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聰明的老母親,都懂得跟老師學好這一招!

幼兒園 蒙臺梭利 早期教育 育兒 親子溝通如何說 2018-12-22

導語:養育並不難,關鍵是我們要轉變身份,在養育中成為一個觀察,一個指導者、一個追隨者。

作者:一木釘


1

週五下午,兒子所在的蒙氏幼兒園有公開課,家長可以去參觀。

當我們一眾家長還閒聊著、嘈雜著進入教室開始簽到時,我有點隱隱的擔心,擔心這份嘈雜會影響到孩子們,可是往教室裡看,才發覺我的擔心有些多餘了。

孩子們正隨著音樂,雙手掐腰沿著地上的線,一小步一小步靜靜地走著,偶爾抬頭看一眼,跟來人用眼神打個招呼,便迅速回到剛才的狀態。午後的陽光柔柔地照進教室,我們這些浮躁的大人也漸漸安靜下來,坐在教室的一邊靜靜看著。

一個班二十幾個孩子,全程一個半小時的時間裡,沒有一點催促聲、命令聲,孩子們卻不吵不鬧,每一項活動都井然有序、專注投入。他們按部就班,不急不躁,時間就像是靜止了一樣。看著孩子們認真的樣子,我忽然有些感動,這份全然當下的狀態,於我們成年人是一種奢侈,於孩子們卻是自然而然,如果我們每一刻都能享受當下,這本身不就是一種幸福嗎?

真正聰明的老母親,都懂得跟老師學好這一招!

同時,我也很感嘆那個在家裡任性的猴孩子在學校卻乖得像個天使寶寶,有的家長說是因為孩子怕老師。可我知道,孩子在學校和在家裡判若兩人的狀態,絕不是單純是因為懼怕老師。

細細觀察,老師跟孩子的互動,聲音始終是低的,動作始終是輕的。沒有我們日常對孩子的疾言厲色,也沒有我們慣用的嘮叨催促,甚至沒有一句話是多餘的。

而在家裡,催促、吼叫、威脅、懲罰甚至直接動手,都時常會發生。我們被生活所累,跟孩子相處常常處於無意識的狀態,不是盼著孩子趕緊睡,就是盼著孩子能自己玩,最好離得遠遠的,不要來煩我。

這樣的狀態下,我們已經失去了臨在的感受,看不到孩子更無法好好溝通。家庭教育中,我們缺少的其實不只是耐心那麼簡單。

真正聰明的老母親,都懂得跟老師學好這一招!

2

我特別慶幸,自己在對教育並無研究之時,誤打誤撞選擇了這所蒙氏幼兒園,現在兒子的成熟、獨立、專注全都是顯而易見的。就連陪寫作業的過程,我們也少有嘶吼和對抗,過渡得比較順利。

雖然蒙氏教育已經在全世界實行了100多年,但是跟身邊人談起,很多家長竟然還對它有著很深的誤解,覺得蒙氏教育是為殘障孩子設計的。所以我覺得還是有必要普及一下。

蒙氏教育的創始人是意大利的女性教育家瑪麗亞·蒙臺梭利(Maria Montessori ,1870~1952年),她不僅是意大利歷史上第一個女醫生,還是意大利第一個女醫學博士。在照料殘障兒童的時候,她天才般地發現“兒童可以實現自我教育”這個領先時代的教育理念,之後在貧民窟開設兒童之家,用自己獨創的教學方法把貧寒普通的窮人家孩子教成了少年英才,轟動了全歐洲,於是蒙氏教育一炮而紅,全世界都開始研究這種由蒙奶奶創立的教學法。

真正聰明的老母親,都懂得跟老師學好這一招!

它的教學特點是以孩子為中心,尊重孩子的成長規律,教師扮演觀察者和協助者的角色,反對填鴨式教育,不教而教。

蒙特梭利曾說過,“家庭不僅與教育進步密切聯繫,而且也與社會進步密切聯繫。”父母對孩子的影響現在已經形成了一個共識,孩子的成長不過是模仿著父母的言行舉止。其實想要改變家裡一派混亂的場面,首先要做的絕不是獲得如何教育孩子的實操方法,而是在思想上,從改變自己的認知開始。

真正聰明的老母親,都懂得跟老師學好這一招!

3

我一直覺得養育就是一場修行,看似是在學習如何教育孩子,實則是在修煉自己。

如果想要我們跟孩子少一些對抗,多一些溫暖,讓教育這件事如春風般自然,我們首先要做的是絕不是改造孩子,而是改變自己。

  • 語言上:戒吼,戒多話。

幾乎所有的媽媽都會嘮叨,我也曾被兒子冠以“嘮叨大王”的“美名”。嘮叨這件事看似是對孩子的關心,實質卻是對孩子的不放心。孩子能感受到,所以,你越嘮叨,孩子越煩,也越不會把你的話當回事。

這時候,語言不過是在釋放成人自己的壓力,並沒有考慮到孩子的感受。

所以做父母一定要謹言慎行,在說之前先學會聽,只說必要的話。

真正聰明的老母親,都懂得跟老師學好這一招!

  • 行動上:戒干涉,戒插手。

蒙氏老師對孩子多是觀察和引導,極少干涉。在幫助前會先詢問孩子的意見:“你現在需要我的幫助嗎?”得到孩子的允許後,老師才會幫忙,但只是就事論事,絕無評判。

成人容易一不小心過度關心,妄加評判,過度的關心是一種干擾,評判本身就是傷害。

我們要尊重孩子,給他空間和選擇,學會退後一步去觀察,學會不動聲色地引導。

  • 溝通上:尊重、平等、理解。

我們總覺得自己懂得的比孩子多,便會陷入說教灌輸的溝通誤區。這樣的溝通方式,會生生把孩子傾訴的慾望堵住,久而久之,孩子便會對我們關閉心門。

蒙特梭利認為,孩子是有其精神胚胎的,並非我們以為的孩子是白紙一張,由你畫什麼便是什麼。生活中,我們也不難發現,孩子們有著天然的性格差異。所以面對孩子,我們要保持一份好奇心,以一顆尊重的平等的心多多理解,避免粗暴打斷、盲目指導。

真正聰明的老母親,都懂得跟老師學好這一招!

在家裡開展蒙氏教育,我們首先要學會觀察、理解孩子,鼓勵孩子取得進步,傳遞愛與信任,成為孩子的朋友,允許孩子犯錯,也教會孩子在錯誤中成長

讓我們在養育中成為一個觀察者、環境的創設者、指導者、追隨者。

將蒙氏教育的理念引入家庭,養育將不再是一場大人和孩子之間的較量,而是一份真正的陪伴,一份有質量的愛。


作者簡介:一木釘,兩個男孩的媽媽,親子專欄簽約作者。專注心理、教育寫作,在文字中療愈自己,惠及他人。個人公眾號:一個木頭釘子(coffee_fk)。個人微信:fk19861228

本頭條號擁有27位教育學、心理學、社會學、傳播學背景的專家學者,將與活動號(微信公眾號:育兒交接棒)一起,致力於通過線上線下課程和活動,推動有品質的親子溝通,微信公眾號的“問答”功能已經開啟,歡迎提問,專家一對一解答育兒疑問。歡迎關注!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