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老教師的崗位關懷,彰顯教育情懷

跳槽那些事兒 歷史 聚焦職教 2019-07-14

現實中不難看到,辛勤工作了二十幾年、三十幾年的老教師作為校園中的一個群體,他們為所在校的發展奉獻出了自己的美好年華,學校的歷史上也註定會印上他們的青春足跡。同時,也必須承認這樣一個現實:他們的身體、精力等方面同年輕教師相比,已不在“同一條起跑線上”了。所以,除了給予老教師如生活等方面必要的關心慰藉外,在對這個群體的崗位管理要求上,同樣有必要根據實際情況給些適應其年齡特點的管理要求。

而在現實中,我們不乏看到很多學校在這方面做得較好,對老教師多方面的關照常常讓他們動容動心動情,也因此激發了他們的回報熱情。但也不可否認的是,或由於認識不到位,或因為疏於管理等因素,致使有的學校在對老教師的崗位關懷上並不到位,明顯存在著“缺位”的現象。譬如在現今學校普遍實行崗位制和競聘上崗的環境下,一些老教師由於年齡、健康狀況、知識儲備等原因,的確存在著難以適應新形勢新要求的情況,在競聘時往往處於弱勢的尷尬境地。而此時,給予這些人一些特殊的人性化關照,是值得管理者去認真考慮的問題,譬如以下這兩項工作。

重視老教師獨特的工作價值。老教師一般擁有豐富的工作經驗,在“敬業”等師德修養上也往往是習慣成自然,他們本身就是一筆財富。一者,除了對老教師的工作進行經常性的問詢交心,以及時解決他們工作中遇到的困難外,在表彰獎勵等工作中,也不能忽視他們,並在日常工作中引導年輕教師去尊重他們,學習他們業已形成的優良作風,這自然是人文管理、科學管理上的應有之義。二者,讓他們中的一些人,如名師型、專家型的老教師發揮“過來人”的指導作用,讓他們在“青藍工程”等事項上發揮餘熱。做好這項工作,不但是對其工作價值的尊重,而且對整個學校的教科研、師德師風及教師團隊建設而言,也有著“承前啟後”意義上的積極效應。當然,也不能忽視的是,對他們的工作量安排一定要適當,適應其身體要求,畢竟這既是尊重客觀事實,也是對老教師資源的真心愛護。

安排有需要的老教師到一些能勝任且願意去的崗位上去。作為教師,工作了二十幾年、三十幾年後,便面臨著“船到碼頭車到站”的現實情況,對於還適合在一線教學的老教師,自然可以讓這部分人繼續從事教書育人工作。但又必須看到,由於身體、精力等原因,有的已很難再適應一線教學工作及現代教學的要求了,工作中出現些不盡人意的地方也在所難免,這時給予他們充分理解,並把他們安排到能勝任的合適崗位上去,也未嘗不是一種雙贏的選擇。當然,源於一些老教師“晉級”的現實,也需要一些地方在職稱評聘等事項上,將一線教學工作量和教輔等崗位工作量都予以科學評估和平等對待,都視為教育工作中不可缺少的有機組成部分,而非厚此薄彼。

有必要看到,在崗位安排等事項上,根據老教師的身體狀況等客觀需要去善待他們,既是一種智慧,也是一種胸襟,更是一種情懷。試看,現實中一些教師“過勞死”現象的頻頻出現,除了與教師本人的高度責任心和壓力等有關外,和我們的管理要求不能說沒有關係。因而,給老教師提供些工作量與其身體相匹配的崗位,又何嘗不是對他們幾十年來工作業績的肯定和獎勵呢?如筆者熟知的一位年已五旬的同事,近年來隨著年齡漸大,他明顯感到在教學中力不從心,為此他常常感到自責。去年他考慮再三,終於向領導提出調換崗位的要求,考慮到他的實際情況和他精通電器的特長,學校安排他管理學校的後勤事務,既發揮了他的一技之長,又解除了其後顧之憂,可謂一舉兩得了。

我們應當看到,教育作為最人道的事業,對包括老教師在內的老弱病殘孕等弱勢群體給予多方慰藉,也是對團隊中其他人的無形激勵,會讓眾人尤其是年輕人從一個側面體會到,教師職業所散發的足以溫暖人心的光輝,也有助於增強整個團隊的向心力和親和力,其顯性的和潛在的價值是不難看到的。

文章來源|孟祥傑 如有侵權,請聯繫小編刪除!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