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戲精”吉藥控股:收購案終止被調查,是員工失誤的“鍋”?'

"


作者:格隆匯 筠筠

8月8日,吉藥控股(300108.SZ)又爆出一個轟天雷。

昨日晚間,吉藥控股發佈公告稱,因公司涉嫌信息披露違法違規,證監會決定對公司立案調查。而值得注意的是,就在其宣佈被立案調查的同一天,該公司獨立董事長康少華因個人工作原因申請辭職。

而受這些消息影響,吉藥控股早盤下挫5.77%,隨後跌幅又有所收窄,截止收盤其股價下跌3.70%至4.17元,總市值為27.77億元。此外,需要注意的是,該股價已經距7月26日39.94的漲停價下跌了近三成。

"


作者:格隆匯 筠筠

8月8日,吉藥控股(300108.SZ)又爆出一個轟天雷。

昨日晚間,吉藥控股發佈公告稱,因公司涉嫌信息披露違法違規,證監會決定對公司立案調查。而值得注意的是,就在其宣佈被立案調查的同一天,該公司獨立董事長康少華因個人工作原因申請辭職。

而受這些消息影響,吉藥控股早盤下挫5.77%,隨後跌幅又有所收窄,截止收盤其股價下跌3.70%至4.17元,總市值為27.77億元。此外,需要注意的是,該股價已經距7月26日39.94的漲停價下跌了近三成。

“戲精”吉藥控股:收購案終止被調查,是員工失誤的“鍋”?

(行情來源:富途)

那麼,在這其中還摻雜了哪些有趣的故事呢?

首先,我們還是從吉藥控股那場“蛇吞象”的收購案說起。

7月11日,吉藥控股發佈重大資產重組公告,稱正在籌劃收購修正藥業100%的股權事項。一方面,由於吉藥控股為創業板公司,如構成借殼上市則有可能成為“創業板借殼第一例”。另一方面,由於修正藥業體量巨大,實控人為“吉林首富”修淶貴,年收入超600億元人民幣。所以,這場“蛇吞象”資本遊戲一出場,就註定吸引了“萬人目光”。

不過,沒想到的是,吉藥控股想要的不僅僅是“萬人目光”那麼簡單,其看中的是這場收購案背後實實在在的“價值”。

7月24日晚間,吉藥控股在復牌公告中稱,因創業板借殼上市具體實施細則尚未出臺,暫緩收購修正藥業,“待條件成熟後再繼續推進購買修正藥業100%股權”。由於公告表示仍然存在重大資產重組預期,吉藥控股公司股票復牌後在7月25日、26日收穫了兩個漲停,2.8億資金殺入場內押注重組預期。

"


作者:格隆匯 筠筠

8月8日,吉藥控股(300108.SZ)又爆出一個轟天雷。

昨日晚間,吉藥控股發佈公告稱,因公司涉嫌信息披露違法違規,證監會決定對公司立案調查。而值得注意的是,就在其宣佈被立案調查的同一天,該公司獨立董事長康少華因個人工作原因申請辭職。

而受這些消息影響,吉藥控股早盤下挫5.77%,隨後跌幅又有所收窄,截止收盤其股價下跌3.70%至4.17元,總市值為27.77億元。此外,需要注意的是,該股價已經距7月26日39.94的漲停價下跌了近三成。

“戲精”吉藥控股:收購案終止被調查,是員工失誤的“鍋”?

(行情來源:富途)

那麼,在這其中還摻雜了哪些有趣的故事呢?

