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斤百元的雞頭米,憑什麼征服了蘇州人的胃?'

"

中國人講究不時不食,前幾日在餐館,忽然看到菜單上更新了一份雞頭米的甜點。點了一份,雞頭米糖水,裡面放著當季桂圓,清淡溫潤,入口嚼著像是在吃玉米。

說到雞頭米,大家可能有一些陌生。我第一次知道的時候,是在去蘇州旅行的時候。蘇州人真的很會過日子,上次聊到了蘇州的綠豆湯,很多人都被這種豪配版的薄荷綠豆湯給嚇到。後來又說了三蝦面,而這些夏季美食還沒終結,一晃又到8月份,另一種水靈又軟糯的江南小食——雞頭米上市了。

"

中國人講究不時不食,前幾日在餐館,忽然看到菜單上更新了一份雞頭米的甜點。點了一份,雞頭米糖水,裡面放著當季桂圓,清淡溫潤,入口嚼著像是在吃玉米。

說到雞頭米,大家可能有一些陌生。我第一次知道的時候,是在去蘇州旅行的時候。蘇州人真的很會過日子,上次聊到了蘇州的綠豆湯,很多人都被這種豪配版的薄荷綠豆湯給嚇到。後來又說了三蝦面,而這些夏季美食還沒終結,一晃又到8月份,另一種水靈又軟糯的江南小食——雞頭米上市了。

一斤百元的雞頭米,憑什麼征服了蘇州人的胃?

每到八月中期,是我必買蘇州雞頭米的時候,“一塘蒲過一塘蓮,荇葉菱絲滿稻田,最是江南秋八月,雞頭米實蚌珠圓。”

在蘇州的糖水鋪裡吃到,我就被這種奇特的口感更征服了,它軟糯的口感,撲鼻的清香。

雞頭米來之不易

聽名字,你會覺得它好像是米類,主食的一種,事實上,雞頭米卻是長在蓮蓬下的。

明代《姑蘇志》記載:“芡實,葉似荷而大,俗名雞頭,狀類雞首也。出吳江者殼薄色綠味腴,出長洲車坊者色黃,有粳糯之分。”

"

中國人講究不時不食,前幾日在餐館,忽然看到菜單上更新了一份雞頭米的甜點。點了一份,雞頭米糖水,裡面放著當季桂圓,清淡溫潤,入口嚼著像是在吃玉米。

說到雞頭米,大家可能有一些陌生。我第一次知道的時候,是在去蘇州旅行的時候。蘇州人真的很會過日子,上次聊到了蘇州的綠豆湯,很多人都被這種豪配版的薄荷綠豆湯給嚇到。後來又說了三蝦面,而這些夏季美食還沒終結,一晃又到8月份,另一種水靈又軟糯的江南小食——雞頭米上市了。

一斤百元的雞頭米,憑什麼征服了蘇州人的胃?

每到八月中期,是我必買蘇州雞頭米的時候,“一塘蒲過一塘蓮,荇葉菱絲滿稻田,最是江南秋八月,雞頭米實蚌珠圓。”

在蘇州的糖水鋪裡吃到,我就被這種奇特的口感更征服了,它軟糯的口感,撲鼻的清香。

雞頭米來之不易

聽名字,你會覺得它好像是米類,主食的一種,事實上,雞頭米卻是長在蓮蓬下的。

明代《姑蘇志》記載:“芡實,葉似荷而大,俗名雞頭,狀類雞首也。出吳江者殼薄色綠味腴,出長洲車坊者色黃,有粳糯之分。”

一斤百元的雞頭米,憑什麼征服了蘇州人的胃?

雞頭米是長在江浙皖南方一帶水裡的一種睡蓮科被子類植物,又名芡實、雞頭果。而事實上,芡實並非江南所特有,南起東南亞北至北大荒的池沼、湖泊都能見到它們的身影。我國食用芡實的歷史十分悠久,江蘇海安青墩新石器時代遺址中就曾出土過大量芡實的種子,距今已有五千多年。

雖然除了蘇州外很多地方也有芡實,但蘇州一帶的卻為佳品,北方種植的芡實一般都比較瘦小,果實內的種子也少得多,一般也就2、30顆,口感較為粗糙,所以,北芡常被用來直接晒乾成為幹芡,製成芡實粉。

"

中國人講究不時不食,前幾日在餐館,忽然看到菜單上更新了一份雞頭米的甜點。點了一份,雞頭米糖水,裡面放著當季桂圓,清淡溫潤,入口嚼著像是在吃玉米。

說到雞頭米,大家可能有一些陌生。我第一次知道的時候,是在去蘇州旅行的時候。蘇州人真的很會過日子,上次聊到了蘇州的綠豆湯,很多人都被這種豪配版的薄荷綠豆湯給嚇到。後來又說了三蝦面,而這些夏季美食還沒終結,一晃又到8月份,另一種水靈又軟糯的江南小食——雞頭米上市了。

一斤百元的雞頭米,憑什麼征服了蘇州人的胃?

每到八月中期,是我必買蘇州雞頭米的時候,“一塘蒲過一塘蓮,荇葉菱絲滿稻田,最是江南秋八月,雞頭米實蚌珠圓。”

在蘇州的糖水鋪裡吃到,我就被這種奇特的口感更征服了,它軟糯的口感,撲鼻的清香。

雞頭米來之不易

聽名字,你會覺得它好像是米類,主食的一種,事實上,雞頭米卻是長在蓮蓬下的。

明代《姑蘇志》記載:“芡實,葉似荷而大,俗名雞頭,狀類雞首也。出吳江者殼薄色綠味腴,出長洲車坊者色黃,有粳糯之分。”

一斤百元的雞頭米,憑什麼征服了蘇州人的胃?

雞頭米是長在江浙皖南方一帶水裡的一種睡蓮科被子類植物,又名芡實、雞頭果。而事實上,芡實並非江南所特有,南起東南亞北至北大荒的池沼、湖泊都能見到它們的身影。我國食用芡實的歷史十分悠久,江蘇海安青墩新石器時代遺址中就曾出土過大量芡實的種子,距今已有五千多年。

雖然除了蘇州外很多地方也有芡實,但蘇州一帶的卻為佳品,北方種植的芡實一般都比較瘦小,果實內的種子也少得多,一般也就2、30顆,口感較為粗糙,所以,北芡常被用來直接晒乾成為幹芡,製成芡實粉。

一斤百元的雞頭米,憑什麼征服了蘇州人的胃?

而蘇州的芡實則大不相同,果實飽滿碩大,結籽可達七八十粒之多,白嫩可口。蘇州人對雞頭米愛得深沉,他們視它為珍寶,從採摘到烹飪,都花了大量的心思。

蘇州人是幸福的,因為靠著太湖,很容易就能吃到水八鮮,這八鮮指的是茭白、蓮藕、水芹、芡實(雞頭米)、茨菰(慈菇)、荸薺、蓴菜、菱八種長在水裡的植物。

"

中國人講究不時不食,前幾日在餐館,忽然看到菜單上更新了一份雞頭米的甜點。點了一份,雞頭米糖水,裡面放著當季桂圓,清淡溫潤,入口嚼著像是在吃玉米。

說到雞頭米,大家可能有一些陌生。我第一次知道的時候,是在去蘇州旅行的時候。蘇州人真的很會過日子,上次聊到了蘇州的綠豆湯,很多人都被這種豪配版的薄荷綠豆湯給嚇到。後來又說了三蝦面,而這些夏季美食還沒終結,一晃又到8月份,另一種水靈又軟糯的江南小食——雞頭米上市了。

一斤百元的雞頭米,憑什麼征服了蘇州人的胃?

每到八月中期,是我必買蘇州雞頭米的時候,“一塘蒲過一塘蓮,荇葉菱絲滿稻田,最是江南秋八月,雞頭米實蚌珠圓。”

在蘇州的糖水鋪裡吃到,我就被這種奇特的口感更征服了,它軟糯的口感,撲鼻的清香。

雞頭米來之不易

聽名字,你會覺得它好像是米類,主食的一種,事實上,雞頭米卻是長在蓮蓬下的。

明代《姑蘇志》記載:“芡實,葉似荷而大,俗名雞頭,狀類雞首也。出吳江者殼薄色綠味腴,出長洲車坊者色黃,有粳糯之分。”

一斤百元的雞頭米,憑什麼征服了蘇州人的胃?

雞頭米是長在江浙皖南方一帶水裡的一種睡蓮科被子類植物,又名芡實、雞頭果。而事實上,芡實並非江南所特有,南起東南亞北至北大荒的池沼、湖泊都能見到它們的身影。我國食用芡實的歷史十分悠久,江蘇海安青墩新石器時代遺址中就曾出土過大量芡實的種子,距今已有五千多年。

雖然除了蘇州外很多地方也有芡實,但蘇州一帶的卻為佳品,北方種植的芡實一般都比較瘦小,果實內的種子也少得多,一般也就2、30顆,口感較為粗糙,所以,北芡常被用來直接晒乾成為幹芡,製成芡實粉。

一斤百元的雞頭米,憑什麼征服了蘇州人的胃?

而蘇州的芡實則大不相同,果實飽滿碩大,結籽可達七八十粒之多,白嫩可口。蘇州人對雞頭米愛得深沉,他們視它為珍寶,從採摘到烹飪,都花了大量的心思。

蘇州人是幸福的,因為靠著太湖,很容易就能吃到水八鮮,這八鮮指的是茭白、蓮藕、水芹、芡實(雞頭米)、茨菰(慈菇)、荸薺、蓴菜、菱八種長在水裡的植物。

一斤百元的雞頭米,憑什麼征服了蘇州人的胃?

而雞頭米,它嬌貴可口,是蘇州時令裡的水仙子。

每年的八九月間。成熟的漿果為一頭帶尖的球形,大小和一隻橙子相當,有些表面會生有細刺,連著粗粗的葉柄,遠遠看去好似一隻雞頭,這便是“雞頭米”這個別稱的由來。

吃芡實,其實我們吃的是它的種子,這有點和剝蓮科的荷花的蓮蓬相似。

"

中國人講究不時不食,前幾日在餐館,忽然看到菜單上更新了一份雞頭米的甜點。點了一份,雞頭米糖水,裡面放著當季桂圓,清淡溫潤,入口嚼著像是在吃玉米。

說到雞頭米,大家可能有一些陌生。我第一次知道的時候,是在去蘇州旅行的時候。蘇州人真的很會過日子,上次聊到了蘇州的綠豆湯,很多人都被這種豪配版的薄荷綠豆湯給嚇到。後來又說了三蝦面,而這些夏季美食還沒終結,一晃又到8月份,另一種水靈又軟糯的江南小食——雞頭米上市了。

一斤百元的雞頭米,憑什麼征服了蘇州人的胃?

