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博覽·財富》│百姓保險配置情況調查'

"
"
《金融博覽·財富》│百姓保險配置情況調查

作者│樑 穎,數字100市場研究公司

文章│《金融博覽·財富》2019年第7期


這些年,隨著經濟的發展,百姓的生活越來越殷實,保險也逐漸成為人們生活中的必需品。

從數據上就可以看出這種變化,2018年我國保險業的原保險保費收入達到38016.62億元,同比增長3.92%。與此同時,2018年我國保險密度已達到了2724元/人。

另外,從“中國經濟生活大調查”的歷年數據也可以看出,“保險”投資意願已經連續五年佔據投資理財的前三甲,百姓對於保險的投資熱度持續高漲。

那麼,在具體的保險配置上,百姓的真實情況到底是怎樣的?為此,《金融博覽·財富》雜誌聯合數字100市場研究公司展開了專項調查。

調查數據顯示,在配置的保險產品種類上,“醫療險”“意外傷害險”“壽險”和“重疾險”成為人們的首要選擇,佔比分別為58%、51%、48%和48%。而在配置保險產品的途徑選擇上,“保險公司業務員”“到保險公司櫃檯”和“網絡”佔據主流,比例分別達到57%、51%和46%。在配置保險的主要目的方面,“醫療保障”和“生活保障”排在了前兩位,佔比為59%和50%。

本次調研藉助數字100“調研雲”平臺,共回收有效樣本2000份。男女比例分別為44%和56%。大專以上學歷佔比為83%。月收入3000元以下佔比11%,3000-5000元佔比26%,5000-10000元佔比為42%,10000元以上佔比為21%。年齡分佈中,90後佔比35%,85後佔比21%,80後佔比24%,70後佔比13%,60後佔比7%。

"
《金融博覽·財富》│百姓保險配置情況調查

作者│樑 穎,數字100市場研究公司

文章│《金融博覽·財富》2019年第7期


這些年,隨著經濟的發展,百姓的生活越來越殷實,保險也逐漸成為人們生活中的必需品。

從數據上就可以看出這種變化,2018年我國保險業的原保險保費收入達到38016.62億元,同比增長3.92%。與此同時,2018年我國保險密度已達到了2724元/人。

另外,從“中國經濟生活大調查”的歷年數據也可以看出,“保險”投資意願已經連續五年佔據投資理財的前三甲,百姓對於保險的投資熱度持續高漲。

那麼,在具體的保險配置上,百姓的真實情況到底是怎樣的?為此,《金融博覽·財富》雜誌聯合數字100市場研究公司展開了專項調查。

調查數據顯示,在配置的保險產品種類上,“醫療險”“意外傷害險”“壽險”和“重疾險”成為人們的首要選擇,佔比分別為58%、51%、48%和48%。而在配置保險產品的途徑選擇上,“保險公司業務員”“到保險公司櫃檯”和“網絡”佔據主流,比例分別達到57%、51%和46%。在配置保險的主要目的方面,“醫療保障”和“生活保障”排在了前兩位,佔比為59%和50%。

本次調研藉助數字100“調研雲”平臺,共回收有效樣本2000份。男女比例分別為44%和56%。大專以上學歷佔比為83%。月收入3000元以下佔比11%,3000-5000元佔比26%,5000-10000元佔比為42%,10000元以上佔比為21%。年齡分佈中,90後佔比35%,85後佔比21%,80後佔比24%,70後佔比13%,60後佔比7%。

《金融博覽·財富》│百姓保險配置情況調查

“醫療險”“意外傷害險”“壽險”“重疾險”成為人們的首要選擇

在保險產品種類的選擇上,調查數據顯示,“醫療險(如百萬醫療險等)”“意外傷害險”“壽險”和“重疾險”排在前四位,佔比分別為58%、51%、48%和48%。緊隨其後的是“養老險”,佔比為43%。其他產品,如“子女教育險”“家庭財產險”和“投資類保險”也分別佔比27%、22%和21%。(如圖1)

"
《金融博覽·財富》│百姓保險配置情況調查

作者│樑 穎,數字100市場研究公司

文章│《金融博覽·財富》2019年第7期


這些年,隨著經濟的發展,百姓的生活越來越殷實,保險也逐漸成為人們生活中的必需品。

從數據上就可以看出這種變化,2018年我國保險業的原保險保費收入達到38016.62億元,同比增長3.92%。與此同時,2018年我國保險密度已達到了2724元/人。

另外,從“中國經濟生活大調查”的歷年數據也可以看出,“保險”投資意願已經連續五年佔據投資理財的前三甲,百姓對於保險的投資熱度持續高漲。

那麼,在具體的保險配置上,百姓的真實情況到底是怎樣的?為此,《金融博覽·財富》雜誌聯合數字100市場研究公司展開了專項調查。

調查數據顯示,在配置的保險產品種類上,“醫療險”“意外傷害險”“壽險”和“重疾險”成為人們的首要選擇,佔比分別為58%、51%、48%和48%。而在配置保險產品的途徑選擇上,“保險公司業務員”“到保險公司櫃檯”和“網絡”佔據主流,比例分別達到57%、51%和46%。在配置保險的主要目的方面,“醫療保障”和“生活保障”排在了前兩位,佔比為59%和50%。

本次調研藉助數字100“調研雲”平臺,共回收有效樣本2000份。男女比例分別為44%和56%。大專以上學歷佔比為83%。月收入3000元以下佔比11%,3000-5000元佔比26%,5000-10000元佔比為42%,10000元以上佔比為21%。年齡分佈中,90後佔比35%,85後佔比21%,80後佔比24%,70後佔比13%,60後佔比7%。

