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首詠春雨的唐詩,究竟誰寫得最好?

大地回春,冰雪消融,熱風北上,冷氣徘徊,雨水漸多。春雨,是古代詩歌中的常客。撲面的清新,似煙的朦朧,如泣如訴的打葉聲,引發了詩人無盡的遐思。唐詩是中國古代詩歌的高峰,有許多關於春雨的作品。今天我們來看一看其中的10首,究竟誰寫得最好。

10首詠春雨的唐詩,究竟誰寫得最好?

1.《春夜喜雨》 唐 杜甫

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

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

野徑雲俱黑,江船火獨明。

曉看紅溼處,花重錦官城。

這首詩十分的經典。當時杜甫在成都草堂定居,難得過了兩年安定的日子,因此,杜甫是以十分喜悅的心情來看待春雨的。這首詩最大的特點,或者說是最值得欣賞的一點,就是把春雨擬人化了。在詩人眼中,春雨是很善解天時的。知道到了萬物生長的季節,自已該出場的時候,責無旁貸,如約而至,烏雲壓徑,雨量充沛,所謂“好雨”者也。而且安份清幽,潤物無聲,不為邀功。晚上下,白天晴,不討人閒,還促使百花開放,因此也就使人所謂“喜雨”者也。從構思立意到格律結構,本詩都堪稱經典。但唐詩寫春雨寫得好的,絕不是隻有這一首。

10首詠春雨的唐詩,究竟誰寫得最好?

2.《同友生春夜聞雨》 唐 李鹹用

春雨三更洗物華,亂和絲竹響豪家。

滴繁知在長條柳,點重愁看破朵花。

簷靜尚疑兼霧細,燈搖應是逐風斜。

此時童叟渾無夢,為喜流膏潤谷芽。

李鹹用是晚唐詩人,終身不仕,擅長詩歌。這首詩是作者與自己的門生一起,春夜聽雨。本詩的含義與白居易的《春夜喜雨》類似,春雨潤物,招人喜歡。看上去雨比較大,不可能潤物無聲,而是亂和絲竹,驚動門戶,滴打著楊柳,點破了春花。即使是雨停簷靜,猶有細霧朦朧,燈光搖曳,空氣中凝結著春雨的清新。作者與友生一夜無眠,欣喜這春雨必將帶來好的收成。“滴繁知在長條柳,點重愁看破朵花”這一聯最妙。作者在屋中聽雨,雨聲頻繁的必是打在柳條上的,雨聲重的應該是點破了春花,不禁令人惆悵。

10首詠春雨的唐詩,究竟誰寫得最好?

3.《井欄砂宿遇夜客》 唐 李涉

春雨蕭蕭江上村,綠林豪客夜知聞。

他時不用相迴避,世上如今半是君

李涉唐朝中晚期詩人,曾任國子監太學博士,相當於最高學府大學教授,很有詩名,自號“清溪子”。當時,唐朝已經內憂外患了。一次,李涉過九江,因為下雨在江上一個村落打尖,夜晚遇到了打劫的。劫匪頭問姓名,僕人說是李涉博士。匪首一聽,大喜:久聞李博士大名,要想從此過,留首詩就行。李涉欣然提筆,寫下了這首詩。春雨蕭蕭,既是自然景象,也是人間景象,呼應了後面的“世上如今半是君”,構思奇巧。

10首詠春雨的唐詩,究竟誰寫得最好?