每到八月中期,是我必買蘇州雞頭米的時候,“一塘蒲過一塘蓮,荇葉菱絲滿稻田,最是江南秋八月,雞頭米實蚌珠圓。”

在蘇州的糖水鋪裡吃到,我就被這種奇特的口感更征服了,它軟糯的口感,撲鼻的清香。

雞頭米來之不易

聽名字,你會覺得它好像是米類,主食的一種,事實上,雞頭米卻是長在蓮蓬下的。

明代《姑蘇志》記載:“芡實,葉似荷而大,俗名雞頭,狀類雞首也。出吳江者殼薄色綠味腴,出長洲車坊者色黃,有粳糯之分。”

一斤百元的雞頭米,憑什麼征服了蘇州人的胃?

雞頭米是長在江浙皖南方一帶水裡的一種睡蓮科被子類植物,又名芡實、雞頭果。而事實上,芡實並非江南所特有,南起東南亞北至北大荒的池沼、湖泊都能見到它們的身影。我國食用芡實的歷史十分悠久,江蘇海安青墩新石器時代遺址中就曾出土過大量芡實的種子,距今已有五千多年。

雖然除了蘇州外很多地方也有芡實,但蘇州一帶的卻為佳品,北方種植的芡實一般都比較瘦小,果實內的種子也少得多,一般也就2、30顆,口感較為粗糙,所以,北芡常被用來直接晒乾成為幹芡,製成芡實粉。

一斤百元的雞頭米,憑什麼征服了蘇州人的胃?

而蘇州的芡實則大不相同,果實飽滿碩大,結籽可達七八十粒之多,白嫩可口。蘇州人對雞頭米愛得深沉,他們視它為珍寶,從採摘到烹飪,都花了大量的心思。

蘇州人是幸福的,因為靠著太湖,很容易就能吃到水八鮮,這八鮮指的是茭白、蓮藕、水芹、芡實(雞頭米)、茨菰(慈菇)、荸薺、蓴菜、菱八種長在水裡的植物。

一斤百元的雞頭米,憑什麼征服了蘇州人的胃?

而雞頭米,它嬌貴可口,是蘇州時令裡的水仙子。

每年的八九月間。成熟的漿果為一頭帶尖的球形,大小和一隻橙子相當,有些表面會生有細刺,連著粗粗的葉柄,遠遠看去好似一隻雞頭,這便是“雞頭米”這個別稱的由來。

吃芡實,其實我們吃的是它的種子,這有點和剝蓮科的荷花的蓮蓬相似。

一斤百元的雞頭米,憑什麼征服了蘇州人的胃?

採摘雞頭米,卻不是一個容易的活。因為南方的芡實,果實上沒有刺,但葉脈上有刺,採摘起來十分考驗人了。

為了不破壞雞頭米根植在水底的根系,採摘者要小心翼翼,手上拿著自制的竹刀,在水底裡來回摸索。瞄準水面上還未開放的花苞,順著花莖往下摸,在摸到合適的“雞頭”之後,便是竹刀出場的時候。竹刀在果實基部輕輕割開,以防誤傷果柄。下刀全憑經驗,如今只有老師傅才能做得了。

"

中國人講究不時不食,前幾日在餐館,忽然看到菜單上更新了一份雞頭米的甜點。點了一份,雞頭米糖水,裡面放著當季桂圓,清淡溫潤,入口嚼著像是在吃玉米。

說到雞頭米,大家可能有一些陌生。我第一次知道的時候,是在去蘇州旅行的時候。蘇州人真的很會過日子,上次聊到了蘇州的綠豆湯,很多人都被這種豪配版的薄荷綠豆湯給嚇到。後來又說了三蝦面,而這些夏季美食還沒終結,一晃又到8月份,另一種水靈又軟糯的江南小食——雞頭米上市了。

一斤百元的雞頭米,憑什麼征服了蘇州人的胃?

每到八月中期,是我必買蘇州雞頭米的時候,“一塘蒲過一塘蓮,荇葉菱絲滿稻田,最是江南秋八月,雞頭米實蚌珠圓。”

在蘇州的糖水鋪裡吃到,我就被這種奇特的口感更征服了,它軟糯的口感,撲鼻的清香。

雞頭米來之不易

聽名字,你會覺得它好像是米類,主食的一種,事實上,雞頭米卻是長在蓮蓬下的。

明代《姑蘇志》記載:“芡實,葉似荷而大,俗名雞頭,狀類雞首也。出吳江者殼薄色綠味腴,出長洲車坊者色黃,有粳糯之分。”

一斤百元的雞頭米,憑什麼征服了蘇州人的胃?

雞頭米是長在江浙皖南方一帶水裡的一種睡蓮科被子類植物,又名芡實、雞頭果。而事實上,芡實並非江南所特有,南起東南亞北至北大荒的池沼、湖泊都能見到它們的身影。我國食用芡實的歷史十分悠久,江蘇海安青墩新石器時代遺址中就曾出土過大量芡實的種子,距今已有五千多年。

雖然除了蘇州外很多地方也有芡實,但蘇州一帶的卻為佳品,北方種植的芡實一般都比較瘦小,果實內的種子也少得多,一般也就2、30顆,口感較為粗糙,所以,北芡常被用來直接晒乾成為幹芡,製成芡實粉。

一斤百元的雞頭米,憑什麼征服了蘇州人的胃?

而蘇州的芡實則大不相同,果實飽滿碩大,結籽可達七八十粒之多,白嫩可口。蘇州人對雞頭米愛得深沉,他們視它為珍寶,從採摘到烹飪,都花了大量的心思。

蘇州人是幸福的,因為靠著太湖,很容易就能吃到水八鮮,這八鮮指的是茭白、蓮藕、水芹、芡實(雞頭米)、茨菰(慈菇)、荸薺、蓴菜、菱八種長在水裡的植物。

一斤百元的雞頭米,憑什麼征服了蘇州人的胃?

而雞頭米,它嬌貴可口,是蘇州時令裡的水仙子。

每年的八九月間。成熟的漿果為一頭帶尖的球形,大小和一隻橙子相當,有些表面會生有細刺,連著粗粗的葉柄,遠遠看去好似一隻雞頭,這便是“雞頭米”這個別稱的由來。

吃芡實,其實我們吃的是它的種子,這有點和剝蓮科的荷花的蓮蓬相似。

一斤百元的雞頭米,憑什麼征服了蘇州人的胃?

採摘雞頭米,卻不是一個容易的活。因為南方的芡實,果實上沒有刺,但葉脈上有刺,採摘起來十分考驗人了。

為了不破壞雞頭米根植在水底的根系,採摘者要小心翼翼,手上拿著自制的竹刀,在水底裡來回摸索。瞄準水面上還未開放的花苞,順著花莖往下摸,在摸到合適的“雞頭”之後,便是竹刀出場的時候。竹刀在果實基部輕輕割開,以防誤傷果柄。下刀全憑經驗,如今只有老師傅才能做得了。

一斤百元的雞頭米,憑什麼征服了蘇州人的胃?

"

中國人講究不時不食,前幾日在餐館,忽然看到菜單上更新了一份雞頭米的甜點。點了一份,雞頭米糖水,裡面放著當季桂圓,清淡溫潤,入口嚼著像是在吃玉米。

說到雞頭米,大家可能有一些陌生。我第一次知道的時候,是在去蘇州旅行的時候。蘇州人真的很會過日子,上次聊到了蘇州的綠豆湯,很多人都被這種豪配版的薄荷綠豆湯給嚇到。後來又說了三蝦面,而這些夏季美食還沒終結,一晃又到8月份,另一種水靈又軟糯的江南小食——雞頭米上市了。

一斤百元的雞頭米,憑什麼征服了蘇州人的胃?

每到八月中期,是我必買蘇州雞頭米的時候,“一塘蒲過一塘蓮,荇葉菱絲滿稻田,最是江南秋八月,雞頭米實蚌珠圓。”

在蘇州的糖水鋪裡吃到,我就被這種奇特的口感更征服了,它軟糯的口感,撲鼻的清香。

雞頭米來之不易

聽名字,你會覺得它好像是米類,主食的一種,事實上,雞頭米卻是長在蓮蓬下的。

明代《姑蘇志》記載:“芡實,葉似荷而大,俗名雞頭,狀類雞首也。出吳江者殼薄色綠味腴,出長洲車坊者色黃,有粳糯之分。”

一斤百元的雞頭米,憑什麼征服了蘇州人的胃?

雞頭米是長在江浙皖南方一帶水裡的一種睡蓮科被子類植物,又名芡實、雞頭果。而事實上,芡實並非江南所特有,南起東南亞北至北大荒的池沼、湖泊都能見到它們的身影。我國食用芡實的歷史十分悠久,江蘇海安青墩新石器時代遺址中就曾出土過大量芡實的種子,距今已有五千多年。

雖然除了蘇州外很多地方也有芡實,但蘇州一帶的卻為佳品,北方種植的芡實一般都比較瘦小,果實內的種子也少得多,一般也就2、30顆,口感較為粗糙,所以,北芡常被用來直接晒乾成為幹芡,製成芡實粉。

一斤百元的雞頭米,憑什麼征服了蘇州人的胃?

而蘇州的芡實則大不相同,果實飽滿碩大,結籽可達七八十粒之多,白嫩可口。蘇州人對雞頭米愛得深沉,他們視它為珍寶,從採摘到烹飪,都花了大量的心思。

蘇州人是幸福的,因為靠著太湖,很容易就能吃到水八鮮,這八鮮指的是茭白、蓮藕、水芹、芡實(雞頭米)、茨菰(慈菇)、荸薺、蓴菜、菱八種長在水裡的植物。

一斤百元的雞頭米,憑什麼征服了蘇州人的胃?

而雞頭米,它嬌貴可口,是蘇州時令裡的水仙子。

每年的八九月間。成熟的漿果為一頭帶尖的球形,大小和一隻橙子相當,有些表面會生有細刺,連著粗粗的葉柄,遠遠看去好似一隻雞頭,這便是“雞頭米”這個別稱的由來。

吃芡實,其實我們吃的是它的種子,這有點和剝蓮科的荷花的蓮蓬相似。

一斤百元的雞頭米,憑什麼征服了蘇州人的胃?

採摘雞頭米,卻不是一個容易的活。因為南方的芡實,果實上沒有刺,但葉脈上有刺,採摘起來十分考驗人了。

為了不破壞雞頭米根植在水底的根系,採摘者要小心翼翼,手上拿著自制的竹刀,在水底裡來回摸索。瞄準水面上還未開放的花苞,順著花莖往下摸,在摸到合適的“雞頭”之後,便是竹刀出場的時候。竹刀在果實基部輕輕割開,以防誤傷果柄。下刀全憑經驗,如今只有老師傅才能做得了。

一斤百元的雞頭米,憑什麼征服了蘇州人的胃?

一斤百元的雞頭米,憑什麼征服了蘇州人的胃?

而雞頭米撈上來,才是艱難勞作的開始。

採摘後24小時內必須要要手工剝開蓮蓬,當蓮蓬變成子,子去殼才能成為“米”。

"

中國人講究不時不食,前幾日在餐館,忽然看到菜單上更新了一份雞頭米的甜點。點了一份,雞頭米糖水,裡面放著當季桂圓,清淡溫潤,入口嚼著像是在吃玉米。

說到雞頭米,大家可能有一些陌生。我第一次知道的時候,是在去蘇州旅行的時候。蘇州人真的很會過日子,上次聊到了蘇州的綠豆湯,很多人都被這種豪配版的薄荷綠豆湯給嚇到。後來又說了三蝦面,而這些夏季美食還沒終結,一晃又到8月份,另一種水靈又軟糯的江南小食——雞頭米上市了。

一斤百元的雞頭米,憑什麼征服了蘇州人的胃?

