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必按朋友圈的標準過一生'

"
"
你不必按朋友圈的標準過一生

朋友圈裡有這樣一種人:

看到有人每天打卡學英語,他也趕緊下載同樣的app開始學習,根本不管自己是否需要;看到有人去了一家裝修很好的西餐廳吃飯,他也要去同樣的餐廳吃飯拍照,儘管他並不愛吃西餐。

看到大家都在談論最近很火的偶像劇,他也趕緊去看,儘管他在看這部劇的時候哈欠連天。他們的努力,只是為了活出朋友圈裡最讓人羨慕的模樣,想要過別人期待的美好生活。


01

朋友小靜曾經就是這樣一個人,每當她和朋友談心,聊起各自心儀的另一半時,聽到朋友井井有條地列出理想男友的標準,她沒有辦法說 " 自己不在乎對方的外在條件,只要對方幽默,對自己上心就好 " 這種心裡話。

她生怕和別人不同,於是選擇跟大家一樣,列了一系列所謂心儀對象的 " 標準 " 來顯得自己很合群。

但讓她沒想到的是,無數次迎合別人而選擇放棄自己的 " 標準 " 後,就連她自己都開始相信,必須要跟那種高高帥帥又有錢的男生在一起才算是遇見了真愛。

"
你不必按朋友圈的標準過一生

朋友圈裡有這樣一種人:

看到有人每天打卡學英語,他也趕緊下載同樣的app開始學習,根本不管自己是否需要;看到有人去了一家裝修很好的西餐廳吃飯,他也要去同樣的餐廳吃飯拍照,儘管他並不愛吃西餐。

看到大家都在談論最近很火的偶像劇,他也趕緊去看,儘管他在看這部劇的時候哈欠連天。他們的努力,只是為了活出朋友圈裡最讓人羨慕的模樣,想要過別人期待的美好生活。


01

朋友小靜曾經就是這樣一個人,每當她和朋友談心,聊起各自心儀的另一半時,聽到朋友井井有條地列出理想男友的標準,她沒有辦法說 " 自己不在乎對方的外在條件,只要對方幽默,對自己上心就好 " 這種心裡話。

她生怕和別人不同,於是選擇跟大家一樣,列了一系列所謂心儀對象的 " 標準 " 來顯得自己很合群。

但讓她沒想到的是,無數次迎合別人而選擇放棄自己的 " 標準 " 後,就連她自己都開始相信,必須要跟那種高高帥帥又有錢的男生在一起才算是遇見了真愛。

你不必按朋友圈的標準過一生


最後,小靜果然按照這個標準找了對象,但甜蜜不過兩天問題就接踵而至。

小靜喜歡看喜劇片,男友卻覺得喜劇片不如動作片來得刺激;小靜比較粘人,男友卻總是藉口 " 需要個人空間 " 間歇性消失;小靜比較注重儀式感,清楚地記得和兩個人有關的特殊日子,男生卻沒心沒肺,甚至連小靜的生日都記錯了。

一直到男生覺得兩個人不合適,主動提出分手的那天,小靜才回過神來,原來自己內心想要的不過是一個 " 性格幽默又對自己好的男朋友 " 。


02

德國哲學家萊布尼茨說過:" 世界上沒有兩片完全相同的樹葉。 " 我們每個人都有著自己的生活軌跡和性格特點,正是這些決定了你會成為一個怎樣的人。

活在別人的標準裡,表面上滿足了大家的期待,但背地裡所承受的煎熬,只有你自己最清楚。

更何況你所羨慕或迎合的那個人,那種生活,也許只是維持著表面的光鮮,實際上就連他們自己內心也是一片迷茫,甚至他們或許也在羨慕著你。

研究生畢業的同學小李拒絕了實習時所在的知名企業的offer,回老家考了公務員,進了一個很不錯的部門,他每天在朋友圈裡分享新讀的書和工作進程,一副積極上進的樣子。

"
你不必按朋友圈的標準過一生

朋友圈裡有這樣一種人:

看到有人每天打卡學英語,他也趕緊下載同樣的app開始學習,根本不管自己是否需要;看到有人去了一家裝修很好的西餐廳吃飯,他也要去同樣的餐廳吃飯拍照,儘管他並不愛吃西餐。

