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信基金十六年:半數基金近3年虧損 固收走向“絕跡”

泰信基金十六年:半數基金近3年虧損 固收走向“絕跡”

Photo by Arthur Ogleznev on Pexels

《金證研》滬深金融組 艾茉/研究員 蘇果 洪力/編審

作為首家以信託公司為大股東的公募基金公司,泰信基金從2003年至今發展得並不好,某種程度上甚至可以說業務已經逐漸萎縮。從有完整數據的2004年看,當時其資產規模有37.06億元,而截止目前,其規模僅有26.92億元,發展16後規模竟然還是縮水。

《金證研》滬深金融組觀察,其實早年泰信的發展還是比較給力,2007年就一躍突破了200億元規模大關,儘管緊隨而來的是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機,但在2008到2010年規模始終在百億元以上,可惜隨後多年規模震盪下跌,偶有突破百億也猶如曇花一現,並且在去年底創出新低22.74億元。

更讓人驚訝的是,在2013年以後貨幣基金規模猛增的幾年裡,泰信旗下的貨基竟然從早年的兩位數規模下滑的到目前的2.71億元,債基規模降到1.57億元,都是史上最低值,按這個趨勢,公司的固收產品正在走向“絕跡”。

16年老基金公司 如今“半死不活”

隨著我國資本市場的發展,公募基金行業可以說也是由小到大,由弱變強。如今,公募規模已經高達十萬億元以上,對我國資本市場,甚至整個金融領域都起著重要的作用。在這個發展過程中,業內公司更是功不可沒,不過強者恆強卻是每個行業的定律,公募基金行業也不例外。在這個行業裡,龍頭公司不一定是成立最早的公司,但卻一定是有著大股東的鼎力支持、自身管理水平具有特色,或者敢於抓住時代潮流的弄潮兒,這些公司也佔據著市場的大部分份額。但反觀排名落後的公司,大多屬於無所建樹。

從泰信基金公司的成立時間看其實並不晚,這家早在2003年5月就成立的公募基金公司,甚至是我國首家以信託公司為主發起人的基金管理公司,而且泰信的三家股東分別為:山東省國際信託投資有限公司、江蘇省投資管理有限責任公司、青島國信實業有限公司,均是其所在地的政府投資主體。在早年裡,泰信的發展也算亮眼,2004年時公佈的數據顯示,但是公司規模為37.06億元,3年以後的2007年就迅速攀升至215.44億元。

雖然受到國際金融危機的影響,第二年規模就降到了126.06億元,但此後幾年都還能維持在百億元規模以上,但從2011年開始,隨著股市進入沉寂期,泰信也就此“頹廢”了下去。其實從泰信的規模來看,該公司的一大特點就是始終以權益產品為主,從2006年到現在,除了2015年權益產品佔比在52.7%以外,其餘年度,該公司的權益產品規模佔比都在60%以上。而相比同行其他公司來說,2013年貨幣基金開始爆發,2015年債券基金在委外的作用下讓不少公司規模也突飛猛進,而這兩次,泰信都無動於衷。

在2013到2015年,泰信的固收產品佔比曾有過小幅增長,但很快就又迴歸到起點,2018年其固收產品規模佔比20.73%,進入2019年繼續降至15.87%,距離歷史低點的14.21%已經不遠,而債基和貨基的絕對值則紛紛創出了公司歷史的新低。

在2017年時,泰信基金終於迎來了此前空置大半年的董事長,公告顯示,這位新董事長名叫萬眾,在信託和投資領域擁有超過20年的從業經驗。自1996年7月加入山東信託後,萬眾從基金貸款管理部的項目經理、業務經理做起,隨後在基金投資部從副經理做到經理,又在信託業務開發部和信託業務二部擔任經理。

2011年1月,萬眾開始擔任山東信託副總經理。隨後,他調任至魯信實業集團有限公司,在2016年末,山東信託衝關港股IPO時,萬眾迴歸山東信託,擔任公司總經理、職工董事。

2017年時,泰信基金的規模僅為39.3億元,這一水平僅比2004年時微微高出2億元,可見泰信基金多年來的下滑態勢是何等嚴峻。而萬眾的上任,一度讓業內視為股東對泰信基金扭轉頹勢的決心,因為萬眾是一位實幹派,同時也是泰信大股東山東信託的重要管理人員。

不過,從萬眾上任後的這幾年看,情況依然沒有太大改觀。2018年,泰信的管理規模為22.74億元,繼續下滑,不過進入到2019年,到目前為止,其規模則出現小幅回升,為26.92億元。從產品結構看,權益產品佔比得到了恢復,從2017年的67.67%上升到如今的84.13%,可在固收方面,規模佔比卻從2017年的32.33%下滑到如今的15.87%。

雖然泰信基金公開的淨利潤數據並不多,但從2017和2018年看,淨利潤數據分別為-2320.3萬元、-8179.9萬元,虧損還在擴大,而2011年時,還是盈利1815.88萬的。擺在董事長萬眾面前的困難依然艱鉅。

發展陷入困境 產品人才皆短缺

從公募基金行業多年來的變化看,泰信沒有抓住固收產品規模爆發的良機,讓自己顯著落後同行,這從公司的產品成立速度就可見一斑。

在2013年貨基爆發時,當年泰信基金旗下僅成立了一隻純債基金和一隻混合基金,成立時泰信鑫益定期開放的規模僅在2億元左右,而泰信現代服務業也不過4億元。如今,兩隻基金的規模都徘徊在清盤線水平。

