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臺未解之謎—西陵文化遺址'

"

邢臺市南和縣城東十三裡楊莊村西南方里許,有一片高崗,人稱“西陵”,厚厚的黃沙層掩蓋了西陵表面,也覆蓋了人類悠久燦爛的歷史文化,在這片神祕的土地上,歷史上曾經歷過一段輝煌的時代。歷年來西陵出土了大量的珍貴文物,其中包含新石器時代的石器,夏商時期的貝幣、商周至春秋戰國時期的青銅器、陶器、玉器......在1958年平整土地時就挖出了一馬車青銅器,數量之多,實屬罕見,他把南和縣的歷史向前推進了二千年,也象徵著邢臺南和縣悠久燦爛的歷史文明。

南和西陵出土文物種類如下:

1)新石器時代的石器

西陵出土了許多石鐮、石磨盤等新石器時代的文物。在七千年以前的母系氏社會,磨製石器已經廣泛應用,人類由漁獵向原始農業發展,人們開始種植穀子和水稻,用耒、耜翻地,用石鐮收割,石磨盤研碎,這些文物的出土,表明至少在七千年前,人類已經在南和這片土地上生息,並已經開始原始農業的種植了。

2)夏商時期的貝幣

南和西陵出土了種類繁多的貝幣,有赭、黃、綠三種顏色。貝幣也叫“鬼臉幣”,堪稱貨幣之祖,起源於夏代,興盛於商代,到東周時期逐漸被布幣取代。所謂貝幣,就是將天然貝經過精心打磨穿孔而成,三百個連成一串為一朋,其形狀一面有槽齒,光潔美麗,小巧玲瓏,堅固耐磨。隨著生產力的發展,產品有了剩餘,商品交換日趨頻繁,就產生了貝幣。海貝產於東海與南海,由於商品經濟的發展,由於天然海貝供不應求,所以又出現了石貝、骨貝、蚌貝、銅貝等,形狀仿海貝,體型較小,其長1.2釐米,但年齡卻在三千歲以上。這些文物的出現,說明至少在商周時期,南和這裡已經是比較繁華的地帶,商品交換已經相當頻繁了。

3)商周-戰國時期的青銅器

西陵青銅器之多令人咂舌,僅在1958年社員開荒平整土地時,各種各樣的青銅器就挖出了整整一馬車,數量之多,實屬罕見。此後歷年均有青銅器出土,種類繁多,包括銅簋、銅龜燈、銅戈、銅劍、銅鼎、銅鏃、銅爵、銅馬銜、銅車轄、銅釜等等,數不勝數,許多都樣式精美。年代涉及從商代至戰國時期。在長期的冶煉過程中,人們發現加入少量的錫,不但降低了冶煉的熔點,也大大地提高了銅的硬度,銅錫合金廣泛應用在祭器、酒器、炊具、兵器、車馬具上,通稱青銅器,上面的文字叫金文,最早出現在夏朝,即公元前十六世紀,距今三千多年。以下是西陵出土的部分青銅器:

(1)銅盉:酒器,球形,有三條乳丁腳,調料用。

(2)龜燈:1958年出土,龜頭上仰,腹內盛油,燈芯經龜頸到口點燃。

(3)銅戈:2003年出土,有素戈,有的帶有龍鳳紋,屬戰國時代。

(4)銅劍:2003年出土,中間折斷,屬春秋戰國時代。

(5)戈柄:戈有銅戈和玉戈,不僅是防身武器,也是精美的裝飾品。此戈只有戈柄,尾端形如龍口,中間鏤空,五龍環繞。屬商周時代。

(6)鼎:古代煮東西用的器物,三足兩耳,屬戰國時代。

(7)鏃:箭頭,屬戰國時代。

(8)匝:古代舀水用的器具,形狀象瓢,無花紋,屬戰國時代。

(9)爵:古代飲酒用的器皿,有三條高腿,上有回紋。

(10)馬銜:馬嘴含的金屬鏈,2003年同時出土幾個,中間磨損嚴重,說明馬在殉葬前長期使用。(是否有車馬坑?)

(11)車轄:車軸頭穿的金屬輥,用來防止車輪脫落。

(12)軎:車軸兩端的蓋帽,同時出土六個,二個上面有回紋。

(13)銅釜:古代的鍋,出土數量很多,規格不同,球狀有蓋,兩耳三環,足為乳丁狀,其中腹部有饕餮紋,環帶紋、蟠旭紋。

4)玉器

西陵也出土了很多玉器,玉器自古就是神靈的化身,公、伯、侯持有玉圭表徵爵位身份,玉能防腐護屍,故用玉做殉葬器很多,玉自然屬性優美,雕琢玉器有很高的美學價值,西陵出土的玉器不知道是做什麼用的。

