無家處處家”的演藝生涯。也許最初去唱戲的目的談不上什麼夢想,僅僅是從幼小的心靈裡生髮出養家的念頭。眉目清冷、形容淡定的袁雪芬一入科班,便被師傅定為青衣。學藝初成,遭到地主鄉紳的威逼利誘,但即使她置身於十里洋場的大上海,仍然潔身自勵,持齋茹素,心裡堅定地記著父親的話,做一個堂堂正正的清白之人。

進步原創 |《中國戲曲人物誌》第二季·袁雪芬:雪落有聲

1940年,18歲的袁雪芬遇到了長她一歲的馬樟花,在生活交際上迥異的觀念並不影響她們在藝術上的共同追求。一部去蕪存菁的《梁祝哀史》火遍大上海,“越劇新後”和“閃電小生”迅速超越了前輩們的風采。但美好時光只持續了三年,一生中最好的搭檔馬樟花在惡勢力的誹謗聲中溘然長逝。

沒過多久,袁雪芬的父親也離世了,她的世界裡只剩下了唱戲。暗夜中的袁雪芬對於越劇的演藝體制進行重新審視,她決心要主宰自己,要用戲劇來改變自己和別人。再度返回上海,袁雪芬心中裝的已不僅僅是自己的舞臺,而是越劇的未來。1942年10月,她和一批有識之士開始進行“新越劇”改革,越劇第一次有了導演、編劇、作曲,借鑑話劇寫實主義的風格和崑曲載歌載舞的形式,逐漸呈現出表演規範、格調清新、品位雅緻的藝術風格,終於脫胎換骨,女子越劇以嶄新的風貌風靡了上海及江南地區。

進步原創 |《中國戲曲人物誌》第二季·袁雪芬:雪落有聲

在學習實踐的過程中,袁雪芬發現越劇原有的音樂唱腔太貧乏。面對著山河破碎,她在明快、跳躍的越劇主腔【四工調】的基礎上,使旋律向低音區伸展。《斷腸人》的雨夜淒涼孕育出哀婉深沉的旋律,疊詞、疊句的穿插應用形式,加強了人物絕望、苦痛的內心表達。而在《香妃》中,她在琴師周寶財的配合下,悽切地唱出了感染力極強的哭腔。這種【尺(chě)調腔】日趨完善為越劇的主調,由此也衍生出了質樸細膩、委婉圓潤、韻味醇厚、擅長抒情的袁派唱腔。

進步原創 |《中國戲曲人物誌》第二季·袁雪芬:雪落有聲

♫. ♪~♬..♩

在排演被譽為“新越劇里程碑”的作品《祥林嫂》時,袁雪芬的思想得到了昇華,作為越劇演員,漂泊多年的心終於落地生根了,她一直所追求人格的獨立尊嚴真正得到了實現。1949年10月1日,袁雪芬作為地方戲特邀代表出席開國大典的那一刻,心中湧動的應該是激動和欣慰吧。

進步原創 |《中國戲曲人物誌》第二季·袁雪芬:雪落有聲

在藝人獲得新生的社會,袁雪芬或許最先想到的是豆蔻年華一起粉墨登臺的馬樟花,假使她挺過了迫害,往日的化蝶起舞便不會只在夢裡。1953年,毛主席指示拍攝新中國第一部彩色電影《梁山伯與祝英臺》,袁雪芬飾演的祝英臺在“樓臺會”時表達哀怨傷感、苦痛纏綿的情感顯得更為濃烈。它作為在法國公映的第一部中國影片和日內瓦會議上展演的中國影片,推動越劇走向了世界,由此譜寫的小提琴協奏曲《梁祝》成為全世界共通的愛情誓言。

進步原創 |《中國戲曲人物誌》第二季·袁雪芬:雪落有聲

《西廂記》的唱詞來自王實甫七百年前的原作,稍作修改,配上袁雪芬的唱腔如春水叮咚。此時的袁雪芬放下了從藝以來的凌厲與苦怨,表現出叛逆生命的靈動之美。從抗拒這個角色到寫下幾萬字的表演手記,藝術征途上糅合了文化修養,呈現出大氣、清麗、端莊的風貌。

"

她是新越劇改革的領袖,雪聲悠悠,嘔心瀝血開創現代越劇藝術的先河。

她以瘦弱的雙肩承載起繁榮越劇的責任,芬芳朵朵,心血凝成一代豐碑。

進步原創 |《中國戲曲人物誌》第二季·袁雪芬:雪落有聲

11歲背井離鄉,袁雪芬不顧父親反對,開始了“年年難唱年年唱,處處無家處處家”的演藝生涯。也許最初去唱戲的目的談不上什麼夢想,僅僅是從幼小的心靈裡生髮出養家的念頭。眉目清冷、形容淡定的袁雪芬一入科班,便被師傅定為青衣。學藝初成,遭到地主鄉紳的威逼利誘,但即使她置身於十里洋場的大上海,仍然潔身自勵,持齋茹素,心裡堅定地記著父親的話,做一個堂堂正正的清白之人。

