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見證歷史(6-36)春秋秦式玉璧標準器(二)紋飾解讀,砣工

文物 春秋戰國 考古 存意 存意 2017-10-06

接上文《收藏見證歷史》(6-35)

上篇有關玉器沁色的文章,一些讀者朋友表示了不同意見,這很正常,也是好事,收藏途中知識的積累,出現認知不一,有爭論,從而引發收藏者理性思考,通過關注確定的歷史遺存,用邏輯思維方式,去驗證多年儲存知識的真偽,從而做到收藏行為的求真求精,排斥假貨偽貨,這正是收藏品市場的最需要。感謝理性探討,尊重邏輯的讀者。

現今收藏品市場95%以上是假貨偽貨,收藏品市場的經營者們這樣說,收藏者也這樣說,這些假貨偽貨卻為什麼不能被揭穿?別怪任何人,原因就在於我們收藏者自身正確的知識積累不夠,甚至沉迷於大量的偽知識,從而被誤導!不學習,不探討,只是盲目相信一些所謂的鑑定祕籍和所謂的專家,怎麼能夠掌握正確的知識去分辨真偽?!再次感謝提出不同意見的讀者!

同時也有一件很搞笑卻又很嚴肅的事,上篇文章我例行的投了三個自媒體,其中的一個審核了幾小時,最後發表,卻給了我這樣一個結果,文章“不被推薦,原因:內容低質”。這系列知識探討文章我已發表了一百多篇,這次的評價實在讓人無語,就因為那個不知道是誰的審核者的個人觀念不同嗎?真是善於充分利用手中的權力,怎麼不見你去封殺那些造成95%的假貨氾濫的偽知識文章?我文章寫的清清楚楚,沒有模稜兩可的觀念,錯在哪裡?能用語言說出來,寫出來嗎?讓讀者去評判!實在不想去談那些可能的背景,沒意思!

就如收藏品市場佔比95%以上的假貨偽貨存在,現在有關收藏的文章很多滿滿的體現了利益性,真偽混搭嚴重!我的文章仍然會堅守傳統文化的主題,所選樣品一定是官方認同的明確遺存,不為迎合一些人的個人喜好和利益,這些知識只奉獻給那些求真求精,真正喜愛、欣賞歷史文化精彩的朋友。

收藏見證歷史(6-36)春秋秦式玉璧標準器(二)紋飾解讀,砣工

------龍獸紋玉璧,春秋晚期,鳳翔縣馬家莊一號建築群遺址出土,直徑29.7,孔徑5.9公分

仍然是上篇文章的樣品,這件玉璧不光沁色非常典型,紋飾更是秦式玉器的標準表達,極富特色。

紋飾的佈局,以玉璧的好(內孔)為同心圓,就形分四圈內容。從玉璧外緣數第一圈刻畫簡體龍紋(秦式龍紋);第二圈為交尾的羽脊獸紋,原型為龍或者虎,這種紋飾出現於商晚期殷墟時期直到西周成康之前,多用於青銅器紋飾;第三圈為連續性的簡化龍紋;第四圈為交尾的三角形獸紋,原型為龍或者蟬,這種紋飾出現於商,西周及春秋時期同樣流行,主要用於青銅器裝飾紋飾。玉璧兩面紋飾基本類似,龍、獸共計104只。

紋飾全部為細陰線刻畫而就,線條多方折,四圈紋飾之間無間隔,整體線條細密滿布,典型春秋青銅器紋飾的風格之一。

秦式玉器往往被很多玩玉之人認為是春秋玉器的另類,認為其體現的是地方特色,卻又難以追溯其風格的來源,或認為秦式玉器工藝落後等,事實上,秦式玉器紋飾的特點就是更接近青銅器紋飾,無論是內容表達還是線條佈局等,尤其是羽翅(旗狀)獸紋,被青銅器學界認為成康之後難見,卻出現在了春秋秦式玉器上,更體現了傳統文化內涵及表現形式的頑強生命力和延續性。

收藏見證歷史(6-36)春秋秦式玉璧標準器(二)紋飾解讀,砣工

---梯形玉牌,春秋,陝西省鳳翔縣指揮村秦公1號墓出土,高2.1,厚0.3公分.

這件玉牌的圖案是四條互相勾連的秦式簡化龍紋,也就是上件玉璧的最外圈紋飾。

注意這件玉器紋飾線條,一些直線明顯出現了接砣成線的工痕,顯然,砣具在這個時期已經出現,但應該仍然是處於相對原始狀態。兩人操作的跽坐式砣機儘管提高了工作效率,但較難掌控,製作的線條表現並不完美,春秋同期,中原地帶也出現了帶砣痕的紋飾,原始工痕同樣比較粗糙。這個時期,只有在砣痕上精緻打磨,才可能出現較工整的砣工痕跡(但砣工往往又不清晰了),但很明顯,秦式玉器大多不重視線條的後期打磨,因此往往顯示較為粗放。同時,曲線及直線交連處,手工刻畫痕跡還是很明顯。這類線條的製作是複合操作的,這也使得秦式玉器紋飾線條多顯示方折感。

這件玉牌上無孔,背面無紋,功用應該是鑲嵌件。

收藏見證歷史(6-36)春秋秦式玉璧標準器(二)紋飾解讀,砣工

---龍紋玉璜,春秋,陝西省鳳翔縣指揮村秦公1號墓出土,長11.5,寬3.5,厚0.5公分

這件玉璜紋飾為有眼的秦式龍首紋。

注意這件玉器的紋飾線條,與上一件同出一墓,但這件的線條更細,更靈活、更流暢,明顯手工刻畫而就。

未完,待續,下一篇繼續鑑賞春秋秦式藝術精品

隨時收看原創歷史文化收藏系列文章,請關注作者”存意“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