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國博弈」工業革命之後,德國要如何應對“一夜暴富”的英國?'

"

前言:

英國在率先實現工業革命之後,發展出了自由貿易,並與其他還未跟上腳步的國家之間形成了巨大的產業落差。這也就能讓英國對其他國家形成經濟上的降維打擊能力。這樣一來,英國的受益面就變得非常大,十分利於本國的發展。但是這對於其他國家來說就是一件很不舒服的事情,所以他們就必須得想方設法地去對抗英國的降維打擊。

那麼它們到底該怎樣做呢?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我們就拿德國的反抗思路來舉個例子。而想了解德國的反抗思路,就不得不提到一個人,那就是19世紀前期德國重要的經濟學家弗利德里希 · 李斯特。為什麼要說他呢?因為他的理論就已經代表著工業革命時代德國對英國的反擊思路。

"

前言:

英國在率先實現工業革命之後,發展出了自由貿易,並與其他還未跟上腳步的國家之間形成了巨大的產業落差。這也就能讓英國對其他國家形成經濟上的降維打擊能力。這樣一來,英國的受益面就變得非常大,十分利於本國的發展。但是這對於其他國家來說就是一件很不舒服的事情,所以他們就必須得想方設法地去對抗英國的降維打擊。

那麼它們到底該怎樣做呢?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我們就拿德國的反抗思路來舉個例子。而想了解德國的反抗思路,就不得不提到一個人,那就是19世紀前期德國重要的經濟學家弗利德里希 · 李斯特。為什麼要說他呢?因為他的理論就已經代表著工業革命時代德國對英國的反擊思路。

「大國博弈」工業革命之後,德國要如何應對“一夜暴富”的英國?

工業革命

李斯特對亞當斯密的挑戰

李斯特和亞當斯密都是世界上知名的經濟學家,但是他們所代表的國家不同,所持的經濟觀點也自然不同。代表英國的亞當斯密認為:從經濟政策的角度來看,國家只要提供一個公平的法律環境就可以了,其他方面參與得越少越好,如果能讓個人直接到世界市場上去馳騁,那是最好的(《國富論》)當然了,斯密的意思也就是說,要國家少參與到市場中來,因為市場有一隻“無形大手”在操控著,不需要國家的過分干預簡言之,就是要保證足夠的市場自由度。

而代表德國的李斯特則認為,亞當斯密看到的只是個人和世界市場這兩個極端,而忽視了國家這個中間力量的作用,國家在經濟政策當中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李斯特的意思是,國家得對經濟有個整體的規劃,當個重要的調控者。

當然了,我們也知道,斯密的《國富論》出版於1775年,而李斯特的《國民經濟學的政治體系》要比他晚半個世紀,所以兩人的理論則多少會存在差異。值得一提的是,這兩位經濟學家的對抗,後來則體現再來兩國國家的政策對抗上。

那麼問題來了,他們倆的理論對於政策為何會有如此大的影響力呢?

"

前言:

英國在率先實現工業革命之後,發展出了自由貿易,並與其他還未跟上腳步的國家之間形成了巨大的產業落差。這也就能讓英國對其他國家形成經濟上的降維打擊能力。這樣一來,英國的受益面就變得非常大,十分利於本國的發展。但是這對於其他國家來說就是一件很不舒服的事情,所以他們就必須得想方設法地去對抗英國的降維打擊。

那麼它們到底該怎樣做呢?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我們就拿德國的反抗思路來舉個例子。而想了解德國的反抗思路,就不得不提到一個人,那就是19世紀前期德國重要的經濟學家弗利德里希 · 李斯特。為什麼要說他呢?因為他的理論就已經代表著工業革命時代德國對英國的反擊思路。

「大國博弈」工業革命之後,德國要如何應對“一夜暴富”的英國?

工業革命

李斯特對亞當斯密的挑戰

李斯特和亞當斯密都是世界上知名的經濟學家,但是他們所代表的國家不同,所持的經濟觀點也自然不同。代表英國的亞當斯密認為:從經濟政策的角度來看,國家只要提供一個公平的法律環境就可以了,其他方面參與得越少越好,如果能讓個人直接到世界市場上去馳騁,那是最好的(《國富論》)當然了,斯密的意思也就是說,要國家少參與到市場中來,因為市場有一隻“無形大手”在操控著,不需要國家的過分干預簡言之,就是要保證足夠的市場自由度。

而代表德國的李斯特則認為,亞當斯密看到的只是個人和世界市場這兩個極端,而忽視了國家這個中間力量的作用,國家在經濟政策當中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李斯特的意思是,國家得對經濟有個整體的規劃,當個重要的調控者。

當然了,我們也知道,斯密的《國富論》出版於1775年,而李斯特的《國民經濟學的政治體系》要比他晚半個世紀,所以兩人的理論則多少會存在差異。值得一提的是,這兩位經濟學家的對抗,後來則體現再來兩國國家的政策對抗上。

那麼問題來了,他們倆的理論對於政策為何會有如此大的影響力呢?

「大國博弈」工業革命之後,德國要如何應對“一夜暴富”的英國?