《金融博覽·財富》│百姓保險配置情況調查

“醫療險”“意外傷害險”“壽險”“重疾險”成為人們的首要選擇

在保險產品種類的選擇上,調查數據顯示,“醫療險(如百萬醫療險等)”“意外傷害險”“壽險”和“重疾險”排在前四位,佔比分別為58%、51%、48%和48%。緊隨其後的是“養老險”,佔比為43%。其他產品,如“子女教育險”“家庭財產險”和“投資類保險”也分別佔比27%、22%和21%。(如圖1)

《金融博覽·財富》│百姓保險配置情況調查

更深入分析,從不同收入群體來看,高收入群體對“醫療險”“子女教育險”和“家庭財產險”的配置遠高於其他群體。尤其是月收入在10000元以上的群體,配置“子女教育險”和“家庭財產險”的比例超過了月收入3000-5000元群體所配置比例的兩倍。

值得關注的是,對於“養老險”,我們調查發現,並不是年齡越大,配置比例就越高。90後群體在“養老險”的配置中大有“後來者居上”之勢,對養老問題90後比80後更加關注,在配置比例中也較80後高出5個百分點。

超過4成的受訪者青睞“保費返還”產品

在配置保險產品的意願方面,調查數據顯示,42%的受訪者選擇的是“獲得保障的同時,保費可以返還(若未出險可在一定年限退回保費),產品價格適中,保障全面”,還有35%的人選擇了“用最少的保費獲得最大的保額,可以接受消費型產品(未出險,保費不退還),價格相對便宜”,也有23%的人選擇“獲得保障的同時,兼顧一定儲蓄功能(有長期分紅收益,並且保額逐年增加),價格相對較高但能接受”。

進一步分析,月收入3000元以下的人群,43%的人會特別看重價格,他們會選擇價格相對便宜的產品,期望用最少的保費獲得最大的保障。而月收入3000元以上的人群考慮更多的是性價比,他們會選擇價格適中、保障全面的產品。

而不同年齡段的人群對配置意願也有不同“理解”:相對來說,80後群體更喜歡配置有保費返還功能的產品,70後則更青睞有長期分紅收益的產品。值得一提的是,比較而言,70後群體對投資型保險產品的追求較高,投資的安全意識較強,價格承受力也更高。

另外,在保險銷售渠道上,調查數據顯示,在配置保險的途徑選擇上,排在前三位的是“保險公司業務員”“到保險公司櫃檯”和“網絡”,佔比分別為57%、51%和46%。“代理機構”“電話”“其他”等渠道也分別佔比27%、14%和5%。

“醫療保障”和“生活保障”成配置保險的主要目的

在配置保險的主要目的上,調查數據顯示,排在前兩位的是“醫療保障”和“生活保障”,佔比為59%和50%。然後是“分散事業和家庭風險”“儲蓄與增值”和“預留養老退休金”,佔比分別為40%、38%和34%。另外,“財產安排”“婚姻保障”“避債”“節稅”和“其他”也分別佔比26%、13%、7%、7%和5%。(如圖2)

"
《金融博覽·財富》│百姓保險配置情況調查

作者│樑 穎,數字100市場研究公司

文章│《金融博覽·財富》2019年第7期


這些年,隨著經濟的發展,百姓的生活越來越殷實,保險也逐漸成為人們生活中的必需品。

從數據上就可以看出這種變化,2018年我國保險業的原保險保費收入達到38016.62億元,同比增長3.92%。與此同時,2018年我國保險密度已達到了2724元/人。

另外,從“中國經濟生活大調查”的歷年數據也可以看出,“保險”投資意願已經連續五年佔據投資理財的前三甲,百姓對於保險的投資熱度持續高漲。

那麼,在具體的保險配置上,百姓的真實情況到底是怎樣的?為此,《金融博覽·財富》雜誌聯合數字100市場研究公司展開了專項調查。

調查數據顯示,在配置的保險產品種類上,“醫療險”“意外傷害險”“壽險”和“重疾險”成為人們的首要選擇,佔比分別為58%、51%、48%和48%。而在配置保險產品的途徑選擇上,“保險公司業務員”“到保險公司櫃檯”和“網絡”佔據主流,比例分別達到57%、51%和46%。在配置保險的主要目的方面,“醫療保障”和“生活保障”排在了前兩位,佔比為59%和50%。

本次調研藉助數字100“調研雲”平臺,共回收有效樣本2000份。男女比例分別為44%和56%。大專以上學歷佔比為83%。月收入3000元以下佔比11%,3000-5000元佔比26%,5000-10000元佔比為42%,10000元以上佔比為21%。年齡分佈中,90後佔比35%,85後佔比21%,80後佔比24%,70後佔比13%,60後佔比7%。

《金融博覽·財富》│百姓保險配置情況調查

“醫療險”“意外傷害險”“壽險”“重疾險”成為人們的首要選擇

在保險產品種類的選擇上,調查數據顯示,“醫療險(如百萬醫療險等)”“意外傷害險”“壽險”和“重疾險”排在前四位,佔比分別為58%、51%、48%和48%。緊隨其後的是“養老險”,佔比為43%。其他產品,如“子女教育險”“家庭財產險”和“投資類保險”也分別佔比27%、22%和21%。(如圖1)

《金融博覽·財富》│百姓保險配置情況調查

更深入分析,從不同收入群體來看,高收入群體對“醫療險”“子女教育險”和“家庭財產險”的配置遠高於其他群體。尤其是月收入在10000元以上的群體,配置“子女教育險”和“家庭財產險”的比例超過了月收入3000-5000元群體所配置比例的兩倍。

值得關注的是,對於“養老險”,我們調查發現,並不是年齡越大,配置比例就越高。90後群體在“養老險”的配置中大有“後來者居上”之勢,對養老問題90後比80後更加關注,在配置比例中也較80後高出5個百分點。

