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猶太人,不得不提【聖經】、猶太教和基督教。

猶太這個稱呼是希臘語Jew的中文譯名,而猶大Judah是希伯來語,是希伯來人的自稱。中國人約定俗成的稱之為猶太人和猶太教。猶太人是公元前13世紀摩西創立猶太教之後的稱呼,信奉猶太教的希伯來人就是猶太人Judah或Jew。希伯來人是迦南(後來的巴勒斯坦地區)的腓尼基人對他們的稱呼,意思是“渡河而來者”。

猶太人歷史上的十次大流亡,命運多舛,到底是什麼原因造成的?

【舊約】是猶太教的聖經,是神與猶太人先知亞伯拉罕、雅各、摩西、約書亞、大衛等的約書(其實是這些先知用神的名義對他們的屬民所說的話),用希伯來語寫就。【舊約】既是宗教經書,也是一部古老的歷史典籍。【新約】是基督教的聖經,是神與人類最後且永恆的約書,用希臘文寫成。兩者以耶穌的誕生之年為界限,即公元元年前為舊約,以後為新約。

猶太教不認可【新約】,他們只信奉上帝,不相信耶穌是彌賽亞,上帝沒有兒子,猶太人都是上帝的子民,包括耶穌,他們不主動傳教,堅信上帝只拯救猶太人。而基督教讀【舊約】和【新約】,除了信奉共神耶和華外,還信奉聖子耶穌、聖母瑪利亞和聖徒(天主教和東正教),他們都是上帝派到人間的救世主;新教認為聖母和聖徒都是人不是神,為他們設置聖像是偶像崇拜,有悖【聖經】教義。基督教全世界廣泛傳教,不分民族不分種族,只要信奉上帝和耶穌就是信徒,這也是基督教成為世界第一大宗教的原因。

猶太人歷史上的十次大流亡,命運多舛,到底是什麼原因造成的?

猶大和猶太指的是同一個民族,都是希伯來人。猶大Judah是希伯來語,是希伯來人的自稱,直接音譯成中文就是猶大。而猶太Jew是希臘、拉丁文和英文對希伯來人的稱謂。中文譯者為了區別於猶大,把Jew翻譯成猶太。【舊約】中提及猶大900多次,最早提及猶大的是【創世紀】29:35,是雅各與妻子利亞所生的兒子。而在基督徒眼裡,猶大(這個猶大是1700年後的猶大)是告密者和叛徒的代名詞,耶穌當年就是被一個叫猶大的猶太人信徒告密,被羅馬統治者釘死在十字架上,基督徒為此耿耿於懷,認為猶太人是叛徒,猶太教是異端。猶太人和基督徒都有把【聖經】裡先知或信徒的名字作為自己名字的習慣,以示尊敬和紀念,比如:諾亞、亞伯拉罕、雅各、猶大、摩西、約書亞、保羅、彼得、約翰等等,但基督徒絕不會用猶大的名字。

猶太人的聰明才智世人皆知,但4000年來顛沛流離,經歷了10次民族的大遷徙和大流亡,可謂命運多舛,甚至幾遭滅族。直到1948年建立以色列國。

現在猶太人總數約1400萬,僅佔全球總人口的0.2%,從1901年到2018年間,共有202名猶太人或有猶太血統者獲得諾貝爾獎,佔獲獎總人數1108名的18%強(最新數據),這是個相當駭人的比例。主要集中在經濟學、物理學、生理學和醫學、化學等領域。知名人物有:科學巨匠愛因斯坦、核彈之父奧本海默、氫彈之父特勒、物理學家馮.卡門(錢學森的導師)、物理學家海因裡希·赫茲(頻率的單位)等等。

猶太人歷史上的十次大流亡,命運多舛,到底是什麼原因造成的?

猶太人控制了美國70%以上的財富,美國控制全世界,猶太人控制美國。全世界最富有的企業家中,猶太人佔將近一半。如:微軟的比爾·蓋茨、金融大鱷索羅斯、股神巴菲特,金融鉅子摩根,通訊王者路透、報界之王普利策、戴爾電腦的戴爾、臉書的扎克伯格等等。

猶太人歷史上的十次大流亡,命運多舛,到底是什麼原因造成的?

猶太人在其他行業也是人才輩出:思想家馬克思、心理學家弗洛伊德、畫家畢加索、詩人海涅、作家斯坦因、大導演斯皮爾伯格和導演羅曼·波蘭斯基(鋼琴家的導演)、瑪麗蓮·夢露、好萊塢常青樹梅麗爾·斯特里普、奧斯卡影帝達斯汀·霍夫曼和阿德里安·布勞迪。而政治家則很少,而且只出現在以色列本國和親近猶太人的美國:拉賓、基辛格,這與猶太人的歷史和遭遇密切相關。

到底是什麼原因讓猶太人的命運如此坎坷?都有哪10次大遷徙和大流亡?