每到八月中期,是我必買蘇州雞頭米的時候,“一塘蒲過一塘蓮,荇葉菱絲滿稻田,最是江南秋八月,雞頭米實蚌珠圓。”

在蘇州的糖水鋪裡吃到,我就被這種奇特的口感更征服了,它軟糯的口感,撲鼻的清香。

雞頭米來之不易

聽名字,你會覺得它好像是米類,主食的一種,事實上,雞頭米卻是長在蓮蓬下的。

明代《姑蘇志》記載:“芡實,葉似荷而大,俗名雞頭,狀類雞首也。出吳江者殼薄色綠味腴,出長洲車坊者色黃,有粳糯之分。”

一斤百元的雞頭米,憑什麼征服了蘇州人的胃?

雞頭米是長在江浙皖南方一帶水裡的一種睡蓮科被子類植物,又名芡實、雞頭果。而事實上,芡實並非江南所特有,南起東南亞北至北大荒的池沼、湖泊都能見到它們的身影。我國食用芡實的歷史十分悠久,江蘇海安青墩新石器時代遺址中就曾出土過大量芡實的種子,距今已有五千多年。

雖然除了蘇州外很多地方也有芡實,但蘇州一帶的卻為佳品,北方種植的芡實一般都比較瘦小,果實內的種子也少得多,一般也就2、30顆,口感較為粗糙,所以,北芡常被用來直接晒乾成為幹芡,製成芡實粉。

一斤百元的雞頭米,憑什麼征服了蘇州人的胃?

而蘇州的芡實則大不相同,果實飽滿碩大,結籽可達七八十粒之多,白嫩可口。蘇州人對雞頭米愛得深沉,他們視它為珍寶,從採摘到烹飪,都花了大量的心思。

蘇州人是幸福的,因為靠著太湖,很容易就能吃到水八鮮,這八鮮指的是茭白、蓮藕、水芹、芡實(雞頭米)、茨菰(慈菇)、荸薺、蓴菜、菱八種長在水裡的植物。

一斤百元的雞頭米,憑什麼征服了蘇州人的胃?

而雞頭米,它嬌貴可口,是蘇州時令裡的水仙子。

每年的八九月間。成熟的漿果為一頭帶尖的球形,大小和一隻橙子相當,有些表面會生有細刺,連著粗粗的葉柄,遠遠看去好似一隻雞頭,這便是“雞頭米”這個別稱的由來。

吃芡實,其實我們吃的是它的種子,這有點和剝蓮科的荷花的蓮蓬相似。

一斤百元的雞頭米,憑什麼征服了蘇州人的胃?

採摘雞頭米,卻不是一個容易的活。因為南方的芡實,果實上沒有刺,但葉脈上有刺,採摘起來十分考驗人了。

為了不破壞雞頭米根植在水底的根系,採摘者要小心翼翼,手上拿著自制的竹刀,在水底裡來回摸索。瞄準水面上還未開放的花苞,順著花莖往下摸,在摸到合適的“雞頭”之後,便是竹刀出場的時候。竹刀在果實基部輕輕割開,以防誤傷果柄。下刀全憑經驗,如今只有老師傅才能做得了。

一斤百元的雞頭米,憑什麼征服了蘇州人的胃?

一斤百元的雞頭米,憑什麼征服了蘇州人的胃?

而雞頭米撈上來,才是艱難勞作的開始。

採摘後24小時內必須要要手工剝開蓮蓬,當蓮蓬變成子,子去殼才能成為“米”。

一斤百元的雞頭米,憑什麼征服了蘇州人的胃?

不同的是雞頭米果實外裹著一層厚厚的外殼,而且由於外殼是韌性的,只能用手去剝,所以必須戴上鐵指甲在大拇指上,否則自己的指甲就會嚴重受損。但即使有了鐵指甲這樣藉助外力的工具,一人一天最多也剝不了一公斤。

"

中國人講究不時不食,前幾日在餐館,忽然看到菜單上更新了一份雞頭米的甜點。點了一份,雞頭米糖水,裡面放著當季桂圓,清淡溫潤,入口嚼著像是在吃玉米。

說到雞頭米,大家可能有一些陌生。我第一次知道的時候,是在去蘇州旅行的時候。蘇州人真的很會過日子,上次聊到了蘇州的綠豆湯,很多人都被這種豪配版的薄荷綠豆湯給嚇到。後來又說了三蝦面,而這些夏季美食還沒終結,一晃又到8月份,另一種水靈又軟糯的江南小食——雞頭米上市了。

一斤百元的雞頭米,憑什麼征服了蘇州人的胃?

每到八月中期,是我必買蘇州雞頭米的時候,“一塘蒲過一塘蓮,荇葉菱絲滿稻田,最是江南秋八月,雞頭米實蚌珠圓。”

在蘇州的糖水鋪裡吃到,我就被這種奇特的口感更征服了,它軟糯的口感,撲鼻的清香。

雞頭米來之不易

聽名字,你會覺得它好像是米類,主食的一種,事實上,雞頭米卻是長在蓮蓬下的。

明代《姑蘇志》記載:“芡實,葉似荷而大,俗名雞頭,狀類雞首也。出吳江者殼薄色綠味腴,出長洲車坊者色黃,有粳糯之分。”

一斤百元的雞頭米,憑什麼征服了蘇州人的胃?

雞頭米是長在江浙皖南方一帶水裡的一種睡蓮科被子類植物,又名芡實、雞頭果。而事實上,芡實並非江南所特有,南起東南亞北至北大荒的池沼、湖泊都能見到它們的身影。我國食用芡實的歷史十分悠久,江蘇海安青墩新石器時代遺址中就曾出土過大量芡實的種子,距今已有五千多年。

雖然除了蘇州外很多地方也有芡實,但蘇州一帶的卻為佳品,北方種植的芡實一般都比較瘦小,果實內的種子也少得多,一般也就2、30顆,口感較為粗糙,所以,北芡常被用來直接晒乾成為幹芡,製成芡實粉。

一斤百元的雞頭米,憑什麼征服了蘇州人的胃?

而蘇州的芡實則大不相同,果實飽滿碩大,結籽可達七八十粒之多,白嫩可口。蘇州人對雞頭米愛得深沉,他們視它為珍寶,從採摘到烹飪,都花了大量的心思。

蘇州人是幸福的,因為靠著太湖,很容易就能吃到水八鮮,這八鮮指的是茭白、蓮藕、水芹、芡實(雞頭米)、茨菰(慈菇)、荸薺、蓴菜、菱八種長在水裡的植物。

一斤百元的雞頭米,憑什麼征服了蘇州人的胃?

而雞頭米,它嬌貴可口,是蘇州時令裡的水仙子。

每年的八九月間。成熟的漿果為一頭帶尖的球形,大小和一隻橙子相當,有些表面會生有細刺,連著粗粗的葉柄,遠遠看去好似一隻雞頭,這便是“雞頭米”這個別稱的由來。

吃芡實,其實我們吃的是它的種子,這有點和剝蓮科的荷花的蓮蓬相似。

一斤百元的雞頭米,憑什麼征服了蘇州人的胃?

採摘雞頭米,卻不是一個容易的活。因為南方的芡實,果實上沒有刺,但葉脈上有刺,採摘起來十分考驗人了。

為了不破壞雞頭米根植在水底的根系,採摘者要小心翼翼,手上拿著自制的竹刀,在水底裡來回摸索。瞄準水面上還未開放的花苞,順著花莖往下摸,在摸到合適的“雞頭”之後,便是竹刀出場的時候。竹刀在果實基部輕輕割開,以防誤傷果柄。下刀全憑經驗,如今只有老師傅才能做得了。

一斤百元的雞頭米,憑什麼征服了蘇州人的胃?

一斤百元的雞頭米,憑什麼征服了蘇州人的胃?

而雞頭米撈上來,才是艱難勞作的開始。

採摘後24小時內必須要要手工剝開蓮蓬,當蓮蓬變成子,子去殼才能成為“米”。

一斤百元的雞頭米,憑什麼征服了蘇州人的胃?

不同的是雞頭米果實外裹著一層厚厚的外殼,而且由於外殼是韌性的,只能用手去剝,所以必須戴上鐵指甲在大拇指上,否則自己的指甲就會嚴重受損。但即使有了鐵指甲這樣藉助外力的工具,一人一天最多也剝不了一公斤。

一斤百元的雞頭米,憑什麼征服了蘇州人的胃?

剝果皮、褪種皮,這樣才能看見雞頭米最嬌羞的模樣。過程還得時刻提防它破汁。

剝完後,那些破損的雞頭米會被晒乾成南北乾貨或藥材,運送至廣東等地,而那些完好無損的幸運兒,叫作“大丹”,順理成章地上了蘇州人的餐桌。

當然,如果有機會在八月去到蘇州,可以去葑門橫街、山塘街、東大街,這些老街走走,夏秋之間,雞頭米攤位就是蘇州的一道風景。攤主現剝現賣,買家邊看邊詢價。

"

中國人講究不時不食,前幾日在餐館,忽然看到菜單上更新了一份雞頭米的甜點。點了一份,雞頭米糖水,裡面放著當季桂圓,清淡溫潤,入口嚼著像是在吃玉米。

說到雞頭米,大家可能有一些陌生。我第一次知道的時候,是在去蘇州旅行的時候。蘇州人真的很會過日子,上次聊到了蘇州的綠豆湯,很多人都被這種豪配版的薄荷綠豆湯給嚇到。後來又說了三蝦面,而這些夏季美食還沒終結,一晃又到8月份,另一種水靈又軟糯的江南小食——雞頭米上市了。

一斤百元的雞頭米,憑什麼征服了蘇州人的胃?

每到八月中期,是我必買蘇州雞頭米的時候,“一塘蒲過一塘蓮,荇葉菱絲滿稻田,最是江南秋八月,雞頭米實蚌珠圓。”

在蘇州的糖水鋪裡吃到,我就被這種奇特的口感更征服了,它軟糯的口感,撲鼻的清香。

雞頭米來之不易

聽名字,你會覺得它好像是米類,主食的一種,事實上,雞頭米卻是長在蓮蓬下的。

明代《姑蘇志》記載:“芡實,葉似荷而大,俗名雞頭,狀類雞首也。出吳江者殼薄色綠味腴,出長洲車坊者色黃,有粳糯之分。”

一斤百元的雞頭米,憑什麼征服了蘇州人的胃?

雞頭米是長在江浙皖南方一帶水裡的一種睡蓮科被子類植物,又名芡實、雞頭果。而事實上,芡實並非江南所特有,南起東南亞北至北大荒的池沼、湖泊都能見到它們的身影。我國食用芡實的歷史十分悠久,江蘇海安青墩新石器時代遺址中就曾出土過大量芡實的種子,距今已有五千多年。

雖然除了蘇州外很多地方也有芡實,但蘇州一帶的卻為佳品,北方種植的芡實一般都比較瘦小,果實內的種子也少得多,一般也就2、30顆,口感較為粗糙,所以,北芡常被用來直接晒乾成為幹芡,製成芡實粉。

一斤百元的雞頭米,憑什麼征服了蘇州人的胃?