4.《陪留守韓僕射巡內至上陽宮感嘆》 唐 竇庠

愁煙漠漠草離離,太乙鉤陳處處疑。

薄暮毀垣春雨裡,殘花猶發萬年枝。

竇庠是唐中期詩人,與元稹、白居易、韓愈等同期。竇庠的父親竇叔向,頗有才名,與丞相常袞相熟。竇庠共兄弟五人,竇常、竇牟、竇群、竇庠、竇鞏。除竇群外,其他四人都是進士,而竇群做的官卻是最大的。一次,這一家人可以說是“一門六俊,兄弟五傑”。儘管才名在外,但竇庠留下來的詩不多。這一首是他最為出色的代表作。作者陪上司在東都大內巡檢來到上陽宮。上陽宮是唐高宗在東都洛陽修建的皇宮,因在宮城西側,又稱“西宮”。從唐高宗到安史之亂之前,上陽宮都是政治中心。後來安史之亂後,皇帝又回長安辦公了。東都洛陽的上陽宮就逐漸荒廢了。作者來此巡視,又逢春雨,面對破壁殘垣,不禁心生感慨。到處一片殘敗景象,只有一支殘花不解人事之悲,依舊春來發枝,與周遭的景象形成了鮮明的對比。這首詩通過春雨來詠史,很經典的手法。

10首詠春雨的唐詩,究竟誰寫得最好?

5.《春雨》 唐 竇群

昨日偷閒看花了,今朝多雨奈人何。

人間盡似逢花雨,莫愛芳菲溼綺羅。

前面講了,竇群是竇庠的哥哥,雖然沒有科考中第,但也是才華橫溢。這首詩通過春雨來比喻人事。因為愛看花,下雨把衣服都弄溼了。由此感慨,人世間也不盡是如意事。如果因為貪圖如錦的前程,怕是自身也會遭殃。

10首詠春雨的唐詩,究竟誰寫得最好?

6.《春雨》 唐 徐凝

花時悶見聯綿雨,雲入人家水毀堤。

昨日春風源上路,可憐紅錦枉拋泥。

徐凝是中唐詩人,稍晚於元稹、白居易,在唐憲宗元和年間,詩名大盛。曾投韓愈門下而不得,不願意攀附權貴,一生寄情詩酒。在辭別韓愈時曾寫道:一生所遇惟元白,天下無人重布衣。欲別朱門淚先盡,白頭遊子白身歸。徐凝擅長五言七言,曾在杭州開元寺提牡丹詩三首,受到白居易的高度讚賞,引為知交。這首詩描寫了詩人外出雲遊賞花,不料遇到連綿春雨。昨天天氣還是風和日麗,今天卻雨瀉如注,衣服都沾染了泥土。因為春雨的緣故,不得已停下既定的行程。徐凝雖然是一介布衣,卻才高八斗。這首詩跟徐凝的身份一樣,看似十分平常,卻清晰地說出了人們在春雨面前的無奈和感傷,令人身臨其境。

10首詠春雨的唐詩,究竟誰寫得最好?

7.《和茅山高拾遺憶山中雜題五首•小樓》 唐 儲嗣宗

鬆杉風外亂山青,曲幾焚香對石屏。

空憶去年春雨後,燕泥時汙太玄經。

儲嗣宗是唐代著名田園詩人儲光羲的曾孫。受儲光羲的影響,崇拜王維,多寫田園風景,詩詞風格意境優美,用語樸素,清新秀麗。這首詩描繪了作者看到春雨將近,回憶起去年與朋友在山中焚香研讀《太玄經》的場景。《太玄經》,是西漢文學家揚雄的著作,主要記述以“玄”為中心的道家思想。這裡表現了作者超脫俗世,潛心山水的心境,讀來十分愜意。在清代王士禎的《漁洋詩話》中記載:在四川隆昌縣有一座石溪橋,旁邊有座石溪亭,清初毀於戰亂,乾隆年間修復,後復毀。明代有人曾化用此詩題於亭上:

桃花依舊放山青,曲幾焚香對畫屏。

記得當年春雨後,燕泥時汙石溪亭。

10首詠春雨的唐詩,究竟誰寫得最好?

