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天祥與方飯亭的故事,你知道多少?

文天祥與方飯亭的故事,你知道多少?

圖/搜狐網

海豐五坡嶺方飯亭是具有紀念歷史事件和民族氣節意義的一處建築物。方飯亭位於廣東歷史文化名城——海豐縣城西的五坡嶺山坡中。方飯亭坐西北向東南,佔地960平方米。亭前臺階分五層34級。臺階頂月臺中心建成八柱重簷攢尖頂八角亭,亭通高9米,平面直徑9米;亭內置一廡頂石亭,高3.8米,內豎一方長2.7米、寬0.9米的大石碑。

碑上方刻文天祥就義前所寫《衣帶銘》詩句:“孔曰成仁,孟曰取義,惟其義盡,所以仁至,讀聖賢書,所學何事?而今而後,庶幾無愧”。石碑下方刻文天祥的半身像。此石刻像是明代正德年間惠州府太守甘公亮從廬陵描摹來的。

文天祥與方飯亭的故事,你知道多少?

方飯亭前兩側的石柱上,刻有明代潮州府狀元林大欽撰題的對聯:“熱血腔中祗有宋,孤忠嶺外更何人。”在亭下兩側立有明清兩代重修方飯亭的石刻碑記。該亭原為明代正德十年(公元1515年),海豐庠生吳了昌(以歲貢授廣西遷江訓導,後棄官回鄉)為紀念文天祥的抗擊元朝追兵、浴血奮戰氣概以及不屈不撓的氣節,提請廣東提學章撲庵恩准,由海豐縣署在五坡嶺建立表忠祠,又在表忠祠後建方飯亭,在表忠祠前建忠義坊。

抗日戰爭時期,表忠祠及忠義坊被於1938年秋遭侵華日軍飛機炸損。1955年海豐縣政府撥款重修“方飯亭”,並加蓋八角大亭予以保護。1963年頒佈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2004年頒佈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2006縣政府再次修繕,並在此地擴大範圍,建成文天祥公園。現在所存的方飯亭石刻文物是前代保留下來的,原表忠坊“一飯千秋”的石碑,移立在方飯亭前。

文天祥與方飯亭的故事,你知道多少?

這座有“千秋功罪”意義的方飯亭也向人們揭示,古代的一代封建王朝滅亡了,一代封建王朝代替了,而成千上萬給封建王朝衰亡更替而流血拋屍的士兵亡靈卻成了五坡嶺的孤魂野鬼。我們崇敬的是文天祥民族氣節,讓後人為孤魂野鬼安息祈禱吧!

古代海豐的五坡嶺乃是一片荒山地。現在的五坡嶺已是海豐縣城市區。作為一處歷史重大事件的發生地,為弘揚中華民族歷史文化,當地政府已將該地規劃建設成文天祥紀念公園。

文天祥與方飯亭的故事,你知道多少?

五坡嶺,是文天祥人生的一個轉折點。他為南宋末朝廷的苟延殘喘,轉戰南北、戎馬倥傯的生涯,就是在五坡嶺炊煙裊裊之際倏然畫上句號的。對於文天祥來說,五坡嶺是“落鳳坡”,是銘刻忠魂之地;對於海陸豐人民來說,五坡嶺是憑弔民族英雄氣節的祭臺。因此,五坡嶺方飯亭被汕尾市政府批准為汕尾八景之一“五坡正氣”旅遊景點。

文天祥與方飯亭的故事,你知道多少?

圖/新浪網

【歷史陳述】

宋祥興元年(公元1278年)十二月中旬,文天祥率部入海豐。在赤岸渡留下少量兵力佈防,自率大部人馬駐紮五坡嶺,計議整理軍務後,進入蓮花山脈,結營固守。二十日午時,元軍突然包圍五坡嶺,宋軍正處飯熟就餐,文天祥及其帳下重要文武正在開飯,督帳已被包圍,眾將猝不及防應戰。將軍鄒渢身中十多處傷,還英勇拼殺,最後力竭自刎;將軍劉子俊苦戰被擒,冒稱文天祥,被元兵識破後被活活烹死;大部官兵驚駭逃散。

文天祥吞服“冰片”以圖自殺卻死不了被元軍俘虜,宋兵被殺戮者7000餘人,五坡嶺昏天黑地,血流成河,慘不忍睹。宋軍其餘3000殘兵,隨後退入捷蘭埔(今汕尾捷勝鎮),與元軍進行了最後的決戰,終因寡不敵眾,全部戰死,血染荒郊。

編輯|五彩汕尾

來源|漫步山水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