德國著名經濟學家—弗利德里希 · 李斯特像

為此,著名經濟學家凱恩斯曾經說過:

“經濟學家和政治哲學思想家的思想,無論是對還是錯,實際上都要比一般人想象的更為有力。這個世界確實是由少數精英統治的。那些自認為能夠免於受經濟學家思想影響的實幹家,往往是那些已經過世的經濟學家的奴隸。那些當權的狂妄者信奉的,其實也不過是若干年前某些末流文人狂妄思想的零碎而已。”

看完凱恩斯的敘述,我們大概就能知道理論對於政策的巨大影響力了。理論是人們用以理解世界、發現問題的基礎框架,政策只不過是用來解決理論所識別出來的問題的(《國際政治學》)。但是我們要注意的是,亞當斯密和李斯特的理論絕不是用來作為政策進行背書的,如果真是那樣的話,那麼隨著政策的變化,他們的理論也就沒有任何價值了,更不會成為所謂的傳世經典了。

但是總的來說,他們兩人關注的問題其實是一樣的,只是入手點不一樣,所以自然就會形成理論上的衝突。而他們的理論產生的政策效應,實際上就是理論和時代發生共振的結果。下面我們分別來就兩人的理論做詳細的講解。

"

前言:

英國在率先實現工業革命之後,發展出了自由貿易,並與其他還未跟上腳步的國家之間形成了巨大的產業落差。這也就能讓英國對其他國家形成經濟上的降維打擊能力。這樣一來,英國的受益面就變得非常大,十分利於本國的發展。但是這對於其他國家來說就是一件很不舒服的事情,所以他們就必須得想方設法地去對抗英國的降維打擊。

那麼它們到底該怎樣做呢?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我們就拿德國的反抗思路來舉個例子。而想了解德國的反抗思路,就不得不提到一個人,那就是19世紀前期德國重要的經濟學家弗利德里希 · 李斯特。為什麼要說他呢?因為他的理論就已經代表著工業革命時代德國對英國的反擊思路。

「大國博弈」工業革命之後,德國要如何應對“一夜暴富”的英國?

工業革命

李斯特對亞當斯密的挑戰

李斯特和亞當斯密都是世界上知名的經濟學家,但是他們所代表的國家不同,所持的經濟觀點也自然不同。代表英國的亞當斯密認為:從經濟政策的角度來看,國家只要提供一個公平的法律環境就可以了,其他方面參與得越少越好,如果能讓個人直接到世界市場上去馳騁,那是最好的(《國富論》)當然了,斯密的意思也就是說,要國家少參與到市場中來,因為市場有一隻“無形大手”在操控著,不需要國家的過分干預簡言之,就是要保證足夠的市場自由度。

而代表德國的李斯特則認為,亞當斯密看到的只是個人和世界市場這兩個極端,而忽視了國家這個中間力量的作用,國家在經濟政策當中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李斯特的意思是,國家得對經濟有個整體的規劃,當個重要的調控者。

當然了,我們也知道,斯密的《國富論》出版於1775年,而李斯特的《國民經濟學的政治體系》要比他晚半個世紀,所以兩人的理論則多少會存在差異。值得一提的是,這兩位經濟學家的對抗,後來則體現再來兩國國家的政策對抗上。

那麼問題來了,他們倆的理論對於政策為何會有如此大的影響力呢?

「大國博弈」工業革命之後,德國要如何應對“一夜暴富”的英國?

德國著名經濟學家—弗利德里希 · 李斯特像

為此,著名經濟學家凱恩斯曾經說過:

“經濟學家和政治哲學思想家的思想,無論是對還是錯,實際上都要比一般人想象的更為有力。這個世界確實是由少數精英統治的。那些自認為能夠免於受經濟學家思想影響的實幹家,往往是那些已經過世的經濟學家的奴隸。那些當權的狂妄者信奉的,其實也不過是若干年前某些末流文人狂妄思想的零碎而已。”

看完凱恩斯的敘述,我們大概就能知道理論對於政策的巨大影響力了。理論是人們用以理解世界、發現問題的基礎框架,政策只不過是用來解決理論所識別出來的問題的(《國際政治學》)。但是我們要注意的是,亞當斯密和李斯特的理論絕不是用來作為政策進行背書的,如果真是那樣的話,那麼隨著政策的變化,他們的理論也就沒有任何價值了,更不會成為所謂的傳世經典了。

但是總的來說,他們兩人關注的問題其實是一樣的,只是入手點不一樣,所以自然就會形成理論上的衝突。而他們的理論產生的政策效應,實際上就是理論和時代發生共振的結果。下面我們分別來就兩人的理論做詳細的講解。

「大國博弈」工業革命之後,德國要如何應對“一夜暴富”的英國?

英國著名經濟學家—亞當 · 斯密

亞當斯密的“自由貿易理論

英國原來那種重商主義理論和貿易保護政策,在只能通過貿易來積累財富的時代,無異於是有效的,但是到了工業革命開始之後,工業生產開始成為重要的財富來源,曾經的貿易保護政策就與當前時代的趨勢背道而馳了。

當然了,任何的政策都有既得利益者在背後支持著,而當時英國的既得利益者就是那些經營土地以及獲得國王授權在海外搞壟斷貿易的貴族階層。此時的工業家們還沒有成規模的崛起,還不至於影響到國內政策,所以也就是隻能是在一旁遠遠的看著。

這樣的政策受到了亞當斯密的嚴厲批評。就拿英國在北美殖民地所實施的貿易壟斷政策來說吧,斯密認為,貿易壟斷人為地抬高了在北美的貿易利潤,這就會讓原本不會投到這方面來的資本,也都會投過來,從而讓英國經濟對於北美殖民地形成了過度依賴。