西陵附近的白鷺潭打漁撈出眾多青銅器

邢臺為商祖乙所遷之都、西周邢國之地,南和是京畿之地,漢代時期是南和縣和朝平縣的所在。與西陵相印證的是南和縣有關“東潭碧波匿青銅”的記載,所謂東潭是在南和城東不遠的幾個村內的幾處深水坑,即秋水潭、響水潭、白龍潭、白鷺潭,位於西陵以西。這裡主要指白鷺潭,昔日的白鷺潭面積幾十畝,波光盪漾,岸柳成蔭、魚蝦成群,漁者駕舟網魚,經常網出商周時代的青銅器,而白鷺潭等正位於西陵西部,與西陵相距甚近,西陵有大量商周青銅器出土,在西陵不遠的白鷺潭也有商周青銅器出土,可見這絕不僅僅是巧合,在西陵及其附近這大片土地上出土大量商周-春秋戰國時期青銅器的事實,證明這裡在商周時期是處重要的地方,而西陵西南不遠,相傳就是漢代朝平縣城址的所在。

如今經過幾十年變遷,白鷺潭早已無水,西陵也未曾成為過文保單位,遺址是否還有文物深藏?是否被人盜掘過?都不得而知,總之,西陵雖然出土文物重多,但並沒有正式發掘過,也沒有人去研究過這些文物的歷史,所以西陵之謎在被發現半個世紀之後,至今依然是邢臺未解之謎之一。也許有一天它會解開其神祕面紗,也許它永遠將繼續酣睡在歷史之中似乎從來沒有來過。

"

邢臺市南和縣城東十三裡楊莊村西南方里許,有一片高崗,人稱“西陵”,厚厚的黃沙層掩蓋了西陵表面,也覆蓋了人類悠久燦爛的歷史文化,在這片神祕的土地上,歷史上曾經歷過一段輝煌的時代。歷年來西陵出土了大量的珍貴文物,其中包含新石器時代的石器,夏商時期的貝幣、商周至春秋戰國時期的青銅器、陶器、玉器......在1958年平整土地時就挖出了一馬車青銅器,數量之多,實屬罕見,他把南和縣的歷史向前推進了二千年,也象徵著邢臺南和縣悠久燦爛的歷史文明。

南和西陵出土文物種類如下:

1)新石器時代的石器

西陵出土了許多石鐮、石磨盤等新石器時代的文物。在七千年以前的母系氏社會,磨製石器已經廣泛應用,人類由漁獵向原始農業發展,人們開始種植穀子和水稻,用耒、耜翻地,用石鐮收割,石磨盤研碎,這些文物的出土,表明至少在七千年前,人類已經在南和這片土地上生息,並已經開始原始農業的種植了。

2)夏商時期的貝幣

南和西陵出土了種類繁多的貝幣,有赭、黃、綠三種顏色。貝幣也叫“鬼臉幣”,堪稱貨幣之祖,起源於夏代,興盛於商代,到東周時期逐漸被布幣取代。所謂貝幣,就是將天然貝經過精心打磨穿孔而成,三百個連成一串為一朋,其形狀一面有槽齒,光潔美麗,小巧玲瓏,堅固耐磨。隨著生產力的發展,產品有了剩餘,商品交換日趨頻繁,就產生了貝幣。海貝產於東海與南海,由於商品經濟的發展,由於天然海貝供不應求,所以又出現了石貝、骨貝、蚌貝、銅貝等,形狀仿海貝,體型較小,其長1.2釐米,但年齡卻在三千歲以上。這些文物的出現,說明至少在商周時期,南和這裡已經是比較繁華的地帶,商品交換已經相當頻繁了。

3)商周-戰國時期的青銅器

西陵青銅器之多令人咂舌,僅在1958年社員開荒平整土地時,各種各樣的青銅器就挖出了整整一馬車,數量之多,實屬罕見。此後歷年均有青銅器出土,種類繁多,包括銅簋、銅龜燈、銅戈、銅劍、銅鼎、銅鏃、銅爵、銅馬銜、銅車轄、銅釜等等,數不勝數,許多都樣式精美。年代涉及從商代至戰國時期。在長期的冶煉過程中,人們發現加入少量的錫,不但降低了冶煉的熔點,也大大地提高了銅的硬度,銅錫合金廣泛應用在祭器、酒器、炊具、兵器、車馬具上,通稱青銅器,上面的文字叫金文,最早出現在夏朝,即公元前十六世紀,距今三千多年。以下是西陵出土的部分青銅器:

(1)銅盉:酒器,球形,有三條乳丁腳,調料用。

(2)龜燈:1958年出土,龜頭上仰,腹內盛油,燈芯經龜頸到口點燃。

(3)銅戈:2003年出土,有素戈,有的帶有龍鳳紋,屬戰國時代。

(4)銅劍:2003年出土,中間折斷,屬春秋戰國時代。

(5)戈柄:戈有銅戈和玉戈,不僅是防身武器,也是精美的裝飾品。此戈只有戈柄,尾端形如龍口,中間鏤空,五龍環繞。屬商周時代。

(6)鼎:古代煮東西用的器物,三足兩耳,屬戰國時代。

(7)鏃:箭頭,屬戰國時代。

(8)匝:古代舀水用的器具,形狀象瓢,無花紋,屬戰國時代。

(9)爵:古代飲酒用的器皿,有三條高腿,上有回紋。

(10)馬銜:馬嘴含的金屬鏈,2003年同時出土幾個,中間磨損嚴重,說明馬在殉葬前長期使用。(是否有車馬坑?)

