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大一:不要在患者身上做的過多

心血管病 生物醫學 高血壓 藥品 健康界 2017-06-16

對生物醫學技術的迷信與崇拜,生物醫學技術快速發展帶來的巨大利益誘惑,放出了過度醫療籠中猛虎。實際上,過度醫療對人類健康和生命造成了巨大傷害猛於、甚於猛虎。

醫院院長都在炫耀病床數、門診量、手術量、支架數,綜合起來是一年一度的“毛收入”,並以此為業績硬指標。

醫院的分科越來越細,最終以某一項經濟效益好的技術劃分出若干技術團隊,井水不犯河水,肥水不能外流。“龍生龍,鳳生鳳,耗子生兒,打地洞”。當研究生,跟了做心電生理的導師,只能學做射頻消融和心臟起搏器(北京一家專科醫院把射頻消融與心臟起搏又分而治之,分成不可跨界的兩個團隊,便於“學術政客”“分而治之”)。你的導師是做支架的,你就是支架的傳承人;你的導師是研究高血壓,你永遠沒機會摸摸支架與起搏器。醫生目中沒有了作為有疾病的一個整體的人。變成了鐵路警察,各管一段。

馬克·吐溫講的經典:“手裡拿錘子的人,看什麼都是釘子”。而把釘子砸下去,立即冒出一疊人民幣,更激勵著錘子更加頻繁揮舞。

見了房顫患者,不論男女老少和其他全身情況,就想做射頻消融;見了冠狀動脈狹窄到了70%,就鼓動誘惑患者放支架。超聲篩查頸動脈斑塊已遠超出證據支持的指南,氾濫成災;而且經常說是軟斑塊,隨時脫落,導致腦梗死,將患者嚇得終日不安寧。

下面我引兩位專家的評論,與大家分享。

一 馮周琴(我北醫同屆醫療系的同窗好友,河南省醫學會神經科分會前任主任委員,河南省人民醫院神經內科前任主任)

尊重患者選擇確實非常重要。在平時工作中,我遇到過不少患者,主訴非旋轉性頭暈,檢查發現頸內動脈或大腦中動脈粥樣硬化性狹窄。按照一般思維,說是血管狹窄導致供血不足,造成頭暈的套話,患者與家屬都非常樂意接受。為了治療頭暈,常常同意接受頸動脈支架治療。但支架治療的適應證是那些血管狹窄重,且正規藥物治療無效的、有小中風的患者,是為預防大中風的措施,不是針對普遍血管狹窄和有頭暈這些患者的。他們的頭暈也未必與血管狹窄有因果關係。例如一些老年患者焦慮/抑鬱和失眠,常引起頭暈乏力。

我看到美國醫生介紹過這兩個病例,都患頸內動脈粥樣硬化狹窄,狹窄程度類似,都是企業家。其中一位做了動脈內膜切除,術中偏癱;另一位未手術,五年後偏癱。

支架手術也有同樣情況。隨年齡增大,血管狹窄是常態,不狹窄是奇蹟。正因如此,人在進化過程中,腦血管之間有多重側枝循壞,東方不亮,西方亮。一條血管狹窄了,就有其他血管的側枝開放!我看過許多病人,他們的腦血流量,達峰時間延長。而腦部梗不梗死,取決於腦血流量。對於某一條血管狹窄,側枝循環尚可的患者,無論心臟支架或搭橋以及腦血管的支架都要慎重權衡獲益與風險。我們真的需要更多的研究。

治療決策時,也要綜合考慮患者的年齡、意願,常規保守治療的反應和效果,在醫生指導下,讓患者選擇。同時,患者選擇了某一治療方法,他享有這種治療方法帶來的好處,也意味著他應承擔這種療法帶來的風險。

胡大一:不要在患者身上做的過多

二 顧復生教授是深受廣大患者愛戴和廣大醫生敬重的著名臨床醫學家和醫學教育家。她熱愛醫生職業,熱愛臨床工作,臨床經驗豐富,對患者滿腔熱情。年近九十,仍堅持常態臨床查房門診。她一切為病人著想,對年青醫生既熱心培養,又嚴格要求。

1.聽聽顧教授對射頻消融“根治”心房顫動的評論

應用導管射頻消融“根治”心房顫動只能認為是一種“理想”。勿以“根治心房顫動”的理念輕易對心房顫動患者進行導管射頻消融手術治療。心房顫動不屬於惡性心律失常範疇,亦非導致猝死的直接原因。心內科臨床醫生對心房顫動的綜合性治療仍十分重要。

很多年輕醫生不重視整體理念,不會個體化選擇治療策略。一些“學科帶頭人”往往重“置入”,輕“服務管理”,我對此深表痛心!

2.聽聽顧教授對支架的評論

某些介入醫生需要提升人性化醫學和全面關注患者的理念,嚴格把控介入適應證和禁忌證,使患者切實受益,要避免不必要的介入治療,要知道“過猶不及”。

3.聽聽顧教授對“指南”的評價

近年來,指南十分流行,洋洋萬言。指南推薦多依據藥品和器械企業資助的臨床試驗不斷更新,眼花繚亂。但一些臨床療效好,安全,物美價廉的“老藥”卻少有臨床研究支持,因而得不到推薦。國內專家制定中國指南時,過分跟隨國外指南,要多多結合中國的臨床實際和臨床診治經驗。中國指南要符合中國實際。

4.呼籲重預防為主

現在的醫療是“三高”----高科技、高投入和高風險。而人的健康可以很簡單、很簡約和很實效的得以維護。關鍵是要積極預防。

我國心血管病高危人群佔26%,每年死於心血管病的患者250-300萬,每年治療心血管病的花費約3098億元人民幣。如果讓廣大群眾瞭解心血管病的危險因素,採取積極預防措施,結果會大不一樣,將改善很多。

每個人都應學會根據自己年齡、性別和有哪些危險因素,制定個體化的健康管理方案。加強廣大公眾對心腦血管疾病預防知識的瞭解,及時有效控制危險因素,降低心血管發病率與死亡率。

胡大一:不要在患者身上做的過多

(原標題:胡大一:【大家談】不要在患者身上做的過多--明智選擇)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