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堯都砂鍋千年傳承 翼城砂器再鑄輝煌

◎水木

華夏文明的起源離不開飲食器具,據資料記載,堯帝發明了砂鍋,而山西翼城堯都村正是砂鍋的發祥地。從堯帝而下漫長的幾千年文明,堯都村的砂鍋技藝滋養了一代又一代人,在沒有電飯煲和高壓鍋等現代鍋具的時代,灶上慢慢咕嘟著的那一隻砂鍋,是多少人記憶中溫暖的畫面。如今,翼城人要在各種新型飲食器具的夾擊下,突圍而出,打造砂器產業,發揚祖宗傳統,建起一片集產品、文化、旅遊於一體的砂器產業江山。

山西堯都砂鍋千年傳承 翼城砂器再鑄輝煌

臨汾市委副書記李雲峰(後排左六)、縣委書記楊春權(後排左四)、縣長高永賢(後排左五)在堯都村調研砂器

在距離山西翼城縣城15公里處的堯都村,那裡的人被戲稱為“砂鍋片子”。相傳堯帝來翼城堯都巡視,他的工師倕發現這裡的土壤非常獨特,經篝火燒紅後,可以變成紅亮堅硬的石頭,便在這裡開始製陶。倕後來又發明了陶窯封火技術,增加了火的溫度,使燒製出來的陶器不再是低溫紅陶,而是高溫黑陶,更經久耐用。陶的發明是人類社會發展史上劃時代的標誌,傳統的砂鍋即是陶器的一種。考古發現早在新石器時期,人們就開始普遍使用夾砂陶,以紅陶和灰陶為主。經過歷代改良,夾砂陶演變成了後世常用的砂鍋。砂鍋、砂罐等飲食器具及後來逐漸形成的煨、煮、燉等烹飪方式,無不與堯都砂鍋有一脈相承的關係。

山西堯都砂鍋千年傳承 翼城砂器再鑄輝煌

堯都砂器各式茶壺

堯都砂鍋歷千年而彌新

堯都砂鍋經歷過自己的盛世時光,在明清時期曾為貢品。《堯典》曾記載:“堯都砂器,始創於上古,首產於堯都,技藝於陶唐,延續於春秋,完善於宋元,盛行於明清”。《翼城縣誌·物產》也有記載:砂鍋砂壺,皮薄質細,久為社會所稱道,行銷河東,早經馳名,此為堯都一村獨享權利,惜未能普及全境爾。

就算未能普及全境,在金屬炊具未出現之前,砂鍋在廚房中的位置一直舉足輕重,因為它不僅經濟實惠,且受熱均勻,保溫持久,能維持食物原有鮮味。煨肉煮茶煎藥,砂鍋都是當時的不二之選。砂鍋豆腐、砂鍋魚、砂鍋粥、砂鍋飯等等,這些家常飲食都由砂鍋發展而來。在沒有電飯煲和高壓鍋等現代鍋具的時代,灶上慢慢咕嘟著的那一隻砂鍋,是多少人記憶中溫暖的畫面。

山西堯都砂鍋千年傳承 翼城砂器再鑄輝煌

2019年1月23日,翼城縣縣長高永賢到砂器研發中心調研。

在經歷幾千年的傳承融合演變後,堯都村的砂鍋生產在上世紀五十年代進入新盛況。那時候,“堯都村,南北坡,祖祖輩輩燒砂鍋”。也曾“砂鍋窯幾十個,爐火照明南北坡”,那是何等的熱鬧。當時村裡除了63戶個體作坊外,還組建起翼城縣第一個手工業生產合作社——堯都砂器生產合作社,並建起了翼城陶瓷廠、坩堝廠等規模較大的企業,1959年產品曾獲山西省工業博覽會金獎。此後,砂器種類更加齊全,產品遠銷陝西、甘肅、河南、山東等地。正如一個順口溜所說:“做大鍋,做小鍋,送飯罐子帶籠鍋。平底鍋,氣死貓,還有扣鍋扣的牢。火鍋子,明晃晃,做出菜來味道香。暖鍋子,洗臉盆,炕暖臉淨一身輕。上太原,下河東,黃河兩岸留美名。”

山西堯都砂鍋千年傳承 翼城砂器再鑄輝煌

堯都砂器新品展示

1978年,陶瓷廠、坩堝廠遷居縣城,轉為國營。上世紀80年代末,退休幹部張建相創辦了堯都砂器實業有限公司,研製出第一代“多能源搪裝砂火鍋”曾參加廣交會,出口新加坡,研製出“隔味分餐砂火鍋”,獲得國家專利金獎和銀獎。堯都砂鍋以其胎薄體輕、透氣性能好的特質,作出的飯菜純正不變味、煎藥不變質等,深得人們青睞,被列為“三晉百寶”之一。

2011年砂鍋燒造技術被列入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成為翼城縣最古老的一張“非遺”名片。如今,堯都砂器已成為可蒸、煮、炒、溜、熬,還能煎中藥的多功能食器,走進了人們的日常生活中。