(11)車轄:車軸頭穿的金屬輥,用來防止車輪脫落。

(12)軎:車軸兩端的蓋帽,同時出土六個,二個上面有回紋。

(13)銅釜:古代的鍋,出土數量很多,規格不同,球狀有蓋,兩耳三環,足為乳丁狀,其中腹部有饕餮紋,環帶紋、蟠旭紋。

4)玉器

西陵也出土了很多玉器,玉器自古就是神靈的化身,公、伯、侯持有玉圭表徵爵位身份,玉能防腐護屍,故用玉做殉葬器很多,玉自然屬性優美,雕琢玉器有很高的美學價值,西陵出土的玉器不知道是做什麼用的。

西陵附近的白鷺潭打漁撈出眾多青銅器

邢臺為商祖乙所遷之都、西周邢國之地,南和是京畿之地,漢代時期是南和縣和朝平縣的所在。與西陵相印證的是南和縣有關“東潭碧波匿青銅”的記載,所謂東潭是在南和城東不遠的幾個村內的幾處深水坑,即秋水潭、響水潭、白龍潭、白鷺潭,位於西陵以西。這裡主要指白鷺潭,昔日的白鷺潭面積幾十畝,波光盪漾,岸柳成蔭、魚蝦成群,漁者駕舟網魚,經常網出商周時代的青銅器,而白鷺潭等正位於西陵西部,與西陵相距甚近,西陵有大量商周青銅器出土,在西陵不遠的白鷺潭也有商周青銅器出土,可見這絕不僅僅是巧合,在西陵及其附近這大片土地上出土大量商周-春秋戰國時期青銅器的事實,證明這裡在商周時期是處重要的地方,而西陵西南不遠,相傳就是漢代朝平縣城址的所在。

如今經過幾十年變遷,白鷺潭早已無水,西陵也未曾成為過文保單位,遺址是否還有文物深藏?是否被人盜掘過?都不得而知,總之,西陵雖然出土文物重多,但並沒有正式發掘過,也沒有人去研究過這些文物的歷史,所以西陵之謎在被發現半個世紀之後,至今依然是邢臺未解之謎之一。也許有一天它會解開其神祕面紗,也許它永遠將繼續酣睡在歷史之中似乎從來沒有來過。

邢臺未解之謎—西陵文化遺址

南和縣文化遺址概況

南和西陵出土的商周青銅劍(邢臺市代為收藏)

"

邢臺市南和縣城東十三裡楊莊村西南方里許,有一片高崗,人稱“西陵”,厚厚的黃沙層掩蓋了西陵表面,也覆蓋了人類悠久燦爛的歷史文化,在這片神祕的土地上,歷史上曾經歷過一段輝煌的時代。歷年來西陵出土了大量的珍貴文物,其中包含新石器時代的石器,夏商時期的貝幣、商周至春秋戰國時期的青銅器、陶器、玉器......在1958年平整土地時就挖出了一馬車青銅器,數量之多,實屬罕見,他把南和縣的歷史向前推進了二千年,也象徵著邢臺南和縣悠久燦爛的歷史文明。

南和西陵出土文物種類如下:

1)新石器時代的石器

西陵出土了許多石鐮、石磨盤等新石器時代的文物。在七千年以前的母系氏社會,磨製石器已經廣泛應用,人類由漁獵向原始農業發展,人們開始種植穀子和水稻,用耒、耜翻地,用石鐮收割,石磨盤研碎,這些文物的出土,表明至少在七千年前,人類已經在南和這片土地上生息,並已經開始原始農業的種植了。

2)夏商時期的貝幣

南和西陵出土了種類繁多的貝幣,有赭、黃、綠三種顏色。貝幣也叫“鬼臉幣”,堪稱貨幣之祖,起源於夏代,興盛於商代,到東周時期逐漸被布幣取代。所謂貝幣,就是將天然貝經過精心打磨穿孔而成,三百個連成一串為一朋,其形狀一面有槽齒,光潔美麗,小巧玲瓏,堅固耐磨。隨著生產力的發展,產品有了剩餘,商品交換日趨頻繁,就產生了貝幣。海貝產於東海與南海,由於商品經濟的發展,由於天然海貝供不應求,所以又出現了石貝、骨貝、蚌貝、銅貝等,形狀仿海貝,體型較小,其長1.2釐米,但年齡卻在三千歲以上。這些文物的出現,說明至少在商周時期,南和這裡已經是比較繁華的地帶,商品交換已經相當頻繁了。

