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最強音》以音樂為橋樑,構建兩岸學子文化交流空間

近年來,隨著音樂類綜藝的不斷開拓,節目模式的創新升級已經越來越難。但最近,筆者發現有這樣一檔音樂節目《青春最強音》,打開了音樂類綜藝的新玩法。自2016年開始,到今年《青春最強音》已經播出三季。三季以來,來自兩岸百所高校的大學生們為校而戰,以音樂對話,青春回憶和情感共鳴跨越海峽兩岸自然交融。可以說,如今這檔音樂綜藝已經不僅僅是一場音樂技巧的切磋,也是一場其樂融融的文化交流盛會。對此,我們也專門採訪到《青春最強音》的總製片人趙娜,瞭解這檔節目的幕後故事。

《青春最強音》以音樂為橋樑,構建兩岸學子文化交流空間

《青春最強音》總製片人趙娜(圖右)

音樂競技搭建兩岸學子溝通橋樑

《青春最強音》最大的亮點,在於它以兩岸高校參賽大學生戰隊為基點,為兩岸大學生群體提供了一座溝通橋樑。

節目以兩岸高校選拔校園戰隊“組團”PK為核心,將音樂作為對話工具。雖然,雙方在舞臺上是為校而戰的對手,但這絲毫沒有影響到兩岸大學生之間的親密關係。節目中,我們經常可以看到大學生們在看到對方戰隊的精彩表現後發自內心的讚賞,也可以看到他們排練間隙聚在一起討論音樂,甚至是嘮家常、學習對方的家鄉話等。

《青春最強音》以音樂為橋樑,構建兩岸學子文化交流空間

臺灣體育運動大學&北京現代音樂研修學院後臺花絮

三季以來,一直擔任製片人和主持人的趙娜在接受採訪時就向我們透露:“其實作為一場比賽雖然誰都不想做淘汰者,但是這麼多季下來我們發現其實因淘汰而失望的這種情緒對選手們的影響非常小,他們更在意的是兩岸之間的文化交流,一起吃一起玩這種。” 據悉,每次比賽制作方都會安排臺灣學生到福州的地標性景點進行遊訪,體驗大陸生活,大陸同學還經常會自掏腰包請遠道而來的客人們吃火鍋。趙娜爆料,兩岸學生私下在社交媒體上的互動十分頻繁,“已經超過與我們交流的頻次”。

《青春最強音》以音樂為橋樑,構建兩岸學子文化交流空間

大陸選手在臺灣平溪放天燈

《青春最強音》以音樂為橋樑,構建兩岸學子文化交流空間

臺灣選手在福州三坊七巷遊玩

而在賽制上,節目也十分注重在挖掘兩岸校園音樂力量的同時,促進兩岸青年的交流。節目雖然將校際團戰作為核心賽制,但在整個賽程中也設置了聯合戰隊的模式,比如在第三季的“三強爭奪戰”中,8強選手就需要抽籤兩兩組隊,共同演唱一首歌曲,兩組戰隊的命運在此共進退。而這時就會出現“跨海”戰隊,雙方之間的磨合在所難免,比如出場的第一組福建師範大學和臺灣電子科技大學,出戰選手僅在比賽臨近的前72個小時才能碰面,在這之前只能依靠視頻通話商討編曲、分工等細節,雖然彩排時由於默契不足失誤頻頻,但憑藉著對彼此的信任,最終兩所學校雙雙進入四強。兩岸選手們臺上臺下的有愛互動,也讓觀眾感受到兩岸年輕人雖跨越海峽相隔2000多公里,卻仍然擋不住同根同源文化所培育出的天然親密感和默契。

《青春最強音》以音樂為橋樑,構建兩岸學子文化交流空間

臺北城市科技大學萬家伶&集美大學誠毅學院範佳文合作比賽

可以說,這檔節目以音樂為基調,依託多元的賽制為兩岸大學生群體提供了一個廣闊的交流空間。而節目以為兩岸學子提供交流平臺的立意,也獲得了兩岸高校的認可。“其實在整個賽程中,學校為我們提供的幫助非常大,比如說今年我們新加入的電子科技大學,重點高校平常的考試會多一些,學校為了能夠讓同學放心參賽,甚至專門調整了考試時間。”製片人趙娜表示。不僅如此,據悉第一季時閩江學院師生為了能夠讓被淘汰的戰隊順利復活,不到8個小時的時間發動家長、校友等資源召集了800萬的網絡投票,“這個行為當時真的對我們觸動很大,我們發現這些三人小團體與整個學校之間的聯結其實非常緊,真切感受到了‘為校而戰’的團魂”。

《青春最強音》以音樂為橋樑,構建兩岸學子文化交流空間

電子科大李天赫&福建師範大學何珺潔合作比賽

主題式交流展現兩岸學子青春風貌

值得一提的是,《青春最強音》並非是一場音樂綜藝那麼簡單,節目通過設定貼合年輕人生活、與青春相關的多元主題,包括“我愛我家”、“青春”、“人生滋味”等,真實展現兩岸大學生們的青春故事和個人成長,自然引起兩岸青年的情感共鳴。

“第一季時我們真的是為唱而唱,但後來我們發現選手們的很多成長小故事也很讓人動容,所以從第二季開始我們融入了故事講述的元素”。為了達到兩岸青年深入情感交流的目的,在比賽的三輪環節中,每輪還基於大主題擁有一個特定的小主題,比如在本季以“我愛我家”為題的比賽中,就設有“哎呀媽曰”、“如果我是你”、“讓我喊你寶貝”三個小主題,選手們基於自己的人生故事,通過音樂將個人理解表達出來,實現音樂對話。在第一環節中,臺灣崇右影藝科技大學選擇的是溫情與爆發力兼具的《天亮了》,而福建農林大學則是選擇酷炫的《MAMA》作為演唱曲目,可見兩岸學子雖然同根同源,但對同一命題也有著多元的認知。

