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山流水有知音:懷念音樂大師王酩創作的電影音樂作品

我國當代著名作曲家王酩先生(1934-1997)離開我們20多年了。但是,那些他用生命創作的不朽樂章,還在我們的耳畔時常響起,還在緊叩我們的心扉。我想,許多朋友也會和我一樣,會經常想起這位音樂大師,緬懷並感謝他,曾經留給我們那樣多、那樣好的音樂作品。

高山流水有知音:懷念音樂大師王酩創作的電影音樂作品

電影音樂是王酩先生音樂成就主要組成部分。1975年,王酩初涉電影樂壇,為當時一部著名電影《海霞》作曲,寫了一首《漁家姑娘在海邊》的主題歌。

這首歌是王酩的代表作之一,也是70年代中國電影音樂的主要成就之一。這首歌曲調優美樸實,民歌風味濃郁,並具有現代感,有一股內在的力量,使人百唱不厭、百聽不厭。隨著電影的放映,這首歌迅速傳遍全國,成為當時最流行的歌曲之一。3年後,即1978年,王酩為當年一部非常有名的反特電影《黑三角》作曲,寫了一首插曲《邊疆的泉水清又純》,這首歌與電影劇情關係不大,但由於它曲調清新、朗朗上口,再加上李谷一甜美細膩的演唱,遂使這首歌紅遍大江南北,1980年被評為“群眾喜愛的15首歌曲”之一。

接下來的1979年,王酩為3部電影作曲,分別是《小花》、《櫻》、《瞧這一家子》,有插曲的是前2部。《小》以戰爭年代作為背景,描寫了真、假小花在與哥哥相別到相認的過程,表現了在那個殘酷的時期人們心中的對親人、對同志的真情,這部影片當時頗為轟動。其原因,一是故事情節好,同時有多位明星(陳沖、劉曉慶、唐國強)的出演,另一方面,就是王酩為影片寫了2首異常優秀歌:《妹妹找哥淚花流》和《絨花》。

高山流水有知音:懷念音樂大師王酩創作的電影音樂作品

高山流水有知音:懷念音樂大師王酩創作的電影音樂作品

1980年,王酩為3部影片作曲,分別是《他們在相愛》、《第二次握手》、《法庭內外》。前2部有插曲。《他》中的主題歌《祖國春常在》,是一首熱情、優美、活潑的歌曲,歌曲開始所用的八度變化的音符,使這首歌富有現代氣息和青春的活力,為電影增色不少,也曾傳唱一時。《第》中有2首歌曲《祖國啊,我的父母之邦》和《怎能忘懷》,為了體現劇情,這2首歌寫得相對顯得深沉和嚴肅一些,在聽眾中的影響略小,但也有特色。《法》這部電影沒有插曲,但王酩寫的音樂仍給觀眾留下深刻印象。影片在著力表現老司法局長不包庇自己唯一的兒子、讓其接受法律審判時,話外響起女聲哼唱的主題音樂,異常感人,為揭示人物的內心和複雜的情感,發揮了非常重要作用。

高山流水有知音:懷念音樂大師王酩創作的電影音樂作品

1981年,是王酩的電影音樂創作獲得大豐收的一年。這一年他至少為10部影片寫了曲子。比較有影響的有《知音》、《揚帆》、《被愛情遺忘的角落》、《水晶心》、《沙鷗》等。

與電影同名的主題歌《知音》,我個人認為是中國電影音樂史上最成功的電影插曲之一,也是我最喜歡的一首電影歌曲,有必要略為詳細地介紹一下這首歌的背景和特點。

高山流水有知音:懷念音樂大師王酩創作的電影音樂作品

電影《知音》描寫的是在袁世凱復闢稱帝期間,滇軍首領蔡鍔身陷虎穴,卻時刻不忘抗袁護國的史實。蔡鍔在京期間結識了袁安插在蔡身邊作為奸細的小鳳仙。後小鳳仙真正瞭解了蔡,最後二人成為知音。新婚之夜,小鳳仙掩護蔡將軍躲避了盜國大賊的迫害回到雲南。事情被發覺後,小鳳仙遂入獄。袁世凱既死,小鳳仙出獄,此時蔡鍔因喉癌卻已在日本病逝。這部電影是當年的重頭戲,由謝鐵驪導演,王心剛、張瑜、英若誠、徐展等著名演員出演。