而蘇州的芡實則大不相同,果實飽滿碩大,結籽可達七八十粒之多,白嫩可口。蘇州人對雞頭米愛得深沉,他們視它為珍寶,從採摘到烹飪,都花了大量的心思。

蘇州人是幸福的,因為靠著太湖,很容易就能吃到水八鮮,這八鮮指的是茭白、蓮藕、水芹、芡實(雞頭米)、茨菰(慈菇)、荸薺、蓴菜、菱八種長在水裡的植物。

一斤百元的雞頭米,憑什麼征服了蘇州人的胃?

而雞頭米,它嬌貴可口,是蘇州時令裡的水仙子。

每年的八九月間。成熟的漿果為一頭帶尖的球形,大小和一隻橙子相當,有些表面會生有細刺,連著粗粗的葉柄,遠遠看去好似一隻雞頭,這便是“雞頭米”這個別稱的由來。

吃芡實,其實我們吃的是它的種子,這有點和剝蓮科的荷花的蓮蓬相似。

一斤百元的雞頭米,憑什麼征服了蘇州人的胃?

採摘雞頭米,卻不是一個容易的活。因為南方的芡實,果實上沒有刺,但葉脈上有刺,採摘起來十分考驗人了。

為了不破壞雞頭米根植在水底的根系,採摘者要小心翼翼,手上拿著自制的竹刀,在水底裡來回摸索。瞄準水面上還未開放的花苞,順著花莖往下摸,在摸到合適的“雞頭”之後,便是竹刀出場的時候。竹刀在果實基部輕輕割開,以防誤傷果柄。下刀全憑經驗,如今只有老師傅才能做得了。

一斤百元的雞頭米,憑什麼征服了蘇州人的胃?

一斤百元的雞頭米,憑什麼征服了蘇州人的胃?

而雞頭米撈上來,才是艱難勞作的開始。

採摘後24小時內必須要要手工剝開蓮蓬,當蓮蓬變成子,子去殼才能成為“米”。

一斤百元的雞頭米,憑什麼征服了蘇州人的胃?

不同的是雞頭米果實外裹著一層厚厚的外殼,而且由於外殼是韌性的,只能用手去剝,所以必須戴上鐵指甲在大拇指上,否則自己的指甲就會嚴重受損。但即使有了鐵指甲這樣藉助外力的工具,一人一天最多也剝不了一公斤。

一斤百元的雞頭米,憑什麼征服了蘇州人的胃?

剝果皮、褪種皮,這樣才能看見雞頭米最嬌羞的模樣。過程還得時刻提防它破汁。

剝完後,那些破損的雞頭米會被晒乾成南北乾貨或藥材,運送至廣東等地,而那些完好無損的幸運兒,叫作“大丹”,順理成章地上了蘇州人的餐桌。

當然,如果有機會在八月去到蘇州,可以去葑門橫街、山塘街、東大街,這些老街走走,夏秋之間,雞頭米攤位就是蘇州的一道風景。攤主現剝現賣,買家邊看邊詢價。

一斤百元的雞頭米,憑什麼征服了蘇州人的胃?

一面篩、一兩個鐵片指甲套、一個小板凳、一袋子黑實滑溜的水雞頭,很多商販一撥就是一整天,場面壯觀。剝好的雞頭米,一斤能賣120。不太懂行情的新蘇州人,一聽這價格,多數扭頭便走。

但老蘇州人知道,其中過程的艱辛。之所以要下血本是雞頭米,因為它滋陰補腎,是一種對身體很好的珍貴食材。

"

中國人講究不時不食,前幾日在餐館,忽然看到菜單上更新了一份雞頭米的甜點。點了一份,雞頭米糖水,裡面放著當季桂圓,清淡溫潤,入口嚼著像是在吃玉米。

說到雞頭米,大家可能有一些陌生。我第一次知道的時候,是在去蘇州旅行的時候。蘇州人真的很會過日子,上次聊到了蘇州的綠豆湯,很多人都被這種豪配版的薄荷綠豆湯給嚇到。後來又說了三蝦面,而這些夏季美食還沒終結,一晃又到8月份,另一種水靈又軟糯的江南小食——雞頭米上市了。

一斤百元的雞頭米,憑什麼征服了蘇州人的胃?

每到八月中期,是我必買蘇州雞頭米的時候,“一塘蒲過一塘蓮,荇葉菱絲滿稻田,最是江南秋八月,雞頭米實蚌珠圓。”

在蘇州的糖水鋪裡吃到,我就被這種奇特的口感更征服了,它軟糯的口感,撲鼻的清香。

雞頭米來之不易

聽名字,你會覺得它好像是米類,主食的一種,事實上,雞頭米卻是長在蓮蓬下的。

明代《姑蘇志》記載:“芡實,葉似荷而大,俗名雞頭,狀類雞首也。出吳江者殼薄色綠味腴,出長洲車坊者色黃,有粳糯之分。”

一斤百元的雞頭米,憑什麼征服了蘇州人的胃?

雞頭米是長在江浙皖南方一帶水裡的一種睡蓮科被子類植物,又名芡實、雞頭果。而事實上,芡實並非江南所特有,南起東南亞北至北大荒的池沼、湖泊都能見到它們的身影。我國食用芡實的歷史十分悠久,江蘇海安青墩新石器時代遺址中就曾出土過大量芡實的種子,距今已有五千多年。

雖然除了蘇州外很多地方也有芡實,但蘇州一帶的卻為佳品,北方種植的芡實一般都比較瘦小,果實內的種子也少得多,一般也就2、30顆,口感較為粗糙,所以,北芡常被用來直接晒乾成為幹芡,製成芡實粉。

一斤百元的雞頭米,憑什麼征服了蘇州人的胃?

而蘇州的芡實則大不相同,果實飽滿碩大,結籽可達七八十粒之多,白嫩可口。蘇州人對雞頭米愛得深沉,他們視它為珍寶,從採摘到烹飪,都花了大量的心思。

蘇州人是幸福的,因為靠著太湖,很容易就能吃到水八鮮,這八鮮指的是茭白、蓮藕、水芹、芡實(雞頭米)、茨菰(慈菇)、荸薺、蓴菜、菱八種長在水裡的植物。

一斤百元的雞頭米,憑什麼征服了蘇州人的胃?

而雞頭米,它嬌貴可口,是蘇州時令裡的水仙子。

每年的八九月間。成熟的漿果為一頭帶尖的球形,大小和一隻橙子相當,有些表面會生有細刺,連著粗粗的葉柄,遠遠看去好似一隻雞頭,這便是“雞頭米”這個別稱的由來。

吃芡實,其實我們吃的是它的種子,這有點和剝蓮科的荷花的蓮蓬相似。

一斤百元的雞頭米,憑什麼征服了蘇州人的胃?

採摘雞頭米,卻不是一個容易的活。因為南方的芡實,果實上沒有刺,但葉脈上有刺,採摘起來十分考驗人了。

為了不破壞雞頭米根植在水底的根系,採摘者要小心翼翼,手上拿著自制的竹刀,在水底裡來回摸索。瞄準水面上還未開放的花苞,順著花莖往下摸,在摸到合適的“雞頭”之後,便是竹刀出場的時候。竹刀在果實基部輕輕割開,以防誤傷果柄。下刀全憑經驗,如今只有老師傅才能做得了。

一斤百元的雞頭米,憑什麼征服了蘇州人的胃?

一斤百元的雞頭米,憑什麼征服了蘇州人的胃?

而雞頭米撈上來,才是艱難勞作的開始。

採摘後24小時內必須要要手工剝開蓮蓬,當蓮蓬變成子,子去殼才能成為“米”。

一斤百元的雞頭米,憑什麼征服了蘇州人的胃?

不同的是雞頭米果實外裹著一層厚厚的外殼,而且由於外殼是韌性的,只能用手去剝,所以必須戴上鐵指甲在大拇指上,否則自己的指甲就會嚴重受損。但即使有了鐵指甲這樣藉助外力的工具,一人一天最多也剝不了一公斤。

一斤百元的雞頭米,憑什麼征服了蘇州人的胃?

剝果皮、褪種皮,這樣才能看見雞頭米最嬌羞的模樣。過程還得時刻提防它破汁。

剝完後,那些破損的雞頭米會被晒乾成南北乾貨或藥材,運送至廣東等地,而那些完好無損的幸運兒,叫作“大丹”,順理成章地上了蘇州人的餐桌。

當然,如果有機會在八月去到蘇州,可以去葑門橫街、山塘街、東大街,這些老街走走,夏秋之間,雞頭米攤位就是蘇州的一道風景。攤主現剝現賣,買家邊看邊詢價。

一斤百元的雞頭米,憑什麼征服了蘇州人的胃?

一面篩、一兩個鐵片指甲套、一個小板凳、一袋子黑實滑溜的水雞頭,很多商販一撥就是一整天,場面壯觀。剝好的雞頭米,一斤能賣120。不太懂行情的新蘇州人,一聽這價格,多數扭頭便走。

但老蘇州人知道,其中過程的艱辛。之所以要下血本是雞頭米,因為它滋陰補腎,是一種對身體很好的珍貴食材。

一斤百元的雞頭米,憑什麼征服了蘇州人的胃?

雞頭米是百搭的

“三伏池塘沸,雞頭美可烹,香囊連錦破,玉指剝珠明”,宋代陶弼的一首《雞頭》,讓人對雞頭米充滿食慾。

如何做雞頭米,在蘇州你能看到兩派的做法。一派是鹹的,入菜,一派是甜的,要麼做成飲品,要麼煮成糖水。

"

中國人講究不時不食,前幾日在餐館,忽然看到菜單上更新了一份雞頭米的甜點。點了一份,雞頭米糖水,裡面放著當季桂圓,清淡溫潤,入口嚼著像是在吃玉米。

說到雞頭米,大家可能有一些陌生。我第一次知道的時候,是在去蘇州旅行的時候。蘇州人真的很會過日子,上次聊到了蘇州的綠豆湯,很多人都被這種豪配版的薄荷綠豆湯給嚇到。後來又說了三蝦面,而這些夏季美食還沒終結,一晃又到8月份,另一種水靈又軟糯的江南小食——雞頭米上市了。

一斤百元的雞頭米,憑什麼征服了蘇州人的胃?

每到八月中期,是我必買蘇州雞頭米的時候,“一塘蒲過一塘蓮,荇葉菱絲滿稻田,最是江南秋八月,雞頭米實蚌珠圓。”

在蘇州的糖水鋪裡吃到,我就被這種奇特的口感更征服了,它軟糯的口感,撲鼻的清香。

雞頭米來之不易

聽名字,你會覺得它好像是米類,主食的一種,事實上,雞頭米卻是長在蓮蓬下的。

明代《姑蘇志》記載:“芡實,葉似荷而大,俗名雞頭,狀類雞首也。出吳江者殼薄色綠味腴,出長洲車坊者色黃,有粳糯之分。”

一斤百元的雞頭米,憑什麼征服了蘇州人的胃?