那麼,除了依賴之外還有什麼重要的影響呢?當然有,斯密指出,這還會讓英國政府本能地會想盡一切辦法來強化自己對北美地區的控制,從而帶來政策上的變形,引發北美的反彈。這樣一來,英國就會陷入到很危險的境地之中。

"

前言:

英國在率先實現工業革命之後,發展出了自由貿易,並與其他還未跟上腳步的國家之間形成了巨大的產業落差。這也就能讓英國對其他國家形成經濟上的降維打擊能力。這樣一來,英國的受益面就變得非常大,十分利於本國的發展。但是這對於其他國家來說就是一件很不舒服的事情,所以他們就必須得想方設法地去對抗英國的降維打擊。

那麼它們到底該怎樣做呢?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我們就拿德國的反抗思路來舉個例子。而想了解德國的反抗思路,就不得不提到一個人,那就是19世紀前期德國重要的經濟學家弗利德里希 · 李斯特。為什麼要說他呢?因為他的理論就已經代表著工業革命時代德國對英國的反擊思路。

「大國博弈」工業革命之後,德國要如何應對“一夜暴富”的英國?

工業革命

李斯特對亞當斯密的挑戰

李斯特和亞當斯密都是世界上知名的經濟學家,但是他們所代表的國家不同,所持的經濟觀點也自然不同。代表英國的亞當斯密認為:從經濟政策的角度來看,國家只要提供一個公平的法律環境就可以了,其他方面參與得越少越好,如果能讓個人直接到世界市場上去馳騁,那是最好的(《國富論》)當然了,斯密的意思也就是說,要國家少參與到市場中來,因為市場有一隻“無形大手”在操控著,不需要國家的過分干預簡言之,就是要保證足夠的市場自由度。

而代表德國的李斯特則認為,亞當斯密看到的只是個人和世界市場這兩個極端,而忽視了國家這個中間力量的作用,國家在經濟政策當中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李斯特的意思是,國家得對經濟有個整體的規劃,當個重要的調控者。

當然了,我們也知道,斯密的《國富論》出版於1775年,而李斯特的《國民經濟學的政治體系》要比他晚半個世紀,所以兩人的理論則多少會存在差異。值得一提的是,這兩位經濟學家的對抗,後來則體現再來兩國國家的政策對抗上。

那麼問題來了,他們倆的理論對於政策為何會有如此大的影響力呢?

「大國博弈」工業革命之後,德國要如何應對“一夜暴富”的英國?

德國著名經濟學家—弗利德里希 · 李斯特像

為此,著名經濟學家凱恩斯曾經說過:

“經濟學家和政治哲學思想家的思想,無論是對還是錯,實際上都要比一般人想象的更為有力。這個世界確實是由少數精英統治的。那些自認為能夠免於受經濟學家思想影響的實幹家,往往是那些已經過世的經濟學家的奴隸。那些當權的狂妄者信奉的,其實也不過是若干年前某些末流文人狂妄思想的零碎而已。”

看完凱恩斯的敘述,我們大概就能知道理論對於政策的巨大影響力了。理論是人們用以理解世界、發現問題的基礎框架,政策只不過是用來解決理論所識別出來的問題的(《國際政治學》)。但是我們要注意的是,亞當斯密和李斯特的理論絕不是用來作為政策進行背書的,如果真是那樣的話,那麼隨著政策的變化,他們的理論也就沒有任何價值了,更不會成為所謂的傳世經典了。

但是總的來說,他們兩人關注的問題其實是一樣的,只是入手點不一樣,所以自然就會形成理論上的衝突。而他們的理論產生的政策效應,實際上就是理論和時代發生共振的結果。下面我們分別來就兩人的理論做詳細的講解。

「大國博弈」工業革命之後,德國要如何應對“一夜暴富”的英國?

英國著名經濟學家—亞當 · 斯密

亞當斯密的“自由貿易理論

英國原來那種重商主義理論和貿易保護政策,在只能通過貿易來積累財富的時代,無異於是有效的,但是到了工業革命開始之後,工業生產開始成為重要的財富來源,曾經的貿易保護政策就與當前時代的趨勢背道而馳了。

當然了,任何的政策都有既得利益者在背後支持著,而當時英國的既得利益者就是那些經營土地以及獲得國王授權在海外搞壟斷貿易的貴族階層。此時的工業家們還沒有成規模的崛起,還不至於影響到國內政策,所以也就是隻能是在一旁遠遠的看著。

這樣的政策受到了亞當斯密的嚴厲批評。就拿英國在北美殖民地所實施的貿易壟斷政策來說吧,斯密認為,貿易壟斷人為地抬高了在北美的貿易利潤,這就會讓原本不會投到這方面來的資本,也都會投過來,從而讓英國經濟對於北美殖民地形成了過度依賴。

那麼,除了依賴之外還有什麼重要的影響呢?當然有,斯密指出,這還會讓英國政府本能地會想盡一切辦法來強化自己對北美地區的控制,從而帶來政策上的變形,引發北美的反彈。這樣一來,英國就會陷入到很危險的境地之中。

「大國博弈」工業革命之後,德國要如何應對“一夜暴富”的英國?