進步原創 |《中國戲曲人物誌》第二季·袁雪芬:雪落有聲

1940年,18歲的袁雪芬遇到了長她一歲的馬樟花,在生活交際上迥異的觀念並不影響她們在藝術上的共同追求。一部去蕪存菁的《梁祝哀史》火遍大上海,“越劇新後”和“閃電小生”迅速超越了前輩們的風采。但美好時光只持續了三年,一生中最好的搭檔馬樟花在惡勢力的誹謗聲中溘然長逝。

沒過多久,袁雪芬的父親也離世了,她的世界裡只剩下了唱戲。暗夜中的袁雪芬對於越劇的演藝體制進行重新審視,她決心要主宰自己,要用戲劇來改變自己和別人。再度返回上海,袁雪芬心中裝的已不僅僅是自己的舞臺,而是越劇的未來。1942年10月,她和一批有識之士開始進行“新越劇”改革,越劇第一次有了導演、編劇、作曲,借鑑話劇寫實主義的風格和崑曲載歌載舞的形式,逐漸呈現出表演規範、格調清新、品位雅緻的藝術風格,終於脫胎換骨,女子越劇以嶄新的風貌風靡了上海及江南地區。

進步原創 |《中國戲曲人物誌》第二季·袁雪芬:雪落有聲

在學習實踐的過程中,袁雪芬發現越劇原有的音樂唱腔太貧乏。面對著山河破碎,她在明快、跳躍的越劇主腔【四工調】的基礎上,使旋律向低音區伸展。《斷腸人》的雨夜淒涼孕育出哀婉深沉的旋律,疊詞、疊句的穿插應用形式,加強了人物絕望、苦痛的內心表達。而在《香妃》中,她在琴師周寶財的配合下,悽切地唱出了感染力極強的哭腔。這種【尺(chě)調腔】日趨完善為越劇的主調,由此也衍生出了質樸細膩、委婉圓潤、韻味醇厚、擅長抒情的袁派唱腔。

進步原創 |《中國戲曲人物誌》第二季·袁雪芬:雪落有聲

♫. ♪~♬..♩

在排演被譽為“新越劇里程碑”的作品《祥林嫂》時,袁雪芬的思想得到了昇華,作為越劇演員,漂泊多年的心終於落地生根了,她一直所追求人格的獨立尊嚴真正得到了實現。1949年10月1日,袁雪芬作為地方戲特邀代表出席開國大典的那一刻,心中湧動的應該是激動和欣慰吧。

進步原創 |《中國戲曲人物誌》第二季·袁雪芬:雪落有聲

在藝人獲得新生的社會,袁雪芬或許最先想到的是豆蔻年華一起粉墨登臺的馬樟花,假使她挺過了迫害,往日的化蝶起舞便不會只在夢裡。1953年,毛主席指示拍攝新中國第一部彩色電影《梁山伯與祝英臺》,袁雪芬飾演的祝英臺在“樓臺會”時表達哀怨傷感、苦痛纏綿的情感顯得更為濃烈。它作為在法國公映的第一部中國影片和日內瓦會議上展演的中國影片,推動越劇走向了世界,由此譜寫的小提琴協奏曲《梁祝》成為全世界共通的愛情誓言。

進步原創 |《中國戲曲人物誌》第二季·袁雪芬:雪落有聲

《西廂記》的唱詞來自王實甫七百年前的原作,稍作修改,配上袁雪芬的唱腔如春水叮咚。此時的袁雪芬放下了從藝以來的凌厲與苦怨,表現出叛逆生命的靈動之美。從抗拒這個角色到寫下幾萬字的表演手記,藝術征途上糅合了文化修養,呈現出大氣、清麗、端莊的風貌。

進步原創 |《中國戲曲人物誌》第二季·袁雪芬:雪落有聲

生命不止,創造不息,袁雪芬以飽滿的精力投入到新社會良好的藝術創作氛圍中,她在《火椰村》中啟用了【降B調】,在《相思樹》中運用了節奏多變的【男調板】,而在《雙烈記》中大膽吸收北方劇種,創造了新型的【六字調】,豐富了越劇的表現力。

藝術與人性從來就是相通的,胸懷博大,她的藝術才能像大樹一樣枝繁葉茂。在袁雪芬任上海越劇院院長期間,以大越劇的情懷提攜後輩,以袁派為基礎滋生出戚派、張派、金派、呂派等旦角流派,迎來了越劇萬紫千紅的春天。

"

她是新越劇改革的領袖,雪聲悠悠,嘔心瀝血開創現代越劇藝術的先河。

她以瘦弱的雙肩承載起繁榮越劇的責任,芬芳朵朵,心血凝成一代豐碑。

進步原創 |《中國戲曲人物誌》第二季·袁雪芬:雪落有聲

11歲背井離鄉,袁雪芬不顧父親反對,開始了“年年難唱年年唱,處處無家處處家”的演藝生涯。也許最初去唱戲的目的談不上什麼夢想,僅僅是從幼小的心靈裡生髮出養家的念頭。眉目清冷、形容淡定的袁雪芬一入科班,便被師傅定為青衣。學藝初成,遭到地主鄉紳的威逼利誘,但即使她置身於十里洋場的大上海,仍然潔身自勵,持齋茹素,心裡堅定地記著父親的話,做一個堂堂正正的清白之人。