但刻寫的書法十分拙劣。到了清朝,此詩被人發現後,捎給了王士禎,王士禎大加讚賞。由於王士禎的名氣在清初實在太大,因此,引得無數文人墨客唱和此詩。如:

左督御史吳省欽和詩:

巴渝煙雨荔枝情,曾倚蓬窗問同屏。

一種詩情呢回首,石溪橋畔石溪亭。

四川按察使顧光旭和詩:

大峨峰外幾峰青,行盡岷山似別屏。

依舊桃花春水綠,石溪人去已無亭。

文學家段玉裁和詩:

彩雉朝飛宿麥青,春寒料峭入雲屏。

桃花流水仙源路,合著詩人一草亭。

可能由於儲嗣宗名氣不太大,連王士禎都沒有搞清楚該詩的來頭,後世很多人誤以為這首詩是明人所作。不過這首詩能夠廣為傳誦,也的確是一首上乘佳作。

10首詠春雨的唐詩,究竟誰寫得最好?

8.《長安春雨》 唐 羅鄴

兼風颯颯灑皇州,能滯輕寒阻勝遊。

半夜五侯池館裡,美人驚起為花愁。

羅鄴是晚唐詩人。這首詩寫了作者到長安時,本來想在此攬勝,恰逢春雨,因為無法痛快暢遊而苦悶。春雨也給五侯池館的美人也帶來了煩惱。池館之中,美人聽聞春雨,怕無法賞花而發愁。“兼風”指代雨。“雨兼風”是春風春雨的固定搭配,能夠“兼風”的只有雨了。羅鄴家是鹽鐵吏出身,在當時屬於高收入階層。當時羅鄴客居五侯池館也未可知。這首詩通過兩個視角,把“傷春、惜春”的心境充分表達了出來。

10首詠春雨的唐詩,究竟誰寫得最好?

9.《春雨》 唐 李商隱

悵臥新春白袷衣,白門寥落意多違。

紅樓隔雨相望冷,珠箔飄燈獨自歸。

遠路應悲春晼晚,殘宵猶得夢依稀。

玉璫緘札何由達,萬里雲羅一雁飛。

白門,是南京的別稱,正南門叫宣陽門,俗稱白門。由此可見,這首詩是李商隱在遊覽南京時所寫的。李商隱的愛情詩是一絕。這源自他刻骨銘心的愛情。李商隱雖然有才,但也免不了受世俗的影響,結交權貴因而陷入黨爭的漩渦。當時的宰相令狐楚父子十分欣賞他,多次提攜,並助李商隱中舉。但因為愛情,李商隱選擇了與另一派人物涇原節度使王茂元的女兒,由此帶來了李商隱仕途一生的坎坷,也留下了李商隱矢志不渝的愛情。李商隱給妻子王氏寫過很多的詩。這首詩,既然寫於李商隱遊覽南京之時,那麼,此時李商隱的妻子王氏已經去世了。其實李商隱很多愛情詩諸如《無題》等,都是寫給亡妻以表達思念的。這首詩從“紅樓隔雨相望冷,珠箔飄燈獨自歸”就可以看出,李商隱如今是孑然一身的。自己在南京,春雨寂寥,躺在床上,恍惚之間夢見妻子,想寄書一封,卻不知寄往何處,只好把心願寄託給大雁了。但是,烏雲密佈,織如羅網,只怕大雁也飛不過去了吧。

10首詠春雨的唐詩,究竟誰寫得最好?

10.《春曉》 唐 孟浩然

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

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

孟浩然是唐朝著名的山水田園派詩人,一生不仕,隱居草野,被後世稱為“孟山人”。儘管沒有個一官半職,但孟浩然交遊甚廣,與李白、王維、張九齡、王昌齡等人都不錯。其詩歌多是描寫田園風光和隱居生活,平靜恬淡,悠閒愜意。這首《春曉》,婦孺皆知。描繪了作者春天一覺醒來,通過風聲雨聲鳥聲,來推測春天的景象。春眠本安靜,而聲音是靈動的,這靜與動的結合,體現了春天生機勃勃的繁榮景象。“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這一懸念實在是精妙之筆。

其實,本文只是藉此推薦一些關於春雨的唐詩。所謂“春雨無高下,花枝有短長”,每一首詩都有自己的特色和長處。不知大家喜歡哪一首呢?歡迎留言交流。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