英屬北美殖民地示意圖

從斯密的這番論述中我們不得不佩服其高瞻遠矚之能力,美國獨立戰爭的爆發就比他的《國富論》晚一年時間,也就是1776年,而他的書則在1775年出版。

那麼問題來了,在斯密眼中,英國在經濟政策上應該怎樣做才正確呢?答案很簡單,那就是把一切都交給市場,讓他書中所描繪的那隻“看不見的手”,來指揮各種經濟資源的流動。這樣一來便會達到一種較為均衡的狀態。但是,政府是不能干預進來的。

此外,地理大發現和遠洋貿易把人類各大地區給連接成為了世界市場。現在的市場不再是以國家為單位,而是以世界(全球)為單位;所以如果像斯密所說的那樣,把一切都交給市場的話,那麼國家就不應該設置起貿易壁壘,以至於世界市場被割裂開來。各國之間應該形成自由貿易網絡,讓那隻“看不見的手”來引導全球的經濟運轉。

斯密的這種論證為後來大英帝國所主導的全球自由貿易秩序,提供了最高的正當性論證。因為這從理論上來說,這樣的一種秩序不是為了英國的單項利益,而是為了全人類的共同利益。

好,看完斯密的“自由貿易理論”,我們再來看看李斯特的“國民經濟學理論”。

"

前言:

英國在率先實現工業革命之後,發展出了自由貿易,並與其他還未跟上腳步的國家之間形成了巨大的產業落差。這也就能讓英國對其他國家形成經濟上的降維打擊能力。這樣一來,英國的受益面就變得非常大,十分利於本國的發展。但是這對於其他國家來說就是一件很不舒服的事情,所以他們就必須得想方設法地去對抗英國的降維打擊。

那麼它們到底該怎樣做呢?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我們就拿德國的反抗思路來舉個例子。而想了解德國的反抗思路,就不得不提到一個人,那就是19世紀前期德國重要的經濟學家弗利德里希 · 李斯特。為什麼要說他呢?因為他的理論就已經代表著工業革命時代德國對英國的反擊思路。

「大國博弈」工業革命之後,德國要如何應對“一夜暴富”的英國?

工業革命

李斯特對亞當斯密的挑戰

李斯特和亞當斯密都是世界上知名的經濟學家,但是他們所代表的國家不同,所持的經濟觀點也自然不同。代表英國的亞當斯密認為:從經濟政策的角度來看,國家只要提供一個公平的法律環境就可以了,其他方面參與得越少越好,如果能讓個人直接到世界市場上去馳騁,那是最好的(《國富論》)當然了,斯密的意思也就是說,要國家少參與到市場中來,因為市場有一隻“無形大手”在操控著,不需要國家的過分干預簡言之,就是要保證足夠的市場自由度。

而代表德國的李斯特則認為,亞當斯密看到的只是個人和世界市場這兩個極端,而忽視了國家這個中間力量的作用,國家在經濟政策當中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李斯特的意思是,國家得對經濟有個整體的規劃,當個重要的調控者。

當然了,我們也知道,斯密的《國富論》出版於1775年,而李斯特的《國民經濟學的政治體系》要比他晚半個世紀,所以兩人的理論則多少會存在差異。值得一提的是,這兩位經濟學家的對抗,後來則體現再來兩國國家的政策對抗上。

那麼問題來了,他們倆的理論對於政策為何會有如此大的影響力呢?

「大國博弈」工業革命之後,德國要如何應對“一夜暴富”的英國?

德國著名經濟學家—弗利德里希 · 李斯特像

為此,著名經濟學家凱恩斯曾經說過:

“經濟學家和政治哲學思想家的思想,無論是對還是錯,實際上都要比一般人想象的更為有力。這個世界確實是由少數精英統治的。那些自認為能夠免於受經濟學家思想影響的實幹家,往往是那些已經過世的經濟學家的奴隸。那些當權的狂妄者信奉的,其實也不過是若干年前某些末流文人狂妄思想的零碎而已。”

看完凱恩斯的敘述,我們大概就能知道理論對於政策的巨大影響力了。理論是人們用以理解世界、發現問題的基礎框架,政策只不過是用來解決理論所識別出來的問題的(《國際政治學》)。但是我們要注意的是,亞當斯密和李斯特的理論絕不是用來作為政策進行背書的,如果真是那樣的話,那麼隨著政策的變化,他們的理論也就沒有任何價值了,更不會成為所謂的傳世經典了。

但是總的來說,他們兩人關注的問題其實是一樣的,只是入手點不一樣,所以自然就會形成理論上的衝突。而他們的理論產生的政策效應,實際上就是理論和時代發生共振的結果。下面我們分別來就兩人的理論做詳細的講解。

「大國博弈」工業革命之後,德國要如何應對“一夜暴富”的英國?

英國著名經濟學家—亞當 · 斯密

亞當斯密的“自由貿易理論

英國原來那種重商主義理論和貿易保護政策,在只能通過貿易來積累財富的時代,無異於是有效的,但是到了工業革命開始之後,工業生產開始成為重要的財富來源,曾經的貿易保護政策就與當前時代的趨勢背道而馳了。

當然了,任何的政策都有既得利益者在背後支持著,而當時英國的既得利益者就是那些經營土地以及獲得國王授權在海外搞壟斷貿易的貴族階層。此時的工業家們還沒有成規模的崛起,還不至於影響到國內政策,所以也就是隻能是在一旁遠遠的看著。

這樣的政策受到了亞當斯密的嚴厲批評。就拿英國在北美殖民地所實施的貿易壟斷政策來說吧,斯密認為,貿易壟斷人為地抬高了在北美的貿易利潤,這就會讓原本不會投到這方面來的資本,也都會投過來,從而讓英國經濟對於北美殖民地形成了過度依賴。

那麼,除了依賴之外還有什麼重要的影響呢?當然有,斯密指出,這還會讓英國政府本能地會想盡一切辦法來強化自己對北美地區的控制,從而帶來政策上的變形,引發北美的反彈。這樣一來,英國就會陷入到很危險的境地之中。

「大國博弈」工業革命之後,德國要如何應對“一夜暴富”的英國?