3)商周-戰國時期的青銅器

西陵青銅器之多令人咂舌,僅在1958年社員開荒平整土地時,各種各樣的青銅器就挖出了整整一馬車,數量之多,實屬罕見。此後歷年均有青銅器出土,種類繁多,包括銅簋、銅龜燈、銅戈、銅劍、銅鼎、銅鏃、銅爵、銅馬銜、銅車轄、銅釜等等,數不勝數,許多都樣式精美。年代涉及從商代至戰國時期。在長期的冶煉過程中,人們發現加入少量的錫,不但降低了冶煉的熔點,也大大地提高了銅的硬度,銅錫合金廣泛應用在祭器、酒器、炊具、兵器、車馬具上,通稱青銅器,上面的文字叫金文,最早出現在夏朝,即公元前十六世紀,距今三千多年。以下是西陵出土的部分青銅器:

(1)銅盉:酒器,球形,有三條乳丁腳,調料用。

(2)龜燈:1958年出土,龜頭上仰,腹內盛油,燈芯經龜頸到口點燃。

(3)銅戈:2003年出土,有素戈,有的帶有龍鳳紋,屬戰國時代。

(4)銅劍:2003年出土,中間折斷,屬春秋戰國時代。

(5)戈柄:戈有銅戈和玉戈,不僅是防身武器,也是精美的裝飾品。此戈只有戈柄,尾端形如龍口,中間鏤空,五龍環繞。屬商周時代。

(6)鼎:古代煮東西用的器物,三足兩耳,屬戰國時代。

(7)鏃:箭頭,屬戰國時代。

(8)匝:古代舀水用的器具,形狀象瓢,無花紋,屬戰國時代。

(9)爵:古代飲酒用的器皿,有三條高腿,上有回紋。

(10)馬銜:馬嘴含的金屬鏈,2003年同時出土幾個,中間磨損嚴重,說明馬在殉葬前長期使用。(是否有車馬坑?)

(11)車轄:車軸頭穿的金屬輥,用來防止車輪脫落。

(12)軎:車軸兩端的蓋帽,同時出土六個,二個上面有回紋。

(13)銅釜:古代的鍋,出土數量很多,規格不同,球狀有蓋,兩耳三環,足為乳丁狀,其中腹部有饕餮紋,環帶紋、蟠旭紋。

4)玉器

西陵也出土了很多玉器,玉器自古就是神靈的化身,公、伯、侯持有玉圭表徵爵位身份,玉能防腐護屍,故用玉做殉葬器很多,玉自然屬性優美,雕琢玉器有很高的美學價值,西陵出土的玉器不知道是做什麼用的。

西陵附近的白鷺潭打漁撈出眾多青銅器

邢臺為商祖乙所遷之都、西周邢國之地,南和是京畿之地,漢代時期是南和縣和朝平縣的所在。與西陵相印證的是南和縣有關“東潭碧波匿青銅”的記載,所謂東潭是在南和城東不遠的幾個村內的幾處深水坑,即秋水潭、響水潭、白龍潭、白鷺潭,位於西陵以西。這裡主要指白鷺潭,昔日的白鷺潭面積幾十畝,波光盪漾,岸柳成蔭、魚蝦成群,漁者駕舟網魚,經常網出商周時代的青銅器,而白鷺潭等正位於西陵西部,與西陵相距甚近,西陵有大量商周青銅器出土,在西陵不遠的白鷺潭也有商周青銅器出土,可見這絕不僅僅是巧合,在西陵及其附近這大片土地上出土大量商周-春秋戰國時期青銅器的事實,證明這裡在商周時期是處重要的地方,而西陵西南不遠,相傳就是漢代朝平縣城址的所在。

如今經過幾十年變遷,白鷺潭早已無水,西陵也未曾成為過文保單位,遺址是否還有文物深藏?是否被人盜掘過?都不得而知,總之,西陵雖然出土文物重多,但並沒有正式發掘過,也沒有人去研究過這些文物的歷史,所以西陵之謎在被發現半個世紀之後,至今依然是邢臺未解之謎之一。也許有一天它會解開其神祕面紗,也許它永遠將繼續酣睡在歷史之中似乎從來沒有來過。

邢臺未解之謎—西陵文化遺址

南和縣文化遺址概況

南和西陵出土的商周青銅劍(邢臺市代為收藏)

邢臺未解之謎—西陵文化遺址

南和西陵出土的商周青銅劍(邢臺市代為收藏)

南和縣出土的幾個漢代青銅器

"

邢臺市南和縣城東十三裡楊莊村西南方里許,有一片高崗,人稱“西陵”,厚厚的黃沙層掩蓋了西陵表面,也覆蓋了人類悠久燦爛的歷史文化,在這片神祕的土地上,歷史上曾經歷過一段輝煌的時代。歷年來西陵出土了大量的珍貴文物,其中包含新石器時代的石器,夏商時期的貝幣、商周至春秋戰國時期的青銅器、陶器、玉器......在1958年平整土地時就挖出了一馬車青銅器,數量之多,實屬罕見,他把南和縣的歷史向前推進了二千年,也象徵著邢臺南和縣悠久燦爛的歷史文明。

