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問酒家何處有,宣城太守知不知?

宣城太守知不知,出自醉吟居士白居易筆下,本是諷刺官員不顧百姓生死,不遺餘力地討好皇帝。沒想到卻被現代人玩壞了,成了一句萬能詩句,對起天文、地理、時事、情感等,絲毫不費力氣。

青天有月來幾時,宣城太守知不知——天文

日暮鄉關何處是,宣城太守知不知——地理

王師北定中原日,宣城太守知不知——時事

不知江月待何人,宣城太守知不知——情感

然而,除了白居易筆下這位只懂鑽營不知姓名的太守,早在唐朝以前的南北朝時期,宣城還是出過幾位名人的,諸如范曄,諸如謝朓,史冊均有記載。

借問酒家何處有,宣城太守知不知?

01 史學名家范曄

范曄,出身氏族名門,自小就酷愛讀書。文章寫得好,一部《後漢書》,與《史記》《漢書》《三國志》並稱前四史。還多才多藝,彈得一手好琵琶,書法也不差。說來可以算是人生贏家了,偏偏是個心思單純的孤傲狂人。

其一,不曲意逢迎

范曄琵琶彈得好,創作才能一流,時常有新曲。好奇的皇帝想聽聽,多番暗示范曄,他卻裝傻充愣,一副聽不懂的樣子,就是不給他彈。可以想見,皇帝當時內心肯定是萬馬奔騰。

後來有一次,皇帝大宴群臣,藉機要聽范曄彈琵琶,明明白白地對范曄說:“朕要唱歌,你丫給我彈琴。”

人在矮簷下,不得不低頭,范曄知道這次不能再裝傻,只得乖乖奉旨伴奏。結果皇帝一首歌剛唱完,可能尾音還沒結束,范曄馬上就不彈了,還擺出一副苦瓜臉。好在皇帝愛才,也就容許他放肆了。

其二,不暗藏心思

儘管范曄面對皇帝傲氣十足,可他對待同事還是很真誠的。當時范曄有位叫沈演之同事,兩人合作一個項目,范曄上班早到時,總要等這位同事到了才進公司。但這位同事卻很不夠意思,並沒有養成等人的習慣,范曄以誠待人,卻沒有得到同等的待遇,心裡頗為不忿。

於是,自恃才華橫溢的范曄,公然發朋友圈罵人家笨蛋,還艾特了當事人。從此被同事嫉恨。

其三,容易被捧殺

自傲的人,反而最容易被捧殺,只要路子找對了,攻克一個人根本不在話下。

辛棄疾《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中寫道: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贏得倉皇北顧。裡面的元嘉,正是南朝宋文帝劉義隆的年號。

劉義隆有個弟弟,彭城王劉義康,把持朝政多年,權勢越來越大,被宋文帝猜忌。於是宋文帝找了個藉口,就罷了劉義康的職務。

劉義康手下有個人,叫孔熙先,他的父親,曾受過劉義康的恩惠。孔熙先知恩圖報,在劉義康被貶後,很是替他不平,就開始聯絡朝臣,要造宋文帝的反。首先入了孔熙先法眼的,就是當時管著禁軍的那個男人,范曄。

話說孔熙先雖然沒什麼名氣,卻很懂人的心思,只用了一招,就搞定了范曄,這一招,叫做捧殺。

范曄是劉義康老下屬,出任宣城太守,還是拜劉義康所賜。當初劉義康母親去世,下葬當晚,正是傷心時刻,范曄竟然聚眾飲酒,還打開窗戶,藉著挽樂助酒興。

這種行為,擱現在看來,簡直堪比墳頭蹦迪,是個人都會生氣。劉義康不止是個人,還是個厲害的人,所以一怒之下,就把范曄貶去了宣城。

被貶到宣城的范曄,想著當初那些快活日子一去不返,心情很抑鬱。為了緩解這種情緒,他決定要幹些什麼,靈光一現之後,一件大事便開始了,之後便有了《後漢書》。

孔熙先要拉范曄入夥,奈何二人並不相熟,於是他先找了范曄的外甥,再一步步接近范曄。認識范曄以後,使勁拍馬屁,還投其所好,拉范曄賭博,故意輸錢給他。偏偏范曄是個貪財的傢伙,一來二去,就輕易就上鉤了。就在此時,孔熙先露出真面目,給范曄繪聲繪色的講解造反的好處,問范曄要不要一起幹。

然而,任你說的天花亂墜,造反畢竟是掉腦袋的事情,范曄不是個傻子,自然不會同意。孔熙先又用上了激將法,還拉上當初貶謫范曄的劉義康,讓他真誠道了個歉。范曄雖然腦子好使,卻是個自負又好面子的人,一激之下,腦子一熱,就不那麼好使了,就這樣入了夥。

造反的結果,自然是失敗,因為造反以後,宋文帝活得好好的,范曄卻被抓了起來。

一個聰明人,在一連串的馬屁之下,終於迷失了自己,還丟掉了性命。

借問酒家何處有,宣城太守知不知?

