嬰幼兒照護新政策“寫到家長心裡去了”

嬰幼兒照護新政策“寫到家長心裡去了”

嬰幼兒照護服務體系藍圖已經繪就。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帶娃現實困境:家長時間有限、托育服務供給不足

全面“兩孩政策”落地後,許多家庭選擇養育兩個孩子,家庭育兒負擔較重,對嬰幼兒照護服務的需求也快速上升。數據顯示,2018年全國高職院校、高等學校共開設嬰幼兒照護專業點1151個,招生人數為29.6萬人,但我國3歲以下嬰幼兒在各類照護服務機構的入托率僅為4.1%,近80%的嬰幼兒由祖輩參與看護和照料,全面兩孩政策遭遇“沒人帶孩子”的現實困境。

當前上班父母照護嬰幼兒的時間普遍有限。依據《女職工勞動保護特別規定》,女職工生育享受98天產假。同時,各省份的生育獎勵假從30天至3個月不等。現實中,很多職業女性會為了事業發展主動放棄部分產假,儘快回到職場打拼。而在大多數雙職工家庭裡,父親照顧孩子的時間更少。父母時間的缺失,很多家庭不得不選擇隔代養育。但即便老一輩付出了巨大代價,仍存在教育理念衝突、時間精力不足等問題。社會育兒服務成為很多家庭的一項基本需要。

另一方面,目前,大多數幼兒園只接收3歲以上的幼兒入園國家層面對3歲以下幼兒托育機構的建設沒有明確的標準規範,市場上的機構往往良莠不齊。中國人民大學國發院社會轉型與法治研究中心研究員楊菊華認為,當前托育服務“供給不足、質量不高”是突出問題,即便有些早教機構能提供短時間的托育服務,但質量往往難以保障。

嬰幼兒照護新政策四大亮點

針對當前存在的問題,國務院辦公廳日前印發《指導意見》明確提出了三方面任務舉措加強對家庭嬰幼兒照護的支持和指導加大對社區嬰幼兒照護服務的支持力度規範發展多種形式的嬰幼兒照護服務機構文件公佈後引發社會廣泛關注和家長強烈共鳴,其中很多具體措施更是被稱讚“寫到家長心裡去了”。

首先,家長照護嬰幼兒時間有望更加充足。時間短缺是當前父母照護嬰幼兒的最大短板之一。《指導意見》提出,全面落實產假政策,鼓勵用人單位採取靈活安排工作時間等積極措施;支持脫產照護嬰幼兒的父母重返工作崗位,併為其提供信息服務、就業指導和職業技能培訓;並且鼓勵地方政府探索試行與嬰幼兒照護服務配套銜接的育兒假、產休假。儘管面臨增加勞動力成本等挑戰,但保障和增加父母照護嬰幼兒的時間已是社會共識和政策要求,今後父母照護嬰幼兒將會更有底氣

其次,“單位託管”模式將更加普及和完善。職場人每天往返於家庭和工作單位,“單位託管”模式因其便利性已在部分企業機構施行,成為其員工福利和競爭力的體現。《指導意見》此次明確將用人單位納入到嬰幼兒照護服務機構中來,並提出支持用人單位以單獨或聯合相關單位共同舉辦的方式,在工作場所為職工提供福利性嬰幼兒照護服務,這無疑將會進一步推動更多單位開展專業化的嬰幼兒照護服務廣東省政協委員、廣州航海學院航運經貿學院副院長葛春鳳此前便表示,單位提供場所、專業企業介入管理的單位托幼機構能有效解決員工與幼兒的“遠距離難題”,有利於增強員工的獲得感。

各方助力,用人單位的嬰幼兒照護條件也將更加完善。《指導意見》提出,積極發揮工會、共青團、婦聯、計劃生育協會、宋慶齡基金會等群團組織和行業組織的作用,加強社會監督、強化行業自律,大力推動嬰幼兒照護服務的健康發展。以當前各級工會持續推進的女職工休息哺乳室建設為例,截至2018年9月,全國建立女職工休息哺乳室的基層企事業工會達28.6萬個,涵蓋單位58.7萬家,覆蓋女職工1857.1萬人。

再次,家門口的“社區託管”值得期待。《指導意見》提出,居住區要建設和完善嬰幼兒照護服務設施及配套安全設施;注重發揮城鄉社區公共服務設施的嬰幼兒照護服務功能;支持和引導社會力量依託社區,提供嬰幼兒照護服務。這些照護服務可以是全日託、半日託、計時託、臨時託等多樣化的服務,居民在“家門口”就能夠得到方便可及、安全可靠、普惠公平的嬰幼兒照護服務。

最後,《指導意見》不僅為照護嬰幼兒提供了多個現實途徑,而且在嬰幼兒照護服務機構的規範化、標準化和提升服務水平方面也做出了明確要求,為嬰幼兒照護服務提供了全方位、全流程的政策支持。《指導意見》要求,建立健全嬰幼兒照護服務機構備案登記制度、信息公示制度和質量評估制度,制定機構設置標準和管理規範,推動嬰幼兒照護服務專業化、規範化。另一方面,鼓勵地方政府梳理髮展中的堵點難點,通過採取提供場地、財政補貼、稅費優惠、減免租金、優先保障建設用地等政策措施,支持社會力量開展嬰幼兒照護服務。對服務人員緊缺、素質相對不高等問題,《指導意見》還提出,加快培育嬰幼兒照護相關專業人才,特別強調,要“依法逐步實行工作人員職業資格准入制度,對虐童等行為零容忍,對相關個人和直接管理人員實行終身禁入。”

百姓有期待,政府有行動。嬰幼兒照護服務體系藍圖已經繪就,相信隨著《指導意見》的落實,家長們的帶娃難題也會逐步得到解決。(編輯:李林;來源:綜合中國政府網、新華社、人民日報、中國之聲、全國總工會等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