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詩三百首》最奇特一首詩,四句字數不同,卻成為七言千古名篇

《唐詩三百首》最奇特一首詩,四句字數不同,卻成為七言千古名篇

真正的詩詞愛好者,想必都讀過《唐詩三百首》這部唐詩選集,在至今還尚存的三百餘種唐詩選集中,它是最流行、最受歡迎的選本。

《唐詩三百首》全書共分為八卷,收錄了各種體裁、各種風格的經典詩作311首,以體裁分為五言、七言、五律、七律、五絕、七絕等,均是以詩的句式進行分類。

《唐詩三百首》最奇特一首詩,四句字數不同,卻成為七言千古名篇

在這部書中收錄了一首很奇特的詩,就是陳子昂的《登幽州臺歌》,這首詩一共四句,二十二字,但是前兩句是五言,後兩句是六言,屬於典型的雜言詩,卻也被列入《唐詩三百首》的七言古詩卷,這又是怎麼回事呢?

讓我們先來了解一下陳子昂這位詩人:陳子昂是初唐“文壇四傑”之一,也是初唐詩歌改革的領軍詩人,他的詩一改齊樑浮糜詩風,提倡風雅興寄、漢魏風骨,後世贊其曰:才名括天地!

《唐詩三百首》最奇特一首詩,四句字數不同,卻成為七言千古名篇

陳子昂不僅詩文有名,而且還是一個具有政治見識和政治才能的人,他敢於直言進諫,但其政治主張卻沒有被武則天採納,屢次遭受打擊,這首《登幽州臺歌》就是在其心情鬱郁悲憤之時寫下的。詩人登樓遠望,不禁悲從中來,抒發自己“生不逢時”的哀嘆。

這首詩被譽為是唐朝詩歌的先驅之作,詩中蘊含的“漢魏風骨”歷來為人們稱道,全詩對幽州臺沒作一字描寫,而只是登臺的感慨,卻具有極高的藝術感染力,成為流傳千古的名篇。

《唐詩三百首》最奇特一首詩,四句字數不同,卻成為七言千古名篇

詩只有短短四句,前三句以粗筆來勾勒出天地間一幅浩茫寬廣的畫卷和人生滄桑易變的深邃。第四句詩人飽蘸感情,凌空一筆,使慷慨悲壯的自我形象站到了畫面的主位上,畫面頓時神韻飛動,光彩萬丈,這樣前後相互映照,格外動人。

陳子昂這首感傷之作《登幽州臺歌》雖然在句式上,前兩句屬於五言,後兩句是六言是典型的雜言詩,但由於其為初唐詩壇開創了新詩風,從這個意義上來說,遠遠超越了他自身以至他所處的時代的範圍,帶有一定的廣泛性和先驅的意味,所以雖不是嚴格意義上的五言、七言詩,也被列入《唐詩三百首》的“七言古詩”卷中。

《唐詩三百首》最奇特一首詩,四句字數不同,卻成為七言千古名篇

其實還有一個原因,《唐詩三百首》在編選時,對五言七言是嚴格劃分的,但對於雜言詩,一般都列入七言詩中。陳子昂的這首《登幽州臺歌》因此才會被列入七言卷中!下面讓我們來品讀這首千古名篇——

登幽州臺歌

唐代:陳子昂

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

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

詩云:往前見不到古代招賢納士的聖君,向後見不到求賢若渴的明君。此時想到的只有那悠悠無限的蒼茫天地,止不住讓人滿懷悲傷,熱淚盈眶。

你對這首詩有什麼見解?歡迎在下面發言!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