在2014年的大牛市裡,泰信基金甚至一隻新產品都沒有,直到2015年時,才姍姍來遲的發行了一隻混基,泰信國策驅動靈活成立於2015年10月,當時規模有6億元以上,可到頭來基金業績卻累計虧損了39%,到今年一季度的規模降到了1.09億元。

經過連續兩年上漲,泰信在2016年成立的新基金數量出現增多,但到了2017年裡,又僅成立的一隻混基,不過泰信鑫利混合A和泰信鑫利混合C兩份額合計成立時的規模也不足5億元,到今年一季度更是僅剩下0.36億元,跌破清盤紅線。2018年泰信成立了一隻混基,2019年到目前還沒有發行的產品披露。

根據《金證研》滬深金融組的觀察,泰信基金的產品成立時間都顯著晚於牛市,和其他公司“打提前量”的特點區別很大,這就造成基金成立時更好處於高位,很容易出現虧損,從而對自身品牌造成傷害。

從2015年至今,泰信基金在固收產品方面僅成立了一隻貨幣基金,不過如今的規模已經少的可憐,還不足2億元,債券基金在最近4年時間裡徹底絕跡。相比權益基金看重業績來說,固收產品更體現出基金公司和其他銀行與非銀類機構客戶之間的關係,在機構關係維護,銷售渠道拓展方面,泰信基金無疑也要弱勢的多。

其實董事長在公司內部並不太管理實際業務,公募基金公司的具體業務發展和產品佈局都以總經理為主,而葛航從1989年7月加入山東省國際信託有限公司,曾任租賃部高級業務經理、自營業務部經理,自2012年12月26日起擔任泰信基金總經理職務至今,從經歷上和現任董事長萬眾非常相似,但葛航顯然多年來並沒能讓泰信基金步入上升發展的軌道。

從最新規模看,泰信基金如今有4只基金的規模低於5000萬元清盤線,分別是債券型基金泰信增強收益A、C;泰信雙息雙利,混合型基金泰信鑫利A、C和股票指數型基金泰信基本面400。

以規模最低的泰信增強收益看,成立於2009年,並且累計收益表現不俗,A、C份額分別有42%和36.99%的增長。即便如此,對於費率更受到機構青睞的泰信增強收益A來說,在2017年以前,其持有人結構裡機構始終佔很大比例,但從2018年開始,機構贖回明顯,到年底是已經100%都為個人投資者。從2017年年底,該份額還有0.15億元規模,而2018年年報顯示僅為0.02億元,機構的離開對其形成很明顯的壓力。

權益基金業績掉隊 難有大將領銜

要說泰信基金旗下的產品業績,《金證研》滬深金融組統計,有佔比兩成的基金累計出現虧損。近5年來,該公司業績虧損的基金數量僅有2只,近3年來,該公司虧損的基金數量有12只,佔比接近一半,僅2年來,虧損數量有11只,佔比38%,僅1年來,虧損基金數量佔比在20%。和股市波動呈正相關關係。

泰信基本面400這隻指數基金累計虧損超40%,該公司另一隻混合基金泰信國策驅動虧損也達39%。這隻2015年10月份成立的基金顯然從成立時就趕上了股市回調,悲劇的是2016年股市繼續下跌,讓其淨值直線下降到了0.82元水平。隨後難得的翻身機會硬是又虧損了9.36%,而幾年當中連續的虧損均由基金經理車廣路造成。

在其管理的三年多裡,泰信國策驅動靈活僅在今年上漲了19.25%。車廣路主要以成長股為主,歷年的前十大重倉股均為中小創股票居多,經過2015年四季度的回調,車廣路依然在2016年加倉買入成長股,2016年一季度的前十大重倉股佔基金淨值比例就超過40%,當時重倉券商、文體產業,此後又以機械、電子信息為主要方向。

2017年又重倉買入新能源、有色金屬行業,完全忽視了當時市場上大消費概念的崛起,2018年下半年又以科技信息為主,總的來看車廣路在擇時和選股上都沒有突出的亮點。今年一季度受到大盤爆發性反彈,業績大漲了32%,但在二季度裡回撤幅度超過了10%,回撤幅度也同樣很大,表現出大漲大跌的風格。

其實車廣路的任職時間並不斷,已經當了7年的基金經理,2007年到2012年擔任研究員等職務,2012年初開始任基金經理。其歷史上管理的4只基金除了2只分別結束於2014和2016年初的產品任職回報為正,其餘2只管理至今的都虧損慘重,而且大幅跑輸同類均值。

泰信藍籌精選混合從2015年三季度由車廣路單獨管理,其前任連續多年將業績保持收紅,但車廣路讓該基金從2016年開始就持續虧損多年。該基金風格也一改以往持倉銀行地產電力等業績穩定的行業,加大了對電子行業個股的買入。2017年同樣以重倉有色金屬等原因,造成基金業績虧損。

從目前泰信基金旗下的基金經理來看,權益方面最有資歷的當屬朱志權。這位曾任職於中信證券、長盛基金、富國基金、中海信託、銀河基金等多家公司的資深人士從2008年6月加入泰信基金,2010年擔任基金經理,如今已經是泰信的投資總監。

但朱志權的投資風格也屬於高波動型選手,青睞中小創股票。從其單獨管理9年的泰信優勢增長就可以看出,在2013到2015年,成長股行情下,該基金連續三年業績突出,不過除2013年業績排名優秀以外,後兩年都僅僅是中游水平。此後由於風格依舊在電子信息等科技產業,所以同樣造成2016到2018年的連續下跌,而且在2017年部分科技龍頭公司股價大漲的時期,朱志權還是重倉南京熊貓、華東電腦等老牌科技公司,而造成業績虧損,令人對泰信基金的投研團隊失去信心。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