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夏人壽股權現新買家 二季度淨現金流-50.96億

華夏時報(chinatimes.net.cn)記者吳敏 北京報道

近日,正大集團與華夏人壽簽訂股權轉讓協議的消息在坊間不脛而走。

據相關報道稱,正大集團擬收購30%的華夏人壽股權。倘若交易完成,正大集團將成為華夏人壽的單一第一大股東。目前,該股權轉讓事宜尚需監管部門批准。另據華夏人壽內部人士透露,目前公司各部門正在整理相關工作,準備向新股東彙報。公司運行情況穩定,受股東變動影響不大,將繼續推進減員增效。

《華夏時報》記者就該消息向華夏人壽相關人士求證,其僅表示,目前沒有股東方面消息可以發佈。

不論如何,有關華夏人壽的收購之路總是曲折的。

曲折的收購之路

在正大集團之前,華夏人壽的買家是中天金融。

2017年11月,中天金融公告將以310億收購華夏人壽21%-25%股權。一個月之後,其再度公告已向北京千禧世豪和北京中勝世紀前後支付了70億元收購定金,並獲得了其手中33.41%的股份表決權,入主華夏人壽似乎已板上釘釘。然而事到如今,這個關係著兩個公司的命運,也牽動著萬千投資者的心思的收購計劃,仍無更進一步的實質性進展得以披露。

中天金融的“前輩”則是華資實業。2015年9月,華資實業曾連發20個公告,擬通過非公開發行募資300多億元,意圖通過定增增持控股華夏人壽(擬51%股權),兩年後,華資實業決定終止2015年度非公開發行股票的申請,並申請撤回申報材料。

此次,正大集團若入主成功,華夏人壽的收購大戲也將圓滿落幕。

那麼,華夏人壽緣何成為資本眼中的“香餑餑”?

公開資料顯示,華夏人壽成立於2006年,註冊資本153億元。成立初期,由於基礎弱、底子薄,公司一直經營業績不佳;從2013年開始,迎來了保費規模的高速增長期,2014年規模保費達到705.15億元,市場排名第七,到了2018年,規模保費達到2306.03億元,一舉超越太保人壽,躋身前三。這家曾經在中資人身險公司原保險保費收入排名26名、保險業務收入尚不足80億元的保險公司,在短短三年時間內規模劇增接近20倍,躋身行業第四。2019年更是首度躋身《財富》世界500強榜單。

不僅是保費規模的增長,其淨利潤自2014年首度扭虧為盈實現11.55億元淨利潤之後也一直保持盈利。

近日,華夏人壽披露的2019年二季度償付能力報告顯示,二季度該公司實現淨利潤9.25億,若結合一季度虧損的4.04億,今年上半年,華夏人壽盈利5.21億。

對此,華夏人壽相關人士告訴《華夏時報》記者:“2019年一季度公司收益浮盈沒有變現,綜合收益70億元;2019年二季度公司保險業務及投資業務穩定增長,成本費用合理管控,淨利潤9.2億元,實現同比環比雙增長。”

償付能力指標方面,華夏人壽二季度償付能力較一季度有所提升,核心償付能力充足率為113.19%,較一季度提升4.89個百分點;綜合償付能力充足率為130.16%,較一季度提升1.48個百分點。

淨現金流為負主要因投資股票

值得關注的是,華夏人壽二季度償付能力報告顯示,該公司淨現金流為-50.96億元,相較一季度淨現金流-52.2億元而言,並未有明顯的改善。

上述華夏人壽相關人士向本報記者解釋稱,從負債端來看,2019年上半年公司經營活動現金流淨流入103億元,流動性充足。在投資端,一季度資產現金流流出74.79億元,主要用於投資普通股票;二季度資產現金流流出87.67億元,主要用於投資普通股票和上市公司股權。2019年二季度,華夏保險未來3個月內、1年內綜合流動比率分別為558.88%和637.22%,較上季度同期指標數值有大幅度提高。總體而言,公司資金充足,資金使用調配合理,公司流動性風險較低。

從華夏人壽二季報披露的數據來看,其3個月內、1年內、1-3年綜合流動比率分別為558.88%、637.22%和37.47%,二季度流動性覆蓋率較上季度明顯上升,壓力情景1和壓力情景2下分別為686.19%和702.59%。華夏人壽在報告中指出,表明公司在面對流動性不利情景下能夠維持較高的安全邊際。

中國社科院金融所保險與社會保障研究室副主任王向楠亦告訴本報記者:“華夏人壽一直積極開展投資活動,季度投資活動淨流出為50億元相對於其保費和資產來說不算大。股票和股權投資是保險投資支持實體經濟的一種表現,該公司股票和股權投資沒有超過監管規定的額度。該投資於上市公司,風險應當較小。”

近日,銀保監會下發的《商業銀行代理保險業務管理辦法》規定,商業銀行代理銷售意外傷害保險、健康保險、定期壽險、終身壽險、保險期不短於10年的年金保險、保險期間不短於10年的兩全保險、財產保險(不包括財產保險公司投資型保險)的保費收入之和不得低於保險代理業務總保費收入的20%。

而從華夏人壽2018年年報數據來看,華夏人壽對於銀保渠道依舊較為依賴。在華夏人壽原保險保費收入前5的產品中,有3款產品的主要銷售渠道為銀保渠道,包括排名第一的“華夏財富一號兩全保險F款(分紅型)”,以及“華夏喜盈門年金保險”和“華夏財富寶兩全保險(分紅型)”。

上月末,招商銀行取消了華夏人壽的銀保準入資格,同時暫時停止售賣其產品。

當時華夏人壽公開回應稱:“銀行保險業務目前已經不是我司主要渠道,今年以來其所提供的新業務價值只佔公司新業務價值百分之十左右。”

針對上述《辦法》對華夏人壽業務的影響,以及未來銀保渠道在華夏人壽業務渠道中的業務比重問題,上述華夏人壽相關人士告訴本報記者,公司積極順應“保險姓保,迴歸保障”的監管導向,以“質量引領”為理念,大力發展內含價值較高的中長期保障型業務,以期交業務為發展核心。其強調,公司銀保渠道業務發展方向與監管新規要求高度契合,業務發展策略調整不大。今後將持續開拓保障產品開發、規範銷售管理行為。

責任編輯:孟俊蓮 主編:冉學東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