雞頭米是長在江浙皖南方一帶水裡的一種睡蓮科被子類植物,又名芡實、雞頭果。而事實上,芡實並非江南所特有,南起東南亞北至北大荒的池沼、湖泊都能見到它們的身影。我國食用芡實的歷史十分悠久,江蘇海安青墩新石器時代遺址中就曾出土過大量芡實的種子,距今已有五千多年。

雖然除了蘇州外很多地方也有芡實,但蘇州一帶的卻為佳品,北方種植的芡實一般都比較瘦小,果實內的種子也少得多,一般也就2、30顆,口感較為粗糙,所以,北芡常被用來直接晒乾成為幹芡,製成芡實粉。

一斤百元的雞頭米,憑什麼征服了蘇州人的胃?

而蘇州的芡實則大不相同,果實飽滿碩大,結籽可達七八十粒之多,白嫩可口。蘇州人對雞頭米愛得深沉,他們視它為珍寶,從採摘到烹飪,都花了大量的心思。

蘇州人是幸福的,因為靠著太湖,很容易就能吃到水八鮮,這八鮮指的是茭白、蓮藕、水芹、芡實(雞頭米)、茨菰(慈菇)、荸薺、蓴菜、菱八種長在水裡的植物。

一斤百元的雞頭米,憑什麼征服了蘇州人的胃?

而雞頭米,它嬌貴可口,是蘇州時令裡的水仙子。

每年的八九月間。成熟的漿果為一頭帶尖的球形,大小和一隻橙子相當,有些表面會生有細刺,連著粗粗的葉柄,遠遠看去好似一隻雞頭,這便是“雞頭米”這個別稱的由來。

吃芡實,其實我們吃的是它的種子,這有點和剝蓮科的荷花的蓮蓬相似。

一斤百元的雞頭米,憑什麼征服了蘇州人的胃?

採摘雞頭米,卻不是一個容易的活。因為南方的芡實,果實上沒有刺,但葉脈上有刺,採摘起來十分考驗人了。

為了不破壞雞頭米根植在水底的根系,採摘者要小心翼翼,手上拿著自制的竹刀,在水底裡來回摸索。瞄準水面上還未開放的花苞,順著花莖往下摸,在摸到合適的“雞頭”之後,便是竹刀出場的時候。竹刀在果實基部輕輕割開,以防誤傷果柄。下刀全憑經驗,如今只有老師傅才能做得了。

一斤百元的雞頭米,憑什麼征服了蘇州人的胃?

一斤百元的雞頭米,憑什麼征服了蘇州人的胃?

而雞頭米撈上來,才是艱難勞作的開始。

採摘後24小時內必須要要手工剝開蓮蓬,當蓮蓬變成子,子去殼才能成為“米”。

一斤百元的雞頭米,憑什麼征服了蘇州人的胃?

不同的是雞頭米果實外裹著一層厚厚的外殼,而且由於外殼是韌性的,只能用手去剝,所以必須戴上鐵指甲在大拇指上,否則自己的指甲就會嚴重受損。但即使有了鐵指甲這樣藉助外力的工具,一人一天最多也剝不了一公斤。

一斤百元的雞頭米,憑什麼征服了蘇州人的胃?

剝果皮、褪種皮,這樣才能看見雞頭米最嬌羞的模樣。過程還得時刻提防它破汁。

剝完後,那些破損的雞頭米會被晒乾成南北乾貨或藥材,運送至廣東等地,而那些完好無損的幸運兒,叫作“大丹”,順理成章地上了蘇州人的餐桌。

當然,如果有機會在八月去到蘇州,可以去葑門橫街、山塘街、東大街,這些老街走走,夏秋之間,雞頭米攤位就是蘇州的一道風景。攤主現剝現賣,買家邊看邊詢價。

一斤百元的雞頭米,憑什麼征服了蘇州人的胃?

一面篩、一兩個鐵片指甲套、一個小板凳、一袋子黑實滑溜的水雞頭,很多商販一撥就是一整天,場面壯觀。剝好的雞頭米,一斤能賣120。不太懂行情的新蘇州人,一聽這價格,多數扭頭便走。

但老蘇州人知道,其中過程的艱辛。之所以要下血本是雞頭米,因為它滋陰補腎,是一種對身體很好的珍貴食材。

一斤百元的雞頭米,憑什麼征服了蘇州人的胃?

雞頭米是百搭的

“三伏池塘沸,雞頭美可烹,香囊連錦破,玉指剝珠明”,宋代陶弼的一首《雞頭》,讓人對雞頭米充滿食慾。

如何做雞頭米,在蘇州你能看到兩派的做法。一派是鹹的,入菜,一派是甜的,要麼做成飲品,要麼煮成糖水。

一斤百元的雞頭米,憑什麼征服了蘇州人的胃?

這個季節你去蘇州,在老字號得月樓就能吃到,雞頭米、菱角、藕、青豆、茭白等等做成的得月小炒,色澤讓人食慾大增,這也是這個季節最吸引人的時令菜了。

"

中國人講究不時不食,前幾日在餐館,忽然看到菜單上更新了一份雞頭米的甜點。點了一份,雞頭米糖水,裡面放著當季桂圓,清淡溫潤,入口嚼著像是在吃玉米。

說到雞頭米,大家可能有一些陌生。我第一次知道的時候,是在去蘇州旅行的時候。蘇州人真的很會過日子,上次聊到了蘇州的綠豆湯,很多人都被這種豪配版的薄荷綠豆湯給嚇到。後來又說了三蝦面,而這些夏季美食還沒終結,一晃又到8月份,另一種水靈又軟糯的江南小食——雞頭米上市了。

一斤百元的雞頭米,憑什麼征服了蘇州人的胃?

每到八月中期,是我必買蘇州雞頭米的時候,“一塘蒲過一塘蓮,荇葉菱絲滿稻田,最是江南秋八月,雞頭米實蚌珠圓。”

在蘇州的糖水鋪裡吃到,我就被這種奇特的口感更征服了,它軟糯的口感,撲鼻的清香。

雞頭米來之不易

聽名字,你會覺得它好像是米類,主食的一種,事實上,雞頭米卻是長在蓮蓬下的。

明代《姑蘇志》記載:“芡實,葉似荷而大,俗名雞頭,狀類雞首也。出吳江者殼薄色綠味腴,出長洲車坊者色黃,有粳糯之分。”

一斤百元的雞頭米,憑什麼征服了蘇州人的胃?

雞頭米是長在江浙皖南方一帶水裡的一種睡蓮科被子類植物,又名芡實、雞頭果。而事實上,芡實並非江南所特有,南起東南亞北至北大荒的池沼、湖泊都能見到它們的身影。我國食用芡實的歷史十分悠久,江蘇海安青墩新石器時代遺址中就曾出土過大量芡實的種子,距今已有五千多年。

雖然除了蘇州外很多地方也有芡實,但蘇州一帶的卻為佳品,北方種植的芡實一般都比較瘦小,果實內的種子也少得多,一般也就2、30顆,口感較為粗糙,所以,北芡常被用來直接晒乾成為幹芡,製成芡實粉。

一斤百元的雞頭米,憑什麼征服了蘇州人的胃?

而蘇州的芡實則大不相同,果實飽滿碩大,結籽可達七八十粒之多,白嫩可口。蘇州人對雞頭米愛得深沉,他們視它為珍寶,從採摘到烹飪,都花了大量的心思。

蘇州人是幸福的,因為靠著太湖,很容易就能吃到水八鮮,這八鮮指的是茭白、蓮藕、水芹、芡實(雞頭米)、茨菰(慈菇)、荸薺、蓴菜、菱八種長在水裡的植物。

一斤百元的雞頭米,憑什麼征服了蘇州人的胃?

而雞頭米,它嬌貴可口,是蘇州時令裡的水仙子。

每年的八九月間。成熟的漿果為一頭帶尖的球形,大小和一隻橙子相當,有些表面會生有細刺,連著粗粗的葉柄,遠遠看去好似一隻雞頭,這便是“雞頭米”這個別稱的由來。

吃芡實,其實我們吃的是它的種子,這有點和剝蓮科的荷花的蓮蓬相似。

一斤百元的雞頭米,憑什麼征服了蘇州人的胃?

採摘雞頭米,卻不是一個容易的活。因為南方的芡實,果實上沒有刺,但葉脈上有刺,採摘起來十分考驗人了。

為了不破壞雞頭米根植在水底的根系,採摘者要小心翼翼,手上拿著自制的竹刀,在水底裡來回摸索。瞄準水面上還未開放的花苞,順著花莖往下摸,在摸到合適的“雞頭”之後,便是竹刀出場的時候。竹刀在果實基部輕輕割開,以防誤傷果柄。下刀全憑經驗,如今只有老師傅才能做得了。

一斤百元的雞頭米,憑什麼征服了蘇州人的胃?

一斤百元的雞頭米,憑什麼征服了蘇州人的胃?

而雞頭米撈上來,才是艱難勞作的開始。

採摘後24小時內必須要要手工剝開蓮蓬,當蓮蓬變成子,子去殼才能成為“米”。

一斤百元的雞頭米,憑什麼征服了蘇州人的胃?

不同的是雞頭米果實外裹著一層厚厚的外殼,而且由於外殼是韌性的,只能用手去剝,所以必須戴上鐵指甲在大拇指上,否則自己的指甲就會嚴重受損。但即使有了鐵指甲這樣藉助外力的工具,一人一天最多也剝不了一公斤。

一斤百元的雞頭米,憑什麼征服了蘇州人的胃?

剝果皮、褪種皮,這樣才能看見雞頭米最嬌羞的模樣。過程還得時刻提防它破汁。

剝完後,那些破損的雞頭米會被晒乾成南北乾貨或藥材,運送至廣東等地,而那些完好無損的幸運兒,叫作“大丹”,順理成章地上了蘇州人的餐桌。

當然,如果有機會在八月去到蘇州,可以去葑門橫街、山塘街、東大街,這些老街走走,夏秋之間,雞頭米攤位就是蘇州的一道風景。攤主現剝現賣,買家邊看邊詢價。

一斤百元的雞頭米,憑什麼征服了蘇州人的胃?

一面篩、一兩個鐵片指甲套、一個小板凳、一袋子黑實滑溜的水雞頭,很多商販一撥就是一整天,場面壯觀。剝好的雞頭米,一斤能賣120。不太懂行情的新蘇州人,一聽這價格,多數扭頭便走。

但老蘇州人知道,其中過程的艱辛。之所以要下血本是雞頭米,因為它滋陰補腎,是一種對身體很好的珍貴食材。

一斤百元的雞頭米,憑什麼征服了蘇州人的胃?

雞頭米是百搭的

“三伏池塘沸,雞頭美可烹,香囊連錦破,玉指剝珠明”,宋代陶弼的一首《雞頭》,讓人對雞頭米充滿食慾。

如何做雞頭米,在蘇州你能看到兩派的做法。一派是鹹的,入菜,一派是甜的,要麼做成飲品,要麼煮成糖水。

一斤百元的雞頭米,憑什麼征服了蘇州人的胃?