首先,我們還是從吉藥控股那場“蛇吞象”的收購案說起。

7月11日,吉藥控股發佈重大資產重組公告,稱正在籌劃收購修正藥業100%的股權事項。一方面,由於吉藥控股為創業板公司,如構成借殼上市則有可能成為“創業板借殼第一例”。另一方面,由於修正藥業體量巨大,實控人為“吉林首富”修淶貴,年收入超600億元人民幣。所以,這場“蛇吞象”資本遊戲一出場,就註定吸引了“萬人目光”。

不過,沒想到的是,吉藥控股想要的不僅僅是“萬人目光”那麼簡單,其看中的是這場收購案背後實實在在的“價值”。

7月24日晚間,吉藥控股在復牌公告中稱,因創業板借殼上市具體實施細則尚未出臺,暫緩收購修正藥業,“待條件成熟後再繼續推進購買修正藥業100%股權”。由於公告表示仍然存在重大資產重組預期,吉藥控股公司股票復牌後在7月25日、26日收穫了兩個漲停,2.8億資金殺入場內押注重組預期。

“戲精”吉藥控股:收購案終止被調查,是員工失誤的“鍋”?

(公告來源:吉藥控股資料)

但奈何的是,不知道是不是吉藥控股文學造詣特別高的緣故,其將“終止”和“延緩”這兩組詞語玩的是非常巧妙,並且還通過這一組公告連獲了兩個漲停板。

當然,明眼人士也不是吃素的。7月25日,在吉藥控股宣佈重組失敗後,深交所就向公司發佈了第一份關注函,要求吉藥控股說明終止收購的原因和合理性。交易所提出,既然公司知道修正藥業的借殼上市不符合現行規定,為何吉藥控股仍然重大資產重組,是否存在故意停牌、停牌不審慎、炒作股價等情形。

而隨著深交所的這一則關注函的下發,故事的高潮又戛然而來了。7月26日,修正藥業發佈了《關於與吉藥控股意向協議解除的聲明》,稱並無上述表述所示的約定,直接“打臉”吉藥控股。

不過,讓人萬萬沒想到的是,對於修正藥業的正面打臉行為,吉藥控股的迴應則更有意思了。

具體而言,當天吉藥控股也發佈公告承認該說法有誤,並直接將鍋甩給了“工作人員”,稱由於經辦工作人員失誤,在傳遞《意向協議之解除協議》過程中,誤將修訂稿當做最終稿歸檔,導致信息披露有誤。

隨後,7月26日晚上,交易所再度向吉藥控股發出關注函,對吉藥控股所稱“經辦人員失誤將,在傳遞終止重大資產重組《意向協議之解除協議》過程中,誤將修訂稿當做最終稿歸檔,導致信息披露有誤”的情況,說明歸咎於經辦人員失誤是否符合常理和實際情況,公司董事會自查是否存在利用不實披露配合其它利益安排的情形。

而從吉藥控股7月29日的回覆函來看,該公司的態度還是和之前的迴應如出一轍——經辦人員失誤所致,其表示:

“這次的信息披露錯誤系辦事人員在文件上傳過程中一時疏忽導致,屬於偶發事件,不存在故意報備不實文檔的情形。同時,公司實控人及董監高在此期間不存在交易公司股票的行為,公司董事會不存在利用不實披露配合其它利益安排的情形。”

至此,這場失敗的收購案在一系列的披露和回覆中迎來了它的尾聲,此外,更有意思的是,吉藥控股經辦人員的“失誤烏龍”,也便被有業內人士定性為典型的“割韭菜”的手法。而在連遭質疑後,其股價也在持續走低,從7月29日39.95元/股的高點下跌了28%。

事實上,這場失敗的收購案除了吉藥控股的“風騷操作”引人注意之外,該公司在這場“蛇吞象”的資本遊戲中爆出的幾大雷點也同樣吸引人眼球。

1、第一大流通股股東在兩個漲停後減持近1%,遊資也被悶殺。

從盤面上來看,自7月25日復牌後的連續兩個交易日,吉藥控股合計成交資金高達2.8億元左右。而這些資金的進場,多數都衝著吉藥控股那份“可能繼續推進收購修正藥業”的預期而來。

