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硅谷已承認現在開始「抄」中國了,他們到底「抄」的是什麼?

美國硅谷已承認現在開始「抄」中國了,他們到底「抄」的是什麼?

曾幾何時,“山寨”像一頂沉重的帽子,壓得一些中國企業抬不起頭;而如今,越來越多的中國企業已經成為世界創新的典範。在互聯網金融、新型社交媒體、人工智能等領域,中國科技公司都處於領導地位。

在中國,每三個手機用戶,就有兩個在使用移動支付。這裡是全球最大的移動支付市場;在中國,誕生了全球第一家無人零售店。人臉識別、語音識別、自動扣款一氣呵成;在中國,超市裡安裝了智能分揀系統,所有商品,線上線下都可以下單,30分鐘就能免費快遞到家。

而且,美國《彭博商業週刊》、英國《金融時報》、香港《南華早報》等都曾刊登文章稱,中國公司經過長期演變,已經有了自己的創新系統,正影響著新興國家和發達國家。現在,在印度尼西亞、印度、尼日利亞等國,已經開始出現不少中國公司的翻版。

美國硅谷已承認現在開始「抄」中國了,他們到底「抄」的是什麼?

美國《彭博商業週刊》

“山寨”技術哪家強?

美國硅谷已承認現在開始「抄」中國了,他們到底「抄」的是什麼?

英國《金融時報》

中國vs美國:是誰在抄誰?

美國硅谷已承認現在開始「抄」中國了,他們到底「抄」的是什麼?

香港《南華早報》

中國的“山寨”公司是如何成為被模仿對象的?

根據最新數據顯示,中國89家“獨角獸”企業(指估值不少於10億美元的初創企業)的總估值超過3500億美元(約合人民幣23139.2億元),已逼近美國“獨角獸”公司的總估值。

美國硅谷已承認現在開始「抄」中國了,他們到底「抄」的是什麼?

中國、美國和世界其他國家“獨角獸”企業的數量、估值對比(圖片來源:《經濟學人》)

獨角獸中的新星

小米科技成立不過7年,這家用互聯網精神做製造業的公司,集硬件、電商、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於一身,估值早已達450億美元。而且,在2017《快公司》全球最佳創新公司前50評選榜中,小米僅次於阿里巴巴和騰訊。正是業內備受矚目的超級獨角獸。

美國的互聯網觀察者克萊·舍基,更是將目光聚焦到了小米,並寫了這本預言之作——《小米之道》。

湛廬文化出品《小米之道》

“對於西方人而言,小米崛起不只是一條新聞快報,我們更需要知道小米模式代表的中國意義。”在《小米之道》中,克萊·舍基表示,小米模式的創新比小米公司的成功更重要,小米建立的這套邏輯成立的商業模式,以及小米不同階段的不同應對之策,對於中西方創業者和互聯網從業者都有借鑑學習的意義。那麼,在21世紀做生意,小米模式到底有哪些值得大家借鑑?

中國優勢:人口紅利、人才紅利、資本紅利以及基礎設施紅利

其實在中國做公司非常容易,因為中國是個大市場,而且,託人口數量龐大的福,中國有些細分人群的數量可以抵得上一個國家的人口總量,甚至能在全球排名前列。尤其是做一家小公司,兄弟們努力打拼總是可以的。

但是做一家大公司很難,這是很沮喪的一件事情,因為跟你個人沒什麼關係。大公司都是時代造就的,你踩在時代的風口上,而且很幸運沒有做什麼錯誤決策,就可能成為大公司。如果沒有這樣的機會,不管你多努力都是人力所不及的。

美國硅谷已承認現在開始「抄」中國了,他們到底「抄」的是什麼?

“在中國,趨勢出現常常晚於世界其他地方,但一旦有動作,速度就會比其他地方快。”人口和經濟的巨大優勢,讓很多創新模式都能在中國這片土地上事半功倍。隨著中產階級的大批量興起,中國互聯網企業的本土發展優勢會加速體現。而本土的語言、文化等各種特徵,也會天然抵消國際互聯網品牌的優勢,進而為本土品牌留下更大的發展機遇。

因此,對於中國創業者而言,針對細分人群重度垂直創業、精細運營,就足以創造出一個全新商業模式,再借由龐大個體之間的網絡信息互換,以及本土化營銷方案,甚至可以在本土打敗國際互聯網品牌,成為走向世界的大品牌。

未來趨勢:互聯網即將消失,物聯網將無所不能

互聯網巨頭谷歌公司的執行董事長埃裡克·施密特曾大膽預言:互聯網即將消失,一個高度個性化、互動化的有趣世界——物聯網即將誕生。

物聯網是一個新的江湖,一個比互聯網大太多太多的江湖。據諮詢公司VentureScanner最新統計,截至2017年Q2,全球物聯網行業相關公司已經突破1800家,覆蓋軟件開發、智能家居、智能汽車等20餘個領域,融資金額達350億美元;

作為互聯網的延伸,物聯網利用通信技術把傳感器、機器、人員和物品等聯在一起,形成人與物、物與物相聯的狀態。同時,它對於信息端的雲計算和實體段的相關傳感設備的需求,使得產業內的聯合成為未來必然趨勢,也為實際應用的領域打開無限可能。

美國硅谷已承認現在開始「抄」中國了,他們到底「抄」的是什麼?