英屬北美殖民地示意圖

從斯密的這番論述中我們不得不佩服其高瞻遠矚之能力,美國獨立戰爭的爆發就比他的《國富論》晚一年時間,也就是1776年,而他的書則在1775年出版。

那麼問題來了,在斯密眼中,英國在經濟政策上應該怎樣做才正確呢?答案很簡單,那就是把一切都交給市場,讓他書中所描繪的那隻“看不見的手”,來指揮各種經濟資源的流動。這樣一來便會達到一種較為均衡的狀態。但是,政府是不能干預進來的。

此外,地理大發現和遠洋貿易把人類各大地區給連接成為了世界市場。現在的市場不再是以國家為單位,而是以世界(全球)為單位;所以如果像斯密所說的那樣,把一切都交給市場的話,那麼國家就不應該設置起貿易壁壘,以至於世界市場被割裂開來。各國之間應該形成自由貿易網絡,讓那隻“看不見的手”來引導全球的經濟運轉。

斯密的這種論證為後來大英帝國所主導的全球自由貿易秩序,提供了最高的正當性論證。因為這從理論上來說,這樣的一種秩序不是為了英國的單項利益,而是為了全人類的共同利益。

好,看完斯密的“自由貿易理論”,我們再來看看李斯特的“國民經濟學理論”。

「大國博弈」工業革命之後,德國要如何應對“一夜暴富”的英國?

美國的獨立戰爭

李斯特的“國民經濟學理論”

亞當斯密“自由貿易理論”的出現,讓當時的很多德國人都很信服,雖然他們可能也覺得英國的自由貿易政策對本國的經濟形成了打擊,但也無力反駁斯密的理論,畢竟他在當時是權威。所以直到李斯特出來和斯密對抗,人們的觀念才開始出現轉移。

有趣的是,李斯特一出來,就抨擊斯密的理論是一種所謂的空洞學說;他的理由是:他只從個人和世界市場這兩個極端角度出發,從而忽視了國家這個重要的“中間人”。因為世界上會有戰爭,而斯密的理論只有在各國都處在持久和平的條件之下才能運行,可是這種理想主義的狀態,是靠不住的?所以一旦戰爭爆發,那國家必然是最重要的核心力量,這時再僅僅從個人和世界市場這兩個極端角度來看,是很不現實的。

當然了,我們這裡要注意的是,李斯特雖然這樣說,但他也並不否認市場的作用,相反他也是完全承認市場作用的,並且認為這是配置資源最有效的手段。同時也認為從世界市場的角度來說,自由貿易是人類整體經濟效率最高的辦法!

"

前言:

英國在率先實現工業革命之後,發展出了自由貿易,並與其他還未跟上腳步的國家之間形成了巨大的產業落差。這也就能讓英國對其他國家形成經濟上的降維打擊能力。這樣一來,英國的受益面就變得非常大,十分利於本國的發展。但是這對於其他國家來說就是一件很不舒服的事情,所以他們就必須得想方設法地去對抗英國的降維打擊。

那麼它們到底該怎樣做呢?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我們就拿德國的反抗思路來舉個例子。而想了解德國的反抗思路,就不得不提到一個人,那就是19世紀前期德國重要的經濟學家弗利德里希 · 李斯特。為什麼要說他呢?因為他的理論就已經代表著工業革命時代德國對英國的反擊思路。

「大國博弈」工業革命之後,德國要如何應對“一夜暴富”的英國?

工業革命

李斯特對亞當斯密的挑戰

李斯特和亞當斯密都是世界上知名的經濟學家,但是他們所代表的國家不同,所持的經濟觀點也自然不同。代表英國的亞當斯密認為:從經濟政策的角度來看,國家只要提供一個公平的法律環境就可以了,其他方面參與得越少越好,如果能讓個人直接到世界市場上去馳騁,那是最好的(《國富論》)當然了,斯密的意思也就是說,要國家少參與到市場中來,因為市場有一隻“無形大手”在操控著,不需要國家的過分干預簡言之,就是要保證足夠的市場自由度。

而代表德國的李斯特則認為,亞當斯密看到的只是個人和世界市場這兩個極端,而忽視了國家這個中間力量的作用,國家在經濟政策當中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李斯特的意思是,國家得對經濟有個整體的規劃,當個重要的調控者。

當然了,我們也知道,斯密的《國富論》出版於1775年,而李斯特的《國民經濟學的政治體系》要比他晚半個世紀,所以兩人的理論則多少會存在差異。值得一提的是,這兩位經濟學家的對抗,後來則體現再來兩國國家的政策對抗上。

那麼問題來了,他們倆的理論對於政策為何會有如此大的影響力呢?

「大國博弈」工業革命之後,德國要如何應對“一夜暴富”的英國?