02 山水詩人謝朓

謝朓,同樣出身高門士族,自幼好學,史書對他的評價是,“少好學,有美名,文章清麗”。

梁武帝說: 三日不讀謝詩,便覺口臭;

杜甫說:謝眺每詩篇堪誦;

李白說:蓬萊文章建安骨,中間小謝又清發。

後人對謝朓詩歌評價如此之高,足以說明謝朓的成就。尤其是李白,一向自稱仙人,狂得沒邊,卻唯獨對謝朓欽佩不已,詩中每每提到。

如果說,宣城是范曄的放逐之地;對謝朓來說,宣城就是放飛自我的絕妙地方。

因為家世顯赫,才華出眾,謝朓先後受到南齊多位王室成員的青睞。然而當年在京城,蕭家的同室操戈是家常便飯,當真是驚心動魄,而這一切,落在謝朓的眼中,都化成了恐懼,滴滴滲入心頭。出任宣城,遠離京城的動盪,對他而言,無疑是一種解放。

謝朓的舅公范曄,在宣城之任上,寫出了《後漢書》。六十年後,在同一個地方,謝朓書下了畢生中絕大多數佳作,成了山水詩人的代表。宋代蘇軾給王維的評價是“詩中有畫”,然而最早達到這一成就的,應該是謝朓才對。

謝朓雖然詩寫得很好,當的起後人的評價,他在某些事情上暴露出來的人品問題,卻始終是個迷。

告發岳父

謝朓岳父王敬則,是上一朝皇帝的重臣,遭這一朝皇帝猜疑,每天活得戰戰兢兢,好像頭頂懸了把利劍,你不知道它什麼時候會掉下來。受不了這種日子的王敬則,心一橫,決定造反。要造反,必須要有合夥人,王敬則盯上的,就是自己的女婿謝朓。

這種事情貴在機密,王敬則想,從自家親戚開始,總不至於洩露消息吧?於是,覺得萬無一失的王敬則,派自己兒子去拉攏謝朓。可是王敬則想錯了,膽小怕事的謝朓,怕牽連到自己,竟然大義滅親,捆了小舅子,飛速向皇帝舉報,王敬則被團滅。

王敬則死了,謝朓卻因舉報有功升職了。謝朓這種出賣自己人的行為,不管出於各種原因,都是很讓人不齒的。他的妻子也是這麼想的,於是跟謝朓反目成仇,隨時準備捅死謝朓。

死於“謀反

范曄死於真正的謀反,而謝朓卻死於不肯謀反。從宣城逍遙兩年後,謝朓又回到了京城,而京城的風雲變幻依舊。只是這次,趕上老皇帝死了,新帝荒淫無道,大家的日子越來越難過。底下人就想謀反,好取而代之。

人怕出名豬怕壯,造反需要人手,而謝朓正是那個出名的人。只是他懷著對老皇帝的感恩,又從心底懼怕這種爭鬥,堅決拒絕了加入謀反團隊的提議。

謀反這種事,本來就貴在機密。謝朓拒絕了別人以後,沒有嗅到危險的氣味,不僅沒做到守口如瓶,還反手賣了人家的謀反計劃。要知道,謝朓在出賣別人這方面,是有前科的,他岳父的例子就在眼前。

所以在謀反的人看來,謝朓是留不得了,一定要除之而後快。加上當初謝朓得意時,仗著自身的才華,很是孤傲,得罪過不少人。當這些人登上高位,又覺得謝朓礙眼時,下手就毫不留情了。一位不願意參與謀反的人,最終被扣上了謀反的罪名。

如果可以重來的話,謝朓一定會選擇終老宣城,遠離京城亂象,起碼宣城是個絕佳的避世之所,也是謝朓真正愛過的地方。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