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鈕文新:分散外匯儲備投資主體'

"
"
鈕文新:分散外匯儲備投資主體

一年一度的《國家外匯管理局年報(2018)》正式披露,這份報告第一次披露了外匯儲備經營業績、貨幣結構等重要數據。年報顯示,2018年末,我國境外所擁有的金融資產總額達7.32萬億美元,其中外匯儲備規模為3.16萬億美元。截至2014年末,我國外匯儲備中美元佔比58%,非美元佔比42%;2005年至2014年的10年間,外匯儲備投資平均收益率為3.68%。

為什麼外匯儲備投資收益率的數據只到2014年,而不是2018年?不知道,但從2005年至2018年全部7.32萬億美元對外金融資產年均投資收益率僅為3.3%——低於3.68%的情況看,外匯儲備近年來的投資收益率恐怕不會很理想。報告顯示,2018年,我國對外金融投資收益收入2146億美元,較2017年下降19.1%,而相對於當年末我國73242億美元對外金融資產,資產回報率僅為2.93%。

對外金融投資收益率下降,顯然和境外金融市場狀況密切相關。2014年之後,歐美股市泡沫化傾向嚴重,而債券市場也出現了許多新情況。比如,在歐洲央行和日本央行開始執行負利率政策的情況下,歐元區和日元債券、特別是其主權債務資產收益率低得難以想象,甚至可能出現負收益。據統計,包括主權債券和公司債券在內,全球負利率資產規模目前已經逼近14萬億美元,這在人類經濟史上是難以想象的事情。

"
鈕文新:分散外匯儲備投資主體

一年一度的《國家外匯管理局年報(2018)》正式披露,這份報告第一次披露了外匯儲備經營業績、貨幣結構等重要數據。年報顯示,2018年末,我國境外所擁有的金融資產總額達7.32萬億美元,其中外匯儲備規模為3.16萬億美元。截至2014年末,我國外匯儲備中美元佔比58%,非美元佔比42%;2005年至2014年的10年間,外匯儲備投資平均收益率為3.68%。

為什麼外匯儲備投資收益率的數據只到2014年,而不是2018年?不知道,但從2005年至2018年全部7.32萬億美元對外金融資產年均投資收益率僅為3.3%——低於3.68%的情況看,外匯儲備近年來的投資收益率恐怕不會很理想。報告顯示,2018年,我國對外金融投資收益收入2146億美元,較2017年下降19.1%,而相對於當年末我國73242億美元對外金融資產,資產回報率僅為2.93%。

對外金融投資收益率下降,顯然和境外金融市場狀況密切相關。2014年之後,歐美股市泡沫化傾向嚴重,而債券市場也出現了許多新情況。比如,在歐洲央行和日本央行開始執行負利率政策的情況下,歐元區和日元債券、特別是其主權債務資產收益率低得難以想象,甚至可能出現負收益。據統計,包括主權債券和公司債券在內,全球負利率資產規模目前已經逼近14萬億美元,這在人類經濟史上是難以想象的事情。

鈕文新:分散外匯儲備投資主體

負利率情況必然帶給各國外匯儲備投資以巨大的負面影響。按照安全性、流動性、收益性的“排序原則”,安全性越高、流動性越好的政府債券越會受到中央銀行外匯投資的青睞,但近年來,此類債券的收益性卻非常糟糕,負收益的可能性最大。這當然會大大增加外匯儲備資產配置的難度。在這個過程中,外匯儲備投資能保持正收益已經很難,而收益率下降則完全可以理解。但我想說的是,外匯管理者完全可以如實披露,報喜不報憂反而容易引發“逆反心態”。

據介紹,我國外匯儲備始終堅持多元化、分散化的投資理念,根據市場情況靈活調整、持續優化貨幣和資產結構,利用不同貨幣、不同資產類別之間的此消彼長關係,控制總體投資風險,保障外匯儲備保值增值。這是事實,但需要闡釋清楚的是:近年來多元化、分散化組合投資的難度,遠遠超過債券正收益的年代。那時,買入後別動,持有到期,無論如何都會得到正收益,只是或多或少的問題。但“負利率時代”則不然,稍有不慎,賬面浮虧和最終虧損的概率大大增加了。

有些人會說,那不會“炒匯般”輾轉騰挪嗎?可以呀,但幾億、幾十億美元問題不大,問題大的是:央行需要動輒數百億、上千億美元的資產騰挪,市場容量受得了嗎?如何才能把操作成本降到最低?說實話,想想都痛疼。或許,這樣的困難更加激勵外匯儲備投資管理制度的改革。其一,降低操作成本;其二,確保央行外匯流動性需求;其三,相對強化安全性和收益性。基於這三大前提,化整為零、化大為小地分散外匯儲備責任主體,實施多主體分散投資是十分必要的。

