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會這些“黑話”,你就是姑蘇一帶最會吃麵的崽'

""學會這些“黑話”,你就是姑蘇一帶最會吃麵的崽

也許你還未領略江南風光和美食,但一定對陽春麵有所耳聞。就著“陽春白雪”的意境,你肯定猜不到真正的一碗陽春麵會是什麼樣兒的。所長邀請一位蘇州土著,來跟大家講講再普通不過的陽春麵。

01

簡簡單單,清清白白

/ 就是一碗陽春麵 /

姑蘇的面,和別個地方最不一樣的,是撈麵師傅撈麵出鍋的一甩。以前用的是長筷子,將面撈到碗裡的時候一抖,便可以將面排整齊。現在多用耙簍,師傅也能一抖,將面在耙簍裡抖成一順。這面須是細面,圓而不扁,才能理成如同大背頭那樣完美的一捆。舀到碗裡,便是整整齊齊圓圓潤潤一片,飄在麵湯中間。陽春麵正是因此而來。撒上蒜花或蔥花(有些老人說以前是蔥花),面便是浮在一片青翠上的一片白了——自然落到個“陽春白雪”的名頭。

"學會這些“黑話”,你就是姑蘇一帶最會吃麵的崽

也許你還未領略江南風光和美食,但一定對陽春麵有所耳聞。就著“陽春白雪”的意境,你肯定猜不到真正的一碗陽春麵會是什麼樣兒的。所長邀請一位蘇州土著,來跟大家講講再普通不過的陽春麵。

01

簡簡單單,清清白白

/ 就是一碗陽春麵 /

姑蘇的面,和別個地方最不一樣的,是撈麵師傅撈麵出鍋的一甩。以前用的是長筷子,將面撈到碗裡的時候一抖,便可以將面排整齊。現在多用耙簍,師傅也能一抖,將面在耙簍裡抖成一順。這面須是細面,圓而不扁,才能理成如同大背頭那樣完美的一捆。舀到碗裡,便是整整齊齊圓圓潤潤一片,飄在麵湯中間。陽春麵正是因此而來。撒上蒜花或蔥花(有些老人說以前是蔥花),面便是浮在一片青翠上的一片白了——自然落到個“陽春白雪”的名頭。

學會這些“黑話”,你就是姑蘇一帶最會吃麵的崽

撈麵過程看得很爽,面碼得整整齊齊 |《舌尖上的中國》

老饕吃陽春麵有“頭湯麵”的說法,大意是下面的沸水還沒混,麵條清爽的意思,所以他們會在大清早去麵館。不過這些年“頭湯麵”已經是噱頭居多了。

02

加上澆頭,就是另一碗麵

/ 學會這些"黑話",點碗心儀的面 /

如果你有機會去蘇州想來一碗名聲在外的陽春麵,端上來的就是這樣一碗只有點蔥花點綴的素面。也許,陽春白雪的雅意,只有拋棄了享受的清苦人才能得嘗一點吧。

陽春麵上加了澆頭就是其他的XX面了。在蘇州點面,進門是個收銀臺,牆上掛著牌子,你可以單點面,也可以點兩個澆頭什麼的。有趣的是,幾乎每家麵店的澆頭菜單裡,會有3個“隱藏菜單”:一是荷包蛋,一是燙青菜,一是薑絲。

"學會這些“黑話”,你就是姑蘇一帶最會吃麵的崽

也許你還未領略江南風光和美食,但一定對陽春麵有所耳聞。就著“陽春白雪”的意境,你肯定猜不到真正的一碗陽春麵會是什麼樣兒的。所長邀請一位蘇州土著,來跟大家講講再普通不過的陽春麵。

01

簡簡單單,清清白白

/ 就是一碗陽春麵 /

姑蘇的面,和別個地方最不一樣的,是撈麵師傅撈麵出鍋的一甩。以前用的是長筷子,將面撈到碗裡的時候一抖,便可以將面排整齊。現在多用耙簍,師傅也能一抖,將面在耙簍裡抖成一順。這面須是細面,圓而不扁,才能理成如同大背頭那樣完美的一捆。舀到碗裡,便是整整齊齊圓圓潤潤一片,飄在麵湯中間。陽春麵正是因此而來。撒上蒜花或蔥花(有些老人說以前是蔥花),面便是浮在一片青翠上的一片白了——自然落到個“陽春白雪”的名頭。

學會這些“黑話”,你就是姑蘇一帶最會吃麵的崽

撈麵過程看得很爽,面碼得整整齊齊 |《舌尖上的中國》

老饕吃陽春麵有“頭湯麵”的說法,大意是下面的沸水還沒混,麵條清爽的意思,所以他們會在大清早去麵館。不過這些年“頭湯麵”已經是噱頭居多了。

02

加上澆頭,就是另一碗麵

/ 學會這些"黑話",點碗心儀的面 /

如果你有機會去蘇州想來一碗名聲在外的陽春麵,端上來的就是這樣一碗只有點蔥花點綴的素面。也許,陽春白雪的雅意,只有拋棄了享受的清苦人才能得嘗一點吧。

陽春麵上加了澆頭就是其他的XX面了。在蘇州點面,進門是個收銀臺,牆上掛著牌子,你可以單點面,也可以點兩個澆頭什麼的。有趣的是,幾乎每家麵店的澆頭菜單裡,會有3個“隱藏菜單”:一是荷包蛋,一是燙青菜,一是薑絲。

學會這些“黑話”,你就是姑蘇一帶最會吃麵的崽

如果你不知道,碗裡連個燙青菜都沒有

繞過了收銀臺的“隱藏菜單”考驗,還有廚房窗口的一堆“黑話”等著你呢。以前吃麵收銀臺會給你一張麵票,需要你走到廚房那的窗口,把麵票給師傅,並詳細告訴師傅你的要求,比如面多點少點,面軟點硬點,這些都好懂,接下來就是行話了:重青、免青說的是放不放蔥或蒜,寬湯、緊湯說的是湯多少,拌麵就是不要湯,關於澆頭也有說法,澆頭一般默認是直接擱在面裡的,如果想單獨吃澆頭,就告訴廚師澆頭另放,也叫“過橋”,不過直接油炸的大排肯定不放在面裡,不用單獨叮囑。

"學會這些“黑話”,你就是姑蘇一帶最會吃麵的崽

也許你還未領略江南風光和美食,但一定對陽春麵有所耳聞。就著“陽春白雪”的意境,你肯定猜不到真正的一碗陽春麵會是什麼樣兒的。所長邀請一位蘇州土著,來跟大家講講再普通不過的陽春麵。

01

簡簡單單,清清白白

/ 就是一碗陽春麵 /

姑蘇的面,和別個地方最不一樣的,是撈麵師傅撈麵出鍋的一甩。以前用的是長筷子,將面撈到碗裡的時候一抖,便可以將面排整齊。現在多用耙簍,師傅也能一抖,將面在耙簍裡抖成一順。這面須是細面,圓而不扁,才能理成如同大背頭那樣完美的一捆。舀到碗裡,便是整整齊齊圓圓潤潤一片,飄在麵湯中間。陽春麵正是因此而來。撒上蒜花或蔥花(有些老人說以前是蔥花),面便是浮在一片青翠上的一片白了——自然落到個“陽春白雪”的名頭。

學會這些“黑話”,你就是姑蘇一帶最會吃麵的崽

撈麵過程看得很爽,面碼得整整齊齊 |《舌尖上的中國》

老饕吃陽春麵有“頭湯麵”的說法,大意是下面的沸水還沒混,麵條清爽的意思,所以他們會在大清早去麵館。不過這些年“頭湯麵”已經是噱頭居多了。

02

加上澆頭,就是另一碗麵

/ 學會這些"黑話",點碗心儀的面 /

如果你有機會去蘇州想來一碗名聲在外的陽春麵,端上來的就是這樣一碗只有點蔥花點綴的素面。也許,陽春白雪的雅意,只有拋棄了享受的清苦人才能得嘗一點吧。

陽春麵上加了澆頭就是其他的XX面了。在蘇州點面,進門是個收銀臺,牆上掛著牌子,你可以單點面,也可以點兩個澆頭什麼的。有趣的是,幾乎每家麵店的澆頭菜單裡,會有3個“隱藏菜單”:一是荷包蛋,一是燙青菜,一是薑絲。

學會這些“黑話”,你就是姑蘇一帶最會吃麵的崽

如果你不知道,碗裡連個燙青菜都沒有

繞過了收銀臺的“隱藏菜單”考驗,還有廚房窗口的一堆“黑話”等著你呢。以前吃麵收銀臺會給你一張麵票,需要你走到廚房那的窗口,把麵票給師傅,並詳細告訴師傅你的要求,比如面多點少點,面軟點硬點,這些都好懂,接下來就是行話了:重青、免青說的是放不放蔥或蒜,寬湯、緊湯說的是湯多少,拌麵就是不要湯,關於澆頭也有說法,澆頭一般默認是直接擱在面裡的,如果想單獨吃澆頭,就告訴廚師澆頭另放,也叫“過橋”,不過直接油炸的大排肯定不放在面裡,不用單獨叮囑。

學會這些“黑話”,你就是姑蘇一帶最會吃麵的崽

油炸的大排默認是單獨給你的 | 拍攝 薩爾茨堡的魚

有些做白湯的店裡也可以要紅湯白湯。姑蘇的麵湯大有講究,除開通常湯底的雞架豬骨,還要另加黃鱔骨頭和蝦殼一起煮。舊時的麵館,鱔絲和蝦仁都是自家產,僱工在大清早料理的,從而多出大把的黃鱔骨頭和蝦殼來熬湯。因此老人常說,澆頭不賣黃鱔和蝦仁的麵館,不是好麵館。這麵湯熬好後加入醬油分紅白,對應著澆頭的紅白。