超過4成的受訪者青睞“保費返還”產品

在配置保險產品的意願方面,調查數據顯示,42%的受訪者選擇的是“獲得保障的同時,保費可以返還(若未出險可在一定年限退回保費),產品價格適中,保障全面”,還有35%的人選擇了“用最少的保費獲得最大的保額,可以接受消費型產品(未出險,保費不退還),價格相對便宜”,也有23%的人選擇“獲得保障的同時,兼顧一定儲蓄功能(有長期分紅收益,並且保額逐年增加),價格相對較高但能接受”。

進一步分析,月收入3000元以下的人群,43%的人會特別看重價格,他們會選擇價格相對便宜的產品,期望用最少的保費獲得最大的保障。而月收入3000元以上的人群考慮更多的是性價比,他們會選擇價格適中、保障全面的產品。

而不同年齡段的人群對配置意願也有不同“理解”:相對來說,80後群體更喜歡配置有保費返還功能的產品,70後則更青睞有長期分紅收益的產品。值得一提的是,比較而言,70後群體對投資型保險產品的追求較高,投資的安全意識較強,價格承受力也更高。

另外,在保險銷售渠道上,調查數據顯示,在配置保險的途徑選擇上,排在前三位的是“保險公司業務員”“到保險公司櫃檯”和“網絡”,佔比分別為57%、51%和46%。“代理機構”“電話”“其他”等渠道也分別佔比27%、14%和5%。

“醫療保障”和“生活保障”成配置保險的主要目的

在配置保險的主要目的上,調查數據顯示,排在前兩位的是“醫療保障”和“生活保障”,佔比為59%和50%。然後是“分散事業和家庭風險”“儲蓄與增值”和“預留養老退休金”,佔比分別為40%、38%和34%。另外,“財產安排”“婚姻保障”“避債”“節稅”和“其他”也分別佔比26%、13%、7%、7%和5%。(如圖2)

《金融博覽·財富》│百姓保險配置情況調查

我們發現,對於上述配置保險的目的,人們的選擇已經發生了明顯變化。雖然前兩位仍然是“醫療保障”和“生活保障”,但是與其他選項的差距在縮小。同時,相對於其他群體,85後和90後通過保險實現“節稅”目的的比例要更高一些。

“實用性”“服務質量”和“知名度和口碑”成人們看重的主要因素

總體上,配置保險是一項技術活。為了配置到適合自己和家人的保險產品,最主要的是要明確購買保險時應該考慮哪些問題,然後再有針對性地去解決。

那麼,在配置保險時,人們看重的因素都有哪些呢?調查數據顯示,“保險產品的實用性”排在第一位,佔比為55%。然後是“保險公司的服務質量”“保險公司的知名度和口碑”和“保險產品帶來的收益回報”,佔比分別為47%、47%和45%。另外,“理賠的難易程度”“保險產品的價格”和“保險業務員的職業素養”排在了最後位置,佔比分別為40%、35%和29%。(如圖3)

"
《金融博覽·財富》│百姓保險配置情況調查

作者│樑 穎,數字100市場研究公司

文章│《金融博覽·財富》2019年第7期


這些年,隨著經濟的發展,百姓的生活越來越殷實,保險也逐漸成為人們生活中的必需品。

從數據上就可以看出這種變化,2018年我國保險業的原保險保費收入達到38016.62億元,同比增長3.92%。與此同時,2018年我國保險密度已達到了2724元/人。

另外,從“中國經濟生活大調查”的歷年數據也可以看出,“保險”投資意願已經連續五年佔據投資理財的前三甲,百姓對於保險的投資熱度持續高漲。

那麼,在具體的保險配置上,百姓的真實情況到底是怎樣的?為此,《金融博覽·財富》雜誌聯合數字100市場研究公司展開了專項調查。

調查數據顯示,在配置的保險產品種類上,“醫療險”“意外傷害險”“壽險”和“重疾險”成為人們的首要選擇,佔比分別為58%、51%、48%和48%。而在配置保險產品的途徑選擇上,“保險公司業務員”“到保險公司櫃檯”和“網絡”佔據主流,比例分別達到57%、51%和46%。在配置保險的主要目的方面,“醫療保障”和“生活保障”排在了前兩位,佔比為59%和50%。

本次調研藉助數字100“調研雲”平臺,共回收有效樣本2000份。男女比例分別為44%和56%。大專以上學歷佔比為83%。月收入3000元以下佔比11%,3000-5000元佔比26%,5000-10000元佔比為42%,10000元以上佔比為21%。年齡分佈中,90後佔比35%,85後佔比21%,80後佔比24%,70後佔比13%,60後佔比7%。

《金融博覽·財富》│百姓保險配置情況調查

“醫療險”“意外傷害險”“壽險”“重疾險”成為人們的首要選擇

在保險產品種類的選擇上,調查數據顯示,“醫療險(如百萬醫療險等)”“意外傷害險”“壽險”和“重疾險”排在前四位,佔比分別為58%、51%、48%和48%。緊隨其後的是“養老險”,佔比為43%。其他產品,如“子女教育險”“家庭財產險”和“投資類保險”也分別佔比27%、22%和21%。(如圖1)

《金融博覽·財富》│百姓保險配置情況調查

更深入分析,從不同收入群體來看,高收入群體對“醫療險”“子女教育險”和“家庭財產險”的配置遠高於其他群體。尤其是月收入在10000元以上的群體,配置“子女教育險”和“家庭財產險”的比例超過了月收入3000-5000元群體所配置比例的兩倍。

值得關注的是,對於“養老險”,我們調查發現,並不是年齡越大,配置比例就越高。90後群體在“養老險”的配置中大有“後來者居上”之勢,對養老問題90後比80後更加關注,在配置比例中也較80後高出5個百分點。