這個季節你去蘇州,在老字號得月樓就能吃到,雞頭米、菱角、藕、青豆、茭白等等做成的得月小炒,色澤讓人食慾大增,這也是這個季節最吸引人的時令菜了。

一斤百元的雞頭米,憑什麼征服了蘇州人的胃?

而在另一邊的桃花源,不少人必點單品就是糖心雞頭米了。甜甜的,就很好吃。雞頭米非常有質感,和糖水在一起共舞的時候,是一種天生一對。

如今還有人研發了爆紅的雞頭米神仙咖啡,網紅必點的雞頭米美式,在Fun Coffee方咖啡可以喝到,年輕人會很喜歡。

"

中國人講究不時不食,前幾日在餐館,忽然看到菜單上更新了一份雞頭米的甜點。點了一份,雞頭米糖水,裡面放著當季桂圓,清淡溫潤,入口嚼著像是在吃玉米。

說到雞頭米,大家可能有一些陌生。我第一次知道的時候,是在去蘇州旅行的時候。蘇州人真的很會過日子,上次聊到了蘇州的綠豆湯,很多人都被這種豪配版的薄荷綠豆湯給嚇到。後來又說了三蝦面,而這些夏季美食還沒終結,一晃又到8月份,另一種水靈又軟糯的江南小食——雞頭米上市了。

一斤百元的雞頭米,憑什麼征服了蘇州人的胃?

每到八月中期,是我必買蘇州雞頭米的時候,“一塘蒲過一塘蓮,荇葉菱絲滿稻田,最是江南秋八月,雞頭米實蚌珠圓。”

在蘇州的糖水鋪裡吃到,我就被這種奇特的口感更征服了,它軟糯的口感,撲鼻的清香。

雞頭米來之不易

聽名字,你會覺得它好像是米類,主食的一種,事實上,雞頭米卻是長在蓮蓬下的。

明代《姑蘇志》記載:“芡實,葉似荷而大,俗名雞頭,狀類雞首也。出吳江者殼薄色綠味腴,出長洲車坊者色黃,有粳糯之分。”

一斤百元的雞頭米,憑什麼征服了蘇州人的胃?

雞頭米是長在江浙皖南方一帶水裡的一種睡蓮科被子類植物,又名芡實、雞頭果。而事實上,芡實並非江南所特有,南起東南亞北至北大荒的池沼、湖泊都能見到它們的身影。我國食用芡實的歷史十分悠久,江蘇海安青墩新石器時代遺址中就曾出土過大量芡實的種子,距今已有五千多年。

雖然除了蘇州外很多地方也有芡實,但蘇州一帶的卻為佳品,北方種植的芡實一般都比較瘦小,果實內的種子也少得多,一般也就2、30顆,口感較為粗糙,所以,北芡常被用來直接晒乾成為幹芡,製成芡實粉。

一斤百元的雞頭米,憑什麼征服了蘇州人的胃?

而蘇州的芡實則大不相同,果實飽滿碩大,結籽可達七八十粒之多,白嫩可口。蘇州人對雞頭米愛得深沉,他們視它為珍寶,從採摘到烹飪,都花了大量的心思。

蘇州人是幸福的,因為靠著太湖,很容易就能吃到水八鮮,這八鮮指的是茭白、蓮藕、水芹、芡實(雞頭米)、茨菰(慈菇)、荸薺、蓴菜、菱八種長在水裡的植物。

一斤百元的雞頭米,憑什麼征服了蘇州人的胃?

而雞頭米,它嬌貴可口,是蘇州時令裡的水仙子。

每年的八九月間。成熟的漿果為一頭帶尖的球形,大小和一隻橙子相當,有些表面會生有細刺,連著粗粗的葉柄,遠遠看去好似一隻雞頭,這便是“雞頭米”這個別稱的由來。

吃芡實,其實我們吃的是它的種子,這有點和剝蓮科的荷花的蓮蓬相似。

一斤百元的雞頭米,憑什麼征服了蘇州人的胃?

採摘雞頭米,卻不是一個容易的活。因為南方的芡實,果實上沒有刺,但葉脈上有刺,採摘起來十分考驗人了。

為了不破壞雞頭米根植在水底的根系,採摘者要小心翼翼,手上拿著自制的竹刀,在水底裡來回摸索。瞄準水面上還未開放的花苞,順著花莖往下摸,在摸到合適的“雞頭”之後,便是竹刀出場的時候。竹刀在果實基部輕輕割開,以防誤傷果柄。下刀全憑經驗,如今只有老師傅才能做得了。

一斤百元的雞頭米,憑什麼征服了蘇州人的胃?

一斤百元的雞頭米,憑什麼征服了蘇州人的胃?

而雞頭米撈上來,才是艱難勞作的開始。

採摘後24小時內必須要要手工剝開蓮蓬,當蓮蓬變成子,子去殼才能成為“米”。

一斤百元的雞頭米,憑什麼征服了蘇州人的胃?

不同的是雞頭米果實外裹著一層厚厚的外殼,而且由於外殼是韌性的,只能用手去剝,所以必須戴上鐵指甲在大拇指上,否則自己的指甲就會嚴重受損。但即使有了鐵指甲這樣藉助外力的工具,一人一天最多也剝不了一公斤。

一斤百元的雞頭米,憑什麼征服了蘇州人的胃?

剝果皮、褪種皮,這樣才能看見雞頭米最嬌羞的模樣。過程還得時刻提防它破汁。

剝完後,那些破損的雞頭米會被晒乾成南北乾貨或藥材,運送至廣東等地,而那些完好無損的幸運兒,叫作“大丹”,順理成章地上了蘇州人的餐桌。

當然,如果有機會在八月去到蘇州,可以去葑門橫街、山塘街、東大街,這些老街走走,夏秋之間,雞頭米攤位就是蘇州的一道風景。攤主現剝現賣,買家邊看邊詢價。

一斤百元的雞頭米,憑什麼征服了蘇州人的胃?

一面篩、一兩個鐵片指甲套、一個小板凳、一袋子黑實滑溜的水雞頭,很多商販一撥就是一整天,場面壯觀。剝好的雞頭米,一斤能賣120。不太懂行情的新蘇州人,一聽這價格,多數扭頭便走。

但老蘇州人知道,其中過程的艱辛。之所以要下血本是雞頭米,因為它滋陰補腎,是一種對身體很好的珍貴食材。

一斤百元的雞頭米,憑什麼征服了蘇州人的胃?

雞頭米是百搭的

“三伏池塘沸,雞頭美可烹,香囊連錦破,玉指剝珠明”,宋代陶弼的一首《雞頭》,讓人對雞頭米充滿食慾。

如何做雞頭米,在蘇州你能看到兩派的做法。一派是鹹的,入菜,一派是甜的,要麼做成飲品,要麼煮成糖水。

一斤百元的雞頭米,憑什麼征服了蘇州人的胃?

這個季節你去蘇州,在老字號得月樓就能吃到,雞頭米、菱角、藕、青豆、茭白等等做成的得月小炒,色澤讓人食慾大增,這也是這個季節最吸引人的時令菜了。

一斤百元的雞頭米,憑什麼征服了蘇州人的胃?

而在另一邊的桃花源,不少人必點單品就是糖心雞頭米了。甜甜的,就很好吃。雞頭米非常有質感,和糖水在一起共舞的時候,是一種天生一對。

如今還有人研發了爆紅的雞頭米神仙咖啡,網紅必點的雞頭米美式,在Fun Coffee方咖啡可以喝到,年輕人會很喜歡。

一斤百元的雞頭米,憑什麼征服了蘇州人的胃?

雞頭米好像是百搭的,不論是炒了,還是放入糖水,都是合適的。即便出現在飲品裡,軟糯的口感也不會讓人覺得很奇怪,反而是很特別的存在。

而且,雞頭米在家也很好做,最重要的精髓則是快煮快食。

前兩天,我就買了一些冷凍的雞頭米,拿出冰箱,解凍後煮一鍋沸水,先放入浸泡好的幹百合,然後等一段時間後,雞頭米對時間火候的要求比較高,等百合煮熟後,在沸水煮一分鐘不到,等水開到鍋邊見連串的氣泡冒起時,加入雞頭米,然後放入冰糖,同樣適合在家裡實用。

"

中國人講究不時不食,前幾日在餐館,忽然看到菜單上更新了一份雞頭米的甜點。點了一份,雞頭米糖水,裡面放著當季桂圓,清淡溫潤,入口嚼著像是在吃玉米。

說到雞頭米,大家可能有一些陌生。我第一次知道的時候,是在去蘇州旅行的時候。蘇州人真的很會過日子,上次聊到了蘇州的綠豆湯,很多人都被這種豪配版的薄荷綠豆湯給嚇到。後來又說了三蝦面,而這些夏季美食還沒終結,一晃又到8月份,另一種水靈又軟糯的江南小食——雞頭米上市了。

一斤百元的雞頭米,憑什麼征服了蘇州人的胃?

每到八月中期,是我必買蘇州雞頭米的時候,“一塘蒲過一塘蓮,荇葉菱絲滿稻田,最是江南秋八月,雞頭米實蚌珠圓。”

在蘇州的糖水鋪裡吃到,我就被這種奇特的口感更征服了,它軟糯的口感,撲鼻的清香。

雞頭米來之不易

聽名字,你會覺得它好像是米類,主食的一種,事實上,雞頭米卻是長在蓮蓬下的。

明代《姑蘇志》記載:“芡實,葉似荷而大,俗名雞頭,狀類雞首也。出吳江者殼薄色綠味腴,出長洲車坊者色黃,有粳糯之分。”

一斤百元的雞頭米,憑什麼征服了蘇州人的胃?

雞頭米是長在江浙皖南方一帶水裡的一種睡蓮科被子類植物,又名芡實、雞頭果。而事實上,芡實並非江南所特有,南起東南亞北至北大荒的池沼、湖泊都能見到它們的身影。我國食用芡實的歷史十分悠久,江蘇海安青墩新石器時代遺址中就曾出土過大量芡實的種子,距今已有五千多年。

雖然除了蘇州外很多地方也有芡實,但蘇州一帶的卻為佳品,北方種植的芡實一般都比較瘦小,果實內的種子也少得多,一般也就2、30顆,口感較為粗糙,所以,北芡常被用來直接晒乾成為幹芡,製成芡實粉。

一斤百元的雞頭米,憑什麼征服了蘇州人的胃?

而蘇州的芡實則大不相同,果實飽滿碩大,結籽可達七八十粒之多,白嫩可口。蘇州人對雞頭米愛得深沉,他們視它為珍寶,從採摘到烹飪,都花了大量的心思。

蘇州人是幸福的,因為靠著太湖,很容易就能吃到水八鮮,這八鮮指的是茭白、蓮藕、水芹、芡實(雞頭米)、茨菰(慈菇)、荸薺、蓴菜、菱八種長在水裡的植物。

一斤百元的雞頭米,憑什麼征服了蘇州人的胃?