南和西陵出土文物種類如下:

1)新石器時代的石器

西陵出土了許多石鐮、石磨盤等新石器時代的文物。在七千年以前的母系氏社會,磨製石器已經廣泛應用,人類由漁獵向原始農業發展,人們開始種植穀子和水稻,用耒、耜翻地,用石鐮收割,石磨盤研碎,這些文物的出土,表明至少在七千年前,人類已經在南和這片土地上生息,並已經開始原始農業的種植了。

2)夏商時期的貝幣

南和西陵出土了種類繁多的貝幣,有赭、黃、綠三種顏色。貝幣也叫“鬼臉幣”,堪稱貨幣之祖,起源於夏代,興盛於商代,到東周時期逐漸被布幣取代。所謂貝幣,就是將天然貝經過精心打磨穿孔而成,三百個連成一串為一朋,其形狀一面有槽齒,光潔美麗,小巧玲瓏,堅固耐磨。隨著生產力的發展,產品有了剩餘,商品交換日趨頻繁,就產生了貝幣。海貝產於東海與南海,由於商品經濟的發展,由於天然海貝供不應求,所以又出現了石貝、骨貝、蚌貝、銅貝等,形狀仿海貝,體型較小,其長1.2釐米,但年齡卻在三千歲以上。這些文物的出現,說明至少在商周時期,南和這裡已經是比較繁華的地帶,商品交換已經相當頻繁了。

3)商周-戰國時期的青銅器

西陵青銅器之多令人咂舌,僅在1958年社員開荒平整土地時,各種各樣的青銅器就挖出了整整一馬車,數量之多,實屬罕見。此後歷年均有青銅器出土,種類繁多,包括銅簋、銅龜燈、銅戈、銅劍、銅鼎、銅鏃、銅爵、銅馬銜、銅車轄、銅釜等等,數不勝數,許多都樣式精美。年代涉及從商代至戰國時期。在長期的冶煉過程中,人們發現加入少量的錫,不但降低了冶煉的熔點,也大大地提高了銅的硬度,銅錫合金廣泛應用在祭器、酒器、炊具、兵器、車馬具上,通稱青銅器,上面的文字叫金文,最早出現在夏朝,即公元前十六世紀,距今三千多年。以下是西陵出土的部分青銅器:

(1)銅盉:酒器,球形,有三條乳丁腳,調料用。

(2)龜燈:1958年出土,龜頭上仰,腹內盛油,燈芯經龜頸到口點燃。

(3)銅戈:2003年出土,有素戈,有的帶有龍鳳紋,屬戰國時代。

(4)銅劍:2003年出土,中間折斷,屬春秋戰國時代。

(5)戈柄:戈有銅戈和玉戈,不僅是防身武器,也是精美的裝飾品。此戈只有戈柄,尾端形如龍口,中間鏤空,五龍環繞。屬商周時代。

(6)鼎:古代煮東西用的器物,三足兩耳,屬戰國時代。

(7)鏃:箭頭,屬戰國時代。

(8)匝:古代舀水用的器具,形狀象瓢,無花紋,屬戰國時代。

(9)爵:古代飲酒用的器皿,有三條高腿,上有回紋。

(10)馬銜:馬嘴含的金屬鏈,2003年同時出土幾個,中間磨損嚴重,說明馬在殉葬前長期使用。(是否有車馬坑?)

(11)車轄:車軸頭穿的金屬輥,用來防止車輪脫落。

(12)軎:車軸兩端的蓋帽,同時出土六個,二個上面有回紋。

(13)銅釜:古代的鍋,出土數量很多,規格不同,球狀有蓋,兩耳三環,足為乳丁狀,其中腹部有饕餮紋,環帶紋、蟠旭紋。

4)玉器

西陵也出土了很多玉器,玉器自古就是神靈的化身,公、伯、侯持有玉圭表徵爵位身份,玉能防腐護屍,故用玉做殉葬器很多,玉自然屬性優美,雕琢玉器有很高的美學價值,西陵出土的玉器不知道是做什麼用的。

西陵附近的白鷺潭打漁撈出眾多青銅器

邢臺為商祖乙所遷之都、西周邢國之地,南和是京畿之地,漢代時期是南和縣和朝平縣的所在。與西陵相印證的是南和縣有關“東潭碧波匿青銅”的記載,所謂東潭是在南和城東不遠的幾個村內的幾處深水坑,即秋水潭、響水潭、白龍潭、白鷺潭,位於西陵以西。這裡主要指白鷺潭,昔日的白鷺潭面積幾十畝,波光盪漾,岸柳成蔭、魚蝦成群,漁者駕舟網魚,經常網出商周時代的青銅器,而白鷺潭等正位於西陵西部,與西陵相距甚近,西陵有大量商周青銅器出土,在西陵不遠的白鷺潭也有商周青銅器出土,可見這絕不僅僅是巧合,在西陵及其附近這大片土地上出土大量商周-春秋戰國時期青銅器的事實,證明這裡在商周時期是處重要的地方,而西陵西南不遠,相傳就是漢代朝平縣城址的所在。