超過4成的受訪者青睞“保費返還”產品

在配置保險產品的意願方面,調查數據顯示,42%的受訪者選擇的是“獲得保障的同時,保費可以返還(若未出險可在一定年限退回保費),產品價格適中,保障全面”,還有35%的人選擇了“用最少的保費獲得最大的保額,可以接受消費型產品(未出險,保費不退還),價格相對便宜”,也有23%的人選擇“獲得保障的同時,兼顧一定儲蓄功能(有長期分紅收益,並且保額逐年增加),價格相對較高但能接受”。

進一步分析,月收入3000元以下的人群,43%的人會特別看重價格,他們會選擇價格相對便宜的產品,期望用最少的保費獲得最大的保障。而月收入3000元以上的人群考慮更多的是性價比,他們會選擇價格適中、保障全面的產品。

而不同年齡段的人群對配置意願也有不同“理解”:相對來說,80後群體更喜歡配置有保費返還功能的產品,70後則更青睞有長期分紅收益的產品。值得一提的是,比較而言,70後群體對投資型保險產品的追求較高,投資的安全意識較強,價格承受力也更高。

另外,在保險銷售渠道上,調查數據顯示,在配置保險的途徑選擇上,排在前三位的是“保險公司業務員”“到保險公司櫃檯”和“網絡”,佔比分別為57%、51%和46%。“代理機構”“電話”“其他”等渠道也分別佔比27%、14%和5%。

“醫療保障”和“生活保障”成配置保險的主要目的

在配置保險的主要目的上,調查數據顯示,排在前兩位的是“醫療保障”和“生活保障”,佔比為59%和50%。然後是“分散事業和家庭風險”“儲蓄與增值”和“預留養老退休金”,佔比分別為40%、38%和34%。另外,“財產安排”“婚姻保障”“避債”“節稅”和“其他”也分別佔比26%、13%、7%、7%和5%。(如圖2)

《金融博覽·財富》│百姓保險配置情況調查

我們發現,對於上述配置保險的目的,人們的選擇已經發生了明顯變化。雖然前兩位仍然是“醫療保障”和“生活保障”,但是與其他選項的差距在縮小。同時,相對於其他群體,85後和90後通過保險實現“節稅”目的的比例要更高一些。

“實用性”“服務質量”和“知名度和口碑”成人們看重的主要因素

總體上,配置保險是一項技術活。為了配置到適合自己和家人的保險產品,最主要的是要明確購買保險時應該考慮哪些問題,然後再有針對性地去解決。

那麼,在配置保險時,人們看重的因素都有哪些呢?調查數據顯示,“保險產品的實用性”排在第一位,佔比為55%。然後是“保險公司的服務質量”“保險公司的知名度和口碑”和“保險產品帶來的收益回報”,佔比分別為47%、47%和45%。另外,“理賠的難易程度”“保險產品的價格”和“保險業務員的職業素養”排在了最後位置,佔比分別為40%、35%和29%。(如圖3)

《金融博覽·財富》│百姓保險配置情況調查

從中可以看出,保險產品的實用性是人們最關注的因素,而購買適合自己的產品成為大家的共同願望。相對來說,價格反而成為很多人不太關注的方面,因為競爭性的保險市場早已使得價格具有了透明性。

其實,對很多人來說,要想配置適合自己的保險產品組合並非易事,往往會遇到一些這樣那樣的“糟心事兒”。

在配置保險的過程中,都遇到過哪些困難呢?調查數據顯示,“保險公司投保容易,理賠難”和“保險太複雜,不知道該買什麼”排在前列,佔比分別為53%和48%。然後是“業務員不可信,受到太多騷擾”和“想買但不知道找誰”,佔比也達到了33%和22%。另外,“收入不高,買不起”和“保險沒用”排在最後兩位,比例為19%和10%。

究其原因,目前保險業仍處在發展過程中,難免會出現一些問題。不過,從長期發展趨勢來看,我國保險業已經“駛”上了不斷完善、不斷升級的“快車道”,相關問題將會逐漸得以解決。

“理賠難”和“未來權益難保障”成人們的最大擔憂

在國內保險密度和保險深度不斷提高的同時,人們對保險業還有哪些擔憂呢?調查數據顯示,“出險後,理賠出現困難”和“繳費時限太長,怕未來權益得不到保障”排在了前兩位,佔比均為22%。然後是“行業發展迅速,存在諸多亂象”“保險產品眾多,難以抉擇”“保單條款複雜,難以讀懂”和“保險代理人變動,聯繫斷了”,佔比分別為17%、15%、14%和10%。(如圖4)

"
《金融博覽·財富》│百姓保險配置情況調查

作者│樑 穎,數字100市場研究公司

文章│《金融博覽·財富》2019年第7期


這些年,隨著經濟的發展,百姓的生活越來越殷實,保險也逐漸成為人們生活中的必需品。

從數據上就可以看出這種變化,2018年我國保險業的原保險保費收入達到38016.62億元,同比增長3.92%。與此同時,2018年我國保險密度已達到了2724元/人。

另外,從“中國經濟生活大調查”的歷年數據也可以看出,“保險”投資意願已經連續五年佔據投資理財的前三甲,百姓對於保險的投資熱度持續高漲。

那麼,在具體的保險配置上,百姓的真實情況到底是怎樣的?為此,《金融博覽·財富》雜誌聯合數字100市場研究公司展開了專項調查。

調查數據顯示,在配置的保險產品種類上,“醫療險”“意外傷害險”“壽險”和“重疾險”成為人們的首要選擇,佔比分別為58%、51%、48%和48%。而在配置保險產品的途徑選擇上,“保險公司業務員”“到保險公司櫃檯”和“網絡”佔據主流,比例分別達到57%、51%和46%。在配置保險的主要目的方面,“醫療保障”和“生活保障”排在了前兩位,佔比為59%和50%。