"學會這些“黑話”,你就是姑蘇一帶最會吃麵的崽

也許你還未領略江南風光和美食,但一定對陽春麵有所耳聞。就著“陽春白雪”的意境,你肯定猜不到真正的一碗陽春麵會是什麼樣兒的。所長邀請一位蘇州土著,來跟大家講講再普通不過的陽春麵。

01

簡簡單單,清清白白

/ 就是一碗陽春麵 /

姑蘇的面,和別個地方最不一樣的,是撈麵師傅撈麵出鍋的一甩。以前用的是長筷子,將面撈到碗裡的時候一抖,便可以將面排整齊。現在多用耙簍,師傅也能一抖,將面在耙簍裡抖成一順。這面須是細面,圓而不扁,才能理成如同大背頭那樣完美的一捆。舀到碗裡,便是整整齊齊圓圓潤潤一片,飄在麵湯中間。陽春麵正是因此而來。撒上蒜花或蔥花(有些老人說以前是蔥花),面便是浮在一片青翠上的一片白了——自然落到個“陽春白雪”的名頭。

學會這些“黑話”,你就是姑蘇一帶最會吃麵的崽

撈麵過程看得很爽,面碼得整整齊齊 |《舌尖上的中國》

老饕吃陽春麵有“頭湯麵”的說法,大意是下面的沸水還沒混,麵條清爽的意思,所以他們會在大清早去麵館。不過這些年“頭湯麵”已經是噱頭居多了。

02

加上澆頭,就是另一碗麵

/ 學會這些"黑話",點碗心儀的面 /

如果你有機會去蘇州想來一碗名聲在外的陽春麵,端上來的就是這樣一碗只有點蔥花點綴的素面。也許,陽春白雪的雅意,只有拋棄了享受的清苦人才能得嘗一點吧。

陽春麵上加了澆頭就是其他的XX面了。在蘇州點面,進門是個收銀臺,牆上掛著牌子,你可以單點面,也可以點兩個澆頭什麼的。有趣的是,幾乎每家麵店的澆頭菜單裡,會有3個“隱藏菜單”:一是荷包蛋,一是燙青菜,一是薑絲。

學會這些“黑話”,你就是姑蘇一帶最會吃麵的崽

如果你不知道,碗裡連個燙青菜都沒有

繞過了收銀臺的“隱藏菜單”考驗,還有廚房窗口的一堆“黑話”等著你呢。以前吃麵收銀臺會給你一張麵票,需要你走到廚房那的窗口,把麵票給師傅,並詳細告訴師傅你的要求,比如面多點少點,面軟點硬點,這些都好懂,接下來就是行話了:重青、免青說的是放不放蔥或蒜,寬湯、緊湯說的是湯多少,拌麵就是不要湯,關於澆頭也有說法,澆頭一般默認是直接擱在面裡的,如果想單獨吃澆頭,就告訴廚師澆頭另放,也叫“過橋”,不過直接油炸的大排肯定不放在面裡,不用單獨叮囑。

學會這些“黑話”,你就是姑蘇一帶最會吃麵的崽

油炸的大排默認是單獨給你的 | 拍攝 薩爾茨堡的魚

有些做白湯的店裡也可以要紅湯白湯。姑蘇的麵湯大有講究,除開通常湯底的雞架豬骨,還要另加黃鱔骨頭和蝦殼一起煮。舊時的麵館,鱔絲和蝦仁都是自家產,僱工在大清早料理的,從而多出大把的黃鱔骨頭和蝦殼來熬湯。因此老人常說,澆頭不賣黃鱔和蝦仁的麵館,不是好麵館。這麵湯熬好後加入醬油分紅白,對應著澆頭的紅白。

學會這些“黑話”,你就是姑蘇一帶最會吃麵的崽

即使是一勺湯,也極為講究

姑蘇面的精髓還在湯底的一勺豬油。舊時候,這碗麵是給早起的工人和黃包車伕吃的,油水足了才長力氣,老店朱鴻興也是因此起家。現在的年輕人總嚷嚷著麵湯太油,有時候要求免油,就是不放碗底那勺豬油,不過啊,如果你要求放多油,店家多半不肯。

"學會這些“黑話”,你就是姑蘇一帶最會吃麵的崽

也許你還未領略江南風光和美食,但一定對陽春麵有所耳聞。就著“陽春白雪”的意境,你肯定猜不到真正的一碗陽春麵會是什麼樣兒的。所長邀請一位蘇州土著,來跟大家講講再普通不過的陽春麵。

01

簡簡單單,清清白白

/ 就是一碗陽春麵 /

姑蘇的面,和別個地方最不一樣的,是撈麵師傅撈麵出鍋的一甩。以前用的是長筷子,將面撈到碗裡的時候一抖,便可以將面排整齊。現在多用耙簍,師傅也能一抖,將面在耙簍裡抖成一順。這面須是細面,圓而不扁,才能理成如同大背頭那樣完美的一捆。舀到碗裡,便是整整齊齊圓圓潤潤一片,飄在麵湯中間。陽春麵正是因此而來。撒上蒜花或蔥花(有些老人說以前是蔥花),面便是浮在一片青翠上的一片白了——自然落到個“陽春白雪”的名頭。

學會這些“黑話”,你就是姑蘇一帶最會吃麵的崽

撈麵過程看得很爽,面碼得整整齊齊 |《舌尖上的中國》

老饕吃陽春麵有“頭湯麵”的說法,大意是下面的沸水還沒混,麵條清爽的意思,所以他們會在大清早去麵館。不過這些年“頭湯麵”已經是噱頭居多了。

02

加上澆頭,就是另一碗麵

/ 學會這些"黑話",點碗心儀的面 /

如果你有機會去蘇州想來一碗名聲在外的陽春麵,端上來的就是這樣一碗只有點蔥花點綴的素面。也許,陽春白雪的雅意,只有拋棄了享受的清苦人才能得嘗一點吧。

陽春麵上加了澆頭就是其他的XX面了。在蘇州點面,進門是個收銀臺,牆上掛著牌子,你可以單點面,也可以點兩個澆頭什麼的。有趣的是,幾乎每家麵店的澆頭菜單裡,會有3個“隱藏菜單”:一是荷包蛋,一是燙青菜,一是薑絲。

學會這些“黑話”,你就是姑蘇一帶最會吃麵的崽

如果你不知道,碗裡連個燙青菜都沒有

繞過了收銀臺的“隱藏菜單”考驗,還有廚房窗口的一堆“黑話”等著你呢。以前吃麵收銀臺會給你一張麵票,需要你走到廚房那的窗口,把麵票給師傅,並詳細告訴師傅你的要求,比如面多點少點,面軟點硬點,這些都好懂,接下來就是行話了:重青、免青說的是放不放蔥或蒜,寬湯、緊湯說的是湯多少,拌麵就是不要湯,關於澆頭也有說法,澆頭一般默認是直接擱在面裡的,如果想單獨吃澆頭,就告訴廚師澆頭另放,也叫“過橋”,不過直接油炸的大排肯定不放在面裡,不用單獨叮囑。

學會這些“黑話”,你就是姑蘇一帶最會吃麵的崽

油炸的大排默認是單獨給你的 | 拍攝 薩爾茨堡的魚

有些做白湯的店裡也可以要紅湯白湯。姑蘇的麵湯大有講究,除開通常湯底的雞架豬骨,還要另加黃鱔骨頭和蝦殼一起煮。舊時的麵館,鱔絲和蝦仁都是自家產,僱工在大清早料理的,從而多出大把的黃鱔骨頭和蝦殼來熬湯。因此老人常說,澆頭不賣黃鱔和蝦仁的麵館,不是好麵館。這麵湯熬好後加入醬油分紅白,對應著澆頭的紅白。

學會這些“黑話”,你就是姑蘇一帶最會吃麵的崽

即使是一勺湯,也極為講究

姑蘇面的精髓還在湯底的一勺豬油。舊時候,這碗麵是給早起的工人和黃包車伕吃的,油水足了才長力氣,老店朱鴻興也是因此起家。現在的年輕人總嚷嚷著麵湯太油,有時候要求免油,就是不放碗底那勺豬油,不過啊,如果你要求放多油,店家多半不肯。

學會這些“黑話”,你就是姑蘇一帶最會吃麵的崽

經過重重考驗,恭喜你擁有了一碗適合自己喜好的面!