如今經過幾十年變遷,白鷺潭早已無水,西陵也未曾成為過文保單位,遺址是否還有文物深藏?是否被人盜掘過?都不得而知,總之,西陵雖然出土文物重多,但並沒有正式發掘過,也沒有人去研究過這些文物的歷史,所以西陵之謎在被發現半個世紀之後,至今依然是邢臺未解之謎之一。也許有一天它會解開其神祕面紗,也許它永遠將繼續酣睡在歷史之中似乎從來沒有來過。

邢臺未解之謎—西陵文化遺址

南和縣文化遺址概況

南和西陵出土的商周青銅劍(邢臺市代為收藏)

邢臺未解之謎—西陵文化遺址

南和西陵出土的商周青銅劍(邢臺市代為收藏)

南和縣出土的幾個漢代青銅器

邢臺未解之謎—西陵文化遺址

鎏金長頸壺

"

邢臺市南和縣城東十三裡楊莊村西南方里許,有一片高崗,人稱“西陵”,厚厚的黃沙層掩蓋了西陵表面,也覆蓋了人類悠久燦爛的歷史文化,在這片神祕的土地上,歷史上曾經歷過一段輝煌的時代。歷年來西陵出土了大量的珍貴文物,其中包含新石器時代的石器,夏商時期的貝幣、商周至春秋戰國時期的青銅器、陶器、玉器......在1958年平整土地時就挖出了一馬車青銅器,數量之多,實屬罕見,他把南和縣的歷史向前推進了二千年,也象徵著邢臺南和縣悠久燦爛的歷史文明。

南和西陵出土文物種類如下:

1)新石器時代的石器

西陵出土了許多石鐮、石磨盤等新石器時代的文物。在七千年以前的母系氏社會,磨製石器已經廣泛應用,人類由漁獵向原始農業發展,人們開始種植穀子和水稻,用耒、耜翻地,用石鐮收割,石磨盤研碎,這些文物的出土,表明至少在七千年前,人類已經在南和這片土地上生息,並已經開始原始農業的種植了。

2)夏商時期的貝幣

南和西陵出土了種類繁多的貝幣,有赭、黃、綠三種顏色。貝幣也叫“鬼臉幣”,堪稱貨幣之祖,起源於夏代,興盛於商代,到東周時期逐漸被布幣取代。所謂貝幣,就是將天然貝經過精心打磨穿孔而成,三百個連成一串為一朋,其形狀一面有槽齒,光潔美麗,小巧玲瓏,堅固耐磨。隨著生產力的發展,產品有了剩餘,商品交換日趨頻繁,就產生了貝幣。海貝產於東海與南海,由於商品經濟的發展,由於天然海貝供不應求,所以又出現了石貝、骨貝、蚌貝、銅貝等,形狀仿海貝,體型較小,其長1.2釐米,但年齡卻在三千歲以上。這些文物的出現,說明至少在商周時期,南和這裡已經是比較繁華的地帶,商品交換已經相當頻繁了。

3)商周-戰國時期的青銅器

西陵青銅器之多令人咂舌,僅在1958年社員開荒平整土地時,各種各樣的青銅器就挖出了整整一馬車,數量之多,實屬罕見。此後歷年均有青銅器出土,種類繁多,包括銅簋、銅龜燈、銅戈、銅劍、銅鼎、銅鏃、銅爵、銅馬銜、銅車轄、銅釜等等,數不勝數,許多都樣式精美。年代涉及從商代至戰國時期。在長期的冶煉過程中,人們發現加入少量的錫,不但降低了冶煉的熔點,也大大地提高了銅的硬度,銅錫合金廣泛應用在祭器、酒器、炊具、兵器、車馬具上,通稱青銅器,上面的文字叫金文,最早出現在夏朝,即公元前十六世紀,距今三千多年。以下是西陵出土的部分青銅器:

(1)銅盉:酒器,球形,有三條乳丁腳,調料用。

(2)龜燈:1958年出土,龜頭上仰,腹內盛油,燈芯經龜頸到口點燃。

(3)銅戈:2003年出土,有素戈,有的帶有龍鳳紋,屬戰國時代。

(4)銅劍:2003年出土,中間折斷,屬春秋戰國時代。

(5)戈柄:戈有銅戈和玉戈,不僅是防身武器,也是精美的裝飾品。此戈只有戈柄,尾端形如龍口,中間鏤空,五龍環繞。屬商周時代。

(6)鼎:古代煮東西用的器物,三足兩耳,屬戰國時代。

(7)鏃:箭頭,屬戰國時代。

(8)匝:古代舀水用的器具,形狀象瓢,無花紋,屬戰國時代。

(9)爵:古代飲酒用的器皿,有三條高腿,上有回紋。

(10)馬銜:馬嘴含的金屬鏈,2003年同時出土幾個,中間磨損嚴重,說明馬在殉葬前長期使用。(是否有車馬坑?)