而雞頭米,它嬌貴可口,是蘇州時令裡的水仙子。

每年的八九月間。成熟的漿果為一頭帶尖的球形,大小和一隻橙子相當,有些表面會生有細刺,連著粗粗的葉柄,遠遠看去好似一隻雞頭,這便是“雞頭米”這個別稱的由來。

吃芡實,其實我們吃的是它的種子,這有點和剝蓮科的荷花的蓮蓬相似。

一斤百元的雞頭米,憑什麼征服了蘇州人的胃?

採摘雞頭米,卻不是一個容易的活。因為南方的芡實,果實上沒有刺,但葉脈上有刺,採摘起來十分考驗人了。

為了不破壞雞頭米根植在水底的根系,採摘者要小心翼翼,手上拿著自制的竹刀,在水底裡來回摸索。瞄準水面上還未開放的花苞,順著花莖往下摸,在摸到合適的“雞頭”之後,便是竹刀出場的時候。竹刀在果實基部輕輕割開,以防誤傷果柄。下刀全憑經驗,如今只有老師傅才能做得了。

一斤百元的雞頭米,憑什麼征服了蘇州人的胃?

一斤百元的雞頭米,憑什麼征服了蘇州人的胃?

而雞頭米撈上來,才是艱難勞作的開始。

採摘後24小時內必須要要手工剝開蓮蓬,當蓮蓬變成子,子去殼才能成為“米”。

一斤百元的雞頭米,憑什麼征服了蘇州人的胃?

不同的是雞頭米果實外裹著一層厚厚的外殼,而且由於外殼是韌性的,只能用手去剝,所以必須戴上鐵指甲在大拇指上,否則自己的指甲就會嚴重受損。但即使有了鐵指甲這樣藉助外力的工具,一人一天最多也剝不了一公斤。

一斤百元的雞頭米,憑什麼征服了蘇州人的胃?

剝果皮、褪種皮,這樣才能看見雞頭米最嬌羞的模樣。過程還得時刻提防它破汁。

剝完後,那些破損的雞頭米會被晒乾成南北乾貨或藥材,運送至廣東等地,而那些完好無損的幸運兒,叫作“大丹”,順理成章地上了蘇州人的餐桌。

當然,如果有機會在八月去到蘇州,可以去葑門橫街、山塘街、東大街,這些老街走走,夏秋之間,雞頭米攤位就是蘇州的一道風景。攤主現剝現賣,買家邊看邊詢價。

一斤百元的雞頭米,憑什麼征服了蘇州人的胃?

一面篩、一兩個鐵片指甲套、一個小板凳、一袋子黑實滑溜的水雞頭,很多商販一撥就是一整天,場面壯觀。剝好的雞頭米,一斤能賣120。不太懂行情的新蘇州人,一聽這價格,多數扭頭便走。

但老蘇州人知道,其中過程的艱辛。之所以要下血本是雞頭米,因為它滋陰補腎,是一種對身體很好的珍貴食材。

一斤百元的雞頭米,憑什麼征服了蘇州人的胃?

雞頭米是百搭的

“三伏池塘沸,雞頭美可烹,香囊連錦破,玉指剝珠明”,宋代陶弼的一首《雞頭》,讓人對雞頭米充滿食慾。

如何做雞頭米,在蘇州你能看到兩派的做法。一派是鹹的,入菜,一派是甜的,要麼做成飲品,要麼煮成糖水。

一斤百元的雞頭米,憑什麼征服了蘇州人的胃?

這個季節你去蘇州,在老字號得月樓就能吃到,雞頭米、菱角、藕、青豆、茭白等等做成的得月小炒,色澤讓人食慾大增,這也是這個季節最吸引人的時令菜了。

一斤百元的雞頭米,憑什麼征服了蘇州人的胃?

而在另一邊的桃花源,不少人必點單品就是糖心雞頭米了。甜甜的,就很好吃。雞頭米非常有質感,和糖水在一起共舞的時候,是一種天生一對。

如今還有人研發了爆紅的雞頭米神仙咖啡,網紅必點的雞頭米美式,在Fun Coffee方咖啡可以喝到,年輕人會很喜歡。

一斤百元的雞頭米,憑什麼征服了蘇州人的胃?

雞頭米好像是百搭的,不論是炒了,還是放入糖水,都是合適的。即便出現在飲品裡,軟糯的口感也不會讓人覺得很奇怪,反而是很特別的存在。

而且,雞頭米在家也很好做,最重要的精髓則是快煮快食。

前兩天,我就買了一些冷凍的雞頭米,拿出冰箱,解凍後煮一鍋沸水,先放入浸泡好的幹百合,然後等一段時間後,雞頭米對時間火候的要求比較高,等百合煮熟後,在沸水煮一分鐘不到,等水開到鍋邊見連串的氣泡冒起時,加入雞頭米,然後放入冰糖,同樣適合在家裡實用。

一斤百元的雞頭米,憑什麼征服了蘇州人的胃?

當你吃的時候,口感外軟內韌是剛好的,切不可慢慢來,一旦過了頭,吃起來就如同嚼橡皮了,毫無滋味。

相比於其他的糖水,雞頭米的做法真的最簡單了,即便什麼都不加,放入冰糖也會很好吃。很適合廚藝小白。

"

中國人講究不時不食,前幾日在餐館,忽然看到菜單上更新了一份雞頭米的甜點。點了一份,雞頭米糖水,裡面放著當季桂圓,清淡溫潤,入口嚼著像是在吃玉米。

說到雞頭米,大家可能有一些陌生。我第一次知道的時候,是在去蘇州旅行的時候。蘇州人真的很會過日子,上次聊到了蘇州的綠豆湯,很多人都被這種豪配版的薄荷綠豆湯給嚇到。後來又說了三蝦面,而這些夏季美食還沒終結,一晃又到8月份,另一種水靈又軟糯的江南小食——雞頭米上市了。

一斤百元的雞頭米,憑什麼征服了蘇州人的胃?

每到八月中期,是我必買蘇州雞頭米的時候,“一塘蒲過一塘蓮,荇葉菱絲滿稻田,最是江南秋八月,雞頭米實蚌珠圓。”

在蘇州的糖水鋪裡吃到,我就被這種奇特的口感更征服了,它軟糯的口感,撲鼻的清香。

雞頭米來之不易

聽名字,你會覺得它好像是米類,主食的一種,事實上,雞頭米卻是長在蓮蓬下的。

明代《姑蘇志》記載:“芡實,葉似荷而大,俗名雞頭,狀類雞首也。出吳江者殼薄色綠味腴,出長洲車坊者色黃,有粳糯之分。”

一斤百元的雞頭米,憑什麼征服了蘇州人的胃?

雞頭米是長在江浙皖南方一帶水裡的一種睡蓮科被子類植物,又名芡實、雞頭果。而事實上,芡實並非江南所特有,南起東南亞北至北大荒的池沼、湖泊都能見到它們的身影。我國食用芡實的歷史十分悠久,江蘇海安青墩新石器時代遺址中就曾出土過大量芡實的種子,距今已有五千多年。

雖然除了蘇州外很多地方也有芡實,但蘇州一帶的卻為佳品,北方種植的芡實一般都比較瘦小,果實內的種子也少得多,一般也就2、30顆,口感較為粗糙,所以,北芡常被用來直接晒乾成為幹芡,製成芡實粉。

一斤百元的雞頭米,憑什麼征服了蘇州人的胃?

而蘇州的芡實則大不相同,果實飽滿碩大,結籽可達七八十粒之多,白嫩可口。蘇州人對雞頭米愛得深沉,他們視它為珍寶,從採摘到烹飪,都花了大量的心思。

蘇州人是幸福的,因為靠著太湖,很容易就能吃到水八鮮,這八鮮指的是茭白、蓮藕、水芹、芡實(雞頭米)、茨菰(慈菇)、荸薺、蓴菜、菱八種長在水裡的植物。

一斤百元的雞頭米,憑什麼征服了蘇州人的胃?

而雞頭米,它嬌貴可口,是蘇州時令裡的水仙子。

每年的八九月間。成熟的漿果為一頭帶尖的球形,大小和一隻橙子相當,有些表面會生有細刺,連著粗粗的葉柄,遠遠看去好似一隻雞頭,這便是“雞頭米”這個別稱的由來。

吃芡實,其實我們吃的是它的種子,這有點和剝蓮科的荷花的蓮蓬相似。

一斤百元的雞頭米,憑什麼征服了蘇州人的胃?

採摘雞頭米,卻不是一個容易的活。因為南方的芡實,果實上沒有刺,但葉脈上有刺,採摘起來十分考驗人了。

為了不破壞雞頭米根植在水底的根系,採摘者要小心翼翼,手上拿著自制的竹刀,在水底裡來回摸索。瞄準水面上還未開放的花苞,順著花莖往下摸,在摸到合適的“雞頭”之後,便是竹刀出場的時候。竹刀在果實基部輕輕割開,以防誤傷果柄。下刀全憑經驗,如今只有老師傅才能做得了。

一斤百元的雞頭米,憑什麼征服了蘇州人的胃?

一斤百元的雞頭米,憑什麼征服了蘇州人的胃?

而雞頭米撈上來,才是艱難勞作的開始。

採摘後24小時內必須要要手工剝開蓮蓬,當蓮蓬變成子,子去殼才能成為“米”。

一斤百元的雞頭米,憑什麼征服了蘇州人的胃?

不同的是雞頭米果實外裹著一層厚厚的外殼,而且由於外殼是韌性的,只能用手去剝,所以必須戴上鐵指甲在大拇指上,否則自己的指甲就會嚴重受損。但即使有了鐵指甲這樣藉助外力的工具,一人一天最多也剝不了一公斤。

一斤百元的雞頭米,憑什麼征服了蘇州人的胃?

剝果皮、褪種皮,這樣才能看見雞頭米最嬌羞的模樣。過程還得時刻提防它破汁。

剝完後,那些破損的雞頭米會被晒乾成南北乾貨或藥材,運送至廣東等地,而那些完好無損的幸運兒,叫作“大丹”,順理成章地上了蘇州人的餐桌。

當然,如果有機會在八月去到蘇州,可以去葑門橫街、山塘街、東大街,這些老街走走,夏秋之間,雞頭米攤位就是蘇州的一道風景。攤主現剝現賣,買家邊看邊詢價。

一斤百元的雞頭米,憑什麼征服了蘇州人的胃?

一面篩、一兩個鐵片指甲套、一個小板凳、一袋子黑實滑溜的水雞頭,很多商販一撥就是一整天,場面壯觀。剝好的雞頭米,一斤能賣120。不太懂行情的新蘇州人,一聽這價格,多數扭頭便走。

但老蘇州人知道,其中過程的艱辛。之所以要下血本是雞頭米,因為它滋陰補腎,是一種對身體很好的珍貴食材。

一斤百元的雞頭米,憑什麼征服了蘇州人的胃?

雞頭米是百搭的

“三伏池塘沸,雞頭美可烹,香囊連錦破,玉指剝珠明”,宋代陶弼的一首《雞頭》,讓人對雞頭米充滿食慾。

如何做雞頭米,在蘇州你能看到兩派的做法。一派是鹹的,入菜,一派是甜的,要麼做成飲品,要麼煮成糖水。

一斤百元的雞頭米,憑什麼征服了蘇州人的胃?