不過現在很多面店也與時俱進,都用pad電子下單,那些“隱藏菜單”、“黑話暗語”都出現在電子菜單欄的選項裡,想要什麼直接點。

"學會這些“黑話”,你就是姑蘇一帶最會吃麵的崽

也許你還未領略江南風光和美食,但一定對陽春麵有所耳聞。就著“陽春白雪”的意境,你肯定猜不到真正的一碗陽春麵會是什麼樣兒的。所長邀請一位蘇州土著,來跟大家講講再普通不過的陽春麵。

01

簡簡單單,清清白白

/ 就是一碗陽春麵 /

姑蘇的面,和別個地方最不一樣的,是撈麵師傅撈麵出鍋的一甩。以前用的是長筷子,將面撈到碗裡的時候一抖,便可以將面排整齊。現在多用耙簍,師傅也能一抖,將面在耙簍裡抖成一順。這面須是細面,圓而不扁,才能理成如同大背頭那樣完美的一捆。舀到碗裡,便是整整齊齊圓圓潤潤一片,飄在麵湯中間。陽春麵正是因此而來。撒上蒜花或蔥花(有些老人說以前是蔥花),面便是浮在一片青翠上的一片白了——自然落到個“陽春白雪”的名頭。

學會這些“黑話”,你就是姑蘇一帶最會吃麵的崽

撈麵過程看得很爽,面碼得整整齊齊 |《舌尖上的中國》

老饕吃陽春麵有“頭湯麵”的說法,大意是下面的沸水還沒混,麵條清爽的意思,所以他們會在大清早去麵館。不過這些年“頭湯麵”已經是噱頭居多了。

02

加上澆頭,就是另一碗麵

/ 學會這些"黑話",點碗心儀的面 /

如果你有機會去蘇州想來一碗名聲在外的陽春麵,端上來的就是這樣一碗只有點蔥花點綴的素面。也許,陽春白雪的雅意,只有拋棄了享受的清苦人才能得嘗一點吧。

陽春麵上加了澆頭就是其他的XX面了。在蘇州點面,進門是個收銀臺,牆上掛著牌子,你可以單點面,也可以點兩個澆頭什麼的。有趣的是,幾乎每家麵店的澆頭菜單裡,會有3個“隱藏菜單”:一是荷包蛋,一是燙青菜,一是薑絲。

學會這些“黑話”,你就是姑蘇一帶最會吃麵的崽

如果你不知道,碗裡連個燙青菜都沒有

繞過了收銀臺的“隱藏菜單”考驗,還有廚房窗口的一堆“黑話”等著你呢。以前吃麵收銀臺會給你一張麵票,需要你走到廚房那的窗口,把麵票給師傅,並詳細告訴師傅你的要求,比如面多點少點,面軟點硬點,這些都好懂,接下來就是行話了:重青、免青說的是放不放蔥或蒜,寬湯、緊湯說的是湯多少,拌麵就是不要湯,關於澆頭也有說法,澆頭一般默認是直接擱在面裡的,如果想單獨吃澆頭,就告訴廚師澆頭另放,也叫“過橋”,不過直接油炸的大排肯定不放在面裡,不用單獨叮囑。

學會這些“黑話”,你就是姑蘇一帶最會吃麵的崽

油炸的大排默認是單獨給你的 | 拍攝 薩爾茨堡的魚

有些做白湯的店裡也可以要紅湯白湯。姑蘇的麵湯大有講究,除開通常湯底的雞架豬骨,還要另加黃鱔骨頭和蝦殼一起煮。舊時的麵館,鱔絲和蝦仁都是自家產,僱工在大清早料理的,從而多出大把的黃鱔骨頭和蝦殼來熬湯。因此老人常說,澆頭不賣黃鱔和蝦仁的麵館,不是好麵館。這麵湯熬好後加入醬油分紅白,對應著澆頭的紅白。

學會這些“黑話”,你就是姑蘇一帶最會吃麵的崽

即使是一勺湯,也極為講究

姑蘇面的精髓還在湯底的一勺豬油。舊時候,這碗麵是給早起的工人和黃包車伕吃的,油水足了才長力氣,老店朱鴻興也是因此起家。現在的年輕人總嚷嚷著麵湯太油,有時候要求免油,就是不放碗底那勺豬油,不過啊,如果你要求放多油,店家多半不肯。

學會這些“黑話”,你就是姑蘇一帶最會吃麵的崽

經過重重考驗,恭喜你擁有了一碗適合自己喜好的面!

不過現在很多面店也與時俱進,都用pad電子下單,那些“隱藏菜單”、“黑話暗語”都出現在電子菜單欄的選項裡,想要什麼直接點。

學會這些“黑話”,你就是姑蘇一帶最會吃麵的崽

蘇州某面館的電子菜單 | 拍攝 薩爾茨堡的魚

03

吃澆頭也有講究

/ 跟著老饕學吃麵 /

蝦仁鱔糊、燜肉大排這些澆頭幾乎算是姑蘇面的“排面”了。以前有老人祝壽,有親戚難到的,便會給兩張麵票,也多是這幾樣。如今蘇州的老饕經常點一杯黃酒,要一份鱔糊,再來一份蝦仁。鱔糊是現炒的黃鱔,勾一點芡,蝦仁是手剝的蝦仁。鱔糊上會放上一捧切得細細密密的嫩薑絲,老人味重,也可以另加一份。先蘸著鱔糊的汁吃了薑絲,開了胃口,再下酒吃了蝦和黃鱔,最後叫一碗麵。這時的面得是緊湯(麵湯近乎只有一點),拿鱔糊蝦仁的汁拌來吃。

還有個澆頭叫“爆鱔”,彷彿樑溪脆鱔那樣把黃鱔炸枯,浸在酒和糖熬的甜汁裡,只是油炸太過,失了不少黃鱔滋味。

"學會這些“黑話”,你就是姑蘇一帶最會吃麵的崽

也許你還未領略江南風光和美食,但一定對陽春麵有所耳聞。就著“陽春白雪”的意境,你肯定猜不到真正的一碗陽春麵會是什麼樣兒的。所長邀請一位蘇州土著,來跟大家講講再普通不過的陽春麵。

01

簡簡單單,清清白白

/ 就是一碗陽春麵 /

姑蘇的面,和別個地方最不一樣的,是撈麵師傅撈麵出鍋的一甩。以前用的是長筷子,將面撈到碗裡的時候一抖,便可以將面排整齊。現在多用耙簍,師傅也能一抖,將面在耙簍裡抖成一順。這面須是細面,圓而不扁,才能理成如同大背頭那樣完美的一捆。舀到碗裡,便是整整齊齊圓圓潤潤一片,飄在麵湯中間。陽春麵正是因此而來。撒上蒜花或蔥花(有些老人說以前是蔥花),面便是浮在一片青翠上的一片白了——自然落到個“陽春白雪”的名頭。

學會這些“黑話”,你就是姑蘇一帶最會吃麵的崽

撈麵過程看得很爽,面碼得整整齊齊 |《舌尖上的中國》

老饕吃陽春麵有“頭湯麵”的說法,大意是下面的沸水還沒混,麵條清爽的意思,所以他們會在大清早去麵館。不過這些年“頭湯麵”已經是噱頭居多了。

02

加上澆頭,就是另一碗麵

/ 學會這些"黑話",點碗心儀的面 /

如果你有機會去蘇州想來一碗名聲在外的陽春麵,端上來的就是這樣一碗只有點蔥花點綴的素面。也許,陽春白雪的雅意,只有拋棄了享受的清苦人才能得嘗一點吧。

陽春麵上加了澆頭就是其他的XX面了。在蘇州點面,進門是個收銀臺,牆上掛著牌子,你可以單點面,也可以點兩個澆頭什麼的。有趣的是,幾乎每家麵店的澆頭菜單裡,會有3個“隱藏菜單”:一是荷包蛋,一是燙青菜,一是薑絲。

學會這些“黑話”,你就是姑蘇一帶最會吃麵的崽

如果你不知道,碗裡連個燙青菜都沒有

繞過了收銀臺的“隱藏菜單”考驗,還有廚房窗口的一堆“黑話”等著你呢。以前吃麵收銀臺會給你一張麵票,需要你走到廚房那的窗口,把麵票給師傅,並詳細告訴師傅你的要求,比如面多點少點,面軟點硬點,這些都好懂,接下來就是行話了:重青、免青說的是放不放蔥或蒜,寬湯、緊湯說的是湯多少,拌麵就是不要湯,關於澆頭也有說法,澆頭一般默認是直接擱在面裡的,如果想單獨吃澆頭,就告訴廚師澆頭另放,也叫“過橋”,不過直接油炸的大排肯定不放在面裡,不用單獨叮囑。

學會這些“黑話”,你就是姑蘇一帶最會吃麵的崽

油炸的大排默認是單獨給你的 | 拍攝 薩爾茨堡的魚

有些做白湯的店裡也可以要紅湯白湯。姑蘇的麵湯大有講究,除開通常湯底的雞架豬骨,還要另加黃鱔骨頭和蝦殼一起煮。舊時的麵館,鱔絲和蝦仁都是自家產,僱工在大清早料理的,從而多出大把的黃鱔骨頭和蝦殼來熬湯。因此老人常說,澆頭不賣黃鱔和蝦仁的麵館,不是好麵館。這麵湯熬好後加入醬油分紅白,對應著澆頭的紅白。

學會這些“黑話”,你就是姑蘇一帶最會吃麵的崽

即使是一勺湯,也極為講究

姑蘇面的精髓還在湯底的一勺豬油。舊時候,這碗麵是給早起的工人和黃包車伕吃的,油水足了才長力氣,老店朱鴻興也是因此起家。現在的年輕人總嚷嚷著麵湯太油,有時候要求免油,就是不放碗底那勺豬油,不過啊,如果你要求放多油,店家多半不肯。

學會這些“黑話”,你就是姑蘇一帶最會吃麵的崽

經過重重考驗,恭喜你擁有了一碗適合自己喜好的面!

