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我看了心疼的歷史文章,因為很少有人寫過這樣的歷史

文章 元朝 唐朝 清朝 勝利者 談藝中國史 2019-04-07
讓我看了心疼的歷史文章,因為很少有人寫過這樣的歷史

歡迎閱讀

編者導讀

有人說:歷史是勝利者為失敗者煲的一鍋香濃雞湯。也有人說:歷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但談藝卻說:歷史從來都在那,一直沒有發生過變化。只是我們被好看的小姑娘和好喝的雞湯吸引住了而已。在我們歷史愛好者常常討論的話題中,帝王將相、才子佳人往往成為了主角。殊不知,這些人和我們普通人並沒有太多的差異,他們也有喜怒哀樂,也要吃喝拉撒,也會生老病死。可為什麼我們的歷史書上卻並沒有這些記載呢?說句開玩笑的話,皇帝打個嗝甚至都比普通老百姓唱首歌來得更好聽。

這究竟是為什麼呢?談藝打個不恰當的比方:好比我十分喜歡一個歌星,那我跟朋友介紹這個歌星的時候就一定會盡量多說他的優點,甚至還要添油加醋地誇上幾句。因為我不想讓朋友覺得我品位不夠,欣賞能力低。而對於那些我不喜歡的歌星,則是盡挑不好的說,甚至還要引用一些八卦緋聞來抹黑人家。這樣才能讓朋友認為,我不喜歡這個歌星是對的,不是我不懂欣賞別人的才華,而是他確實沒有值得我欣賞的地方。

把這個道理放在後人對歷史人物的評價方式上,應該也大體相宜。我們發現,像唐太宗,宋太祖,漢武帝這些帝王,很少有後人關注他們的缺點,在歷史書上,他們就是完美的化身。而很多末代皇帝,後人評價他們要麼就是荒淫好色,貪酒暴虐,要麼就是寵幸小人,任用奸邪。在史書上我們幾乎看不到有關他們優點的記載。

既然如此,我們必須要問自己一個問題:這樣的歷史對於我們有什麼價值呢?又能給我們什麼啟發呢? 今天,談藝這篇文章將不再探討帝王將相的光輝事蹟,也不去追憶才子佳人的風華絕代。而是從古代小老百姓的視野下去回顧當年的那段往事,也希望能為歷史愛好者帶來一點啟發,限於本人水平有限,文中不足之處在所難免。切盼專家老師批評指正。

古代老百姓想的是什麼?

其實這個問題很簡單,但卻不好回答。古代老百姓想的和今天老百姓想的應該沒有多少差別。小孩子無非是想著怎麼讓爸媽給他多買幾塊糖吃,年輕的老百姓想著怎麼能和心上人長相廝守,年紀大一點的想著怎麼掙錢,讓家裡過的好一點,老年人自然是想著怎麼能保持身體健康,活的更久一點。只是古代的老百姓很少給自己寫回憶錄,他們甚至連大字都不識幾個,從雞叫忙到鬼叫的他們,早早就熄了燭火躺下睡覺了。所以他們不但回憶錄寫不成,連寫個日記都做不到。如果有讀者非要跟我較真,讓我拿出依據來證明古代老百姓的確就是這麼想的,還真是難度挺大。

說到底,無論是今天的老百姓還是古代的老百姓,都想著讓自己過得更好,讓明天更有盼頭。正是因為有著同樣的信念,才不斷促進這人類向前邁進,將人類社會推向更高的發展層次。然而,正是這些付出最多的小老百姓,恰恰是歷史上最默默無名的角色,在歷史的教科書上,我們幾乎沒有看到一個古代普通人的名字,即使有,他也只是為了陪襯那個歷史上的大人物罷了。正如今天的我們不去在意古代的普通人一樣,將來的後人也不會在意我們今天的這些普通人,這算不算一個諷刺呢?

古代的老百姓,經歷了什麼?