(11)車轄:車軸頭穿的金屬輥,用來防止車輪脫落。

(12)軎:車軸兩端的蓋帽,同時出土六個,二個上面有回紋。

(13)銅釜:古代的鍋,出土數量很多,規格不同,球狀有蓋,兩耳三環,足為乳丁狀,其中腹部有饕餮紋,環帶紋、蟠旭紋。

4)玉器

西陵也出土了很多玉器,玉器自古就是神靈的化身,公、伯、侯持有玉圭表徵爵位身份,玉能防腐護屍,故用玉做殉葬器很多,玉自然屬性優美,雕琢玉器有很高的美學價值,西陵出土的玉器不知道是做什麼用的。

西陵附近的白鷺潭打漁撈出眾多青銅器

邢臺為商祖乙所遷之都、西周邢國之地,南和是京畿之地,漢代時期是南和縣和朝平縣的所在。與西陵相印證的是南和縣有關“東潭碧波匿青銅”的記載,所謂東潭是在南和城東不遠的幾個村內的幾處深水坑,即秋水潭、響水潭、白龍潭、白鷺潭,位於西陵以西。這裡主要指白鷺潭,昔日的白鷺潭面積幾十畝,波光盪漾,岸柳成蔭、魚蝦成群,漁者駕舟網魚,經常網出商周時代的青銅器,而白鷺潭等正位於西陵西部,與西陵相距甚近,西陵有大量商周青銅器出土,在西陵不遠的白鷺潭也有商周青銅器出土,可見這絕不僅僅是巧合,在西陵及其附近這大片土地上出土大量商周-春秋戰國時期青銅器的事實,證明這裡在商周時期是處重要的地方,而西陵西南不遠,相傳就是漢代朝平縣城址的所在。

如今經過幾十年變遷,白鷺潭早已無水,西陵也未曾成為過文保單位,遺址是否還有文物深藏?是否被人盜掘過?都不得而知,總之,西陵雖然出土文物重多,但並沒有正式發掘過,也沒有人去研究過這些文物的歷史,所以西陵之謎在被發現半個世紀之後,至今依然是邢臺未解之謎之一。也許有一天它會解開其神祕面紗,也許它永遠將繼續酣睡在歷史之中似乎從來沒有來過。

邢臺未解之謎—西陵文化遺址

南和縣文化遺址概況

南和西陵出土的商周青銅劍(邢臺市代為收藏)

邢臺未解之謎—西陵文化遺址

南和西陵出土的商周青銅劍(邢臺市代為收藏)

南和縣出土的幾個漢代青銅器

邢臺未解之謎—西陵文化遺址

鎏金長頸壺

邢臺未解之謎—西陵文化遺址

拉鍊溫酒器

"

邢臺市南和縣城東十三裡楊莊村西南方里許,有一片高崗,人稱“西陵”,厚厚的黃沙層掩蓋了西陵表面,也覆蓋了人類悠久燦爛的歷史文化,在這片神祕的土地上,歷史上曾經歷過一段輝煌的時代。歷年來西陵出土了大量的珍貴文物,其中包含新石器時代的石器,夏商時期的貝幣、商周至春秋戰國時期的青銅器、陶器、玉器......在1958年平整土地時就挖出了一馬車青銅器,數量之多,實屬罕見,他把南和縣的歷史向前推進了二千年,也象徵著邢臺南和縣悠久燦爛的歷史文明。

南和西陵出土文物種類如下:

1)新石器時代的石器

西陵出土了許多石鐮、石磨盤等新石器時代的文物。在七千年以前的母系氏社會,磨製石器已經廣泛應用,人類由漁獵向原始農業發展,人們開始種植穀子和水稻,用耒、耜翻地,用石鐮收割,石磨盤研碎,這些文物的出土,表明至少在七千年前,人類已經在南和這片土地上生息,並已經開始原始農業的種植了。

2)夏商時期的貝幣

南和西陵出土了種類繁多的貝幣,有赭、黃、綠三種顏色。貝幣也叫“鬼臉幣”,堪稱貨幣之祖,起源於夏代,興盛於商代,到東周時期逐漸被布幣取代。所謂貝幣,就是將天然貝經過精心打磨穿孔而成,三百個連成一串為一朋,其形狀一面有槽齒,光潔美麗,小巧玲瓏,堅固耐磨。隨著生產力的發展,產品有了剩餘,商品交換日趨頻繁,就產生了貝幣。海貝產於東海與南海,由於商品經濟的發展,由於天然海貝供不應求,所以又出現了石貝、骨貝、蚌貝、銅貝等,形狀仿海貝,體型較小,其長1.2釐米,但年齡卻在三千歲以上。這些文物的出現,說明至少在商周時期,南和這裡已經是比較繁華的地帶,商品交換已經相當頻繁了。