本次調研藉助數字100“調研雲”平臺,共回收有效樣本2000份。男女比例分別為44%和56%。大專以上學歷佔比為83%。月收入3000元以下佔比11%,3000-5000元佔比26%,5000-10000元佔比為42%,10000元以上佔比為21%。年齡分佈中,90後佔比35%,85後佔比21%,80後佔比24%,70後佔比13%,60後佔比7%。

《金融博覽·財富》│百姓保險配置情況調查

“醫療險”“意外傷害險”“壽險”“重疾險”成為人們的首要選擇

在保險產品種類的選擇上,調查數據顯示,“醫療險(如百萬醫療險等)”“意外傷害險”“壽險”和“重疾險”排在前四位,佔比分別為58%、51%、48%和48%。緊隨其後的是“養老險”,佔比為43%。其他產品,如“子女教育險”“家庭財產險”和“投資類保險”也分別佔比27%、22%和21%。(如圖1)

《金融博覽·財富》│百姓保險配置情況調查

更深入分析,從不同收入群體來看,高收入群體對“醫療險”“子女教育險”和“家庭財產險”的配置遠高於其他群體。尤其是月收入在10000元以上的群體,配置“子女教育險”和“家庭財產險”的比例超過了月收入3000-5000元群體所配置比例的兩倍。

值得關注的是,對於“養老險”,我們調查發現,並不是年齡越大,配置比例就越高。90後群體在“養老險”的配置中大有“後來者居上”之勢,對養老問題90後比80後更加關注,在配置比例中也較80後高出5個百分點。

超過4成的受訪者青睞“保費返還”產品

在配置保險產品的意願方面,調查數據顯示,42%的受訪者選擇的是“獲得保障的同時,保費可以返還(若未出險可在一定年限退回保費),產品價格適中,保障全面”,還有35%的人選擇了“用最少的保費獲得最大的保額,可以接受消費型產品(未出險,保費不退還),價格相對便宜”,也有23%的人選擇“獲得保障的同時,兼顧一定儲蓄功能(有長期分紅收益,並且保額逐年增加),價格相對較高但能接受”。

進一步分析,月收入3000元以下的人群,43%的人會特別看重價格,他們會選擇價格相對便宜的產品,期望用最少的保費獲得最大的保障。而月收入3000元以上的人群考慮更多的是性價比,他們會選擇價格適中、保障全面的產品。

而不同年齡段的人群對配置意願也有不同“理解”:相對來說,80後群體更喜歡配置有保費返還功能的產品,70後則更青睞有長期分紅收益的產品。值得一提的是,比較而言,70後群體對投資型保險產品的追求較高,投資的安全意識較強,價格承受力也更高。

另外,在保險銷售渠道上,調查數據顯示,在配置保險的途徑選擇上,排在前三位的是“保險公司業務員”“到保險公司櫃檯”和“網絡”,佔比分別為57%、51%和46%。“代理機構”“電話”“其他”等渠道也分別佔比27%、14%和5%。

“醫療保障”和“生活保障”成配置保險的主要目的

在配置保險的主要目的上,調查數據顯示,排在前兩位的是“醫療保障”和“生活保障”,佔比為59%和50%。然後是“分散事業和家庭風險”“儲蓄與增值”和“預留養老退休金”,佔比分別為40%、38%和34%。另外,“財產安排”“婚姻保障”“避債”“節稅”和“其他”也分別佔比26%、13%、7%、7%和5%。(如圖2)

《金融博覽·財富》│百姓保險配置情況調查

我們發現,對於上述配置保險的目的,人們的選擇已經發生了明顯變化。雖然前兩位仍然是“醫療保障”和“生活保障”,但是與其他選項的差距在縮小。同時,相對於其他群體,85後和90後通過保險實現“節稅”目的的比例要更高一些。

“實用性”“服務質量”和“知名度和口碑”成人們看重的主要因素

總體上,配置保險是一項技術活。為了配置到適合自己和家人的保險產品,最主要的是要明確購買保險時應該考慮哪些問題,然後再有針對性地去解決。

那麼,在配置保險時,人們看重的因素都有哪些呢?調查數據顯示,“保險產品的實用性”排在第一位,佔比為55%。然後是“保險公司的服務質量”“保險公司的知名度和口碑”和“保險產品帶來的收益回報”,佔比分別為47%、47%和45%。另外,“理賠的難易程度”“保險產品的價格”和“保險業務員的職業素養”排在了最後位置,佔比分別為40%、35%和29%。(如圖3)

《金融博覽·財富》│百姓保險配置情況調查

從中可以看出,保險產品的實用性是人們最關注的因素,而購買適合自己的產品成為大家的共同願望。相對來說,價格反而成為很多人不太關注的方面,因為競爭性的保險市場早已使得價格具有了透明性。

其實,對很多人來說,要想配置適合自己的保險產品組合並非易事,往往會遇到一些這樣那樣的“糟心事兒”。

在配置保險的過程中,都遇到過哪些困難呢?調查數據顯示,“保險公司投保容易,理賠難”和“保險太複雜,不知道該買什麼”排在前列,佔比分別為53%和48%。然後是“業務員不可信,受到太多騷擾”和“想買但不知道找誰”,佔比也達到了33%和22%。另外,“收入不高,買不起”和“保險沒用”排在最後兩位,比例為19%和10%。

究其原因,目前保險業仍處在發展過程中,難免會出現一些問題。不過,從長期發展趨勢來看,我國保險業已經“駛”上了不斷完善、不斷升級的“快車道”,相關問題將會逐漸得以解決。