德國著名經濟學家—弗利德里希 · 李斯特像

為此,著名經濟學家凱恩斯曾經說過:

“經濟學家和政治哲學思想家的思想,無論是對還是錯,實際上都要比一般人想象的更為有力。這個世界確實是由少數精英統治的。那些自認為能夠免於受經濟學家思想影響的實幹家,往往是那些已經過世的經濟學家的奴隸。那些當權的狂妄者信奉的,其實也不過是若干年前某些末流文人狂妄思想的零碎而已。”

看完凱恩斯的敘述,我們大概就能知道理論對於政策的巨大影響力了。理論是人們用以理解世界、發現問題的基礎框架,政策只不過是用來解決理論所識別出來的問題的(《國際政治學》)。但是我們要注意的是,亞當斯密和李斯特的理論絕不是用來作為政策進行背書的,如果真是那樣的話,那麼隨著政策的變化,他們的理論也就沒有任何價值了,更不會成為所謂的傳世經典了。

但是總的來說,他們兩人關注的問題其實是一樣的,只是入手點不一樣,所以自然就會形成理論上的衝突。而他們的理論產生的政策效應,實際上就是理論和時代發生共振的結果。下面我們分別來就兩人的理論做詳細的講解。

「大國博弈」工業革命之後,德國要如何應對“一夜暴富”的英國?

英國著名經濟學家—亞當 · 斯密

亞當斯密的“自由貿易理論

英國原來那種重商主義理論和貿易保護政策,在只能通過貿易來積累財富的時代,無異於是有效的,但是到了工業革命開始之後,工業生產開始成為重要的財富來源,曾經的貿易保護政策就與當前時代的趨勢背道而馳了。

當然了,任何的政策都有既得利益者在背後支持著,而當時英國的既得利益者就是那些經營土地以及獲得國王授權在海外搞壟斷貿易的貴族階層。此時的工業家們還沒有成規模的崛起,還不至於影響到國內政策,所以也就是隻能是在一旁遠遠的看著。

這樣的政策受到了亞當斯密的嚴厲批評。就拿英國在北美殖民地所實施的貿易壟斷政策來說吧,斯密認為,貿易壟斷人為地抬高了在北美的貿易利潤,這就會讓原本不會投到這方面來的資本,也都會投過來,從而讓英國經濟對於北美殖民地形成了過度依賴。

那麼,除了依賴之外還有什麼重要的影響呢?當然有,斯密指出,這還會讓英國政府本能地會想盡一切辦法來強化自己對北美地區的控制,從而帶來政策上的變形,引發北美的反彈。這樣一來,英國就會陷入到很危險的境地之中。

「大國博弈」工業革命之後,德國要如何應對“一夜暴富”的英國?

英屬北美殖民地示意圖

從斯密的這番論述中我們不得不佩服其高瞻遠矚之能力,美國獨立戰爭的爆發就比他的《國富論》晚一年時間,也就是1776年,而他的書則在1775年出版。

那麼問題來了,在斯密眼中,英國在經濟政策上應該怎樣做才正確呢?答案很簡單,那就是把一切都交給市場,讓他書中所描繪的那隻“看不見的手”,來指揮各種經濟資源的流動。這樣一來便會達到一種較為均衡的狀態。但是,政府是不能干預進來的。

此外,地理大發現和遠洋貿易把人類各大地區給連接成為了世界市場。現在的市場不再是以國家為單位,而是以世界(全球)為單位;所以如果像斯密所說的那樣,把一切都交給市場的話,那麼國家就不應該設置起貿易壁壘,以至於世界市場被割裂開來。各國之間應該形成自由貿易網絡,讓那隻“看不見的手”來引導全球的經濟運轉。

斯密的這種論證為後來大英帝國所主導的全球自由貿易秩序,提供了最高的正當性論證。因為這從理論上來說,這樣的一種秩序不是為了英國的單項利益,而是為了全人類的共同利益。

好,看完斯密的“自由貿易理論”,我們再來看看李斯特的“國民經濟學理論”。

「大國博弈」工業革命之後,德國要如何應對“一夜暴富”的英國?

美國的獨立戰爭

李斯特的“國民經濟學理論”

亞當斯密“自由貿易理論”的出現,讓當時的很多德國人都很信服,雖然他們可能也覺得英國的自由貿易政策對本國的經濟形成了打擊,但也無力反駁斯密的理論,畢竟他在當時是權威。所以直到李斯特出來和斯密對抗,人們的觀念才開始出現轉移。

有趣的是,李斯特一出來,就抨擊斯密的理論是一種所謂的空洞學說;他的理由是:他只從個人和世界市場這兩個極端角度出發,從而忽視了國家這個重要的“中間人”。因為世界上會有戰爭,而斯密的理論只有在各國都處在持久和平的條件之下才能運行,可是這種理想主義的狀態,是靠不住的?所以一旦戰爭爆發,那國家必然是最重要的核心力量,這時再僅僅從個人和世界市場這兩個極端角度來看,是很不現實的。

當然了,我們這裡要注意的是,李斯特雖然這樣說,但他也並不否認市場的作用,相反他也是完全承認市場作用的,並且認為這是配置資源最有效的手段。同時也認為從世界市場的角度來說,自由貿易是人類整體經濟效率最高的辦法!

「大國博弈」工業革命之後,德國要如何應對“一夜暴富”的英國?