看著影視劇裡的古代人,一個個身著綾羅綢緞,大口吃肉大口喝酒,有的還身負絕世武功,飛簷走壁快意恩仇。就算是一個普通的老百姓,隨時也能從兜裡掏出一點散碎銀子去買只雞,買條魚,下個館子喝口小酒。但事實上真的如此嗎?下面談藝就介紹一下在唐朝極盛時期,一個普通農民的家庭開支情況:

讓我看了心疼的歷史文章,因為很少有人寫過這樣的歷史

一年的總收入

這個普通5口之家有36畝地,算是一般的人家。但即使是這樣的普通人家,在唐朝也只佔了50%左右,這家人一年收穫的糧食為54石,4匹布,還有其他收入800文。我們再來看看他們家一年的開支是多少:

讓我看了心疼的歷史文章,因為很少有人寫過這樣的歷史

一年的總開支

唐朝一石為約為今天的120,這個5口之家一年一共吃了30.56石糧食,也就是3667斤,平均一個人一年吃733.44斤糧食。一天吃2斤的糧食。有的朋友就說了:我一天一斤糧食也吃不到,看來唐朝人過的挺好啊!但我們需要這樣考慮,這個五口之家可不是頓頓都能吃肉的,而且每天都得幹繁重的農活,2斤糧食,只能勉強維持而已。而五個人一年只裁一匹布做衣裳,唐朝一匹布大約12米長,0.6米寬,滿打滿算,拼拼湊湊也只夠每個人簡單做一套衣褲而已。而剩下了15石糧食,半匹布,300文錢還要攢著以備荒年。如果遇上大病大災,幾乎沒有轉圜的餘地。

古代老百姓遭了多少災?

讓我看了心疼的歷史文章,因為很少有人寫過這樣的歷史

數據來源:《中國救荒史》·鄧雲特

我們不難發現,隨著年代越靠後,古代中國所遇到的各種災害事故就越多。儘管在不同時期有著一定範圍的起伏,但總體趨勢是越來越多,談藝認為這與史料遺存程度多少有一定的關係,不過有一點還是可以肯定的,這個表格上統計的數據遠遠低於實際發生的災害次數。尤其是在元朝時期,一年平均爆發的大規模災害就超過了5次。就是放到今天,也不是所有國家都能承受的。

讓我看了心疼的歷史文章,因為很少有人寫過這樣的歷史

清代因災害死亡人數統計

讓我看了心疼的歷史文章,因為很少有人寫過這樣的歷史

民國時期因災害死亡人數統計

將以上兩個表格的死亡人數相加,因災害而死亡的總人數竟達到了81133203人。而統計的這兩個時期相加的年份還不到100年,也就意味著,這一時期每一年因災害而死的普通老百姓人數將近1000萬。相當於希臘一個國家的總人口。

面對這些苦難,古代的普通老百姓所能做的就是揭竿而起,嘯聚山林。當他們把所有希望寄託在他們的領袖身上時,等待他們的往往是更加殘酷的命運。成功的首領們此時已經在都城的皇宮中享盡榮華富貴,而之前的那些老百姓們,只能回到自己的那份薄田上繼續揮汗如雨的勞作。而那份原本應該屬於他們的薄田,甚至都會被曾經的首領,現在的皇帝所剋扣。

讓我看了心疼的歷史文章,因為很少有人寫過這樣的歷史

應授田和未兌現的數據比較

結語

文章終有盡時,但意猶未盡。每個王朝的興亡交替,總是湧現了無數豪傑。這些人在歷史的舞臺上光芒四射,而在他們那個時代,這些英雄也從沒有把那些受盡苦難的老百姓當一回事。他們不知道,自己身上穿的,嘴裡吃的,卻都是這些飽受苦難,活的毫無尊嚴的普通人提供的。

談藝也是一個普通的小老百姓,自然要為古代的小老百姓鳴一聲不平。因為如果連自己都不為自己吶喊一聲,還有誰會在乎我呢?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