3)商周-戰國時期的青銅器

西陵青銅器之多令人咂舌,僅在1958年社員開荒平整土地時,各種各樣的青銅器就挖出了整整一馬車,數量之多,實屬罕見。此後歷年均有青銅器出土,種類繁多,包括銅簋、銅龜燈、銅戈、銅劍、銅鼎、銅鏃、銅爵、銅馬銜、銅車轄、銅釜等等,數不勝數,許多都樣式精美。年代涉及從商代至戰國時期。在長期的冶煉過程中,人們發現加入少量的錫,不但降低了冶煉的熔點,也大大地提高了銅的硬度,銅錫合金廣泛應用在祭器、酒器、炊具、兵器、車馬具上,通稱青銅器,上面的文字叫金文,最早出現在夏朝,即公元前十六世紀,距今三千多年。以下是西陵出土的部分青銅器:

(1)銅盉:酒器,球形,有三條乳丁腳,調料用。

(2)龜燈:1958年出土,龜頭上仰,腹內盛油,燈芯經龜頸到口點燃。

(3)銅戈:2003年出土,有素戈,有的帶有龍鳳紋,屬戰國時代。

(4)銅劍:2003年出土,中間折斷,屬春秋戰國時代。

(5)戈柄:戈有銅戈和玉戈,不僅是防身武器,也是精美的裝飾品。此戈只有戈柄,尾端形如龍口,中間鏤空,五龍環繞。屬商周時代。

(6)鼎:古代煮東西用的器物,三足兩耳,屬戰國時代。

(7)鏃:箭頭,屬戰國時代。

(8)匝:古代舀水用的器具,形狀象瓢,無花紋,屬戰國時代。

(9)爵:古代飲酒用的器皿,有三條高腿,上有回紋。

(10)馬銜:馬嘴含的金屬鏈,2003年同時出土幾個,中間磨損嚴重,說明馬在殉葬前長期使用。(是否有車馬坑?)

(11)車轄:車軸頭穿的金屬輥,用來防止車輪脫落。

(12)軎:車軸兩端的蓋帽,同時出土六個,二個上面有回紋。

(13)銅釜:古代的鍋,出土數量很多,規格不同,球狀有蓋,兩耳三環,足為乳丁狀,其中腹部有饕餮紋,環帶紋、蟠旭紋。

4)玉器

西陵也出土了很多玉器,玉器自古就是神靈的化身,公、伯、侯持有玉圭表徵爵位身份,玉能防腐護屍,故用玉做殉葬器很多,玉自然屬性優美,雕琢玉器有很高的美學價值,西陵出土的玉器不知道是做什麼用的。

西陵附近的白鷺潭打漁撈出眾多青銅器

邢臺為商祖乙所遷之都、西周邢國之地,南和是京畿之地,漢代時期是南和縣和朝平縣的所在。與西陵相印證的是南和縣有關“東潭碧波匿青銅”的記載,所謂東潭是在南和城東不遠的幾個村內的幾處深水坑,即秋水潭、響水潭、白龍潭、白鷺潭,位於西陵以西。這裡主要指白鷺潭,昔日的白鷺潭面積幾十畝,波光盪漾,岸柳成蔭、魚蝦成群,漁者駕舟網魚,經常網出商周時代的青銅器,而白鷺潭等正位於西陵西部,與西陵相距甚近,西陵有大量商周青銅器出土,在西陵不遠的白鷺潭也有商周青銅器出土,可見這絕不僅僅是巧合,在西陵及其附近這大片土地上出土大量商周-春秋戰國時期青銅器的事實,證明這裡在商周時期是處重要的地方,而西陵西南不遠,相傳就是漢代朝平縣城址的所在。

如今經過幾十年變遷,白鷺潭早已無水,西陵也未曾成為過文保單位,遺址是否還有文物深藏?是否被人盜掘過?都不得而知,總之,西陵雖然出土文物重多,但並沒有正式發掘過,也沒有人去研究過這些文物的歷史,所以西陵之謎在被發現半個世紀之後,至今依然是邢臺未解之謎之一。也許有一天它會解開其神祕面紗,也許它永遠將繼續酣睡在歷史之中似乎從來沒有來過。

邢臺未解之謎—西陵文化遺址

南和縣文化遺址概況

南和西陵出土的商周青銅劍(邢臺市代為收藏)

邢臺未解之謎—西陵文化遺址

南和西陵出土的商周青銅劍(邢臺市代為收藏)

南和縣出土的幾個漢代青銅器

邢臺未解之謎—西陵文化遺址

鎏金長頸壺

邢臺未解之謎—西陵文化遺址

拉鍊溫酒器

邢臺未解之謎—西陵文化遺址

虎頭銅灶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