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梗6種不典型心電圖:不可忽視的改變

心肌梗死 Atmel AVR 藥品 醫脈通心內頻道 2019-04-05
急性心梗6種不典型心電圖:不可忽視的改變

心肌梗死是指冠狀動脈供血急劇減少或中斷,使相應的心肌嚴重而持久急性心肌缺血導致心肌壞死的疾病,其基本心電圖改變包括“缺血型”改變(T波高尖,然後深倒)、“損傷型”改變(ST段抬高)和“壞死型”改變(病理性Q波)。然而,並非所有心肌梗死都出現典型心電圖改變,有些細微的心電圖改變也需要注意。

De Winter綜合徵

43歲男性,突發胸骨後疼痛伴大汗30分鐘。心電圖如圖1。

急性心梗6種不典型心電圖:不可忽視的改變

圖1

問題:以下哪項是正確的?

A. 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罪犯血管為迴旋支

B. 急性非STEMI,罪犯血管為右冠狀動脈

C. 急性前壁STEMI,罪犯血管為前降支根部

D. De Winter綜合徵,是急性前壁STEMI的等危心電圖,罪犯血管為前降支根部

急性心梗6種不典型心電圖:不可忽視的改變

圖2 急診冠脈造影及PCI

De Winter綜合徵是2008年荷蘭鹿特丹心內科醫生De Winter等人通過回顧其心臟中心1532例LAD近段閉塞的急性冠脈綜合徵心電圖發現,其中有30例並未出現典型STEMI超急性期心電圖表現模式。

心電圖特點:

➤胸前V1~V6導聯J點壓低0.1~0.3 mv,ST段呈上斜型壓低,伴隨高尖對稱的T波

➤ QRS波通常不增寬或輕度增寬

➤部分患者胸前導聯R波遞增不良

➤多數患者aVR導聯ST段輕度抬高

臨床意義:

➤ De Winter綜合徵是STEMI的等危心電圖

➤ 2%急性前壁STEMI患者心電圖可出現此表現

➤應儘早行CAG明確冠脈情況,儘早進行血運重建

Wellens綜合徵

42歲男性,間斷胸痛1天門診就診。心電圖如圖3。

急性心梗6種不典型心電圖:不可忽視的改變

圖3

問題:應該如何處理該患者?

A. 住院診治,藥物治療

B. 住院診治,藥物治療,儘快明確冠脈情況,PCI治療

C. 門診診治,完善冠脈CT檢查

急性心梗6種不典型心電圖:不可忽視的改變

圖4 急診冠脈造影及PCI

1982年荷蘭心臟病學家Wellens等發現,145名UAP入院患者中,26名(18%)心電圖表現為胸前導聯T波雙支對稱性深倒置或正負雙向,並逐漸恢復直立的變化。此種心電圖改變稱為Wellens綜合徵。

心電圖分型:

➤1型Wellens綜合徵:V2、V3導聯T波呈對稱性深倒置,約佔75%

➤2型Wellens綜合徵:V2、V3導聯T波呈正負雙向,約佔25%

臨床意義:

➤患者有不穩定心絞痛病史,心電圖改變在胸痛緩解後數小時或數天內出現

➤部分患者可進展為急性前壁心肌梗死

➤冠脈造影常有前降支近端嚴重病變,是儘早行冠脈內介入治療的指徵

推薦閱讀

從一個病例認識Wellens綜合徵

缺血性J波

男性52歲,反覆胸痛1周,伴暈厥。心電圖如圖5。

急性心梗6種不典型心電圖:不可忽視的改變

圖5

冠狀動脈因阻塞性病變或功能性痙攣引起嚴重的急性心肌缺血時,心電圖可出現新發J波或在原有基礎上J波幅度增高或時限延長,稱為缺血性J波。缺血性J波是心肌嚴重缺血時伴發的一種超急性期心電圖改變。

心電圖特點:

➤拱頂狀或駝峰狀,位於R波的降支或終末,幅度≥0.1 mv,寬度≥20 ms

➤心肌急性缺血發作同時或之後較短時間內出現

➤持續時間短

➤空間向量指向前下稍偏左,除aVR導聯外,其他導聯均為直立

➤出現的導聯常與缺血部位相對應

左主幹病變:“6+2”現象

46歲男性,持續性胸痛2小時,血壓90/60 mmHg。心電圖如圖6。

急性心梗6種不典型心電圖:不可忽視的改變

圖6

急性心梗6種不典型心電圖:不可忽視的改變

圖7 急診冠脈造影及PCI

左主幹體部100%閉塞,IABP支持下行急診介入治療,前降支近中段至左主幹病變處植入2枚支架,前降支和迴旋支血液恢復。

心電圖特徵:廣泛導聯的ST段壓低>0.1 mv(包括I、II、III、aVF、aVL及V2~V6導聯),其中V4~V6導聯改變最明顯。V1和aVR導聯ST段抬高,aVR導聯ST段抬高的振幅大於V1導聯,稱為“6+2”現象。

研究表明,aVR導聯ST段抬高的振幅≥V1導聯對鑑別左主幹與左前降支病變的敏感性81%,特異性80%。

還有研究顯示,aVR導聯抬高的幅度越大,左主幹病變可能性越大,患者的預後越差。

右束支阻滯合併心肌梗死

完全性右束支阻滯(RBBB)時,初始向量不變——即QRS波前半部形態接近正常,後半部變化明顯,RBBB在QRS波60 ms後變化,因此,與心肌梗死共存時互不影響診斷。