雷軍很早前曾說過:“未來沒有所謂的互聯網企業,未來每個公司都變成物聯網公司。”

對於物聯網突飛猛進,手機逐漸演化為人類器官的這一大趨勢,雷軍很早就意識到了,並開始在內心中規劃起利用這一風口的方式。儘管是從操作系統切入,但小米沒有像微軟那樣,選擇和其他手機廠商合作直接獲取利潤,而是以MIUI為切入點,介入到了手機的製造,在智能手機市場大獲成功後又將商業模式複製到了硬件行業,使小米連接到更多的智能小工具的領域,譬如醫療保健、智能家居等。這些突顯了小米的眼光和抱負,也為小米生態鏈奠定了一個牢固的基礎。

美國硅谷已承認現在開始「抄」中國了,他們到底「抄」的是什麼?

實際上,在物聯網整個產業鏈的各環節都能誕生像小米一樣的獨角獸企業。不僅僅依賴於技術上的創新,商業模式的創新或者用戶體驗的優化同樣可以成功,唯一要做的是在這個“風口”上找到一個真正的痛點性需求,並給出最優的解決方案。

商業邏輯:小步快跑,順勢而為,順時而變

當一個趨勢特別巨大時,它就會超過人們的認知水平,沒有人能夠提前把握一切。創業者決不能死死咬住某種商業模式不放,而是保持著十足的開放性,首先在移動互聯網的大趨勢中站穩腳跟,然後再去實現自己的夢想。

以小米為例,克萊·舍基說清楚了商業模式更新迭代的問題。他認為,小米模式的每一次進化,都交織著這個互聯網時代變遷的偶然性與必然性。現在市場已不允許十年磨一劍,企業要小步快跑,只有比巨頭、比競爭對手跑得更快,順勢而為,順時而變,才有可能更好地生存下來

我們再來看小米,它的商業模式總是具有階段性的,它就像衛星一樣,它先圍繞某一個軌道運動,直到變軌點,再步入下一個軌道。

美國硅谷已承認現在開始「抄」中國了,他們到底「抄」的是什麼?

階段一:軟件+互聯網

當小米發現操作系統是安卓手機巨大的痛點時,便開始打磨MIUI,從而獲得了最初的陣地。研發MIUI的過程,使得小米聚攏起了大量的發燒級用戶,這些人不但能夠幫助小米完善MIUI,還成為小米手機的免費營銷人員。

階段二:硬件+軟件+互聯網

依靠MIUI成功地將自己的觸角擴張到手機硬件後,小米開始構建起自己的新商業模式。低廉實用的產品往往忽視設計,而小米就是要打造既重視設計又低廉實用的產品。電子產品的零部件的價格下降速度極快,這給了小米實現自己企圖心的機會。如果壽命很長且價格總體維持穩定,那麼即使產品上市時定價低於成本,也會最終獲得不菲的利潤。

階段三:硬件+新零售+互聯網

隨著手機市場逐漸陷入紅海,小米開始利用手機領域的經驗,大規模涉獵其他產品,打造自身的生態鏈。手機掌握著巨大的線上流量,加上足夠豐富的生態鏈產品作為支撐,雷軍開始著手打造自己的新零售體系。

從軟件開發到硬件製造的“虛實無縫結合“,小米站在了物聯網革命的制高點;從移動互聯網入口到新物種生態鏈,小米構建起了流量調控中心;從設計風暴到新零售體系的搭建,小米打造出了提升用戶體驗的閉環系統。

小米這個新物種,從競爭的角度來看,最大的外部挑戰是流量。從整體來看,最大的挑戰是用戶的信任,而且是強信任。當然,小米最強大的核心競爭力,就是圍繞用戶的信任展開,這就是小米模式的本質,這也應該是所有互聯網商業模式的出發點和歸宿點。

營銷編輯:賈志甜 新媒體編輯:Lily

美國硅谷已承認現在開始「抄」中國了,他們到底「抄」的是什麼?

—轉載授權、商務合作—

聯繫郵箱:[email protected]

—END—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