不過現在很多面店也與時俱進,都用pad電子下單,那些“隱藏菜單”、“黑話暗語”都出現在電子菜單欄的選項裡,想要什麼直接點。

學會這些“黑話”,你就是姑蘇一帶最會吃麵的崽

蘇州某面館的電子菜單 | 拍攝 薩爾茨堡的魚

03

吃澆頭也有講究

/ 跟著老饕學吃麵 /

蝦仁鱔糊、燜肉大排這些澆頭幾乎算是姑蘇面的“排面”了。以前有老人祝壽,有親戚難到的,便會給兩張麵票,也多是這幾樣。如今蘇州的老饕經常點一杯黃酒,要一份鱔糊,再來一份蝦仁。鱔糊是現炒的黃鱔,勾一點芡,蝦仁是手剝的蝦仁。鱔糊上會放上一捧切得細細密密的嫩薑絲,老人味重,也可以另加一份。先蘸著鱔糊的汁吃了薑絲,開了胃口,再下酒吃了蝦和黃鱔,最後叫一碗麵。這時的面得是緊湯(麵湯近乎只有一點),拿鱔糊蝦仁的汁拌來吃。

還有個澆頭叫“爆鱔”,彷彿樑溪脆鱔那樣把黃鱔炸枯,浸在酒和糖熬的甜汁裡,只是油炸太過,失了不少黃鱔滋味。

學會這些“黑話”,你就是姑蘇一帶最會吃麵的崽

陽春麵(緊湯)配炸鱔糊 | 拍攝 白咕

如果是燜肉澆頭,就要寬湯。燜肉是拿整塊五花肉煮的,切成大片。最好的是待到肉切到末尾,帶上些寸金軟骨,白瑩瑩的軟骨就彷彿是贏來的鑽石。拿到這樣的肉我就會歡呼雀躍,自以為中了大獎。吃的時候要將面翻上來蓋住燜肉,直到豬油都化開才好。如果奢侈一點,還可以叫燜蹄,就是拿蹄髈上拆下的肉用皮捲成一捆煮的,又更多了脂膏豐腴的美味。

"學會這些“黑話”,你就是姑蘇一帶最會吃麵的崽

也許你還未領略江南風光和美食,但一定對陽春麵有所耳聞。就著“陽春白雪”的意境,你肯定猜不到真正的一碗陽春麵會是什麼樣兒的。所長邀請一位蘇州土著,來跟大家講講再普通不過的陽春麵。

01

簡簡單單,清清白白

/ 就是一碗陽春麵 /

姑蘇的面,和別個地方最不一樣的,是撈麵師傅撈麵出鍋的一甩。以前用的是長筷子,將面撈到碗裡的時候一抖,便可以將面排整齊。現在多用耙簍,師傅也能一抖,將面在耙簍裡抖成一順。這面須是細面,圓而不扁,才能理成如同大背頭那樣完美的一捆。舀到碗裡,便是整整齊齊圓圓潤潤一片,飄在麵湯中間。陽春麵正是因此而來。撒上蒜花或蔥花(有些老人說以前是蔥花),面便是浮在一片青翠上的一片白了——自然落到個“陽春白雪”的名頭。

學會這些“黑話”,你就是姑蘇一帶最會吃麵的崽

撈麵過程看得很爽,面碼得整整齊齊 |《舌尖上的中國》

老饕吃陽春麵有“頭湯麵”的說法,大意是下面的沸水還沒混,麵條清爽的意思,所以他們會在大清早去麵館。不過這些年“頭湯麵”已經是噱頭居多了。

02

加上澆頭,就是另一碗麵

/ 學會這些"黑話",點碗心儀的面 /

如果你有機會去蘇州想來一碗名聲在外的陽春麵,端上來的就是這樣一碗只有點蔥花點綴的素面。也許,陽春白雪的雅意,只有拋棄了享受的清苦人才能得嘗一點吧。

陽春麵上加了澆頭就是其他的XX面了。在蘇州點面,進門是個收銀臺,牆上掛著牌子,你可以單點面,也可以點兩個澆頭什麼的。有趣的是,幾乎每家麵店的澆頭菜單裡,會有3個“隱藏菜單”:一是荷包蛋,一是燙青菜,一是薑絲。

學會這些“黑話”,你就是姑蘇一帶最會吃麵的崽

如果你不知道,碗裡連個燙青菜都沒有

繞過了收銀臺的“隱藏菜單”考驗,還有廚房窗口的一堆“黑話”等著你呢。以前吃麵收銀臺會給你一張麵票,需要你走到廚房那的窗口,把麵票給師傅,並詳細告訴師傅你的要求,比如面多點少點,面軟點硬點,這些都好懂,接下來就是行話了:重青、免青說的是放不放蔥或蒜,寬湯、緊湯說的是湯多少,拌麵就是不要湯,關於澆頭也有說法,澆頭一般默認是直接擱在面裡的,如果想單獨吃澆頭,就告訴廚師澆頭另放,也叫“過橋”,不過直接油炸的大排肯定不放在面裡,不用單獨叮囑。

學會這些“黑話”,你就是姑蘇一帶最會吃麵的崽

油炸的大排默認是單獨給你的 | 拍攝 薩爾茨堡的魚

有些做白湯的店裡也可以要紅湯白湯。姑蘇的麵湯大有講究,除開通常湯底的雞架豬骨,還要另加黃鱔骨頭和蝦殼一起煮。舊時的麵館,鱔絲和蝦仁都是自家產,僱工在大清早料理的,從而多出大把的黃鱔骨頭和蝦殼來熬湯。因此老人常說,澆頭不賣黃鱔和蝦仁的麵館,不是好麵館。這麵湯熬好後加入醬油分紅白,對應著澆頭的紅白。

學會這些“黑話”,你就是姑蘇一帶最會吃麵的崽

即使是一勺湯,也極為講究

姑蘇面的精髓還在湯底的一勺豬油。舊時候,這碗麵是給早起的工人和黃包車伕吃的,油水足了才長力氣,老店朱鴻興也是因此起家。現在的年輕人總嚷嚷著麵湯太油,有時候要求免油,就是不放碗底那勺豬油,不過啊,如果你要求放多油,店家多半不肯。

學會這些“黑話”,你就是姑蘇一帶最會吃麵的崽

經過重重考驗,恭喜你擁有了一碗適合自己喜好的面!

不過現在很多面店也與時俱進,都用pad電子下單,那些“隱藏菜單”、“黑話暗語”都出現在電子菜單欄的選項裡,想要什麼直接點。

學會這些“黑話”,你就是姑蘇一帶最會吃麵的崽

蘇州某面館的電子菜單 | 拍攝 薩爾茨堡的魚

03

吃澆頭也有講究

/ 跟著老饕學吃麵 /

蝦仁鱔糊、燜肉大排這些澆頭幾乎算是姑蘇面的“排面”了。以前有老人祝壽,有親戚難到的,便會給兩張麵票,也多是這幾樣。如今蘇州的老饕經常點一杯黃酒,要一份鱔糊,再來一份蝦仁。鱔糊是現炒的黃鱔,勾一點芡,蝦仁是手剝的蝦仁。鱔糊上會放上一捧切得細細密密的嫩薑絲,老人味重,也可以另加一份。先蘸著鱔糊的汁吃了薑絲,開了胃口,再下酒吃了蝦和黃鱔,最後叫一碗麵。這時的面得是緊湯(麵湯近乎只有一點),拿鱔糊蝦仁的汁拌來吃。

還有個澆頭叫“爆鱔”,彷彿樑溪脆鱔那樣把黃鱔炸枯,浸在酒和糖熬的甜汁裡,只是油炸太過,失了不少黃鱔滋味。

學會這些“黑話”,你就是姑蘇一帶最會吃麵的崽

陽春麵(緊湯)配炸鱔糊 | 拍攝 白咕

如果是燜肉澆頭,就要寬湯。燜肉是拿整塊五花肉煮的,切成大片。最好的是待到肉切到末尾,帶上些寸金軟骨,白瑩瑩的軟骨就彷彿是贏來的鑽石。拿到這樣的肉我就會歡呼雀躍,自以為中了大獎。吃的時候要將面翻上來蓋住燜肉,直到豬油都化開才好。如果奢侈一點,還可以叫燜蹄,就是拿蹄髈上拆下的肉用皮捲成一捆煮的,又更多了脂膏豐腴的美味。

學會這些“黑話”,你就是姑蘇一帶最會吃麵的崽

陽春麵+燜肉澆頭 | 拍攝 白咕

白湯白肉的楓鎮大肉面,肉是彷彿燜肉煮的,只是用醬油,因此是白肉。湯也是白湯,但楓鎮大肉面的白湯獨出心裁,加入了酒釀吊鮮。吃碗麵後看見碗底的米粒,千萬別以為是麵館沒洗乾淨碗。前些年是同德興做得好,這些年哪兒都有了。

"學會這些“黑話”,你就是姑蘇一帶最會吃麵的崽

也許你還未領略江南風光和美食,但一定對陽春麵有所耳聞。就著“陽春白雪”的意境,你肯定猜不到真正的一碗陽春麵會是什麼樣兒的。所長邀請一位蘇州土著,來跟大家講講再普通不過的陽春麵。

01

簡簡單單,清清白白

/ 就是一碗陽春麵 /

姑蘇的面,和別個地方最不一樣的,是撈麵師傅撈麵出鍋的一甩。以前用的是長筷子,將面撈到碗裡的時候一抖,便可以將面排整齊。現在多用耙簍,師傅也能一抖,將面在耙簍裡抖成一順。這面須是細面,圓而不扁,才能理成如同大背頭那樣完美的一捆。舀到碗裡,便是整整齊齊圓圓潤潤一片,飄在麵湯中間。陽春麵正是因此而來。撒上蒜花或蔥花(有些老人說以前是蔥花),面便是浮在一片青翠上的一片白了——自然落到個“陽春白雪”的名頭。

學會這些“黑話”,你就是姑蘇一帶最會吃麵的崽

撈麵過程看得很爽,面碼得整整齊齊 |《舌尖上的中國》

老饕吃陽春麵有“頭湯麵”的說法,大意是下面的沸水還沒混,麵條清爽的意思,所以他們會在大清早去麵館。不過這些年“頭湯麵”已經是噱頭居多了。

02

加上澆頭,就是另一碗麵

/ 學會這些"黑話",點碗心儀的面 /

如果你有機會去蘇州想來一碗名聲在外的陽春麵,端上來的就是這樣一碗只有點蔥花點綴的素面。也許,陽春白雪的雅意,只有拋棄了享受的清苦人才能得嘗一點吧。

陽春麵上加了澆頭就是其他的XX面了。在蘇州點面,進門是個收銀臺,牆上掛著牌子,你可以單點面,也可以點兩個澆頭什麼的。有趣的是,幾乎每家麵店的澆頭菜單裡,會有3個“隱藏菜單”:一是荷包蛋,一是燙青菜,一是薑絲。