進步原創 |《中國戲曲人物誌》第二季·袁雪芬:雪落有聲

1940年,18歲的袁雪芬遇到了長她一歲的馬樟花,在生活交際上迥異的觀念並不影響她們在藝術上的共同追求。一部去蕪存菁的《梁祝哀史》火遍大上海,“越劇新後”和“閃電小生”迅速超越了前輩們的風采。但美好時光只持續了三年,一生中最好的搭檔馬樟花在惡勢力的誹謗聲中溘然長逝。

沒過多久,袁雪芬的父親也離世了,她的世界裡只剩下了唱戲。暗夜中的袁雪芬對於越劇的演藝體制進行重新審視,她決心要主宰自己,要用戲劇來改變自己和別人。再度返回上海,袁雪芬心中裝的已不僅僅是自己的舞臺,而是越劇的未來。1942年10月,她和一批有識之士開始進行“新越劇”改革,越劇第一次有了導演、編劇、作曲,借鑑話劇寫實主義的風格和崑曲載歌載舞的形式,逐漸呈現出表演規範、格調清新、品位雅緻的藝術風格,終於脫胎換骨,女子越劇以嶄新的風貌風靡了上海及江南地區。

進步原創 |《中國戲曲人物誌》第二季·袁雪芬:雪落有聲

在學習實踐的過程中,袁雪芬發現越劇原有的音樂唱腔太貧乏。面對著山河破碎,她在明快、跳躍的越劇主腔【四工調】的基礎上,使旋律向低音區伸展。《斷腸人》的雨夜淒涼孕育出哀婉深沉的旋律,疊詞、疊句的穿插應用形式,加強了人物絕望、苦痛的內心表達。而在《香妃》中,她在琴師周寶財的配合下,悽切地唱出了感染力極強的哭腔。這種【尺(chě)調腔】日趨完善為越劇的主調,由此也衍生出了質樸細膩、委婉圓潤、韻味醇厚、擅長抒情的袁派唱腔。

進步原創 |《中國戲曲人物誌》第二季·袁雪芬:雪落有聲

♫. ♪~♬..♩

在排演被譽為“新越劇里程碑”的作品《祥林嫂》時,袁雪芬的思想得到了昇華,作為越劇演員,漂泊多年的心終於落地生根了,她一直所追求人格的獨立尊嚴真正得到了實現。1949年10月1日,袁雪芬作為地方戲特邀代表出席開國大典的那一刻,心中湧動的應該是激動和欣慰吧。

進步原創 |《中國戲曲人物誌》第二季·袁雪芬:雪落有聲

在藝人獲得新生的社會,袁雪芬或許最先想到的是豆蔻年華一起粉墨登臺的馬樟花,假使她挺過了迫害,往日的化蝶起舞便不會只在夢裡。1953年,毛主席指示拍攝新中國第一部彩色電影《梁山伯與祝英臺》,袁雪芬飾演的祝英臺在“樓臺會”時表達哀怨傷感、苦痛纏綿的情感顯得更為濃烈。它作為在法國公映的第一部中國影片和日內瓦會議上展演的中國影片,推動越劇走向了世界,由此譜寫的小提琴協奏曲《梁祝》成為全世界共通的愛情誓言。

進步原創 |《中國戲曲人物誌》第二季·袁雪芬:雪落有聲

《西廂記》的唱詞來自王實甫七百年前的原作,稍作修改,配上袁雪芬的唱腔如春水叮咚。此時的袁雪芬放下了從藝以來的凌厲與苦怨,表現出叛逆生命的靈動之美。從抗拒這個角色到寫下幾萬字的表演手記,藝術征途上糅合了文化修養,呈現出大氣、清麗、端莊的風貌。

進步原創 |《中國戲曲人物誌》第二季·袁雪芬:雪落有聲

生命不止,創造不息,袁雪芬以飽滿的精力投入到新社會良好的藝術創作氛圍中,她在《火椰村》中啟用了【降B調】,在《相思樹》中運用了節奏多變的【男調板】,而在《雙烈記》中大膽吸收北方劇種,創造了新型的【六字調】,豐富了越劇的表現力。

藝術與人性從來就是相通的,胸懷博大,她的藝術才能像大樹一樣枝繁葉茂。在袁雪芬任上海越劇院院長期間,以大越劇的情懷提攜後輩,以袁派為基礎滋生出戚派、張派、金派、呂派等旦角流派,迎來了越劇萬紫千紅的春天。

進步原創 |《中國戲曲人物誌》第二季·袁雪芬:雪落有聲

心勝男兒剛烈,人比雪花清白。

百年的越劇史,袁雪芬的名字貫穿了大半個世紀,伴隨著欺壓與恐嚇,她勇敢地擎起越劇改革的大旗,聯合越劇眾姐妹唱出了尊嚴。她的藝術通達到文化和哲學的層面上,精湛深邃。在她的身後,走出了一個個越劇旦角和流派,拉開了新時期越劇男女聲合演的序幕。先生之風,山高水長,先生之德,高山仰止。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