這個季節你去蘇州,在老字號得月樓就能吃到,雞頭米、菱角、藕、青豆、茭白等等做成的得月小炒,色澤讓人食慾大增,這也是這個季節最吸引人的時令菜了。

一斤百元的雞頭米,憑什麼征服了蘇州人的胃?

而在另一邊的桃花源,不少人必點單品就是糖心雞頭米了。甜甜的,就很好吃。雞頭米非常有質感,和糖水在一起共舞的時候,是一種天生一對。

如今還有人研發了爆紅的雞頭米神仙咖啡,網紅必點的雞頭米美式,在Fun Coffee方咖啡可以喝到,年輕人會很喜歡。

一斤百元的雞頭米,憑什麼征服了蘇州人的胃?

雞頭米好像是百搭的,不論是炒了,還是放入糖水,都是合適的。即便出現在飲品裡,軟糯的口感也不會讓人覺得很奇怪,反而是很特別的存在。

而且,雞頭米在家也很好做,最重要的精髓則是快煮快食。

前兩天,我就買了一些冷凍的雞頭米,拿出冰箱,解凍後煮一鍋沸水,先放入浸泡好的幹百合,然後等一段時間後,雞頭米對時間火候的要求比較高,等百合煮熟後,在沸水煮一分鐘不到,等水開到鍋邊見連串的氣泡冒起時,加入雞頭米,然後放入冰糖,同樣適合在家裡實用。

一斤百元的雞頭米,憑什麼征服了蘇州人的胃?

當你吃的時候,口感外軟內韌是剛好的,切不可慢慢來,一旦過了頭,吃起來就如同嚼橡皮了,毫無滋味。

相比於其他的糖水,雞頭米的做法真的最簡單了,即便什麼都不加,放入冰糖也會很好吃。很適合廚藝小白。

一斤百元的雞頭米,憑什麼征服了蘇州人的胃?

當然,如果條件允許,顧篤璜先生說:“必須當天早晨採摘,上午剝出肉來,下午食用……才能吃出雞頭米的清香。”如果對於雞頭米有極致的喜歡,那就去一趟蘇州吧。

雞頭米上市一般都在每年立秋前後,上市週期只有50多天。

所以如果現在不急著吃,錯過又是一個季節了。因時,因地而去吃,也是不辜負食物的一季生長。這樣的講究經過千年的變化,讓人能夠吃到最好的食物,找到最正確的表達。

"

中國人講究不時不食,前幾日在餐館,忽然看到菜單上更新了一份雞頭米的甜點。點了一份,雞頭米糖水,裡面放著當季桂圓,清淡溫潤,入口嚼著像是在吃玉米。

說到雞頭米,大家可能有一些陌生。我第一次知道的時候,是在去蘇州旅行的時候。蘇州人真的很會過日子,上次聊到了蘇州的綠豆湯,很多人都被這種豪配版的薄荷綠豆湯給嚇到。後來又說了三蝦面,而這些夏季美食還沒終結,一晃又到8月份,另一種水靈又軟糯的江南小食——雞頭米上市了。

一斤百元的雞頭米,憑什麼征服了蘇州人的胃?

每到八月中期,是我必買蘇州雞頭米的時候,“一塘蒲過一塘蓮,荇葉菱絲滿稻田,最是江南秋八月,雞頭米實蚌珠圓。”

在蘇州的糖水鋪裡吃到,我就被這種奇特的口感更征服了,它軟糯的口感,撲鼻的清香。

雞頭米來之不易

聽名字,你會覺得它好像是米類,主食的一種,事實上,雞頭米卻是長在蓮蓬下的。

明代《姑蘇志》記載:“芡實,葉似荷而大,俗名雞頭,狀類雞首也。出吳江者殼薄色綠味腴,出長洲車坊者色黃,有粳糯之分。”

一斤百元的雞頭米,憑什麼征服了蘇州人的胃?

雞頭米是長在江浙皖南方一帶水裡的一種睡蓮科被子類植物,又名芡實、雞頭果。而事實上,芡實並非江南所特有,南起東南亞北至北大荒的池沼、湖泊都能見到它們的身影。我國食用芡實的歷史十分悠久,江蘇海安青墩新石器時代遺址中就曾出土過大量芡實的種子,距今已有五千多年。

雖然除了蘇州外很多地方也有芡實,但蘇州一帶的卻為佳品,北方種植的芡實一般都比較瘦小,果實內的種子也少得多,一般也就2、30顆,口感較為粗糙,所以,北芡常被用來直接晒乾成為幹芡,製成芡實粉。

一斤百元的雞頭米,憑什麼征服了蘇州人的胃?

而蘇州的芡實則大不相同,果實飽滿碩大,結籽可達七八十粒之多,白嫩可口。蘇州人對雞頭米愛得深沉,他們視它為珍寶,從採摘到烹飪,都花了大量的心思。

蘇州人是幸福的,因為靠著太湖,很容易就能吃到水八鮮,這八鮮指的是茭白、蓮藕、水芹、芡實(雞頭米)、茨菰(慈菇)、荸薺、蓴菜、菱八種長在水裡的植物。

一斤百元的雞頭米,憑什麼征服了蘇州人的胃?

而雞頭米,它嬌貴可口,是蘇州時令裡的水仙子。

每年的八九月間。成熟的漿果為一頭帶尖的球形,大小和一隻橙子相當,有些表面會生有細刺,連著粗粗的葉柄,遠遠看去好似一隻雞頭,這便是“雞頭米”這個別稱的由來。

吃芡實,其實我們吃的是它的種子,這有點和剝蓮科的荷花的蓮蓬相似。

一斤百元的雞頭米,憑什麼征服了蘇州人的胃?

採摘雞頭米,卻不是一個容易的活。因為南方的芡實,果實上沒有刺,但葉脈上有刺,採摘起來十分考驗人了。

為了不破壞雞頭米根植在水底的根系,採摘者要小心翼翼,手上拿著自制的竹刀,在水底裡來回摸索。瞄準水面上還未開放的花苞,順著花莖往下摸,在摸到合適的“雞頭”之後,便是竹刀出場的時候。竹刀在果實基部輕輕割開,以防誤傷果柄。下刀全憑經驗,如今只有老師傅才能做得了。

一斤百元的雞頭米,憑什麼征服了蘇州人的胃?

一斤百元的雞頭米,憑什麼征服了蘇州人的胃?

而雞頭米撈上來,才是艱難勞作的開始。

採摘後24小時內必須要要手工剝開蓮蓬,當蓮蓬變成子,子去殼才能成為“米”。

一斤百元的雞頭米,憑什麼征服了蘇州人的胃?

不同的是雞頭米果實外裹著一層厚厚的外殼,而且由於外殼是韌性的,只能用手去剝,所以必須戴上鐵指甲在大拇指上,否則自己的指甲就會嚴重受損。但即使有了鐵指甲這樣藉助外力的工具,一人一天最多也剝不了一公斤。

一斤百元的雞頭米,憑什麼征服了蘇州人的胃?

剝果皮、褪種皮,這樣才能看見雞頭米最嬌羞的模樣。過程還得時刻提防它破汁。

剝完後,那些破損的雞頭米會被晒乾成南北乾貨或藥材,運送至廣東等地,而那些完好無損的幸運兒,叫作“大丹”,順理成章地上了蘇州人的餐桌。

當然,如果有機會在八月去到蘇州,可以去葑門橫街、山塘街、東大街,這些老街走走,夏秋之間,雞頭米攤位就是蘇州的一道風景。攤主現剝現賣,買家邊看邊詢價。

一斤百元的雞頭米,憑什麼征服了蘇州人的胃?

一面篩、一兩個鐵片指甲套、一個小板凳、一袋子黑實滑溜的水雞頭,很多商販一撥就是一整天,場面壯觀。剝好的雞頭米,一斤能賣120。不太懂行情的新蘇州人,一聽這價格,多數扭頭便走。

但老蘇州人知道,其中過程的艱辛。之所以要下血本是雞頭米,因為它滋陰補腎,是一種對身體很好的珍貴食材。

一斤百元的雞頭米,憑什麼征服了蘇州人的胃?

雞頭米是百搭的

“三伏池塘沸,雞頭美可烹,香囊連錦破,玉指剝珠明”,宋代陶弼的一首《雞頭》,讓人對雞頭米充滿食慾。

如何做雞頭米,在蘇州你能看到兩派的做法。一派是鹹的,入菜,一派是甜的,要麼做成飲品,要麼煮成糖水。

一斤百元的雞頭米,憑什麼征服了蘇州人的胃?

這個季節你去蘇州,在老字號得月樓就能吃到,雞頭米、菱角、藕、青豆、茭白等等做成的得月小炒,色澤讓人食慾大增,這也是這個季節最吸引人的時令菜了。

一斤百元的雞頭米,憑什麼征服了蘇州人的胃?

而在另一邊的桃花源,不少人必點單品就是糖心雞頭米了。甜甜的,就很好吃。雞頭米非常有質感,和糖水在一起共舞的時候,是一種天生一對。

如今還有人研發了爆紅的雞頭米神仙咖啡,網紅必點的雞頭米美式,在Fun Coffee方咖啡可以喝到,年輕人會很喜歡。

一斤百元的雞頭米,憑什麼征服了蘇州人的胃?

雞頭米好像是百搭的,不論是炒了,還是放入糖水,都是合適的。即便出現在飲品裡,軟糯的口感也不會讓人覺得很奇怪,反而是很特別的存在。

而且,雞頭米在家也很好做,最重要的精髓則是快煮快食。

前兩天,我就買了一些冷凍的雞頭米,拿出冰箱,解凍後煮一鍋沸水,先放入浸泡好的幹百合,然後等一段時間後,雞頭米對時間火候的要求比較高,等百合煮熟後,在沸水煮一分鐘不到,等水開到鍋邊見連串的氣泡冒起時,加入雞頭米,然後放入冰糖,同樣適合在家裡實用。

一斤百元的雞頭米,憑什麼征服了蘇州人的胃?

當你吃的時候,口感外軟內韌是剛好的,切不可慢慢來,一旦過了頭,吃起來就如同嚼橡皮了,毫無滋味。

相比於其他的糖水,雞頭米的做法真的最簡單了,即便什麼都不加,放入冰糖也會很好吃。很適合廚藝小白。

一斤百元的雞頭米,憑什麼征服了蘇州人的胃?

當然,如果條件允許,顧篤璜先生說:“必須當天早晨採摘,上午剝出肉來,下午食用……才能吃出雞頭米的清香。”如果對於雞頭米有極致的喜歡,那就去一趟蘇州吧。

雞頭米上市一般都在每年立秋前後,上市週期只有50多天。

所以如果現在不急著吃,錯過又是一個季節了。因時,因地而去吃,也是不辜負食物的一季生長。這樣的講究經過千年的變化,讓人能夠吃到最好的食物,找到最正確的表達。

一斤百元的雞頭米,憑什麼征服了蘇州人的胃?

等雞頭米老了,新核桃下來了,夏天就快過去了。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