一、公元前20世紀-公元1世紀,是由其民族自身的原因造成。1、希伯來人作為一個遊牧民族,沒有一塊真正屬於自己的土地,走到哪裡都是別人的領土,由此而產生利益衝突,被其他民族驅逐甚至被奴役屠殺;2、由於族群人數少,又缺乏尚武的民族精神,戰鬥力比其他民族闇弱,雖然內部夠團結,但經不起強敵打擊。3、同是遊牧民族,東方強悍的匈奴和蒙古放牧的是馬和牛羊,馬可以作為戰馬叱吒風雲,而希伯來人主要是放牧性情溫順的羊群,逆來順受的羊只能任人宰割,這一點可能也是希伯來人柔弱的原因。

1、希伯來人是閃米特人的一支,公元前20世紀前居住在美索不達米亞南部的烏爾地區,而此地屬於蘇美爾人的烏爾王朝。希伯來人以牧羊為生,由於勢力弱小,戰鬥力不強,又是異族,一直被烏爾的蘇美爾人追殺驅逐,不得不遷走,這是歷史上第一次被驅逐而遷徙。

猶太人歷史上的十次大流亡,命運多舛,到底是什麼原因造成的?

六次流亡大遷徙

2、希伯來人領袖亞伯拉罕帶領全族沿幼發拉底河向西北遷徙,走了約1000公里至哈蘭(土耳其與敘利亞的邊境小城哈蘭,一塊兩山夾一河的肥沃平原,適合放牧之地),由於是外族入侵,是與本地民族搶奪生存空間,哈蘭人自然不歡迎他們,戰爭在所難免,希伯來人只得繼續逃亡,這是歷史上第二次被驅逐而遷徙。

3、因為哈蘭北部是東南托羅斯山脈,不適合遊牧,他們只得繼續向南轉移。渡過幼發拉底河後,如果向東南走就是蘇美爾人的領地,顯然不能再回去,他們只能沿敘利亞腹地的臺德木爾山脈西麓的平坦沙漠向西南方向遷徙,進入黎巴嫩後再沿阿西河谷向南,翻越黑門山沿約旦河谷經加利利海進入迦南,這裡就是【聖經】所說的“應許之地”。迦南在約旦河西岸,當時水草豐美,適合放牧種植。祖居迦南的腓尼基人由於生產高級染料“推羅紫”擅長經商航海,重商業輕農牧業,雙方互補而互利,希伯來人在此地從腓尼基人那裡學會了經商,並在迦南與腓尼基人共同生活了約200多年。公元前17世紀,希伯來人開始稱自己是以色列人(領袖雅各與神摔跤並獲勝的意思)。由於天災,雅各帶領全族向南遷徙到尼羅河流域,進入埃及,這是以色列人歷史上第三次大遷徙。

猶太人歷史上的十次大流亡,命運多舛,到底是什麼原因造成的?

4、到達埃及後,全體以色列人卻淪為埃及人的奴隸達430年之久。公元前13世紀,以色列人的先知摩西率所有部族逃離埃及,進入西奈沙漠,創五經刻十誡,創立猶太教,以後以色列人自稱猶太人。逃離埃及是猶太人歷史上的第四次大遷徙。

5、猶太人在西奈半島流浪40年後,在摩西助手約書亞的帶領下,返回了曾經和腓尼基人共同居住的迦南。公元前12世紀初,地中海的海上民族“腓力斯丁人Philistines”控制了迦南沿海地區,後期巴勒斯坦這個地名即源於“腓力斯丁”。為了生存和在迦南有立足之地,猶太人與迦南本土的腓尼基人和海外移民腓力斯丁人互相爭鬥了200多年。公元前10世紀,大衛建立了以耶路撒冷為首都的以色列王國,在大衛的兒子所羅門任國王時期達到鼎盛。

6、公元前8世紀,閃米特的亞述人佔領了以色列王國北部的疆域。從埃及返回迦南到被亞述佔領之間的400年左右的時間,是猶太人歷史上的黃金時代。但從此以後,猶太人進入更為悲慘的時代,以色列再也沒有獲得過完全的獨立。

7、公元前6世紀,猶太國又兩度被閃米特迦勒底人建立的新巴比倫王國征服,國王尼布甲尼撒二世第二次進軍迦南,輕鬆挫敗猶太人,並將大批猶太人和王室成員擄往巴比倫。從公元前8世紀到前6世紀,作為閃族的猶太人先後被同樣是閃族的亞述和迦勒底人殺戮並滅國。這是猶太人作為巴比倫囚徒而被迫的第五次大規模遷徙。

8、公元前538年,波斯帝國的創立者居魯士輕而易舉地攻佔了巴比倫城,滅新巴比倫王國。波斯人釋放了4萬多被巴比倫囚禁的猶太人迴歸故國,並讓他們在耶路撒冷重建聖殿。作為異族雅利安的波斯人對閃族的猶太人反而頗為善待,但整個迦南淪落於波斯人的統治之下。與前五次不同的是,這次是被波斯人解放後的大逃亡,這是猶太人的第六次大遷徙。