據7月26日的龍虎榜顯示,前五位買入總計高達4138萬元,佔當天總成交金額的16.45%,前五位賣出金額總計6251萬元,佔全天總成交金額24.85%。從買賣席位來看,遊資大佬們的身影均赫然在線。例如,興業證券福州湖東路營業部、華泰證券的杭州求是路營業部以及華鑫證券的南平解放路等知名遊資機構席位。

"


作者:格隆匯 筠筠

8月8日,吉藥控股(300108.SZ)又爆出一個轟天雷。

昨日晚間,吉藥控股發佈公告稱,因公司涉嫌信息披露違法違規,證監會決定對公司立案調查。而值得注意的是,就在其宣佈被立案調查的同一天,該公司獨立董事長康少華因個人工作原因申請辭職。

而受這些消息影響,吉藥控股早盤下挫5.77%,隨後跌幅又有所收窄,截止收盤其股價下跌3.70%至4.17元,總市值為27.77億元。此外,需要注意的是,該股價已經距7月26日39.94的漲停價下跌了近三成。

“戲精”吉藥控股:收購案終止被調查,是員工失誤的“鍋”?

(行情來源:富途)

那麼,在這其中還摻雜了哪些有趣的故事呢?

首先,我們還是從吉藥控股那場“蛇吞象”的收購案說起。

7月11日,吉藥控股發佈重大資產重組公告,稱正在籌劃收購修正藥業100%的股權事項。一方面,由於吉藥控股為創業板公司,如構成借殼上市則有可能成為“創業板借殼第一例”。另一方面,由於修正藥業體量巨大,實控人為“吉林首富”修淶貴,年收入超600億元人民幣。所以,這場“蛇吞象”資本遊戲一出場,就註定吸引了“萬人目光”。

不過,沒想到的是,吉藥控股想要的不僅僅是“萬人目光”那麼簡單,其看中的是這場收購案背後實實在在的“價值”。

7月24日晚間,吉藥控股在復牌公告中稱,因創業板借殼上市具體實施細則尚未出臺,暫緩收購修正藥業,“待條件成熟後再繼續推進購買修正藥業100%股權”。由於公告表示仍然存在重大資產重組預期,吉藥控股公司股票復牌後在7月25日、26日收穫了兩個漲停,2.8億資金殺入場內押注重組預期。

“戲精”吉藥控股:收購案終止被調查,是員工失誤的“鍋”?

(公告來源:吉藥控股資料)

但奈何的是,不知道是不是吉藥控股文學造詣特別高的緣故,其將“終止”和“延緩”這兩組詞語玩的是非常巧妙,並且還通過這一組公告連獲了兩個漲停板。

當然,明眼人士也不是吃素的。7月25日,在吉藥控股宣佈重組失敗後,深交所就向公司發佈了第一份關注函,要求吉藥控股說明終止收購的原因和合理性。交易所提出,既然公司知道修正藥業的借殼上市不符合現行規定,為何吉藥控股仍然重大資產重組,是否存在故意停牌、停牌不審慎、炒作股價等情形。

而隨著深交所的這一則關注函的下發,故事的高潮又戛然而來了。7月26日,修正藥業發佈了《關於與吉藥控股意向協議解除的聲明》,稱並無上述表述所示的約定,直接“打臉”吉藥控股。

不過,讓人萬萬沒想到的是,對於修正藥業的正面打臉行為,吉藥控股的迴應則更有意思了。

具體而言,當天吉藥控股也發佈公告承認該說法有誤,並直接將鍋甩給了“工作人員”,稱由於經辦工作人員失誤,在傳遞《意向協議之解除協議》過程中,誤將修訂稿當做最終稿歸檔,導致信息披露有誤。

隨後,7月26日晚上,交易所再度向吉藥控股發出關注函,對吉藥控股所稱“經辦人員失誤將,在傳遞終止重大資產重組《意向協議之解除協議》過程中,誤將修訂稿當做最終稿歸檔,導致信息披露有誤”的情況,說明歸咎於經辦人員失誤是否符合常理和實際情況,公司董事會自查是否存在利用不實披露配合其它利益安排的情形。