第二次工業革命各國成就示意圖

但是一旦考慮到國家這個層面,李斯特就變得更為重視起來,為何呢?很簡單,那就是在世界市場上,自由貿易究竟是由誰為中心展開的呢?如果一直是由英國來擔任這一重要角色的話,那麼其他國家則永遠會被它進行我們所說的“降維打擊”。為此,李斯特提出了一個很重要的“三步走方案”

一,將自己本國的農業優勢,先進行自由貿易,通過農業來積累起足夠的資本;

二,採取保護主義的經濟政策,用積累起來的資本,帶動本國的工業發展;

三、待工業發展起來以後,再恢復到自由貿易政策;

為了能夠讓這些理論儘快地實施,李斯特還積極參與到現實政治活動當中。但當時的德國還不是一個統一的國家,內部存在著很多個獨立小邦國,所以這就沒法形成合力來發展工業經濟。此外,還有很多的小邦國還十分信奉斯密的理論,對英國實行自由貿易政策;如此一來,這就讓德國處在了更加不利的狀態之中。

所以李斯特便開始聯合一些人極力呼籲要成立德意志關稅同盟,打造出一個屬於德意志的經濟空間。最後在他的不懈努力之下,終於在1834年成為了現實,他也成為該組織的首任祕書長。值得一提的是,‘德意志關稅同盟’的成立對於德國的經濟發展,乃至是後來德國的統一,都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

到了十九世紀後期,德國和美國的經濟都已經崛起了,且在工業上都超過了英國。

"

前言:

英國在率先實現工業革命之後,發展出了自由貿易,並與其他還未跟上腳步的國家之間形成了巨大的產業落差。這也就能讓英國對其他國家形成經濟上的降維打擊能力。這樣一來,英國的受益面就變得非常大,十分利於本國的發展。但是這對於其他國家來說就是一件很不舒服的事情,所以他們就必須得想方設法地去對抗英國的降維打擊。

那麼它們到底該怎樣做呢?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我們就拿德國的反抗思路來舉個例子。而想了解德國的反抗思路,就不得不提到一個人,那就是19世紀前期德國重要的經濟學家弗利德里希 · 李斯特。為什麼要說他呢?因為他的理論就已經代表著工業革命時代德國對英國的反擊思路。

「大國博弈」工業革命之後,德國要如何應對“一夜暴富”的英國?

工業革命

李斯特對亞當斯密的挑戰

李斯特和亞當斯密都是世界上知名的經濟學家,但是他們所代表的國家不同,所持的經濟觀點也自然不同。代表英國的亞當斯密認為:從經濟政策的角度來看,國家只要提供一個公平的法律環境就可以了,其他方面參與得越少越好,如果能讓個人直接到世界市場上去馳騁,那是最好的(《國富論》)當然了,斯密的意思也就是說,要國家少參與到市場中來,因為市場有一隻“無形大手”在操控著,不需要國家的過分干預簡言之,就是要保證足夠的市場自由度。

而代表德國的李斯特則認為,亞當斯密看到的只是個人和世界市場這兩個極端,而忽視了國家這個中間力量的作用,國家在經濟政策當中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李斯特的意思是,國家得對經濟有個整體的規劃,當個重要的調控者。

當然了,我們也知道,斯密的《國富論》出版於1775年,而李斯特的《國民經濟學的政治體系》要比他晚半個世紀,所以兩人的理論則多少會存在差異。值得一提的是,這兩位經濟學家的對抗,後來則體現再來兩國國家的政策對抗上。

那麼問題來了,他們倆的理論對於政策為何會有如此大的影響力呢?

「大國博弈」工業革命之後,德國要如何應對“一夜暴富”的英國?

德國著名經濟學家—弗利德里希 · 李斯特像

為此,著名經濟學家凱恩斯曾經說過:

“經濟學家和政治哲學思想家的思想,無論是對還是錯,實際上都要比一般人想象的更為有力。這個世界確實是由少數精英統治的。那些自認為能夠免於受經濟學家思想影響的實幹家,往往是那些已經過世的經濟學家的奴隸。那些當權的狂妄者信奉的,其實也不過是若干年前某些末流文人狂妄思想的零碎而已。”

看完凱恩斯的敘述,我們大概就能知道理論對於政策的巨大影響力了。理論是人們用以理解世界、發現問題的基礎框架,政策只不過是用來解決理論所識別出來的問題的(《國際政治學》)。但是我們要注意的是,亞當斯密和李斯特的理論絕不是用來作為政策進行背書的,如果真是那樣的話,那麼隨著政策的變化,他們的理論也就沒有任何價值了,更不會成為所謂的傳世經典了。

但是總的來說,他們兩人關注的問題其實是一樣的,只是入手點不一樣,所以自然就會形成理論上的衝突。而他們的理論產生的政策效應,實際上就是理論和時代發生共振的結果。下面我們分別來就兩人的理論做詳細的講解。

「大國博弈」工業革命之後,德國要如何應對“一夜暴富”的英國?

英國著名經濟學家—亞當 · 斯密

亞當斯密的“自由貿易理論

英國原來那種重商主義理論和貿易保護政策,在只能通過貿易來積累財富的時代,無異於是有效的,但是到了工業革命開始之後,工業生產開始成為重要的財富來源,曾經的貿易保護政策就與當前時代的趨勢背道而馳了。

當然了,任何的政策都有既得利益者在背後支持著,而當時英國的既得利益者就是那些經營土地以及獲得國王授權在海外搞壟斷貿易的貴族階層。此時的工業家們還沒有成規模的崛起,還不至於影響到國內政策,所以也就是隻能是在一旁遠遠的看著。

這樣的政策受到了亞當斯密的嚴厲批評。就拿英國在北美殖民地所實施的貿易壟斷政策來說吧,斯密認為,貿易壟斷人為地抬高了在北美的貿易利潤,這就會讓原本不會投到這方面來的資本,也都會投過來,從而讓英國經濟對於北美殖民地形成了過度依賴。

那麼,除了依賴之外還有什麼重要的影響呢?當然有,斯密指出,這還會讓英國政府本能地會想盡一切辦法來強化自己對北美地區的控制,從而帶來政策上的變形,引發北美的反彈。這樣一來,英國就會陷入到很危險的境地之中。

「大國博弈」工業革命之後,德國要如何應對“一夜暴富”的英國?