學會這些“黑話”,你就是姑蘇一帶最會吃麵的崽

如果你不知道,碗裡連個燙青菜都沒有

繞過了收銀臺的“隱藏菜單”考驗,還有廚房窗口的一堆“黑話”等著你呢。以前吃麵收銀臺會給你一張麵票,需要你走到廚房那的窗口,把麵票給師傅,並詳細告訴師傅你的要求,比如面多點少點,面軟點硬點,這些都好懂,接下來就是行話了:重青、免青說的是放不放蔥或蒜,寬湯、緊湯說的是湯多少,拌麵就是不要湯,關於澆頭也有說法,澆頭一般默認是直接擱在面裡的,如果想單獨吃澆頭,就告訴廚師澆頭另放,也叫“過橋”,不過直接油炸的大排肯定不放在面裡,不用單獨叮囑。

學會這些“黑話”,你就是姑蘇一帶最會吃麵的崽

油炸的大排默認是單獨給你的 | 拍攝 薩爾茨堡的魚

有些做白湯的店裡也可以要紅湯白湯。姑蘇的麵湯大有講究,除開通常湯底的雞架豬骨,還要另加黃鱔骨頭和蝦殼一起煮。舊時的麵館,鱔絲和蝦仁都是自家產,僱工在大清早料理的,從而多出大把的黃鱔骨頭和蝦殼來熬湯。因此老人常說,澆頭不賣黃鱔和蝦仁的麵館,不是好麵館。這麵湯熬好後加入醬油分紅白,對應著澆頭的紅白。

學會這些“黑話”,你就是姑蘇一帶最會吃麵的崽

即使是一勺湯,也極為講究

姑蘇面的精髓還在湯底的一勺豬油。舊時候,這碗麵是給早起的工人和黃包車伕吃的,油水足了才長力氣,老店朱鴻興也是因此起家。現在的年輕人總嚷嚷著麵湯太油,有時候要求免油,就是不放碗底那勺豬油,不過啊,如果你要求放多油,店家多半不肯。

學會這些“黑話”,你就是姑蘇一帶最會吃麵的崽

經過重重考驗,恭喜你擁有了一碗適合自己喜好的面!

不過現在很多面店也與時俱進,都用pad電子下單,那些“隱藏菜單”、“黑話暗語”都出現在電子菜單欄的選項裡,想要什麼直接點。

學會這些“黑話”,你就是姑蘇一帶最會吃麵的崽

蘇州某面館的電子菜單 | 拍攝 薩爾茨堡的魚

03

吃澆頭也有講究

/ 跟著老饕學吃麵 /

蝦仁鱔糊、燜肉大排這些澆頭幾乎算是姑蘇面的“排面”了。以前有老人祝壽,有親戚難到的,便會給兩張麵票,也多是這幾樣。如今蘇州的老饕經常點一杯黃酒,要一份鱔糊,再來一份蝦仁。鱔糊是現炒的黃鱔,勾一點芡,蝦仁是手剝的蝦仁。鱔糊上會放上一捧切得細細密密的嫩薑絲,老人味重,也可以另加一份。先蘸著鱔糊的汁吃了薑絲,開了胃口,再下酒吃了蝦和黃鱔,最後叫一碗麵。這時的面得是緊湯(麵湯近乎只有一點),拿鱔糊蝦仁的汁拌來吃。

還有個澆頭叫“爆鱔”,彷彿樑溪脆鱔那樣把黃鱔炸枯,浸在酒和糖熬的甜汁裡,只是油炸太過,失了不少黃鱔滋味。

學會這些“黑話”,你就是姑蘇一帶最會吃麵的崽

陽春麵(緊湯)配炸鱔糊 | 拍攝 白咕

如果是燜肉澆頭,就要寬湯。燜肉是拿整塊五花肉煮的,切成大片。最好的是待到肉切到末尾,帶上些寸金軟骨,白瑩瑩的軟骨就彷彿是贏來的鑽石。拿到這樣的肉我就會歡呼雀躍,自以為中了大獎。吃的時候要將面翻上來蓋住燜肉,直到豬油都化開才好。如果奢侈一點,還可以叫燜蹄,就是拿蹄髈上拆下的肉用皮捲成一捆煮的,又更多了脂膏豐腴的美味。

學會這些“黑話”,你就是姑蘇一帶最會吃麵的崽

陽春麵+燜肉澆頭 | 拍攝 白咕

白湯白肉的楓鎮大肉面,肉是彷彿燜肉煮的,只是用醬油,因此是白肉。湯也是白湯,但楓鎮大肉面的白湯獨出心裁,加入了酒釀吊鮮。吃碗麵後看見碗底的米粒,千萬別以為是麵館沒洗乾淨碗。前些年是同德興做得好,這些年哪兒都有了。

學會這些“黑話”,你就是姑蘇一帶最會吃麵的崽

楓鎮大肉面 | 拍攝 白咕

"學會這些“黑話”,你就是姑蘇一帶最會吃麵的崽

也許你還未領略江南風光和美食,但一定對陽春麵有所耳聞。就著“陽春白雪”的意境,你肯定猜不到真正的一碗陽春麵會是什麼樣兒的。所長邀請一位蘇州土著,來跟大家講講再普通不過的陽春麵。

01

簡簡單單,清清白白

/ 就是一碗陽春麵 /

姑蘇的面,和別個地方最不一樣的,是撈麵師傅撈麵出鍋的一甩。以前用的是長筷子,將面撈到碗裡的時候一抖,便可以將面排整齊。現在多用耙簍,師傅也能一抖,將面在耙簍裡抖成一順。這面須是細面,圓而不扁,才能理成如同大背頭那樣完美的一捆。舀到碗裡,便是整整齊齊圓圓潤潤一片,飄在麵湯中間。陽春麵正是因此而來。撒上蒜花或蔥花(有些老人說以前是蔥花),面便是浮在一片青翠上的一片白了——自然落到個“陽春白雪”的名頭。

學會這些“黑話”,你就是姑蘇一帶最會吃麵的崽

撈麵過程看得很爽,面碼得整整齊齊 |《舌尖上的中國》

老饕吃陽春麵有“頭湯麵”的說法,大意是下面的沸水還沒混,麵條清爽的意思,所以他們會在大清早去麵館。不過這些年“頭湯麵”已經是噱頭居多了。

02

加上澆頭,就是另一碗麵

/ 學會這些"黑話",點碗心儀的面 /

如果你有機會去蘇州想來一碗名聲在外的陽春麵,端上來的就是這樣一碗只有點蔥花點綴的素面。也許,陽春白雪的雅意,只有拋棄了享受的清苦人才能得嘗一點吧。

陽春麵上加了澆頭就是其他的XX面了。在蘇州點面,進門是個收銀臺,牆上掛著牌子,你可以單點面,也可以點兩個澆頭什麼的。有趣的是,幾乎每家麵店的澆頭菜單裡,會有3個“隱藏菜單”:一是荷包蛋,一是燙青菜,一是薑絲。

學會這些“黑話”,你就是姑蘇一帶最會吃麵的崽

如果你不知道,碗裡連個燙青菜都沒有

繞過了收銀臺的“隱藏菜單”考驗,還有廚房窗口的一堆“黑話”等著你呢。以前吃麵收銀臺會給你一張麵票,需要你走到廚房那的窗口,把麵票給師傅,並詳細告訴師傅你的要求,比如面多點少點,面軟點硬點,這些都好懂,接下來就是行話了:重青、免青說的是放不放蔥或蒜,寬湯、緊湯說的是湯多少,拌麵就是不要湯,關於澆頭也有說法,澆頭一般默認是直接擱在面裡的,如果想單獨吃澆頭,就告訴廚師澆頭另放,也叫“過橋”,不過直接油炸的大排肯定不放在面裡,不用單獨叮囑。

學會這些“黑話”,你就是姑蘇一帶最會吃麵的崽

油炸的大排默認是單獨給你的 | 拍攝 薩爾茨堡的魚

有些做白湯的店裡也可以要紅湯白湯。姑蘇的麵湯大有講究,除開通常湯底的雞架豬骨,還要另加黃鱔骨頭和蝦殼一起煮。舊時的麵館,鱔絲和蝦仁都是自家產,僱工在大清早料理的,從而多出大把的黃鱔骨頭和蝦殼來熬湯。因此老人常說,澆頭不賣黃鱔和蝦仁的麵館,不是好麵館。這麵湯熬好後加入醬油分紅白,對應著澆頭的紅白。

學會這些“黑話”,你就是姑蘇一帶最會吃麵的崽

即使是一勺湯,也極為講究

姑蘇面的精髓還在湯底的一勺豬油。舊時候,這碗麵是給早起的工人和黃包車伕吃的,油水足了才長力氣,老店朱鴻興也是因此起家。現在的年輕人總嚷嚷著麵湯太油,有時候要求免油,就是不放碗底那勺豬油,不過啊,如果你要求放多油,店家多半不肯。

學會這些“黑話”,你就是姑蘇一帶最會吃麵的崽

經過重重考驗,恭喜你擁有了一碗適合自己喜好的面!