而從吉藥控股7月29日的回覆函來看,該公司的態度還是和之前的迴應如出一轍——經辦人員失誤所致,其表示:

“這次的信息披露錯誤系辦事人員在文件上傳過程中一時疏忽導致,屬於偶發事件,不存在故意報備不實文檔的情形。同時,公司實控人及董監高在此期間不存在交易公司股票的行為,公司董事會不存在利用不實披露配合其它利益安排的情形。”

至此,這場失敗的收購案在一系列的披露和回覆中迎來了它的尾聲,此外,更有意思的是,吉藥控股經辦人員的“失誤烏龍”,也便被有業內人士定性為典型的“割韭菜”的手法。而在連遭質疑後,其股價也在持續走低,從7月29日39.95元/股的高點下跌了28%。

事實上,這場失敗的收購案除了吉藥控股的“風騷操作”引人注意之外,該公司在這場“蛇吞象”的資本遊戲中爆出的幾大雷點也同樣吸引人眼球。

1、第一大流通股股東在兩個漲停後減持近1%,遊資也被悶殺。

從盤面上來看,自7月25日復牌後的連續兩個交易日,吉藥控股合計成交資金高達2.8億元左右。而這些資金的進場,多數都衝著吉藥控股那份“可能繼續推進收購修正藥業”的預期而來。

據7月26日的龍虎榜顯示,前五位買入總計高達4138萬元,佔當天總成交金額的16.45%,前五位賣出金額總計6251萬元,佔全天總成交金額24.85%。從買賣席位來看,遊資大佬們的身影均赫然在線。例如,興業證券福州湖東路營業部、華泰證券的杭州求是路營業部以及華鑫證券的南平解放路等知名遊資機構席位。

“戲精”吉藥控股:收購案終止被調查,是員工失誤的“鍋”?

(圖片來源:同花順)

而需要指出的是,就在吉藥控股連獲兩個漲停板的同時,公司的第一大流通股東卻出現了配合減持的動作。從披露的公告消息來看,吉藥控股的第一大流通股股東吉林省現代農業和新興產業投資基金(簡稱吉林投資)卻在26日的以漲停價6.53元減持了509.27萬股。減持後的吉林投資的持股比例從5.76%下降至4.99%。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伴隨著吉藥控股收購烏龍事件逐漸水落石出,前兩日衝進去的遊資們紛紛傻了眼,都在30日奪命而逃。據7月30日的龍虎榜數據顯示,興業福州湖東路賣出了926.32萬元,華泰杭州求是路則賣出了561.17萬元。

"


作者:格隆匯 筠筠

8月8日,吉藥控股(300108.SZ)又爆出一個轟天雷。

昨日晚間,吉藥控股發佈公告稱,因公司涉嫌信息披露違法違規,證監會決定對公司立案調查。而值得注意的是,就在其宣佈被立案調查的同一天,該公司獨立董事長康少華因個人工作原因申請辭職。

而受這些消息影響,吉藥控股早盤下挫5.77%,隨後跌幅又有所收窄,截止收盤其股價下跌3.70%至4.17元,總市值為27.77億元。此外,需要注意的是,該股價已經距7月26日39.94的漲停價下跌了近三成。

“戲精”吉藥控股:收購案終止被調查,是員工失誤的“鍋”?

(行情來源:富途)

那麼,在這其中還摻雜了哪些有趣的故事呢?