“理賠難”和“未來權益難保障”成人們的最大擔憂

在國內保險密度和保險深度不斷提高的同時,人們對保險業還有哪些擔憂呢?調查數據顯示,“出險後,理賠出現困難”和“繳費時限太長,怕未來權益得不到保障”排在了前兩位,佔比均為22%。然後是“行業發展迅速,存在諸多亂象”“保險產品眾多,難以抉擇”“保單條款複雜,難以讀懂”和“保險代理人變動,聯繫斷了”,佔比分別為17%、15%、14%和10%。(如圖4)

《金融博覽·財富》│百姓保險配置情況調查

其實,要消除上述人們的擔憂,需要監管機構、保險機構和消費者三方形成合力,通過完善監管手段、提升保險公司治理能力以及消費者教育等措施來打消人們的擔憂,促進保險業向前大踏步發展。

總體上,與十幾年前相比,當前我國的保險業已經取得了令世人矚目的成績,人們的保險意識也得到了逐步的提高。不過,未來要實現更大程度的發展,並達到發達國家的保險保障水平,我們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當然,在這一過程中,相關各方保持定力、堅持正確的方向尤為重要。

"
《金融博覽·財富》│百姓保險配置情況調查

作者│樑 穎,數字100市場研究公司

文章│《金融博覽·財富》2019年第7期


這些年,隨著經濟的發展,百姓的生活越來越殷實,保險也逐漸成為人們生活中的必需品。

從數據上就可以看出這種變化,2018年我國保險業的原保險保費收入達到38016.62億元,同比增長3.92%。與此同時,2018年我國保險密度已達到了2724元/人。

另外,從“中國經濟生活大調查”的歷年數據也可以看出,“保險”投資意願已經連續五年佔據投資理財的前三甲,百姓對於保險的投資熱度持續高漲。

那麼,在具體的保險配置上,百姓的真實情況到底是怎樣的?為此,《金融博覽·財富》雜誌聯合數字100市場研究公司展開了專項調查。

調查數據顯示,在配置的保險產品種類上,“醫療險”“意外傷害險”“壽險”和“重疾險”成為人們的首要選擇,佔比分別為58%、51%、48%和48%。而在配置保險產品的途徑選擇上,“保險公司業務員”“到保險公司櫃檯”和“網絡”佔據主流,比例分別達到57%、51%和46%。在配置保險的主要目的方面,“醫療保障”和“生活保障”排在了前兩位,佔比為59%和50%。

本次調研藉助數字100“調研雲”平臺,共回收有效樣本2000份。男女比例分別為44%和56%。大專以上學歷佔比為83%。月收入3000元以下佔比11%,3000-5000元佔比26%,5000-10000元佔比為42%,10000元以上佔比為21%。年齡分佈中,90後佔比35%,85後佔比21%,80後佔比24%,70後佔比13%,60後佔比7%。

《金融博覽·財富》│百姓保險配置情況調查

“醫療險”“意外傷害險”“壽險”“重疾險”成為人們的首要選擇

在保險產品種類的選擇上,調查數據顯示,“醫療險(如百萬醫療險等)”“意外傷害險”“壽險”和“重疾險”排在前四位,佔比分別為58%、51%、48%和48%。緊隨其後的是“養老險”,佔比為43%。其他產品,如“子女教育險”“家庭財產險”和“投資類保險”也分別佔比27%、22%和21%。(如圖1)

《金融博覽·財富》│百姓保險配置情況調查

更深入分析,從不同收入群體來看,高收入群體對“醫療險”“子女教育險”和“家庭財產險”的配置遠高於其他群體。尤其是月收入在10000元以上的群體,配置“子女教育險”和“家庭財產險”的比例超過了月收入3000-5000元群體所配置比例的兩倍。

值得關注的是,對於“養老險”,我們調查發現,並不是年齡越大,配置比例就越高。90後群體在“養老險”的配置中大有“後來者居上”之勢,對養老問題90後比80後更加關注,在配置比例中也較80後高出5個百分點。

超過4成的受訪者青睞“保費返還”產品

在配置保險產品的意願方面,調查數據顯示,42%的受訪者選擇的是“獲得保障的同時,保費可以返還(若未出險可在一定年限退回保費),產品價格適中,保障全面”,還有35%的人選擇了“用最少的保費獲得最大的保額,可以接受消費型產品(未出險,保費不退還),價格相對便宜”,也有23%的人選擇“獲得保障的同時,兼顧一定儲蓄功能(有長期分紅收益,並且保額逐年增加),價格相對較高但能接受”。

進一步分析,月收入3000元以下的人群,43%的人會特別看重價格,他們會選擇價格相對便宜的產品,期望用最少的保費獲得最大的保障。而月收入3000元以上的人群考慮更多的是性價比,他們會選擇價格適中、保障全面的產品。

而不同年齡段的人群對配置意願也有不同“理解”:相對來說,80後群體更喜歡配置有保費返還功能的產品,70後則更青睞有長期分紅收益的產品。值得一提的是,比較而言,70後群體對投資型保險產品的追求較高,投資的安全意識較強,價格承受力也更高。

另外,在保險銷售渠道上,調查數據顯示,在配置保險的途徑選擇上,排在前三位的是“保險公司業務員”“到保險公司櫃檯”和“網絡”,佔比分別為57%、51%和46%。“代理機構”“電話”“其他”等渠道也分別佔比27%、14%和5%。

“醫療保障”和“生活保障”成配置保險的主要目的

在配置保險的主要目的上,調查數據顯示,排在前兩位的是“醫療保障”和“生活保障”,佔比為59%和50%。然後是“分散事業和家庭風險”“儲蓄與增值”和“預留養老退休金”,佔比分別為40%、38%和34%。另外,“財產安排”“婚姻保障”“避債”“節稅”和“其他”也分別佔比26%、13%、7%、7%和5%。(如圖2)