看到大家都在談論最近很火的偶像劇,他也趕緊去看,儘管他在看這部劇的時候哈欠連天。他們的努力,只是為了活出朋友圈裡最讓人羨慕的模樣,想要過別人期待的美好生活。


01

朋友小靜曾經就是這樣一個人,每當她和朋友談心,聊起各自心儀的另一半時,聽到朋友井井有條地列出理想男友的標準,她沒有辦法說 " 自己不在乎對方的外在條件,只要對方幽默,對自己上心就好 " 這種心裡話。

她生怕和別人不同,於是選擇跟大家一樣,列了一系列所謂心儀對象的 " 標準 " 來顯得自己很合群。

但讓她沒想到的是,無數次迎合別人而選擇放棄自己的 " 標準 " 後,就連她自己都開始相信,必須要跟那種高高帥帥又有錢的男生在一起才算是遇見了真愛。

你不必按朋友圈的標準過一生


最後,小靜果然按照這個標準找了對象,但甜蜜不過兩天問題就接踵而至。

小靜喜歡看喜劇片,男友卻覺得喜劇片不如動作片來得刺激;小靜比較粘人,男友卻總是藉口 " 需要個人空間 " 間歇性消失;小靜比較注重儀式感,清楚地記得和兩個人有關的特殊日子,男生卻沒心沒肺,甚至連小靜的生日都記錯了。

一直到男生覺得兩個人不合適,主動提出分手的那天,小靜才回過神來,原來自己內心想要的不過是一個 " 性格幽默又對自己好的男朋友 " 。


02

德國哲學家萊布尼茨說過:" 世界上沒有兩片完全相同的樹葉。 " 我們每個人都有著自己的生活軌跡和性格特點,正是這些決定了你會成為一個怎樣的人。

活在別人的標準裡,表面上滿足了大家的期待,但背地裡所承受的煎熬,只有你自己最清楚。

更何況你所羨慕或迎合的那個人,那種生活,也許只是維持著表面的光鮮,實際上就連他們自己內心也是一片迷茫,甚至他們或許也在羨慕著你。

研究生畢業的同學小李拒絕了實習時所在的知名企業的offer,回老家考了公務員,進了一個很不錯的部門,他每天在朋友圈裡分享新讀的書和工作進程,一副積極上進的樣子。

你不必按朋友圈的標準過一生


而當時的我進了一家創業公司,加班熬夜是常事,幾乎沒有自己的時間,回到家倒頭就睡。有時候加班到凌晨,想過要放棄,想過如果當初選擇小李那樣的生活,是不是會好一些。

直到有一次和小李聊天,他向我吐槽自己的工作,他說: " 公務員現在也不輕鬆,經常需要加班統計資料,而且因為自己是基層員工,每天的工作內容也很枯燥,一直都在整理各種表格、文件,其實我挺羨慕你們這些在大城市裡工作的人,沒有那麼多條條框框,薪水是我的一倍,還能做自己喜歡的事,真好。 "

這時候,我才忽然意識到,人總是仰望和羨慕著別人的幸福,一回頭,卻發現自己也正在被別人仰望和羨慕著。


03

我們總是習慣拿自己生活的苦惱和別人的幸福做對比,就像卞之琳的詩裡寫的: " 你站在橋上看風景,看風景的人在樓上看你 " 。

每個人都是幸福的,只是你的幸福,常常在別人眼裡。仔細觀察你就會發現,那些容易讓人心生羨慕的人,往往是因為他們時刻都在過自己想要的生活。

前段時間《樂隊的夏天》裡朴樹又火了,因為節目錄制到一半,他突然要離開節目現場,他說: " 我該回家睡覺了。 "

朴樹似乎從來就不曾活在大家期待的標準裡,因為窮困潦倒他選擇在巔峰時期隱退,因為想要保持音樂的純粹而選擇遠離娛樂圈,因為缺錢就出來工作,節目中唱到動情處崩潰大哭。

"
你不必按朋友圈的標準過一生

朋友圈裡有這樣一種人:

看到有人每天打卡學英語,他也趕緊下載同樣的app開始學習,根本不管自己是否需要;看到有人去了一家裝修很好的西餐廳吃飯,他也要去同樣的餐廳吃飯拍照,儘管他並不愛吃西餐。