首先,我們還是從吉藥控股那場“蛇吞象”的收購案說起。

7月11日,吉藥控股發佈重大資產重組公告,稱正在籌劃收購修正藥業100%的股權事項。一方面,由於吉藥控股為創業板公司,如構成借殼上市則有可能成為“創業板借殼第一例”。另一方面,由於修正藥業體量巨大,實控人為“吉林首富”修淶貴,年收入超600億元人民幣。所以,這場“蛇吞象”資本遊戲一出場,就註定吸引了“萬人目光”。

不過,沒想到的是,吉藥控股想要的不僅僅是“萬人目光”那麼簡單,其看中的是這場收購案背後實實在在的“價值”。

7月24日晚間,吉藥控股在復牌公告中稱,因創業板借殼上市具體實施細則尚未出臺,暫緩收購修正藥業,“待條件成熟後再繼續推進購買修正藥業100%股權”。由於公告表示仍然存在重大資產重組預期,吉藥控股公司股票復牌後在7月25日、26日收穫了兩個漲停,2.8億資金殺入場內押注重組預期。

“戲精”吉藥控股:收購案終止被調查,是員工失誤的“鍋”?

(公告來源:吉藥控股資料)

但奈何的是,不知道是不是吉藥控股文學造詣特別高的緣故,其將“終止”和“延緩”這兩組詞語玩的是非常巧妙,並且還通過這一組公告連獲了兩個漲停板。

當然,明眼人士也不是吃素的。7月25日,在吉藥控股宣佈重組失敗後,深交所就向公司發佈了第一份關注函,要求吉藥控股說明終止收購的原因和合理性。交易所提出,既然公司知道修正藥業的借殼上市不符合現行規定,為何吉藥控股仍然重大資產重組,是否存在故意停牌、停牌不審慎、炒作股價等情形。

而隨著深交所的這一則關注函的下發,故事的高潮又戛然而來了。7月26日,修正藥業發佈了《關於與吉藥控股意向協議解除的聲明》,稱並無上述表述所示的約定,直接“打臉”吉藥控股。

不過,讓人萬萬沒想到的是,對於修正藥業的正面打臉行為,吉藥控股的迴應則更有意思了。

具體而言,當天吉藥控股也發佈公告承認該說法有誤,並直接將鍋甩給了“工作人員”,稱由於經辦工作人員失誤,在傳遞《意向協議之解除協議》過程中,誤將修訂稿當做最終稿歸檔,導致信息披露有誤。

隨後,7月26日晚上,交易所再度向吉藥控股發出關注函,對吉藥控股所稱“經辦人員失誤將,在傳遞終止重大資產重組《意向協議之解除協議》過程中,誤將修訂稿當做最終稿歸檔,導致信息披露有誤”的情況,說明歸咎於經辦人員失誤是否符合常理和實際情況,公司董事會自查是否存在利用不實披露配合其它利益安排的情形。

而從吉藥控股7月29日的回覆函來看,該公司的態度還是和之前的迴應如出一轍——經辦人員失誤所致,其表示:

“這次的信息披露錯誤系辦事人員在文件上傳過程中一時疏忽導致,屬於偶發事件,不存在故意報備不實文檔的情形。同時,公司實控人及董監高在此期間不存在交易公司股票的行為,公司董事會不存在利用不實披露配合其它利益安排的情形。”

至此,這場失敗的收購案在一系列的披露和回覆中迎來了它的尾聲,此外,更有意思的是,吉藥控股經辦人員的“失誤烏龍”,也便被有業內人士定性為典型的“割韭菜”的手法。而在連遭質疑後,其股價也在持續走低,從7月29日39.95元/股的高點下跌了28%。

事實上,這場失敗的收購案除了吉藥控股的“風騷操作”引人注意之外,該公司在這場“蛇吞象”的資本遊戲中爆出的幾大雷點也同樣吸引人眼球。

1、第一大流通股股東在兩個漲停後減持近1%,遊資也被悶殺。

從盤面上來看,自7月25日復牌後的連續兩個交易日,吉藥控股合計成交資金高達2.8億元左右。而這些資金的進場,多數都衝著吉藥控股那份“可能繼續推進收購修正藥業”的預期而來。

據7月26日的龍虎榜顯示,前五位買入總計高達4138萬元,佔當天總成交金額的16.45%,前五位賣出金額總計6251萬元,佔全天總成交金額24.85%。從買賣席位來看,遊資大佬們的身影均赫然在線。例如,興業證券福州湖東路營業部、華泰證券的杭州求是路營業部以及華鑫證券的南平解放路等知名遊資機構席位。

“戲精”吉藥控股:收購案終止被調查,是員工失誤的“鍋”?