高山流水有知音:懷念音樂大師王酩創作的電影音樂作品

《知音》這首歌,分為2段,先看第一段:“山青青,水碧碧,高山流水韻依依。一聲聲,如泣如訴如悲啼,嘆的是,人生難得一知己,千古指引最難覓!”這一段表面描寫小鳳仙對知音的渴望,實際暗含自己孤獨的內心和作為一個妓女無奈的悲涼,反映小鳳仙決不僅僅是隨波逐流的風塵女子,而有自己對世態炎涼的獨到理解和對生活的追求。

高山流水有知音:懷念音樂大師王酩創作的電影音樂作品

這段唱來真是如泣如訴、一唱三嘆。第二段:“山青青,水碧碧,高山流水韻依依。一聲聲,如頌如歌如贊禮,讚的是,將軍拔劍南天起,我願做長風繞戰旗!”這一段表現了,小鳳仙對蔡鍔護國運動的理解和支持,表白自己願意一生追隨蔡將軍、願做將軍知音的情懷。這樣,不僅把小鳳仙這個人物刻畫得非常完整,而且也充分體現了影片的主題思想。

高山流水有知音:懷念音樂大師王酩創作的電影音樂作品

李谷一演唱這首歌的時候,正值其藝術生涯的巔峰期,她的歌聲直達聽眾心扉,是那樣動人。我曾用一個下午的時間,聽上百次也不厭倦。影片結尾處,小鳳仙出獄,與蔡母和丫鬟回鄉,在漂流的小船上她再次彈唱起這首《知音》,但突然的絃斷使她意識到不祥的徵兆,即蔡將軍已然去世。

高山流水有知音:懷念音樂大師王酩創作的電影音樂作品

此時畫外響起女聲小合唱《知音》,歌聲樸實、委婉、深情,與李谷一的獨唱有著不一樣的藝術感染力。據說王酩在寫這首歌的時候,加入了江南小調和崑曲的音樂元素,我不懂專業的音樂創作是如何進行的,但仍使我感到驚異的是,王酩怎麼能從古老的崑曲中提煉出這麼好的曲子。

除電影歌曲的創作之外,王酩還為許多紀錄片、電視片、電視劇、電視歌會寫歌,其中不乏非常優秀作品,如電視片《有一個青年》中的插曲《青春啊青春》(曾入選80年“群眾喜愛的15首歌曲”),紀錄片《四川杜鵑花》插曲《可愛的杜鵑花》,電視劇《諸葛亮》主題歌《待時歌》,1984年春節聯歡晚會主題曲《難忘今宵》,等等等等,特別是後者,已成為每年春節聯歡晚會必有的結束曲,人們早已耳熟能詳。還有創作歌曲《春天的鐘》,經胡曉晴的演唱,好像獲得過國際大獎。

還值得一提的是,與許多歌曲作家一樣,王酩也有自己相對固定的合作者,他們是詞作家凱傳、歌唱家李谷一。在那個年代,3個人的名字常常聯在一起,而被聽眾熟知。3個人相得益彰,共同漫步在當時中國歌壇的最高層。

王酩先生到底寫過多少樂曲和歌曲,幾百首?上千首?可能沒有人真正統計過。而我們真正能夠知道、能夠欣賞的,最多不過幾十首吧?但這已足夠了,足夠使我們享受到這些雋永的旋律帶給我們的那些難忘的記憶、美麗的心情、生活的感悟,也足夠使王酩先生的生命在這些動人的歌聲中得到延續、得到昇華、得到長存。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