急性心梗6種不典型心電圖:不可忽視的改變

圖8 完全性右束支阻滯

心肌梗死時,病理性Q波主要影響QRS波前40 ms,可與右束支阻滯異常的後40 ms並存,作出各自的明確診斷。

急性心梗6種不典型心電圖:不可忽視的改變

圖9 右束支阻滯合併心肌梗死

急性心梗6種不典型心電圖:不可忽視的改變

圖10 下壁心肌梗死合併右束支阻滯

正後壁心肌梗死合併有束支阻滯時,因兩者都影響QRS波群后半部向量,可造成診斷的困難,此時主要依靠病史、心肌酶學、影像學、是否合併其他部位的心肌梗死而鑑別。

研究發現,急性心肌梗死合併新發RBBB患者院內死亡風險最高。

左束支阻滯合併心肌梗死

左束支阻滯(LBBB)時,室上性激動僅能通過右束支下傳到右室,然後緩慢通過室間隔(約需要40 ms)向左室傳導;室間隔除極方向與正常相反,變為由右側向左側除極,使QRS波的初始向量受到影響。

LBBB與心肌梗死病理性Q波的時相均為前40 ms,兩者同時存在時,心肌梗死圖形約70%被掩蓋。

➤LBBB時室間隔除極方向從右向左,V1導聯呈QS圖形,與前壁心肌梗死的圖形難以區分。

➤LBBB常發生在年齡偏大、心肌損害嚴重的患者,一旦發生急性心肌梗死,臨床症狀多不典型,常為無痛性急性心肌梗死,使診斷更加困難。

➤此時多依靠病史、心肌酶學、影像學、是否合併其他部位的心肌梗死而鑑別。因此,LBBB的老年患者突然心慌、氣短、憋氣、心律不齊、血壓下降,應警惕急性心肌梗死的可能。

心電圖診斷線索:

➤存在等位性Q波,V1~V6導聯R波遞增不良及反向遞增,提示LBBB合併前壁心肌梗死。

急性心梗6種不典型心電圖:不可忽視的改變

圖11

➤伴症狀的動態ST-T改變

急性心梗6種不典型心電圖:不可忽視的改變

圖12 左:入院心電圖;右:胸痛時心電圖

➤發生前壁之外導聯的Q波、T波、ST段的改變

急性心梗6種不典型心電圖:不可忽視的改變

圖13 I、V5、V6導聯均有q波,在LBBB時不可能發生,提示存在側壁心肌梗死。V1~V5導聯R波的反向遞增,提示伴有前壁心肌梗死。

1. Cabrera徵

Cabrera徵是識別前間壁心肌梗死合併LBBB的心電圖徵象。1953年,Cabrera和Friedlan首先提出完全性LBBB時,V3、V4導聯S波升支出現的切跡(至少50 ms),是診斷伴有LBBB的前間壁心肌梗死十分可靠的指標,其敏感性、特異性均為91%。這種心電圖表現也被稱為Cabrera徵。

急性心梗6種不典型心電圖:不可忽視的改變

圖14

在完全性LBBB的心電圖中,V3~V5導聯至少兩個導聯S波或QS波的降支或升支出現寬(≥50 ms)而深的切跡。

研究發現,Cabrera徵是診斷LBBB合併心肌梗死的可靠指標,特異性93%,敏感性45%,準確率90%。識別Cabrera徵,有助於對完全性左束支阻滯患者以及右室起搏患者心肌梗死的診斷,但對照組中部分患者也可能出現此徵,目前對於Cabrera徵的診斷價值仍存在爭議。

2. Sgarbossa標準

Sgarbossa評分標準為0~5分:

➤ 在任何導聯上,ST段發生與QRS波主波方向一致的抬高≥1 mm(5分)

➤ 在V1~V3導聯中任一導聯ST段壓低≥1 mm(3分)

➤ ST段抬高≥5 mm,且與QRS波主波方向相反(2分)

對於LBBB患者,總分≥3分診斷心肌梗死的特異性90%,敏感性20%。

Sgarbossa標準的前兩條標準主要是指ST段的改變與主波方向一致,第三條標準還需要進一步確認。在不完全性LBBB中就可見V1~V3導聯ST段抬高,尤其是左室肥厚時更為明顯。在ASSENT 2和3研究中,第三條仍有一定的診斷和預測價值。因此,在2012年對Sgarbossa標準進行了改良。

改良Sgarbossa標準:

➤ 在任何導聯上,ST段發生與QRS波主波方向一致的抬高≥1 mm

➤ 在V1~V3導聯中任一導聯ST段壓低≥1 mm

➤ ST段抬高/S波振幅≤-0.25

滿足其中任何一條,考慮診斷心肌梗死。其診斷特異性90%,敏感性91%。研究結果顯示,改良Sgarbossa標準與Sgarbossa標準相比,診斷敏感性明顯增加(80% vs. 49%),特異性相似(99% vs. 100%)。

小結

心電圖是快速診斷急性心肌梗死最常用的方法,早期識別心電圖不典型患者能減少不良事件。臨床醫生需熟悉典型急性心肌梗死心電圖特徵和動態演變規律,不典型心電圖中也存在典型之處,不能孤立地去解釋單份心電圖。對於診斷不明確的,應動態觀察心電圖變化。

推薦閱讀

心肌梗死的不典型心電圖:18個圖例,練就火眼金睛

來源:何榕. 急性心肌梗死不典型心電圖[R]. 第二十一屆全國介入心臟病學論壇(CCIF), 2018.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