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用一把小刀,在方寸之間創造了一個大千世界

藝術 篆刻 書法 龔自珍 TOP旅行 2017-06-08

他用一把小刀,在方寸之間創造了一個大千世界

篆刻這門古老而獨特的中華藝術,可謂源遠流長,從遠古刻於陶土器物上的原始文字符號,到刻在龜甲獸骨上的甲骨文字;從鑄於青銅禮器上的銘文,再到刻於竹簡上的各類文書;以至於後來文人墨客在掌間把玩的方寸石頭,將冥頑不化、無任何生命力的物件,巧手天工般幻化出無窮的美與生命,不能不說是古人靈巧與睿智的結晶。他用一把小刀,在方寸之間創造了一個大千世界

樑子羽就是一位以篆刻藝術為終生樂事的人。從1990年正式入門至今,遊弋藝海已二十餘載,他刀下的印雖小,內容卻很“大”,可稱得上“方寸之間,氣象萬千”。一個雨後初晴的午後,《TOP旅行》記者在瀰漫著雨後泡桐花香的長沙天心區鍾馗廟巷深處,探訪了子羽先生的“方寸世界”。他用一把小刀,在方寸之間創造了一個大千世界

石語閣

偶遇才有妙手得

“別有洞天”是初到樑子羽工作室——“石語閣”的第一感受。爬上一幢普通居民樓,一間古風濃郁的木閣鶴立屋頂,四周多花卉,屋內橫陳紙墨筆硯,牆上字畫木雕,最多的是一盒盒印石。他用一把小刀,在方寸之間創造了一個大千世界

各類待刻的印石

樑子羽伏案刻印時,將一張宣紙在桌面攤開,提筆紙上勾勒,這是篆刻的第一步:設計印稿。他說,“篆刻要慢慢來,好的構圖要與那種電光石火及些許洪荒之力的玄妙結合。”此次刻的是《偶遇》二字,草稿本上構思了很多版本,“人要有偶遇才有妙得,這幅作品也我的‘妙得’之作。”他用一把小刀,在方寸之間創造了一個大千世界

設計印稿

印稿成型後就是動刀刻印,只見他左手握石,右手執刀,刀鋒在方寸之間遊走自如,運刀如筆,氣勢沉雄,大處恰似幽燕老將立馬,小處宛如旗袍美女淺行。片刻功夫,印已成型,再附上邊款:“萬人叢中一握手,使我衣袖三年香”。正是這首龔自珍的詩句,子羽讀後有感並鑿偶遇二字。隨後再補款:“丁酉暮春子羽急就”。便可上印泥蓋印,再不斷敲打至完工。

他用一把小刀,在方寸之間創造了一個大千世界

篆刻印章

《偶遇》,這兩字彷彿就能帶給人驚奇一樣,選用金文造型相似兩字,兩“禺”字可以看做兩個知己,單是寫在紙上便顯得如此地協調。人字旁的偶,走之底的遇,如同一個人走出去,在一條即有碎石又有花草的人生旅途中來了一場偶遇。偶遇一本書、一個人、一段感情,猶如偶爾落入沉靜湖面的小石子,也許會引起軒然大波,也許只是擦身而過的美麗。所有詩人的夢想,對於子羽來說,都不如偶遇來的美好,偶遇才有妙手得。他用一把小刀,在方寸之間創造了一個大千世界

偶遇

金石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問其為什麼會喜歡篆刻,他說,雖然祖父、外祖父是教書匠,但可能還是受父母“玩刀”的影響。“母親是裁縫,玩的是剪刀,父親是木匠,玩的是斧。”年幼的子羽拿著父親的工具,用一根三寸長的鐵釘給自己打了一把刻刀,在外婆家門前河灘邊撿了一些粉彩石頭,這種石頭不硬,子羽就用宋體刻上了自己的名字,算是與篆刻的第一次接觸。

他用一把小刀,在方寸之間創造了一個大千世界

“印內求印”是技法為先,這是我們常說的篆刻創作第一階段。樑子羽1990年遇到何煥民老師,摹刻了很多的印給老師指正。何老師說了一句話震住了他:“你這樣刻下去會走火入魔。”老師說,你什麼流派都刻,屬於“路子不正”。

步入正軌後,樑子羽主攻工穩形漢印,幾乎每個星期至少要交三方印給老師。三年後,在大學期間經同在藝海探索的兄長樑衛引薦,得以親近金石書畫家李立老師,並每月電話約好將作品交給老師斧正。李立點評說:“你的印已經很不錯了,但注意一下‘內緊外鬆’,不管刻四個字還是三個字都要當成一個字來刻。”他用一把小刀,在方寸之間創造了一個大千世界

刻印

“印外求印”是境界為先,這是篆刻創作的第二階段。數年後,又經友人引薦,樑子羽問道百歲國學老人文懷沙先生。“正清和”是文老晚年創造的哲學思想,“孔子尚正氣,老子尚清氣,釋迦尚和氣”。正是受文老先生三氣的深刻哲理影響,樑子羽感悟了篆刻藝術上所應追求的深刻的治印之道。“用這三氣欣賞和創作作品,就能品嚐道的意味。”

他用一把小刀,在方寸之間創造了一個大千世界

一把刀 一方印

在文老的介紹下,樑子羽遇到了對他篆刻之路影響最為深遠的老師:葉一葦先生。葉老詩書畫印諸藝造詣精深,篆刻藝術理論獨樹一幟。葉老晚年提出“詩心造印”就是以詩學構思來指導篆刻創作構思。樑子羽第一次見葉老時,先生已有94歲高齡,雖然身體欠佳,但兩人仍暢談兩個多小時。當時給樑子羽帶來的幸福感,正如龔自珍詩云:萬人叢中一握手,使我衣袖三年香。他用一把小刀,在方寸之間創造了一個大千世界

最終成品

印為心造

樑子羽認為,篆刻藝術是篆法、章法、刀法三者完美的結合。一方印中,即有豪壯飄逸的書法筆意,又有優美悅目的繪畫構圖,更兼得刀法生動的雕刻神韻。篆刻之所以重視漢字的意美與形美,意美感心,形美感目。篆刻不僅僅是形式和內容的結合,更高的一種境界是表達自己的思想內涵。

他用一把小刀,在方寸之間創造了一個大千世界

篆刻技術其實不難,稍加努力誰都能做到。但一旦將篆刻上升到藝術層次,那就不僅僅是刀法、技法這些淺顯的東西了,是要比意境、比內涵、比對傳統文化的深層次理解了。不僅取決於對形而下的理解,更是要取決於形而上的思想高度。古人云“心為萬法之門”。個體之生命,“技術”如人的骨肉,“文化”如人的靈魂。少了靈魂的人,就如行屍走肉。“技法與境界”,前者是實,後者是虛。前者是手腕上的活,而後者一定是意識與意境上的功夫。最上乘者當屬二者統一,即“技”進於“道”,“道”是“技”的昇華,這個“道”就是文化。

他用一把小刀,在方寸之間創造了一個大千世界

他用一把小刀,在方寸之間創造了一個大千世界

他用一把小刀,在方寸之間創造了一個大千世界

他用一把小刀,在方寸之間創造了一個大千世界

撰文/攝影 本刊記者 劉洋

原創內容,未經授權不可轉載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