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麗安,“臺灣之光”或“臺民公敵”?

臺灣 美國 趙小蘭 李遠哲 海峽新幹線 海峽新幹線 2017-10-31

盧麗安,“臺灣之光”或“臺民公敵”?

臺灣土生土長的盧麗安,被選為中共十九大黨代表後,綠營當局果斷取消盧在臺戶籍,盧母驚恐地問:盧麗安如在美國,不就是“臺灣之光”嗎?

成長於臺灣、取得成就於海外者,常被島內某些人稱為“臺灣之光”,如棒球選手王建民、美國前交通部長趙小蘭、獲諾貝爾獎的李遠哲。即便不是出生、成長於臺灣的日本前國務大臣蓮舫,和美國職業籃球明星林書豪,也牽強的被歸屬於“臺灣之光”。

因為“與有榮焉”,所以臺灣人不肯放棄與這些美、日籍名人攀親帶故的機會。更離奇的是,2013年美國被爆長期在各地監聽,對象包括各國和地區領導人,臺北也在其內。“臺獨”媒體竟說:幸好美國監聽了馬英九!一方面彷佛“與有榮焉”,另一方面也顯現對大陸與藍營的無限猜疑。

盧麗安,“臺灣之光”或“臺民公敵”?

同樣,臺灣人若在大陸嶄露頭角,所有媚外邏輯、是非觀念馬上自我推翻,於是盧麗安不但不是“臺灣之光”,還成臺民公敵。臺灣為何如此仇恨大陸?這種仇恨是否違反道德?是否傷及自己的理性、原則與利益?

盧麗安,“臺灣之光”或“臺民公敵”?

臺商到海外投資設廠時,臺灣人認為是臺灣經濟實力的延伸,但臺商赴陸,卻被講成掏空臺灣產業、債留臺灣、錢進大陸。數十年來美國吸納無數臺灣培育的人才,我們對美毫無怨言,還引以為榮。近來臺灣人才西進大陸,則被解讀彼岸惡意掏空臺灣。

趙小蘭、王建民只是美國“民族大熔爐”的幾個範例,但他們無法主導美國社會的發展。“盧麗安們”卻與大陸人不分軒輊,因為“兩岸一家親”,大陸人把臺灣人當同胞。

臺灣為何如此排斥大陸?盧麗安日前指出,因為早年臺灣的發展比大陸好,近年則彼長我消,加重臺灣的焦慮。此說有部分道理,但非重點。弟原比兄富,後來兄憑本事,發展得比弟好。弟有必要因此排斥兄嗎?還是應以兄為榮?如果兩岸一家,大陸的發展也是臺灣的機會與驕傲,臺灣何須排斥?因此,問題的癥結是:臺灣認賊做父,把同胞當敵人。於是,被美國監聽是好事,而大陸的發展反成臺灣的壓力。

盧麗安,“臺灣之光”或“臺民公敵”?

又有人說:兩岸分隔多年,因此產生隔閡,“求統”只能慢來。此說不通。30年前,兩岸毫無往來,臺灣人當時的主流民意自認是中國人,且追求統一;兩岸交流以來,大陸越來越進步,臺灣對大陸的敵意越來越深,可見“臺獨”思想的挑撥離間才是主因,兩岸分隔不是問題。

盧麗安,“臺灣之光”或“臺民公敵”?

“太陽花運動”後,章念馳先生反省說:兩岸交流發展的速度太快,臺灣人沒準備好,嚇到他們了,所以激起反彈——此說亦待商榷。男女若情投意合,即便一方速度太快,另一方婉拒就是了,何須翻臉成仇?臺灣不是反抗交流的速度,而是拒絕兩岸融一的方向。

盧麗安,“臺灣之光”或“臺民公敵”?

習近平在十九大報告中宣稱:大陸“堅持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中國人民的夢想同各國人民的夢想息息相通”,大陸“始終做世界和平的建設者、全球發展的貢獻者、國際秩序的維護者”,並“願同各國人民一道,推動人類命運共同體建設,共同創造人類的美好未來!”

這是中國人的雄心壯志!眼看大陸穩紮穩打走向復興,臺灣不但不願參與、分享中國人的榮耀,卻只求脫離中國。

實力彼長此消、兩岸分隔太久、交流速度太快,都不是問題。政客挑撥離間與“臺獨”、“仇中”思想的散播,才是大問題。這問題固然讓北京苦惱,但時間站在北京那邊。臺灣即使能短期疏離大陸,也絕無可能脫離世界。“仇中”對臺的傷害至深且巨,但多數人仍懵然無知,或已心死不願多言。除求老天保佑,我們夫復何言?

(本文原載於臺灣《中國時報》)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