鹽城6·23風災一週年側記:新居分到戶 致富有門路

颱風 氣象災害 慈善 幼兒園 人民網 2017-06-25

6月17日,江蘇阜寧縣板湖鎮孔蕩村年屆而立的孫偉通過電腦搖號,選了套90平米的精裝修房,拎包可住。這一天,是該村282戶風災群眾的大日子——安居是他們生活中極為期盼的大事,新房是中式傳統民居風格,結實又好看,人們的臉上露出了安心的笑容。

到今天,鹽城“6·23”特大龍捲風冰雹災害已然過去一年,當地20個集中安置點全部高標準建成交付。這場造成阜寧、射陽兩縣近百人死亡的嚴重自然災害,以及留給人們的創傷和恐懼終將成為過去,而生活還將繼續,新的希望也會不斷蘊育。

鹽城6·23風災一週年側記:新居分到戶 致富有門路

阜寧縣吳灘街道立新村受災群眾的新居

沒要安置房,他後悔了

在鹽城市20個集中安置點中,孔蕩集中安置點是收官之作,由臺灣慈濟慈善事業基金會援建。安置點佔地150多畝,房型面積分50、90、120平米三種,可安置受災群眾282戶,每戶擁有獨家小院,庭院進深4米。據板湖鎮災後重建負責人、鎮紀委書記王飛介紹,工程投資超億元,基金會捐助6000多萬元,經過1000多名建築工人5個月日夜奮戰,得以如期完工。

記者實地探訪時看到,兩層高的中式小洋房粉刷一新,淺色地磚顯得清新雅緻,廚房內灶具和吸油煙機齊備,臥室掛上了嶄新的窗簾。“外牆採用了‘洗石子’工藝處理,可保證50年不開裂,並且能保持最初完工時的樣貌。”鍾立敏是基金會的工作人員,自年後來這裡支援建設,他只回了兩次家。

談及對材料把關的嚴格,基金會駐點代表江榮溪告訴記者,第三批次石子到貨以後,摸起來稜角多,於是安排退貨,並明確告知對方這是給受災群眾安置房用的材料,“這之後供貨質量就保持得很好”。

據瞭解,當地為房屋損毀的群眾提供5.5萬元的補償,既可以“拿錢走人”,也可以適當加錢選購安置房,如在縣城買房可以另獲4萬元政府補貼。選擇“拿錢走人”的孫久生現在覺得後悔了,作為這項工程的房屋質量監督員,房子是他眼看著一天天造起來的,“又漂亮,質量又好,真後悔沒選擇貼錢購買!”

鹽城市委書記王榮平表示,風災發生後,在抗災救災取得階段性成效的基礎上,當地迅速把工作重心轉移到災後重建上來,“把災後重建作為重大緊迫的民心工程,強化政策引導,堅持規劃引領,多方籌措資金,重抓工程管理,努力把災區集中安置點建成安居樂業、環境優美、安全和諧的新家園。”據瞭解,當地對房屋倒塌損毀、嚴重損壞的7231戶,採取新建集中安置房、原址重建、進城入鎮購房或購置空關農房等方式進行安置,對一般損壞的7300戶採取維修加固措施。

鹽城6·23風災一週年側記:新居分到戶 致富有門路

阜寧縣南灣幼兒園裡,孩子們圍著老師

學會草編,月入三四千

“李老師快關窗戶,我怕!”經歷了去年那場風災的楊浩宇,如今遇上陰天下雨,仍習慣往李玉紅老師懷裡鑽。李玉紅是阜寧縣南灣幼兒園的園長,一年前風災來臨時她正給孩子們上課,短短几分鐘裡房子震動不停,被風颳起的瓦片、碎石砸向門窗,孩子們哭喊著躲到課桌下,依偎在李玉紅身邊。

災難發生後,提早到來的暑假並沒有驅散孩子們的恐懼。待9月份幼兒園開學時,教室雖然修葺一新,不少孩子還是不敢進園。“孩子們就感覺學校有大風,有的走到門口了又和家長說要回家。”為此,她和心理醫生一起進行疏導,“每週一次的集中心理輔導堅持了一個半月,大部分孩子的心理狀況有了明顯好轉。”李玉紅說,目前只有個別小朋友還存在心裡不適應。

孩子要上學,人們要生計,幫助受災群眾找到賺錢門路同樣迫在眉睫。射陽縣陳洋辦事處就利用農民畫和草編兩個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源,打造了農民畫與草編特色創業街。劉軍是當地一家草編生產企業的店鋪經理,他主動向受災群眾提供草編技能培訓。培訓結束後給學員家中送去草編的材料,讓他們自己練習生產,而後再派人把半成品按件收取向學員付錢,“農閒時候手快的一個月就能掙三四千元”。

劉軍店鋪的對面,是鹽城市農民畫專家王富軍的“農民畫課堂”。在這裡,不少女性受災群眾正學習農民畫,圖畫線條簡單質樸,色彩生動明快,展示了農民生活勞作的活力與幸福。顧中梅畫的就是她所在安置房小區的景象,“這是一扇窗戶,從窗內向外看,小區裡有小河、綠化帶……”

“廣大群眾親幫親、鄰幫鄰、無災幫有災、輕災幫重災,在大災大難的考驗面前,始終守望相助、齊心協力、不離不棄。”王榮平對此深為讚許。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