不過現在很多面店也與時俱進,都用pad電子下單,那些“隱藏菜單”、“黑話暗語”都出現在電子菜單欄的選項裡,想要什麼直接點。

學會這些“黑話”,你就是姑蘇一帶最會吃麵的崽

蘇州某面館的電子菜單 | 拍攝 薩爾茨堡的魚

03

吃澆頭也有講究

/ 跟著老饕學吃麵 /

蝦仁鱔糊、燜肉大排這些澆頭幾乎算是姑蘇面的“排面”了。以前有老人祝壽,有親戚難到的,便會給兩張麵票,也多是這幾樣。如今蘇州的老饕經常點一杯黃酒,要一份鱔糊,再來一份蝦仁。鱔糊是現炒的黃鱔,勾一點芡,蝦仁是手剝的蝦仁。鱔糊上會放上一捧切得細細密密的嫩薑絲,老人味重,也可以另加一份。先蘸著鱔糊的汁吃了薑絲,開了胃口,再下酒吃了蝦和黃鱔,最後叫一碗麵。這時的面得是緊湯(麵湯近乎只有一點),拿鱔糊蝦仁的汁拌來吃。

還有個澆頭叫“爆鱔”,彷彿樑溪脆鱔那樣把黃鱔炸枯,浸在酒和糖熬的甜汁裡,只是油炸太過,失了不少黃鱔滋味。

學會這些“黑話”,你就是姑蘇一帶最會吃麵的崽

陽春麵(緊湯)配炸鱔糊 | 拍攝 白咕

如果是燜肉澆頭,就要寬湯。燜肉是拿整塊五花肉煮的,切成大片。最好的是待到肉切到末尾,帶上些寸金軟骨,白瑩瑩的軟骨就彷彿是贏來的鑽石。拿到這樣的肉我就會歡呼雀躍,自以為中了大獎。吃的時候要將面翻上來蓋住燜肉,直到豬油都化開才好。如果奢侈一點,還可以叫燜蹄,就是拿蹄髈上拆下的肉用皮捲成一捆煮的,又更多了脂膏豐腴的美味。

學會這些“黑話”,你就是姑蘇一帶最會吃麵的崽

陽春麵+燜肉澆頭 | 拍攝 白咕

白湯白肉的楓鎮大肉面,肉是彷彿燜肉煮的,只是用醬油,因此是白肉。湯也是白湯,但楓鎮大肉面的白湯獨出心裁,加入了酒釀吊鮮。吃碗麵後看見碗底的米粒,千萬別以為是麵館沒洗乾淨碗。前些年是同德興做得好,這些年哪兒都有了。

學會這些“黑話”,你就是姑蘇一帶最會吃麵的崽

楓鎮大肉面 | 拍攝 白咕

學會這些“黑話”,你就是姑蘇一帶最會吃麵的崽

同德興的楓鎮大肉面,可以看到白色的酒糟 | 拍攝 薩爾茨堡的魚

想吃肉的還可以點大排。麵館的大排也有煮的和炸的兩種之分,可以事先問過店家。煮的是用醬油紅燒,炸的是掛糊炸成巨大一塊,叫做“面拖”,可以讓店家幫忙切成條。麵館的炸大排大多先用一點點咖喱粉醃過,據說是哪個老店的師傅獨創。

"學會這些“黑話”,你就是姑蘇一帶最會吃麵的崽

也許你還未領略江南風光和美食,但一定對陽春麵有所耳聞。就著“陽春白雪”的意境,你肯定猜不到真正的一碗陽春麵會是什麼樣兒的。所長邀請一位蘇州土著,來跟大家講講再普通不過的陽春麵。

01

簡簡單單,清清白白

/ 就是一碗陽春麵 /

姑蘇的面,和別個地方最不一樣的,是撈麵師傅撈麵出鍋的一甩。以前用的是長筷子,將面撈到碗裡的時候一抖,便可以將面排整齊。現在多用耙簍,師傅也能一抖,將面在耙簍裡抖成一順。這面須是細面,圓而不扁,才能理成如同大背頭那樣完美的一捆。舀到碗裡,便是整整齊齊圓圓潤潤一片,飄在麵湯中間。陽春麵正是因此而來。撒上蒜花或蔥花(有些老人說以前是蔥花),面便是浮在一片青翠上的一片白了——自然落到個“陽春白雪”的名頭。

學會這些“黑話”,你就是姑蘇一帶最會吃麵的崽

撈麵過程看得很爽,面碼得整整齊齊 |《舌尖上的中國》

老饕吃陽春麵有“頭湯麵”的說法,大意是下面的沸水還沒混,麵條清爽的意思,所以他們會在大清早去麵館。不過這些年“頭湯麵”已經是噱頭居多了。

02

加上澆頭,就是另一碗麵

/ 學會這些"黑話",點碗心儀的面 /

如果你有機會去蘇州想來一碗名聲在外的陽春麵,端上來的就是這樣一碗只有點蔥花點綴的素面。也許,陽春白雪的雅意,只有拋棄了享受的清苦人才能得嘗一點吧。

陽春麵上加了澆頭就是其他的XX面了。在蘇州點面,進門是個收銀臺,牆上掛著牌子,你可以單點面,也可以點兩個澆頭什麼的。有趣的是,幾乎每家麵店的澆頭菜單裡,會有3個“隱藏菜單”:一是荷包蛋,一是燙青菜,一是薑絲。

學會這些“黑話”,你就是姑蘇一帶最會吃麵的崽

如果你不知道,碗裡連個燙青菜都沒有

繞過了收銀臺的“隱藏菜單”考驗,還有廚房窗口的一堆“黑話”等著你呢。以前吃麵收銀臺會給你一張麵票,需要你走到廚房那的窗口,把麵票給師傅,並詳細告訴師傅你的要求,比如面多點少點,面軟點硬點,這些都好懂,接下來就是行話了:重青、免青說的是放不放蔥或蒜,寬湯、緊湯說的是湯多少,拌麵就是不要湯,關於澆頭也有說法,澆頭一般默認是直接擱在面裡的,如果想單獨吃澆頭,就告訴廚師澆頭另放,也叫“過橋”,不過直接油炸的大排肯定不放在面裡,不用單獨叮囑。

學會這些“黑話”,你就是姑蘇一帶最會吃麵的崽

油炸的大排默認是單獨給你的 | 拍攝 薩爾茨堡的魚

有些做白湯的店裡也可以要紅湯白湯。姑蘇的麵湯大有講究,除開通常湯底的雞架豬骨,還要另加黃鱔骨頭和蝦殼一起煮。舊時的麵館,鱔絲和蝦仁都是自家產,僱工在大清早料理的,從而多出大把的黃鱔骨頭和蝦殼來熬湯。因此老人常說,澆頭不賣黃鱔和蝦仁的麵館,不是好麵館。這麵湯熬好後加入醬油分紅白,對應著澆頭的紅白。

學會這些“黑話”,你就是姑蘇一帶最會吃麵的崽

即使是一勺湯,也極為講究

姑蘇面的精髓還在湯底的一勺豬油。舊時候,這碗麵是給早起的工人和黃包車伕吃的,油水足了才長力氣,老店朱鴻興也是因此起家。現在的年輕人總嚷嚷著麵湯太油,有時候要求免油,就是不放碗底那勺豬油,不過啊,如果你要求放多油,店家多半不肯。

學會這些“黑話”,你就是姑蘇一帶最會吃麵的崽

經過重重考驗,恭喜你擁有了一碗適合自己喜好的面!

不過現在很多面店也與時俱進,都用pad電子下單,那些“隱藏菜單”、“黑話暗語”都出現在電子菜單欄的選項裡,想要什麼直接點。

學會這些“黑話”,你就是姑蘇一帶最會吃麵的崽

蘇州某面館的電子菜單 | 拍攝 薩爾茨堡的魚

03

吃澆頭也有講究

/ 跟著老饕學吃麵 /

蝦仁鱔糊、燜肉大排這些澆頭幾乎算是姑蘇面的“排面”了。以前有老人祝壽,有親戚難到的,便會給兩張麵票,也多是這幾樣。如今蘇州的老饕經常點一杯黃酒,要一份鱔糊,再來一份蝦仁。鱔糊是現炒的黃鱔,勾一點芡,蝦仁是手剝的蝦仁。鱔糊上會放上一捧切得細細密密的嫩薑絲,老人味重,也可以另加一份。先蘸著鱔糊的汁吃了薑絲,開了胃口,再下酒吃了蝦和黃鱔,最後叫一碗麵。這時的面得是緊湯(麵湯近乎只有一點),拿鱔糊蝦仁的汁拌來吃。

還有個澆頭叫“爆鱔”,彷彿樑溪脆鱔那樣把黃鱔炸枯,浸在酒和糖熬的甜汁裡,只是油炸太過,失了不少黃鱔滋味。

學會這些“黑話”,你就是姑蘇一帶最會吃麵的崽

陽春麵(緊湯)配炸鱔糊 | 拍攝 白咕

如果是燜肉澆頭,就要寬湯。燜肉是拿整塊五花肉煮的,切成大片。最好的是待到肉切到末尾,帶上些寸金軟骨,白瑩瑩的軟骨就彷彿是贏來的鑽石。拿到這樣的肉我就會歡呼雀躍,自以為中了大獎。吃的時候要將面翻上來蓋住燜肉,直到豬油都化開才好。如果奢侈一點,還可以叫燜蹄,就是拿蹄髈上拆下的肉用皮捲成一捆煮的,又更多了脂膏豐腴的美味。