"
鈕文新:分散外匯儲備投資主體

一年一度的《國家外匯管理局年報(2018)》正式披露,這份報告第一次披露了外匯儲備經營業績、貨幣結構等重要數據。年報顯示,2018年末,我國境外所擁有的金融資產總額達7.32萬億美元,其中外匯儲備規模為3.16萬億美元。截至2014年末,我國外匯儲備中美元佔比58%,非美元佔比42%;2005年至2014年的10年間,外匯儲備投資平均收益率為3.68%。

為什麼外匯儲備投資收益率的數據只到2014年,而不是2018年?不知道,但從2005年至2018年全部7.32萬億美元對外金融資產年均投資收益率僅為3.3%——低於3.68%的情況看,外匯儲備近年來的投資收益率恐怕不會很理想。報告顯示,2018年,我國對外金融投資收益收入2146億美元,較2017年下降19.1%,而相對於當年末我國73242億美元對外金融資產,資產回報率僅為2.93%。

對外金融投資收益率下降,顯然和境外金融市場狀況密切相關。2014年之後,歐美股市泡沫化傾向嚴重,而債券市場也出現了許多新情況。比如,在歐洲央行和日本央行開始執行負利率政策的情況下,歐元區和日元債券、特別是其主權債務資產收益率低得難以想象,甚至可能出現負收益。據統計,包括主權債券和公司債券在內,全球負利率資產規模目前已經逼近14萬億美元,這在人類經濟史上是難以想象的事情。

鈕文新:分散外匯儲備投資主體

負利率情況必然帶給各國外匯儲備投資以巨大的負面影響。按照安全性、流動性、收益性的“排序原則”,安全性越高、流動性越好的政府債券越會受到中央銀行外匯投資的青睞,但近年來,此類債券的收益性卻非常糟糕,負收益的可能性最大。這當然會大大增加外匯儲備資產配置的難度。在這個過程中,外匯儲備投資能保持正收益已經很難,而收益率下降則完全可以理解。但我想說的是,外匯管理者完全可以如實披露,報喜不報憂反而容易引發“逆反心態”。

據介紹,我國外匯儲備始終堅持多元化、分散化的投資理念,根據市場情況靈活調整、持續優化貨幣和資產結構,利用不同貨幣、不同資產類別之間的此消彼長關係,控制總體投資風險,保障外匯儲備保值增值。這是事實,但需要闡釋清楚的是:近年來多元化、分散化組合投資的難度,遠遠超過債券正收益的年代。那時,買入後別動,持有到期,無論如何都會得到正收益,只是或多或少的問題。但“負利率時代”則不然,稍有不慎,賬面浮虧和最終虧損的概率大大增加了。

有些人會說,那不會“炒匯般”輾轉騰挪嗎?可以呀,但幾億、幾十億美元問題不大,問題大的是:央行需要動輒數百億、上千億美元的資產騰挪,市場容量受得了嗎?如何才能把操作成本降到最低?說實話,想想都痛疼。或許,這樣的困難更加激勵外匯儲備投資管理制度的改革。其一,降低操作成本;其二,確保央行外匯流動性需求;其三,相對強化安全性和收益性。基於這三大前提,化整為零、化大為小地分散外匯儲備責任主體,實施多主體分散投資是十分必要的。

鈕文新:分散外匯儲備投資主體

在此次公佈的報告中,中國外匯管理部門對黃金在外匯儲備中的作用和意義給出了明確定位:既“黃金儲備一直是各國國際儲備多元化構成的重要部分。黃金兼具金融和商品的多重屬性,有助於調節和優化國際儲備組合的整體風險收益特性。”說實話,這是非常難得的事情。

記得2009年,IMF出於種種原因在全球範圍內拋售403噸黃金,價格在每盎司1000美元出頭。當時,外匯儲備非常充裕的中國央行一盎司都沒買。為什麼?那時在國家外匯局一些領導的眼中,“黃金只是一般性商品,根本不具金融屬性,而且價格存在巨大的泡沫”,“黃金市場太小,如果中國央行要是出手購買,那黃金價格就會更離譜”,所以不能買黃金,不僅不合算,而且會影響外匯儲備的流動性。就是這樣的認知,IMF的403噸黃金被印度、毛里求斯和斯里蘭卡等國家吃下。

當年那樣的說辭或許只是“聲東擊西”,因為在發表“黃金只是一般性商品”的同時,中國開始增加黃金儲備。2009年,從600噸附近跳升至1054噸,但此後停滯近6年,直至2015年6月,央行公佈中國黃金儲備已由此前的1054.1噸升至1658.1噸;而現在公佈的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年底,中國黃金儲備已達1828噸,是全世界第六大黃金儲備國,但這樣的黃金儲備規模僅佔中國外匯儲備的2.4%。很顯然,應當存在很大的提升空間。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