《金融博覽·財富》│百姓保險配置情況調查

我們發現,對於上述配置保險的目的,人們的選擇已經發生了明顯變化。雖然前兩位仍然是“醫療保障”和“生活保障”,但是與其他選項的差距在縮小。同時,相對於其他群體,85後和90後通過保險實現“節稅”目的的比例要更高一些。

“實用性”“服務質量”和“知名度和口碑”成人們看重的主要因素

總體上,配置保險是一項技術活。為了配置到適合自己和家人的保險產品,最主要的是要明確購買保險時應該考慮哪些問題,然後再有針對性地去解決。

那麼,在配置保險時,人們看重的因素都有哪些呢?調查數據顯示,“保險產品的實用性”排在第一位,佔比為55%。然後是“保險公司的服務質量”“保險公司的知名度和口碑”和“保險產品帶來的收益回報”,佔比分別為47%、47%和45%。另外,“理賠的難易程度”“保險產品的價格”和“保險業務員的職業素養”排在了最後位置,佔比分別為40%、35%和29%。(如圖3)

《金融博覽·財富》│百姓保險配置情況調查

從中可以看出,保險產品的實用性是人們最關注的因素,而購買適合自己的產品成為大家的共同願望。相對來說,價格反而成為很多人不太關注的方面,因為競爭性的保險市場早已使得價格具有了透明性。

其實,對很多人來說,要想配置適合自己的保險產品組合並非易事,往往會遇到一些這樣那樣的“糟心事兒”。

在配置保險的過程中,都遇到過哪些困難呢?調查數據顯示,“保險公司投保容易,理賠難”和“保險太複雜,不知道該買什麼”排在前列,佔比分別為53%和48%。然後是“業務員不可信,受到太多騷擾”和“想買但不知道找誰”,佔比也達到了33%和22%。另外,“收入不高,買不起”和“保險沒用”排在最後兩位,比例為19%和10%。

究其原因,目前保險業仍處在發展過程中,難免會出現一些問題。不過,從長期發展趨勢來看,我國保險業已經“駛”上了不斷完善、不斷升級的“快車道”,相關問題將會逐漸得以解決。

“理賠難”和“未來權益難保障”成人們的最大擔憂

在國內保險密度和保險深度不斷提高的同時,人們對保險業還有哪些擔憂呢?調查數據顯示,“出險後,理賠出現困難”和“繳費時限太長,怕未來權益得不到保障”排在了前兩位,佔比均為22%。然後是“行業發展迅速,存在諸多亂象”“保險產品眾多,難以抉擇”“保單條款複雜,難以讀懂”和“保險代理人變動,聯繫斷了”,佔比分別為17%、15%、14%和10%。(如圖4)

《金融博覽·財富》│百姓保險配置情況調查

其實,要消除上述人們的擔憂,需要監管機構、保險機構和消費者三方形成合力,通過完善監管手段、提升保險公司治理能力以及消費者教育等措施來打消人們的擔憂,促進保險業向前大踏步發展。

總體上,與十幾年前相比,當前我國的保險業已經取得了令世人矚目的成績,人們的保險意識也得到了逐步的提高。不過,未來要實現更大程度的發展,並達到發達國家的保險保障水平,我們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當然,在這一過程中,相關各方保持定力、堅持正確的方向尤為重要。

《金融博覽·財富》│百姓保險配置情況調查

"
《金融博覽·財富》│百姓保險配置情況調查

作者│樑 穎,數字100市場研究公司

文章│《金融博覽·財富》2019年第7期


這些年,隨著經濟的發展,百姓的生活越來越殷實,保險也逐漸成為人們生活中的必需品。

從數據上就可以看出這種變化,2018年我國保險業的原保險保費收入達到38016.62億元,同比增長3.92%。與此同時,2018年我國保險密度已達到了2724元/人。

另外,從“中國經濟生活大調查”的歷年數據也可以看出,“保險”投資意願已經連續五年佔據投資理財的前三甲,百姓對於保險的投資熱度持續高漲。

那麼,在具體的保險配置上,百姓的真實情況到底是怎樣的?為此,《金融博覽·財富》雜誌聯合數字100市場研究公司展開了專項調查。

調查數據顯示,在配置的保險產品種類上,“醫療險”“意外傷害險”“壽險”和“重疾險”成為人們的首要選擇,佔比分別為58%、51%、48%和48%。而在配置保險產品的途徑選擇上,“保險公司業務員”“到保險公司櫃檯”和“網絡”佔據主流,比例分別達到57%、51%和46%。在配置保險的主要目的方面,“醫療保障”和“生活保障”排在了前兩位,佔比為59%和50%。

本次調研藉助數字100“調研雲”平臺,共回收有效樣本2000份。男女比例分別為44%和56%。大專以上學歷佔比為83%。月收入3000元以下佔比11%,3000-5000元佔比26%,5000-10000元佔比為42%,10000元以上佔比為21%。年齡分佈中,90後佔比35%,85後佔比21%,80後佔比24%,70後佔比13%,60後佔比7%。

《金融博覽·財富》│百姓保險配置情況調查

“醫療險”“意外傷害險”“壽險”“重疾險”成為人們的首要選擇

在保險產品種類的選擇上,調查數據顯示,“醫療險(如百萬醫療險等)”“意外傷害險”“壽險”和“重疾險”排在前四位,佔比分別為58%、51%、48%和48%。緊隨其後的是“養老險”,佔比為43%。其他產品,如“子女教育險”“家庭財產險”和“投資類保險”也分別佔比27%、22%和21%。(如圖1)