(圖片來源:同花順)

而需要指出的是,就在吉藥控股連獲兩個漲停板的同時,公司的第一大流通股東卻出現了配合減持的動作。從披露的公告消息來看,吉藥控股的第一大流通股股東吉林省現代農業和新興產業投資基金(簡稱吉林投資)卻在26日的以漲停價6.53元減持了509.27萬股。減持後的吉林投資的持股比例從5.76%下降至4.99%。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伴隨著吉藥控股收購烏龍事件逐漸水落石出,前兩日衝進去的遊資們紛紛傻了眼,都在30日奪命而逃。據7月30日的龍虎榜數據顯示,興業福州湖東路賣出了926.32萬元,華泰杭州求是路則賣出了561.17萬元。

“戲精”吉藥控股:收購案終止被調查,是員工失誤的“鍋”?

(圖片來源:同花順)

根據30日的龍虎榜顯示,修正藥業29日的澄清公告讓前兩日衝進去的遊資們傻了眼,紛紛在30日奪命而逃。興業福州湖東路賣出了926.32萬元,華泰杭州求是路則賣出了561.17萬元,這也幾乎是他們26日買入的全部股票。而換一句話來說,這兩個遊資席位至少虧損了10%。

2、信息披露有問題,“甩鍋手法”由來已久。

事實上,根據吉藥控股回覆的兩封關注函內容來看,可以窺出他甩鍋態度的堅決。例如,在7月29日公司的回覆函中,吉藥控股便明確的表示是經辦人員失誤所致,具體而言:

“公司與修正藥業簽訂的《意向協議之解除協議》在2019年7月24日下午方簽訂完成因簽訂地點在對方公司,公司辦事人員為儘快完成信息披露工作,使用手機微信傳遞協議簽字頁照片,在時間倉促的情況下,上傳人員誤將協議修訂稿作為最終稿附帶簽字頁上傳報備,並在編制公告時引用了該協議中與最終事實不符的部分內容。”

但事實上,這種回覆不僅說服不了投資者,也說服不了交易所。在交易所下達的第二封關注函中,其便認為吉藥控股提出的工作人員“失誤”造成的錯誤公告說法也值得懷疑。

而值得一提的是, 關於信息披露有問題,吉藥控股的“甩鍋手法”可謂也是由來已久。

據2018年報顯示,吉藥控股實現淨利潤2.17億元,同比增長7.01%。但非經常性損益頗為扎眼,達到1.71億元,佔到淨利潤的78.8%,其中政府補助有9102萬元,債務重組損益1.25億元。而數據還披露, 2018年高達1.25億元的債務重組損益來自吉藥控股孫公司梅河口市金寶新華醫院管理有限公司。

值得注意的是,對於如此重要的一筆損益,吉藥控股在2018年11月並沒有進行任何披露,直到近半年後,2019年4月25日發佈2018年報時,才在年報中披露了這筆1.25億元的債務豁免。

對此失誤,吉藥控股將責任推給了孫公司新華醫院。吉藥控股在今年5月23日《關於媒體報道的澄清公告》中稱,新華醫院簽署豁免協議時未及時上報公司,致使其信息披露不及時。

由此一來,可以看出,吉藥控股對於涉嫌信披法規就“甩鍋”的做法,已經是“深到精髓”了。

結語

以重組事件為由頭,不斷炒作致使股價高漲,隨後在事情真相水落石出之際,又把鍋甩到工作人員身上,從而再徹底撇清嫌疑洗白自己。乍眼一看,這是一場多麼天衣無縫的戲,但奈何吉藥控股還是敗在了撇清嫌疑這一步驟上。

而在這裡,筆者由衷地想要提醒它一句至理名言——常在河邊走,哪有不溼鞋。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