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阿耐的網絡文學創作

電視劇《都挺好》在觀眾熱議中迎來大結局。這部劇延續前兩年熱播劇《歡樂頌》裡都市情感、代際相處、職場生存等熱點話題,將《歡樂頌》中最有存在感的兩個人物安迪和樊勝美集於女主角蘇明玉一身。不僅令都市女性觸景生情,也成功將原本站在不同角色背後的觀眾的注意力歸攏起來。兩部劇集都改編自知名網絡文學,作者是職場人阿耐。

最初關注阿耐,是在2009年“五個一工程”獎名單上,她的入選作品《大江東去》旁邊赫然備註“網絡文學”標籤。那年,是網絡文學粉絲經濟初具規模的節點,也是網絡文學一詞從媒介區分轉向內容風格區分、從泛指所有在線作品轉向特指類型小說的節點。彼時玄幻穿越競放,被稱為“網文”的多以皇帝娘娘、天外飛仙為主角,樸素低調的《大江東去》顯得有些特別。

2018年底,由《大江東去》改編的電視劇《大江大河》熱播,其現實主義風格刷新了人們對網絡文學的認識。人們常將阿耐的《大江東去》與路遙的《平凡的世界》相提並論,那相對平實的敘述和充滿細節的描寫,確實能滿足讀者對一本“厚書”的閱讀期待。即便在網上讀到,也可能誤以為它們是紙質圖書的電子版。或許,正是這點與人們熟知的網絡文學的“不同”讓《大江東去》脫穎而出。

阿耐擅長對宏大題材的整體佈局,《大江東去》4個主角30年跨度,經得起專家審讀和粉絲評鑑,絕不是靈機一動的產物,而是長期積累、狠下功夫的成果。小說章節以年月為標題,編年體排列近似人物傳記。伴隨改革開放歷程,這部書講述國企改制、農民致富、個體戶和小海歸創業,裡面的事件大部分來自阿耐的職場經驗和創作筆記。她一邊寫小說一邊讀報刊,把當代史上的真實事件變成連綴故事情節的線索。這份紮實與理智,令人想起作家王安憶在《小說講稿》中對長篇小說結構方法的解析。王安憶以《百年孤獨》為例,通過家族圖譜、人物關係,將龐大玄虛的故事條分縷析,手把手示範創作長篇的大工程。解讀和構造長篇都要毅力和耐心,這方面阿耐的氣質正相符。

雖然有幾分“傳統”氣質,然而畢竟發表在網絡,《大江東去》同時具有鮮明的網絡文學特質,比如節奏快、懸念多。文中連名字都沒有的“水書記”雖是配角,卻成為貫穿全局的大懸念:他因何親自點名將男主角宋運輝招進大廠?他力排眾議為宋運輝爭取優厚科研條件,難道存心讓他遭忌恨?宋運輝東山再起之後,他為何又把這位得力助手打回基層?一個接一個的問號讓人讀得欲罷不能。讀者為尋找答案只能日日追更,跟隨男主角在大江大河裡命運沉浮。這種計策在紙質圖書上就行不通:耐不住性子的人很可能直接翻到最後,先弄清好人壞人,再回頭細品情節過程。

分類高度簡化的文學網站往往按性別將女作者打上“言情”標籤,阿耐小說意不在情,不太願意被這樣歸類。但這並不妨礙她與其他網絡女作家的相似性。以觀眾耳熟能詳的幾部網文改編時裝劇為例,唐欣恬《裸婚》的迷茫與困境、李可《杜拉拉昇職記》的職場與情場,在阿耐作品中也能看到。阿耐對能引發網絡熱議的話題拿捏得很準,《歡樂頌》引起網民對白領光鮮外表下實際經濟狀況的激辯,《都挺好》中蘇明成則妙語連珠、句句爆款,連帶著演員也成為“網紅”。同時,這兩部劇因為視點集中於女性,被稱為當代“大女主”戲。網絡寫作使阿耐始終保持對時代生活的敏感、對青年時尚的敏感。當這份敏感與個人20餘年間的商海歷練結合,作品自然既有底氣又接地氣。

當然,阿耐作品也有明顯缺陷,主要是節奏太快、人物變成事件的執行者。阿耐傾向於將角色放在社會關係網中,而作為最基本社會關係的原生家庭,常被設置為個人成功路上的第一道障礙。且不提父母對樊勝美、蘇明玉的索取,就連《大江東去》裡宋運輝命運的轉折也從父親去世開始。可喜的是,這些問題在電視改編中得到較好處理。編劇有意將筆墨向人物集中,以充足內心戲刻畫角色,把事件衝突歸因於性格的多樣性。如《都挺好》原作僅用第一章的一半篇幅交代過往十數年恩怨,而電視劇則採用畫面閃回,展現兄妹成長的不同境遇,為後來的故事埋下伏筆。這樣改編既增添故事層次,增強情緒感染力,又淡化對家庭的偏見,使情節愈發豐滿。

阿耐一方面堅持自己想法,不受線上閱讀追求的“代入感”影響,一方面也能結合社會大潮,喚起不同人群的集體記憶,勾勒氣勢恢宏的時代群像。無論是粉絲催更還是電視熱播,都不會影響她的創作態度。她始終站在聚光燈外、屏幕背後,靜水深流地下功夫。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