看到大家都在談論最近很火的偶像劇,他也趕緊去看,儘管他在看這部劇的時候哈欠連天。他們的努力,只是為了活出朋友圈裡最讓人羨慕的模樣,想要過別人期待的美好生活。


01

朋友小靜曾經就是這樣一個人,每當她和朋友談心,聊起各自心儀的另一半時,聽到朋友井井有條地列出理想男友的標準,她沒有辦法說 " 自己不在乎對方的外在條件,只要對方幽默,對自己上心就好 " 這種心裡話。

她生怕和別人不同,於是選擇跟大家一樣,列了一系列所謂心儀對象的 " 標準 " 來顯得自己很合群。

但讓她沒想到的是,無數次迎合別人而選擇放棄自己的 " 標準 " 後,就連她自己都開始相信,必須要跟那種高高帥帥又有錢的男生在一起才算是遇見了真愛。

你不必按朋友圈的標準過一生


最後,小靜果然按照這個標準找了對象,但甜蜜不過兩天問題就接踵而至。

小靜喜歡看喜劇片,男友卻覺得喜劇片不如動作片來得刺激;小靜比較粘人,男友卻總是藉口 " 需要個人空間 " 間歇性消失;小靜比較注重儀式感,清楚地記得和兩個人有關的特殊日子,男生卻沒心沒肺,甚至連小靜的生日都記錯了。

一直到男生覺得兩個人不合適,主動提出分手的那天,小靜才回過神來,原來自己內心想要的不過是一個 " 性格幽默又對自己好的男朋友 " 。


02

德國哲學家萊布尼茨說過:" 世界上沒有兩片完全相同的樹葉。 " 我們每個人都有著自己的生活軌跡和性格特點,正是這些決定了你會成為一個怎樣的人。

活在別人的標準裡,表面上滿足了大家的期待,但背地裡所承受的煎熬,只有你自己最清楚。

更何況你所羨慕或迎合的那個人,那種生活,也許只是維持著表面的光鮮,實際上就連他們自己內心也是一片迷茫,甚至他們或許也在羨慕著你。

研究生畢業的同學小李拒絕了實習時所在的知名企業的offer,回老家考了公務員,進了一個很不錯的部門,他每天在朋友圈裡分享新讀的書和工作進程,一副積極上進的樣子。

你不必按朋友圈的標準過一生


而當時的我進了一家創業公司,加班熬夜是常事,幾乎沒有自己的時間,回到家倒頭就睡。有時候加班到凌晨,想過要放棄,想過如果當初選擇小李那樣的生活,是不是會好一些。

直到有一次和小李聊天,他向我吐槽自己的工作,他說: " 公務員現在也不輕鬆,經常需要加班統計資料,而且因為自己是基層員工,每天的工作內容也很枯燥,一直都在整理各種表格、文件,其實我挺羨慕你們這些在大城市裡工作的人,沒有那麼多條條框框,薪水是我的一倍,還能做自己喜歡的事,真好。 "

這時候,我才忽然意識到,人總是仰望和羨慕著別人的幸福,一回頭,卻發現自己也正在被別人仰望和羨慕著。


03

我們總是習慣拿自己生活的苦惱和別人的幸福做對比,就像卞之琳的詩裡寫的: " 你站在橋上看風景,看風景的人在樓上看你 " 。

每個人都是幸福的,只是你的幸福,常常在別人眼裡。仔細觀察你就會發現,那些容易讓人心生羨慕的人,往往是因為他們時刻都在過自己想要的生活。

前段時間《樂隊的夏天》裡朴樹又火了,因為節目錄制到一半,他突然要離開節目現場,他說: " 我該回家睡覺了。 "

朴樹似乎從來就不曾活在大家期待的標準裡,因為窮困潦倒他選擇在巔峰時期隱退,因為想要保持音樂的純粹而選擇遠離娛樂圈,因為缺錢就出來工作,節目中唱到動情處崩潰大哭。

你不必按朋友圈的標準過一生


他的人生似乎就是人們所向往的樣子,他這幾十年來一直沒有改變過,一直都是那個為了音樂鮮衣怒馬的堅定少年模樣。

最讓人羨慕的人生,就是能活在自己的期待裡。

高爾基說: " 人的生命短得可笑。怎樣生活?一些人千方百計地逃避生活,另外一些人把自己整個身心都獻給了它。前一種人在晚年時精神空虛,無所回憶,而後一種人,精神和回憶都是豐富的。 "

只有真正用力地為自己而活,才能在多年後回望自己的一生時發現,原本平凡的人生也可以平地起波瀾。若人的一生只有一次,那就請在這一次,為自己活。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