學會這些“黑話”,你就是姑蘇一帶最會吃麵的崽

陽春麵+燜肉澆頭 | 拍攝 白咕

白湯白肉的楓鎮大肉面,肉是彷彿燜肉煮的,只是用醬油,因此是白肉。湯也是白湯,但楓鎮大肉面的白湯獨出心裁,加入了酒釀吊鮮。吃碗麵後看見碗底的米粒,千萬別以為是麵館沒洗乾淨碗。前些年是同德興做得好,這些年哪兒都有了。

學會這些“黑話”,你就是姑蘇一帶最會吃麵的崽

楓鎮大肉面 | 拍攝 白咕

學會這些“黑話”,你就是姑蘇一帶最會吃麵的崽

同德興的楓鎮大肉面,可以看到白色的酒糟 | 拍攝 薩爾茨堡的魚

想吃肉的還可以點大排。麵館的大排也有煮的和炸的兩種之分,可以事先問過店家。煮的是用醬油紅燒,炸的是掛糊炸成巨大一塊,叫做“面拖”,可以讓店家幫忙切成條。麵館的炸大排大多先用一點點咖喱粉醃過,據說是哪個老店的師傅獨創。

學會這些“黑話”,你就是姑蘇一帶最會吃麵的崽

面拖 | 豆果美食網網友香兒廚房

姑蘇人吃麵,還講究個時令。夏天就點滷鴨,叫白湯麵來吃。滷鴨也有兩種說法,一種是放著醬鴨用紅曲煮的,就不該汙了麵湯,要分開吃;也有崑山風格的白滷,可以放在湯裡泡軟一點吃。

夏初的時候還有三蝦面,那蝦仁蝦籽蝦腦炒在一起,拌麵為多,也可以配煎脆的麵餅叫做兩面黃。老蘇州是不捨得吃這個的,大清早從陽澄湖來的販子那裡買來當季抱卵的母蝦,趁鮮活用鹽水煮了就吃。甚至不等到飯點,早上買了早上就吃,待開始煮午飯的時候已經只剩滿桌蝦殼了,彷彿這樣才對得起這上好的時節。

"學會這些“黑話”,你就是姑蘇一帶最會吃麵的崽

也許你還未領略江南風光和美食,但一定對陽春麵有所耳聞。就著“陽春白雪”的意境,你肯定猜不到真正的一碗陽春麵會是什麼樣兒的。所長邀請一位蘇州土著,來跟大家講講再普通不過的陽春麵。

01

簡簡單單,清清白白

/ 就是一碗陽春麵 /

姑蘇的面,和別個地方最不一樣的,是撈麵師傅撈麵出鍋的一甩。以前用的是長筷子,將面撈到碗裡的時候一抖,便可以將面排整齊。現在多用耙簍,師傅也能一抖,將面在耙簍裡抖成一順。這面須是細面,圓而不扁,才能理成如同大背頭那樣完美的一捆。舀到碗裡,便是整整齊齊圓圓潤潤一片,飄在麵湯中間。陽春麵正是因此而來。撒上蒜花或蔥花(有些老人說以前是蔥花),面便是浮在一片青翠上的一片白了——自然落到個“陽春白雪”的名頭。

學會這些“黑話”,你就是姑蘇一帶最會吃麵的崽

撈麵過程看得很爽,面碼得整整齊齊 |《舌尖上的中國》

老饕吃陽春麵有“頭湯麵”的說法,大意是下面的沸水還沒混,麵條清爽的意思,所以他們會在大清早去麵館。不過這些年“頭湯麵”已經是噱頭居多了。

02

加上澆頭,就是另一碗麵

/ 學會這些"黑話",點碗心儀的面 /

如果你有機會去蘇州想來一碗名聲在外的陽春麵,端上來的就是這樣一碗只有點蔥花點綴的素面。也許,陽春白雪的雅意,只有拋棄了享受的清苦人才能得嘗一點吧。

陽春麵上加了澆頭就是其他的XX面了。在蘇州點面,進門是個收銀臺,牆上掛著牌子,你可以單點面,也可以點兩個澆頭什麼的。有趣的是,幾乎每家麵店的澆頭菜單裡,會有3個“隱藏菜單”:一是荷包蛋,一是燙青菜,一是薑絲。

學會這些“黑話”,你就是姑蘇一帶最會吃麵的崽

如果你不知道,碗裡連個燙青菜都沒有

繞過了收銀臺的“隱藏菜單”考驗,還有廚房窗口的一堆“黑話”等著你呢。以前吃麵收銀臺會給你一張麵票,需要你走到廚房那的窗口,把麵票給師傅,並詳細告訴師傅你的要求,比如面多點少點,面軟點硬點,這些都好懂,接下來就是行話了:重青、免青說的是放不放蔥或蒜,寬湯、緊湯說的是湯多少,拌麵就是不要湯,關於澆頭也有說法,澆頭一般默認是直接擱在面裡的,如果想單獨吃澆頭,就告訴廚師澆頭另放,也叫“過橋”,不過直接油炸的大排肯定不放在面裡,不用單獨叮囑。

學會這些“黑話”,你就是姑蘇一帶最會吃麵的崽

油炸的大排默認是單獨給你的 | 拍攝 薩爾茨堡的魚

有些做白湯的店裡也可以要紅湯白湯。姑蘇的麵湯大有講究,除開通常湯底的雞架豬骨,還要另加黃鱔骨頭和蝦殼一起煮。舊時的麵館,鱔絲和蝦仁都是自家產,僱工在大清早料理的,從而多出大把的黃鱔骨頭和蝦殼來熬湯。因此老人常說,澆頭不賣黃鱔和蝦仁的麵館,不是好麵館。這麵湯熬好後加入醬油分紅白,對應著澆頭的紅白。

學會這些“黑話”,你就是姑蘇一帶最會吃麵的崽

即使是一勺湯,也極為講究

姑蘇面的精髓還在湯底的一勺豬油。舊時候,這碗麵是給早起的工人和黃包車伕吃的,油水足了才長力氣,老店朱鴻興也是因此起家。現在的年輕人總嚷嚷著麵湯太油,有時候要求免油,就是不放碗底那勺豬油,不過啊,如果你要求放多油,店家多半不肯。

學會這些“黑話”,你就是姑蘇一帶最會吃麵的崽

經過重重考驗,恭喜你擁有了一碗適合自己喜好的面!

不過現在很多面店也與時俱進,都用pad電子下單,那些“隱藏菜單”、“黑話暗語”都出現在電子菜單欄的選項裡,想要什麼直接點。

學會這些“黑話”,你就是姑蘇一帶最會吃麵的崽

蘇州某面館的電子菜單 | 拍攝 薩爾茨堡的魚

03

吃澆頭也有講究

/ 跟著老饕學吃麵 /

蝦仁鱔糊、燜肉大排這些澆頭幾乎算是姑蘇面的“排面”了。以前有老人祝壽,有親戚難到的,便會給兩張麵票,也多是這幾樣。如今蘇州的老饕經常點一杯黃酒,要一份鱔糊,再來一份蝦仁。鱔糊是現炒的黃鱔,勾一點芡,蝦仁是手剝的蝦仁。鱔糊上會放上一捧切得細細密密的嫩薑絲,老人味重,也可以另加一份。先蘸著鱔糊的汁吃了薑絲,開了胃口,再下酒吃了蝦和黃鱔,最後叫一碗麵。這時的面得是緊湯(麵湯近乎只有一點),拿鱔糊蝦仁的汁拌來吃。

還有個澆頭叫“爆鱔”,彷彿樑溪脆鱔那樣把黃鱔炸枯,浸在酒和糖熬的甜汁裡,只是油炸太過,失了不少黃鱔滋味。

學會這些“黑話”,你就是姑蘇一帶最會吃麵的崽

陽春麵(緊湯)配炸鱔糊 | 拍攝 白咕

如果是燜肉澆頭,就要寬湯。燜肉是拿整塊五花肉煮的,切成大片。最好的是待到肉切到末尾,帶上些寸金軟骨,白瑩瑩的軟骨就彷彿是贏來的鑽石。拿到這樣的肉我就會歡呼雀躍,自以為中了大獎。吃的時候要將面翻上來蓋住燜肉,直到豬油都化開才好。如果奢侈一點,還可以叫燜蹄,就是拿蹄髈上拆下的肉用皮捲成一捆煮的,又更多了脂膏豐腴的美味。

學會這些“黑話”,你就是姑蘇一帶最會吃麵的崽

陽春麵+燜肉澆頭 | 拍攝 白咕

白湯白肉的楓鎮大肉面,肉是彷彿燜肉煮的,只是用醬油,因此是白肉。湯也是白湯,但楓鎮大肉面的白湯獨出心裁,加入了酒釀吊鮮。吃碗麵後看見碗底的米粒,千萬別以為是麵館沒洗乾淨碗。前些年是同德興做得好,這些年哪兒都有了。

學會這些“黑話”,你就是姑蘇一帶最會吃麵的崽

楓鎮大肉面 | 拍攝 白咕

學會這些“黑話”,你就是姑蘇一帶最會吃麵的崽

同德興的楓鎮大肉面,可以看到白色的酒糟 | 拍攝 薩爾茨堡的魚

想吃肉的還可以點大排。麵館的大排也有煮的和炸的兩種之分,可以事先問過店家。煮的是用醬油紅燒,炸的是掛糊炸成巨大一塊,叫做“面拖”,可以讓店家幫忙切成條。麵館的炸大排大多先用一點點咖喱粉醃過,據說是哪個老店的師傅獨創。

學會這些“黑話”,你就是姑蘇一帶最會吃麵的崽

面拖 | 豆果美食網網友香兒廚房

姑蘇人吃麵,還講究個時令。夏天就點滷鴨,叫白湯麵來吃。滷鴨也有兩種說法,一種是放著醬鴨用紅曲煮的,就不該汙了麵湯,要分開吃;也有崑山風格的白滷,可以放在湯裡泡軟一點吃。

夏初的時候還有三蝦面,那蝦仁蝦籽蝦腦炒在一起,拌麵為多,也可以配煎脆的麵餅叫做兩面黃。老蘇州是不捨得吃這個的,大清早從陽澄湖來的販子那裡買來當季抱卵的母蝦,趁鮮活用鹽水煮了就吃。甚至不等到飯點,早上買了早上就吃,待開始煮午飯的時候已經只剩滿桌蝦殼了,彷彿這樣才對得起這上好的時節。

學會這些“黑話”,你就是姑蘇一帶最會吃麵的崽

三蝦

.