《青春最強音》以音樂為橋樑,構建兩岸學子文化交流空間

福建農林大學與臺灣崇右影藝科技大學後臺合影

不僅是節目內選手們的主題式交流,節目也將交流對象拓展至更多的兩岸年輕人群體。在每輪比賽開始之前,節目都會穿插“海採”片段,兩岸的導演組會奔赴各大高校、街頭,記錄人們對主題的不同理解。除此之外,節目有時也會採用小實驗的形式,比如讓高校大學生們給想念的那個TA打電話,有的同學向前任送去問候,而有的同學則是向曾經頂撞過的老師表達思念,這種真情實感的表達,讓我們看到兩岸年輕人對待愛情、親情、友情等人生話題的個人態度。

《青春最強音》以音樂為橋樑,構建兩岸學子文化交流空間

大陸大學生給昔日老師打電話落淚

可見,《青春最強音》在以音樂競技為核心的基礎上,也向觀眾展現了兩岸大學生群體的生活態度、價值觀等更深層次的東西。“我們每輪設置的小標題實際上是遞進關係,比如‘我愛我家’其實就是拋出問題-換位思考-解決問題,希望這個主題最後能得到一個昇華,引發兩岸青年更深的思考”,製片人趙娜向我們透露。節目通過“主題式”的內容設置,不僅展現了兩岸學子不同的青春風貌,也激發了兩岸青年的共同青春記憶。

新媒體互動擴大傳播圈 以節目入臺突破傳播壁壘

《青春最強音》作為海峽衛視推出的一檔綜藝節目,雖然播出平臺由於地緣等因素的影響,傳播範圍具有一定的侷限性,但節目組另闢蹊徑,通過兩岸全媒體聯動的方式打開節目的傳播圈,大大提高了節目的知名度。“我們希望通過年輕人喜歡的方式、認可的渠道,讓更多的年輕人蔘與其中,看到他們同齡人的真實生活狀態,並對他們的故事產生共鳴”,趙娜在採訪中表示。

播出期間,節目組充分發揮短視頻製作及分發優勢,通過微博、抖音、秒拍等熱門平臺與節目聯動,比如去年在某期中大學生們打電話對媽媽說“我愛你”的片段曾引得觀眾淚目,節目組第一時間將其製作成短視頻,並投放到微博、秒拍等平臺。視頻立即引發大批網友的情感共鳴,播放量迅速突破1500萬,並獲得人民日報、新華社、共青團中央等超過200個權威大號的自主轉發分享,一度登上新浪微博熱門話題榜第四名。

《青春最強音》以音樂為橋樑,構建兩岸學子文化交流空間

除了在各大平臺開通官方賬號進行短視頻分發,節目組還變推廣為參與,比如去年國慶期間,節目聯合共青團福建省委,在秒拍平臺上發起了#8秒唱青春#國慶特別活動,9天的時間裡共收入視頻722個,播放總量達3370多萬次;而在今年校級決賽時,節目組又聯合抖音舉辦短視頻挑戰賽,為心懷音樂夢想的年輕人們提供了一個展示自己的平臺,初次試水就獲得相當亮眼的成績,話題上線四天播放量就已經突破1.6億,兩岸青年的參與熱情都極高。

《青春最強音》以音樂為橋樑,構建兩岸學子文化交流空間

不僅是在大陸,節目還將臺灣的全媒體矩陣平臺進行整合,讓臺灣人民尤其是年輕人更加了解大陸現狀,實現兩岸人民的良好互動。

據悉,節目組不僅專門開通“青春最強音”臉書話題專頁進行短視頻分發,還在#8秒唱青春#活動期間與大陸媒體形成聯動效應、在決賽時通過臺灣東森臉書直播,形成多元的宣傳模式。據趙娜介紹,自第一季做網絡直播以來,節目一直不斷刷新臺灣臉書直播史的最好成績。節目的火熱,也吸引到中時電子報、旺報、中天電視臺等多家臺灣當地的主流媒體參與跟蹤報道。

除了通過東森新聞FB、青春最強音FB進行短視頻分享之外,節目還直接走進臺灣大學生的現實生活,將節目真正落地。據製片人趙娜介紹,在第二季時節目組曾特意打造了一輛“校園音樂專車”,內部設置直播臺、評審臺等多個場景,開往臺灣各大高校內讓學生們親身試唱。而在第三季,節目組更是特別深入到臺北六大商圈,舉辦mini KTV線下活動,並通過東森新聞FB、青春最強音FB線上同步分享,直播觀看人數屢創新高,據悉第三季觸及率已突破7000萬,三季總觸及率達1.5億。“我們希望通過這些線上和線下的活動,讓臺灣的年輕人可以真正地瞭解我們這檔節目,共同感受青春。”趙娜說道。

結語

《青春最強音》做到第三季,如今節目已經成為兩岸校園的重要歌唱品牌活動, 據統計已有來自兩岸的240多所高校參與,三季覆蓋兩岸大學生群體總數達千萬量級。《人民日報(海外版)》就曾發文稱,“《青春最強音》兩岸高校音樂大賽現已成為兩岸青年在文化交流上持續時間最長、參與人數最多的最熱門的賽事之一。”以文化交流為核心的節目立意,並加以新穎多元的模式設置與受年輕人認可的融媒體互動手段,《青春最強音》能夠在音樂類綜藝中樹立起自己的品牌,獲得如此亮眼的成績,可以說是實至名歸。

——THE END ——

作者|胡鈺鑫

編輯|胡鈺鑫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