《金融博覽·財富》│百姓保險配置情況調查

更深入分析,從不同收入群體來看,高收入群體對“醫療險”“子女教育險”和“家庭財產險”的配置遠高於其他群體。尤其是月收入在10000元以上的群體,配置“子女教育險”和“家庭財產險”的比例超過了月收入3000-5000元群體所配置比例的兩倍。

值得關注的是,對於“養老險”,我們調查發現,並不是年齡越大,配置比例就越高。90後群體在“養老險”的配置中大有“後來者居上”之勢,對養老問題90後比80後更加關注,在配置比例中也較80後高出5個百分點。

超過4成的受訪者青睞“保費返還”產品

在配置保險產品的意願方面,調查數據顯示,42%的受訪者選擇的是“獲得保障的同時,保費可以返還(若未出險可在一定年限退回保費),產品價格適中,保障全面”,還有35%的人選擇了“用最少的保費獲得最大的保額,可以接受消費型產品(未出險,保費不退還),價格相對便宜”,也有23%的人選擇“獲得保障的同時,兼顧一定儲蓄功能(有長期分紅收益,並且保額逐年增加),價格相對較高但能接受”。

進一步分析,月收入3000元以下的人群,43%的人會特別看重價格,他們會選擇價格相對便宜的產品,期望用最少的保費獲得最大的保障。而月收入3000元以上的人群考慮更多的是性價比,他們會選擇價格適中、保障全面的產品。

而不同年齡段的人群對配置意願也有不同“理解”:相對來說,80後群體更喜歡配置有保費返還功能的產品,70後則更青睞有長期分紅收益的產品。值得一提的是,比較而言,70後群體對投資型保險產品的追求較高,投資的安全意識較強,價格承受力也更高。

另外,在保險銷售渠道上,調查數據顯示,在配置保險的途徑選擇上,排在前三位的是“保險公司業務員”“到保險公司櫃檯”和“網絡”,佔比分別為57%、51%和46%。“代理機構”“電話”“其他”等渠道也分別佔比27%、14%和5%。

“醫療保障”和“生活保障”成配置保險的主要目的

在配置保險的主要目的上,調查數據顯示,排在前兩位的是“醫療保障”和“生活保障”,佔比為59%和50%。然後是“分散事業和家庭風險”“儲蓄與增值”和“預留養老退休金”,佔比分別為40%、38%和34%。另外,“財產安排”“婚姻保障”“避債”“節稅”和“其他”也分別佔比26%、13%、7%、7%和5%。(如圖2)

《金融博覽·財富》│百姓保險配置情況調查

我們發現,對於上述配置保險的目的,人們的選擇已經發生了明顯變化。雖然前兩位仍然是“醫療保障”和“生活保障”,但是與其他選項的差距在縮小。同時,相對於其他群體,85後和90後通過保險實現“節稅”目的的比例要更高一些。

“實用性”“服務質量”和“知名度和口碑”成人們看重的主要因素

總體上,配置保險是一項技術活。為了配置到適合自己和家人的保險產品,最主要的是要明確購買保險時應該考慮哪些問題,然後再有針對性地去解決。

那麼,在配置保險時,人們看重的因素都有哪些呢?調查數據顯示,“保險產品的實用性”排在第一位,佔比為55%。然後是“保險公司的服務質量”“保險公司的知名度和口碑”和“保險產品帶來的收益回報”,佔比分別為47%、47%和45%。另外,“理賠的難易程度”“保險產品的價格”和“保險業務員的職業素養”排在了最後位置,佔比分別為40%、35%和29%。(如圖3)

《金融博覽·財富》│百姓保險配置情況調查

從中可以看出,保險產品的實用性是人們最關注的因素,而購買適合自己的產品成為大家的共同願望。相對來說,價格反而成為很多人不太關注的方面,因為競爭性的保險市場早已使得價格具有了透明性。

其實,對很多人來說,要想配置適合自己的保險產品組合並非易事,往往會遇到一些這樣那樣的“糟心事兒”。

在配置保險的過程中,都遇到過哪些困難呢?調查數據顯示,“保險公司投保容易,理賠難”和“保險太複雜,不知道該買什麼”排在前列,佔比分別為53%和48%。然後是“業務員不可信,受到太多騷擾”和“想買但不知道找誰”,佔比也達到了33%和22%。另外,“收入不高,買不起”和“保險沒用”排在最後兩位,比例為19%和10%。

究其原因,目前保險業仍處在發展過程中,難免會出現一些問題。不過,從長期發展趨勢來看,我國保險業已經“駛”上了不斷完善、不斷升級的“快車道”,相關問題將會逐漸得以解決。

“理賠難”和“未來權益難保障”成人們的最大擔憂

在國內保險密度和保險深度不斷提高的同時,人們對保險業還有哪些擔憂呢?調查數據顯示,“出險後,理賠出現困難”和“繳費時限太長,怕未來權益得不到保障”排在了前兩位,佔比均為22%。然後是“行業發展迅速,存在諸多亂象”“保險產品眾多,難以抉擇”“保單條款複雜,難以讀懂”和“保險代理人變動,聯繫斷了”,佔比分別為17%、15%、14%和10%。(如圖4)

《金融博覽·財富》│百姓保險配置情況調查

其實,要消除上述人們的擔憂,需要監管機構、保險機構和消費者三方形成合力,通過完善監管手段、提升保險公司治理能力以及消費者教育等措施來打消人們的擔憂,促進保險業向前大踏步發展。

總體上,與十幾年前相比,當前我國的保險業已經取得了令世人矚目的成績,人們的保險意識也得到了逐步的提高。不過,未來要實現更大程度的發展,並達到發達國家的保險保障水平,我們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當然,在這一過程中,相關各方保持定力、堅持正確的方向尤為重要。

《金融博覽·財富》│百姓保險配置情況調查

《金融博覽·財富》│百姓保險配置情況調查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