不管是上世紀50年代的生產大發展,還是改革開放80年代的市場研發新浪潮,堯都砂鍋都緊緊跟隨著時代的腳步。近年來,受不鏽鋼製品和新型材料影響,砂器市場曾低迷蟄伏了很長時間,甚至一度停止生產。如今,隨著現代人自然養生理念的興起,形勢又發生了改變,砂器這一古老產業又迎來了新的春天。

山西堯都砂鍋千年傳承 翼城砂器再鑄輝煌

外地客人對砂器深感興趣

不改舊制 環保養生

如今走進堯都村,村民們仍繼承著堯帝陶唐氏部族的製陶遺風,堯都砂鍋的製作技術代代相傳,不改舊制。砂器的原料和製作過程也仍然是天然無汙染的。即便是在各類器皿已脫離手工製作的今天,堯都村製作砂鍋的工具仍很原始。比如工人搗泥用的“端錘”,僅是一塊方木頭而已,傳說這是堯王時代的“玉璽大印”,近代才裝上把子成了斧頭形,但仍舊叫“堯王大印”;還有拍砂鍋用的“端板”,形似帝王的傳令金牌,傳統稱“堯王金牌”。壓整砂鍋用的壓板,其大小、長短、寬窄都很像大臣朝見帝王的笏板,俗稱“朝王板”。

山西堯都砂鍋千年傳承 翼城砂器再鑄輝煌

砂器晾晒場

然而,在發展新型產業的時代洪流下,堯都村仍能按過去的思維關起門來搞生產嗎?習近平總書記曾在海口市秀英區石山鎮施茶村視察時提出:“鄉村振興要靠產業,產業發展要有特色,要走出一條人無我有、科學發展、符合自身實際的道路。”堯都村要振興,也勢必要走一條符合環保要求、養生理念且適合自身實際的產業發展之路。

山西堯都砂鍋千年傳承 翼城砂器再鑄輝煌

翼城縣縣長高永賢(左一)在堯都村實地瞭解砂器產品

據瞭解,堯都村所在的翼城縣是傳統的資源大縣,煤、鐵產業曾支撐縣域經濟高位運行20年。近幾年,受資源市場急劇萎縮影響,翼城縣的支柱產業也出現了斷崖式滑坡,財政收入持續下降,財政運行舉步維艱。僅靠資源型產業難以達到以往高度。因此,翼城縣急於尋找一條可持續發展的綠色產業道路,不僅要市場廣闊、獲利長遠,更要根植本地、底蘊深厚,還能輻射帶動區域經濟發展。放眼全縣,堯都砂器是不二的選擇。因為它穿越千年,歷久彌新,背後有巨大的市場支撐,它符合國家大力發展綠色產業的政策號召,契合現代人對健康養生和雅緻閒趣的追求,更能帶動特色餐飲和旅遊產業的興盛。

山西堯都砂鍋千年傳承 翼城砂器再鑄輝煌

翼城砂器研發中心內部

為此,翼城縣高度重視,上下同心。堯都砂器被列為全縣“十三五”重點產業、全縣重點文化品牌,成立了由縣長親自掛帥的“古堯都砂器傳承創新領導組”。同時,極力打造“唐堯古藝、砂器之祖”品牌,將傳統工藝生產和文化建設結合,建成砂器傳承體驗園和創新生產園。更將旅遊思維帶入,建設砂器特色小鎮,挖掘砂器美食,帶動全域旅遊。最終形成產品、文化、景區一攬子計劃和政府引導、傳承人推動、公司化運營的發展格局。

砂器傳承人張慶林

在堯都砂器發展的過程中,傳承人帶頭人的作用尤為重要。

出生於燒製砂鍋家庭的張慶林,對砂器製造有著濃濃的熱愛,曾經當過兵、經營過大車、包過工程的他,在發家致富過上小康生活的同時,為了傳承製陶技藝,推廣堯都砂器,決心回村創業。他從2013年開始籌備恢復砂器製造,在遭遇一次次的失敗和考驗後,憑著一股不服輸的韌勁,歷盡4年的艱辛探索,於2016年3月份產品試驗成功,並創立了晉堯砂器製造有限公司,讓這一非物質文化遺產得到傳承和發揚。

山西堯都砂鍋千年傳承 翼城砂器再鑄輝煌

山西翼城砂器研發中心外觀效果圖

為讓傳統砂鍋與現代生活接軌,張慶林又帶領公司一班人,秉承傳統手工製作工藝,經過配料、搗泥、捏製、晾乾、上釉、焙燒、焐鍋等72道工序,開發燒製出了更美觀、更實用的籠鍋、扣鍋、老鍋、蓋鍋、藥鍋、藥壺、火鍋、燉肉鍋、平底鍋、砂盆、砂壺等20多種新式砂器,滿足不同用途和市場需求。根據相關部門對堯都砂器微量元素的檢測報告,砂器裡包含了鋰、硒、鋅等22種微量元素,對人體健康有益。該公司生產的“堯都砂鍋”也以皮薄質優、輕巧晶亮、樣式繁多、綠色保健等優勢,迅速佔領了翼城及周邊市場。

本刊原創,轉載請聯繫《環境與生活》雜誌。

責編:廖素冰

網編:崔悅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