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評」給宜賓茶產業一個支點和槓桿'

"

與川酒的名氣相比,川茶品牌卻顯得有點“黯然失色”。2018年四川省茶園面積500餘萬畝,茶葉產量28萬餘噸,毛茶產值210億元。我省70%以上茶葉以原料、初級產品形式外銷或被外省企業在產地就地貼牌加工,4000餘戶茶企中規模以上企業僅佔4%,茶葉銷售依賴批發、代理或坐等買家上門採購現象長期存在。(據7月16日《宜賓新聞網》)

目前,四川茶產業的目標是一千億元級,而宜賓市的目標是綜合產值達300億元。今年上半年,宜賓全市幹茶產量5.58萬噸,同比增長13.18%,綜合產值達136.59億元,同比增長22.03%。

如果按照2018年每一萬噸毛茶產值7.5億元計算,宜賓上半年的毛茶產值應該在41.85億元左右,綜合產值則含有促進關聯農業、旅遊業、工業發展等收入數據。到2021年,宜賓茶產業綜合產值達300億元應該不會太困難,但要培養幾百億元純粹的茶產業卻並不容易,甚至可能性不大。

在茶行業,西湖龍井等名茶一直是四川茶產業和茶企業學習的榜樣,但西湖龍井一年的產值也就幾十億元,浙江省政府的遠期目標是力爭到2020年龍井茶產值達到80億元。

筆者認為,300億元的綜合產值目標宜賓可以堅持,但是更重要的是要打造像西湖龍井這樣的幾十億元的大品牌和優質品牌,要追求發展的質量,而不是追求統計數據,因為從宜賓茶園面積和茶葉產量上來說,是有這個基礎的,關鍵是要集中精力、人力、物力和財力。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川茶的品牌名氣可能很難趕上川酒,因為川酒只生產酒,屬於純粹工業化的經濟,買來糧食就可以生產酒,不需要生產糧食。而川茶更多的是屬於農業經濟的衍生物,茶葉基地投入巨大,資金的回收週期極長,稍微經營管理不善,就可能虧本經營。

全國人大農業和農村委員會主任委員陳錫文認為,鼓勵工商資本下鄉,但不鼓勵工商資本長時間大規模直接參與農業經營。二戰以後,全世界沒有國家主張推行以資本為主導的農業。

沒有任何力量可以在短期內讓中國的小農戶消失。讓農產品有自己的品牌應注重農產品加工,增加價值鏈。筆者認為,陳錫文委員的研判是有其科學性和現實意義的,資本都有逐利性,但茶產業的資金投入強度與收益回報率是遠遠不及白酒等工業產業的,靠種茶、採茶、加工茶、賣茶做到川酒的產值,幾乎沒有可能。

要做大做強,就必須走多元化的價值鏈發展之路,簡而言之就是要增加茶產業的衍生產品,比如茶飲料、茶化妝品、茶藥品等純粹意義上的工業化生產模式,只有像生產白酒那樣生產茶產品,50億元才能變500億元。

目前,宜賓已經有年產值達上億元,甚至幾億元的茶企業,但還缺少10億元、20億元、30億元級別的茶企業。儘管市上正在組建四川酒茶產業投資公司,100億元“五糧液鄉村振興發展基金”第一個投向的領域也是茶產業,但是毫無疑問宜賓茶產業的工業化短板還是比較突出的。

比如娃哈哈這樣一個與茶產業並不太沾邊的企業,其綠茶和冰紅茶等飲料的產值,15年前就達到了10多億元,與宜賓很多茶企業將錢投入到土地裡相比,娃哈哈使用了“錢生錢”的戰略,更加符合市場經濟的大邏輯,更加有利於資本積累,資本積累越多越充實,最後才有能力和實力來服務地方產業發展需要。(炬光)

文章來源:《新三江週刊》宜賓傳媒網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