我已經買好了去蘇州的車票,顧不得你們啦!

本文來自果殼

未經授權,禁止轉載

歡迎轉發到朋友圈

關 注 所 長

不 再 錯 過 好 文 章

"學會這些“黑話”,你就是姑蘇一帶最會吃麵的崽

也許你還未領略江南風光和美食,但一定對陽春麵有所耳聞。就著“陽春白雪”的意境,你肯定猜不到真正的一碗陽春麵會是什麼樣兒的。所長邀請一位蘇州土著,來跟大家講講再普通不過的陽春麵。

01

簡簡單單,清清白白

/ 就是一碗陽春麵 /

姑蘇的面,和別個地方最不一樣的,是撈麵師傅撈麵出鍋的一甩。以前用的是長筷子,將面撈到碗裡的時候一抖,便可以將面排整齊。現在多用耙簍,師傅也能一抖,將面在耙簍裡抖成一順。這面須是細面,圓而不扁,才能理成如同大背頭那樣完美的一捆。舀到碗裡,便是整整齊齊圓圓潤潤一片,飄在麵湯中間。陽春麵正是因此而來。撒上蒜花或蔥花(有些老人說以前是蔥花),面便是浮在一片青翠上的一片白了——自然落到個“陽春白雪”的名頭。

學會這些“黑話”,你就是姑蘇一帶最會吃麵的崽

撈麵過程看得很爽,面碼得整整齊齊 |《舌尖上的中國》

老饕吃陽春麵有“頭湯麵”的說法,大意是下面的沸水還沒混,麵條清爽的意思,所以他們會在大清早去麵館。不過這些年“頭湯麵”已經是噱頭居多了。

02

加上澆頭,就是另一碗麵

/ 學會這些"黑話",點碗心儀的面 /

如果你有機會去蘇州想來一碗名聲在外的陽春麵,端上來的就是這樣一碗只有點蔥花點綴的素面。也許,陽春白雪的雅意,只有拋棄了享受的清苦人才能得嘗一點吧。

陽春麵上加了澆頭就是其他的XX面了。在蘇州點面,進門是個收銀臺,牆上掛著牌子,你可以單點面,也可以點兩個澆頭什麼的。有趣的是,幾乎每家麵店的澆頭菜單裡,會有3個“隱藏菜單”:一是荷包蛋,一是燙青菜,一是薑絲。

學會這些“黑話”,你就是姑蘇一帶最會吃麵的崽

如果你不知道,碗裡連個燙青菜都沒有

繞過了收銀臺的“隱藏菜單”考驗,還有廚房窗口的一堆“黑話”等著你呢。以前吃麵收銀臺會給你一張麵票,需要你走到廚房那的窗口,把麵票給師傅,並詳細告訴師傅你的要求,比如面多點少點,面軟點硬點,這些都好懂,接下來就是行話了:重青、免青說的是放不放蔥或蒜,寬湯、緊湯說的是湯多少,拌麵就是不要湯,關於澆頭也有說法,澆頭一般默認是直接擱在面裡的,如果想單獨吃澆頭,就告訴廚師澆頭另放,也叫“過橋”,不過直接油炸的大排肯定不放在面裡,不用單獨叮囑。

學會這些“黑話”,你就是姑蘇一帶最會吃麵的崽

油炸的大排默認是單獨給你的 | 拍攝 薩爾茨堡的魚

有些做白湯的店裡也可以要紅湯白湯。姑蘇的麵湯大有講究,除開通常湯底的雞架豬骨,還要另加黃鱔骨頭和蝦殼一起煮。舊時的麵館,鱔絲和蝦仁都是自家產,僱工在大清早料理的,從而多出大把的黃鱔骨頭和蝦殼來熬湯。因此老人常說,澆頭不賣黃鱔和蝦仁的麵館,不是好麵館。這麵湯熬好後加入醬油分紅白,對應著澆頭的紅白。

學會這些“黑話”,你就是姑蘇一帶最會吃麵的崽

即使是一勺湯,也極為講究

姑蘇面的精髓還在湯底的一勺豬油。舊時候,這碗麵是給早起的工人和黃包車伕吃的,油水足了才長力氣,老店朱鴻興也是因此起家。現在的年輕人總嚷嚷著麵湯太油,有時候要求免油,就是不放碗底那勺豬油,不過啊,如果你要求放多油,店家多半不肯。

學會這些“黑話”,你就是姑蘇一帶最會吃麵的崽

經過重重考驗,恭喜你擁有了一碗適合自己喜好的面!

不過現在很多面店也與時俱進,都用pad電子下單,那些“隱藏菜單”、“黑話暗語”都出現在電子菜單欄的選項裡,想要什麼直接點。

學會這些“黑話”,你就是姑蘇一帶最會吃麵的崽

蘇州某面館的電子菜單 | 拍攝 薩爾茨堡的魚

03

吃澆頭也有講究

/ 跟著老饕學吃麵 /

蝦仁鱔糊、燜肉大排這些澆頭幾乎算是姑蘇面的“排面”了。以前有老人祝壽,有親戚難到的,便會給兩張麵票,也多是這幾樣。如今蘇州的老饕經常點一杯黃酒,要一份鱔糊,再來一份蝦仁。鱔糊是現炒的黃鱔,勾一點芡,蝦仁是手剝的蝦仁。鱔糊上會放上一捧切得細細密密的嫩薑絲,老人味重,也可以另加一份。先蘸著鱔糊的汁吃了薑絲,開了胃口,再下酒吃了蝦和黃鱔,最後叫一碗麵。這時的面得是緊湯(麵湯近乎只有一點),拿鱔糊蝦仁的汁拌來吃。

還有個澆頭叫“爆鱔”,彷彿樑溪脆鱔那樣把黃鱔炸枯,浸在酒和糖熬的甜汁裡,只是油炸太過,失了不少黃鱔滋味。

學會這些“黑話”,你就是姑蘇一帶最會吃麵的崽

陽春麵(緊湯)配炸鱔糊 | 拍攝 白咕

如果是燜肉澆頭,就要寬湯。燜肉是拿整塊五花肉煮的,切成大片。最好的是待到肉切到末尾,帶上些寸金軟骨,白瑩瑩的軟骨就彷彿是贏來的鑽石。拿到這樣的肉我就會歡呼雀躍,自以為中了大獎。吃的時候要將面翻上來蓋住燜肉,直到豬油都化開才好。如果奢侈一點,還可以叫燜蹄,就是拿蹄髈上拆下的肉用皮捲成一捆煮的,又更多了脂膏豐腴的美味。

學會這些“黑話”,你就是姑蘇一帶最會吃麵的崽

陽春麵+燜肉澆頭 | 拍攝 白咕

白湯白肉的楓鎮大肉面,肉是彷彿燜肉煮的,只是用醬油,因此是白肉。湯也是白湯,但楓鎮大肉面的白湯獨出心裁,加入了酒釀吊鮮。吃碗麵後看見碗底的米粒,千萬別以為是麵館沒洗乾淨碗。前些年是同德興做得好,這些年哪兒都有了。

學會這些“黑話”,你就是姑蘇一帶最會吃麵的崽

楓鎮大肉面 | 拍攝 白咕

學會這些“黑話”,你就是姑蘇一帶最會吃麵的崽

同德興的楓鎮大肉面,可以看到白色的酒糟 | 拍攝 薩爾茨堡的魚

想吃肉的還可以點大排。麵館的大排也有煮的和炸的兩種之分,可以事先問過店家。煮的是用醬油紅燒,炸的是掛糊炸成巨大一塊,叫做“面拖”,可以讓店家幫忙切成條。麵館的炸大排大多先用一點點咖喱粉醃過,據說是哪個老店的師傅獨創。

學會這些“黑話”,你就是姑蘇一帶最會吃麵的崽

面拖 | 豆果美食網網友香兒廚房

姑蘇人吃麵,還講究個時令。夏天就點滷鴨,叫白湯麵來吃。滷鴨也有兩種說法,一種是放著醬鴨用紅曲煮的,就不該汙了麵湯,要分開吃;也有崑山風格的白滷,可以放在湯裡泡軟一點吃。

夏初的時候還有三蝦面,那蝦仁蝦籽蝦腦炒在一起,拌麵為多,也可以配煎脆的麵餅叫做兩面黃。老蘇州是不捨得吃這個的,大清早從陽澄湖來的販子那裡買來當季抱卵的母蝦,趁鮮活用鹽水煮了就吃。甚至不等到飯點,早上買了早上就吃,待開始煮午飯的時候已經只剩滿桌蝦殼了,彷彿這樣才對得起這上好的時節。

學會這些“黑話”,你就是姑蘇一帶最會吃麵的崽

三蝦

.

我已經買好了去蘇州的車票,顧不得你們啦!

本文來自果殼

未經授權,禁止轉載

歡迎轉發到朋友圈

關 注 所 長

不 再 錯 過 好 文 章

學會這些“黑話”,你就是姑蘇一帶最會吃麵的崽"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