英屬北美殖民地示意圖

從斯密的這番論述中我們不得不佩服其高瞻遠矚之能力,美國獨立戰爭的爆發就比他的《國富論》晚一年時間,也就是1776年,而他的書則在1775年出版。

那麼問題來了,在斯密眼中,英國在經濟政策上應該怎樣做才正確呢?答案很簡單,那就是把一切都交給市場,讓他書中所描繪的那隻“看不見的手”,來指揮各種經濟資源的流動。這樣一來便會達到一種較為均衡的狀態。但是,政府是不能干預進來的。

此外,地理大發現和遠洋貿易把人類各大地區給連接成為了世界市場。現在的市場不再是以國家為單位,而是以世界(全球)為單位;所以如果像斯密所說的那樣,把一切都交給市場的話,那麼國家就不應該設置起貿易壁壘,以至於世界市場被割裂開來。各國之間應該形成自由貿易網絡,讓那隻“看不見的手”來引導全球的經濟運轉。

斯密的這種論證為後來大英帝國所主導的全球自由貿易秩序,提供了最高的正當性論證。因為這從理論上來說,這樣的一種秩序不是為了英國的單項利益,而是為了全人類的共同利益。

好,看完斯密的“自由貿易理論”,我們再來看看李斯特的“國民經濟學理論”。

「大國博弈」工業革命之後,德國要如何應對“一夜暴富”的英國?

美國的獨立戰爭

李斯特的“國民經濟學理論”

亞當斯密“自由貿易理論”的出現,讓當時的很多德國人都很信服,雖然他們可能也覺得英國的自由貿易政策對本國的經濟形成了打擊,但也無力反駁斯密的理論,畢竟他在當時是權威。所以直到李斯特出來和斯密對抗,人們的觀念才開始出現轉移。

有趣的是,李斯特一出來,就抨擊斯密的理論是一種所謂的空洞學說;他的理由是:他只從個人和世界市場這兩個極端角度出發,從而忽視了國家這個重要的“中間人”。因為世界上會有戰爭,而斯密的理論只有在各國都處在持久和平的條件之下才能運行,可是這種理想主義的狀態,是靠不住的?所以一旦戰爭爆發,那國家必然是最重要的核心力量,這時再僅僅從個人和世界市場這兩個極端角度來看,是很不現實的。

當然了,我們這裡要注意的是,李斯特雖然這樣說,但他也並不否認市場的作用,相反他也是完全承認市場作用的,並且認為這是配置資源最有效的手段。同時也認為從世界市場的角度來說,自由貿易是人類整體經濟效率最高的辦法!

「大國博弈」工業革命之後,德國要如何應對“一夜暴富”的英國?

第二次工業革命各國成就示意圖

但是一旦考慮到國家這個層面,李斯特就變得更為重視起來,為何呢?很簡單,那就是在世界市場上,自由貿易究竟是由誰為中心展開的呢?如果一直是由英國來擔任這一重要角色的話,那麼其他國家則永遠會被它進行我們所說的“降維打擊”。為此,李斯特提出了一個很重要的“三步走方案”

一,將自己本國的農業優勢,先進行自由貿易,通過農業來積累起足夠的資本;

二,採取保護主義的經濟政策,用積累起來的資本,帶動本國的工業發展;

三、待工業發展起來以後,再恢復到自由貿易政策;

為了能夠讓這些理論儘快地實施,李斯特還積極參與到現實政治活動當中。但當時的德國還不是一個統一的國家,內部存在著很多個獨立小邦國,所以這就沒法形成合力來發展工業經濟。此外,還有很多的小邦國還十分信奉斯密的理論,對英國實行自由貿易政策;如此一來,這就讓德國處在了更加不利的狀態之中。

所以李斯特便開始聯合一些人極力呼籲要成立德意志關稅同盟,打造出一個屬於德意志的經濟空間。最後在他的不懈努力之下,終於在1834年成為了現實,他也成為該組織的首任祕書長。值得一提的是,‘德意志關稅同盟’的成立對於德國的經濟發展,乃至是後來德國的統一,都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

到了十九世紀後期,德國和美國的經濟都已經崛起了,且在工業上都超過了英國。

「大國博弈」工業革命之後,德國要如何應對“一夜暴富”的英國?

總結:

英國所開展的自由貿易,對歐洲其他國家形成了我們所說的降維打擊。而德國在對英國的反擊過程中,先從理論再到實踐,實行了李斯特的國民經濟學的路線,最終成功實現了對英國的反擊。當然了,我們不得不承認,在工業革命之後,德國面對“一夜暴富 ”的英國,其態度還是比較積極的。當然了,也許這個時間間隔有些長,但無論怎樣,最終它還是走到了工業大國這一行列中。

參考文獻:

  1. 《第二次工業革命》
  2. 《國富論》
  3. 施展-《國際政治學》《樞紐》
  4. 《世界史》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