9、公元前332年-前141年,迦南先是被亞歷山大大帝的馬其頓帝國統治,後又被馬其頓帝國分裂後的托勒密王朝和塞琉西王朝管轄。馬其頓人來自於希臘文明圈,統治期間沒有屠殺或驅逐猶太人,而是作為國民來治理,但被排除在官僚階層之外。

10、公元前63年,羅馬帝國取代希臘把迦南納入帝國版圖,並更名為猶太行省。在羅馬人統治的最初100年間,猶太人2次起義反抗(羅馬稱之為猶太人叛亂),遭到羅馬人的鎮壓,據西方歷史學家推測這2次起義約有60萬人猶太人被殺,7萬人淪為奴隸,其他倖存者被羅馬人全部驅逐出該地區。並用曾經在迦南居住過的腓力斯丁Philistine的名字,將猶太行省更名為巴勒斯坦行省Palestina,從此迦南就變成了巴勒斯坦。猶太人流散到世界各地,在以後將近2000年的時期內,猶太人再也沒有過自己的土地,直至1948年建立以色列國。這是猶太人被羅馬人驅逐的第七次大流亡,也是最徹底的一次大規模屠殺和流散。

二、公元前1世紀-公元1948年,是由於民族分散、思想文化、財富分配、利益衝突、宗教迫害、政治需要等原因造成。1、被羅馬人驅逐而流亡到歐洲的猶太人是外來者,不受歐洲各國的歡迎;2、猶太人放貸收取利息,被認為是唯利是圖,被基督教所排斥;3、猶太人善於經商而經濟富有,與其他民族產生利益衝突;4、猶太人認為只有他們才是上帝的子民,給人以孤傲冷漠、抱團排外、難以融入之感,更被歐洲人排斥;5、歐洲基督教逐漸興起,出賣耶穌的猶太人教視為叛徒和異教徒,基督教對猶太教的宗教迫害;6、歐洲各國統治階級為鞏固地位,轉嫁矛盾給普遍不認可的猶太人成了各國的慣用手段;7、猶太人散落歐洲各國,分散而無凝聚力;8、民族思想重經濟輕武力,逆來順受。這些原因造成了猶太人歷史上在歐洲屢次被迫害被驅逐,甚至遭受幾乎滅族的厄運。

被羅馬人驅逐出巴勒斯坦後,大部分猶太流亡者遷徙到了羅馬帝國以外的日耳曼尼亞等地,在他人土地上同樣被排斥,沒有土地耕種,不能參政議政,只能經商和思考。猶太人憑藉其堅韌和智慧,逐漸造就了經商的天賦並逐漸積累財富,同時也培養了思辨和研究事物的能力。

1、公元12世紀後,幾乎整個歐洲在教會勢力的宣傳下,猶太人成了一個為金錢可以出賣一切的民族,一場反猶、排猶的浪潮席捲歐洲各基督教國家。法國很多城市禁止猶太人入內;意大利對猶太人實行隔離制度,這種制度後來普及西歐各國,到二戰的德國達到了極端;在英國的猶太人甚至被強迫佩戴侮辱性的標誌,這類似二戰時期的法西斯德國。這些國家在教廷的指示下,甚至成立了宗教迫害的”異端審判所“,很多無辜的猶太人被處以火刑活活燒死。公元13世紀,迫害升級,英國人把境內所有的猶太人驅逐出境,開創了歐洲大規模驅逐猶太人的先例。在這次流亡中,約有120萬人逃離西歐,大部分遷徙到了東歐的俄羅斯、波蘭、羅馬尼亞、匈牙利等這些東正教國家,這是猶太人歷史上第八次被大規模驅逐而流亡。

2、公元1881年,俄國亞歷山大二世被刺殺,猶太人被指責為殺害沙皇的凶手和策劃者,開始了對猶太人的大規模屠殺,甚至要求猶太人改信東正教。1894年,法國等西歐各國再度掀起反猶運動,整個歐洲都在驅逐猶太人。從19世紀末到1914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戰前,被迫離開歐洲的猶太人達到270萬人,他們流亡到美國、加拿大、拉丁美洲等地。這是猶太人歷史第九次被大規模驅逐而流亡。

3、猶太人甚至人類歷史上最黑暗,最悲慘的遭遇出現在20世紀的30-40年代。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聖經】中的撒旦-德國的希特勒掀起了人類歷史上最凶殘的種族滅絕運動,600萬猶太人被納粹以各種慘無人道的方式屠殺,佔了當時猶太人的一半以上,倖存者逃亡美國、中國、南美等地區。這是猶太人歷史上最慘痛的第十次種族大逃亡。

二戰結束後,在英美的支持下,散落世界各地的猶太人返回巴勒斯坦。1947年聯合國通過了181號決議,規定1948年在巴勒斯坦地區建立猶太國和阿拉伯國,耶路撒冷國際化。

1948年建立以色列國後,猶太民族在美英的幫助下,在巴勒斯坦這塊動盪不安的土地上迸發出驚人的活力,在軍事工業、農業、信息技術領域比肩美國。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