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江經開區豎起高質量發展標杆'

"

原標題:借力長三角一體化 打造改革開放新高地 吳江經開區豎起高質量發展標杆

"

原標題:借力長三角一體化 打造改革開放新高地 吳江經開區豎起高質量發展標杆

吳江經開區豎起高質量發展標杆

進入新時代,江蘇吳江經濟技術開發區積極調整發展思路,立足南蘇州,融入長三角,加快推進轉型升級,不斷壯大以智能工業為核心的高端裝備製造業,大力培育現代服務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實現了主導產業運行效率的不斷提升和智能工業產業規模的快速增長,積極推進招商引資,吸引外資項目落地,取得了顯著的效果。目前的吳江開發區已經成為高質量發展的聚集之地,步穩蹄急向著國家級開發區的第一方陣快速邁進,一座現代化的園區正佇立在蘇南大地。

搶抓機遇用好紅利打造改革開放新高地

"

原標題:借力長三角一體化 打造改革開放新高地 吳江經開區豎起高質量發展標杆

吳江經開區豎起高質量發展標杆

進入新時代,江蘇吳江經濟技術開發區積極調整發展思路,立足南蘇州,融入長三角,加快推進轉型升級,不斷壯大以智能工業為核心的高端裝備製造業,大力培育現代服務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實現了主導產業運行效率的不斷提升和智能工業產業規模的快速增長,積極推進招商引資,吸引外資項目落地,取得了顯著的效果。目前的吳江開發區已經成為高質量發展的聚集之地,步穩蹄急向著國家級開發區的第一方陣快速邁進,一座現代化的園區正佇立在蘇南大地。

搶抓機遇用好紅利打造改革開放新高地

吳江經開區豎起高質量發展標杆

吳江開發區成立於1992年,是江蘇省首批省級開發區之一,2010年升級為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行政區總面積176平方公里,下轄同裡鎮和江陵街道,共有34個行政村、16個社區,總人口45萬。

吳江開發區區位優勢得天獨厚,地處長三角核心位置,東臨上海,距虹橋機場45分鐘車程;南近杭州,距杭州市僅一小時車程;西瀕太湖;北接蘇州市區,區位優勢明顯。除了區位優勢,吳江開發區的產業基礎雄厚,尤其是電子信息產業已經形成規模集聚效應。吳江開發區以電子信息產業“起家”,1994年為蘇州明基電腦有限公司配套的科德、信捷等14家臺資IT產業元器件企業聯合組團一次性簽約落戶吳江開發區,開啟了電子信息產業在吳江開發區的聚集。隨後,美齊、大同、臺達、中華映管等臺灣龍頭型企業紛紛落戶,計算機及外設、網絡通訊、光電子、微電子等IT產業鏈日趨完善。2002年,成立十週年之際,吳江開發區獲得“江蘇省電子信息產業基地”稱號,吳江開發區與蘇州工業園區、崑山開發區、蘇州高新區形成了著名的“一園三區”格局,抱團成為亞太地區最具競爭力的電子信息產業基地。隨著華冠通訊、意閥閥門、英格索蘭、科特彼勒、美達王等裝備製造企業相繼落戶吳江開發區,裝備製造產業成為吳江開發區又一支柱產業,工程機械、數控機床、汽車零部件等機械類產品的生產技術和設備處於世界領先水平。

國務院近日印發了《關於推進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創新提升打造改革開放新高地的意見》,給國家級經開區站在新的歷史起點進一步激發新潛能,推動高質量發展提供了廣闊的空間、釋放了豐厚的紅利。吳江開發區搶抓機遇、用好紅利,全面貫徹落實《意見》的部署要求,舉改革旗、走開放路、打創新牌,努力在打造改革開放新高地、實現高質量發展上走在前列。

吳江開發區充分利用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範區優勢,集成落實上海、浙江自由貿易區,蘇州工業園區等開放型經濟體制綜合試點的優勢,提升協同推進對外開放的能力,打造利用外資的強磁場。以重大項目建設促進產業升級、環境優化,圍繞新一代信息技術、智能裝備、新能源、新材料、生物醫藥等重點產業,鎖定世界500強、行業10強企業及國企、央企、上市公司等,進一步加強大項目、旗艦項目的招商力度,加速形成規模效應和產業聚集。

目前,吳江開發區正在深入推進動能轉換,進一步增強科創園孵化器功能,推動創建國家級科技企業加速器,加速科技型、技術型企業和高層次人才的引進,加快創新成果產業化,打造科技創新集聚區。吳江開發區的工業智能化步伐不斷加快,50億元產業引導基金、“機器換人”等扶持政策為創新項目的引進和品牌的培育提升提供了有力支撐。開發區企業正在加速技術改造,力促先進技術成果加速應用,轉換形成新動能。開發區正進一步加快“新地標”企業、“獨角獸”企業、“專精特新”企業培育,全力支持重點優勢企業進入資本市場,走資本、技術、人才相結合發展之路,做大做強資本市場“吳江開發區板塊”。

開發區軟實力和核心競爭力的提升離不開深化制度創新,吳江開發區重點優化政務服務、投資開放、要素供給、創新創業、誠信法治、人文生態“六大環境”。全面承接國家級開發區全鏈審批賦權清單,推進行政審批標準化建設,強化“一窗辦理、全鏈審批”政務服務,切實用政府權力的“減法”換取市場活力的“加法”。積極踐行“親”“清”新型政商關係,強化企業服務,做到有求必應、無事不擾,打造風清氣正的政商生態。

聚焦智能工業和新興產業發展

"

原標題:借力長三角一體化 打造改革開放新高地 吳江經開區豎起高質量發展標杆

吳江經開區豎起高質量發展標杆

進入新時代,江蘇吳江經濟技術開發區積極調整發展思路,立足南蘇州,融入長三角,加快推進轉型升級,不斷壯大以智能工業為核心的高端裝備製造業,大力培育現代服務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實現了主導產業運行效率的不斷提升和智能工業產業規模的快速增長,積極推進招商引資,吸引外資項目落地,取得了顯著的效果。目前的吳江開發區已經成為高質量發展的聚集之地,步穩蹄急向著國家級開發區的第一方陣快速邁進,一座現代化的園區正佇立在蘇南大地。

搶抓機遇用好紅利打造改革開放新高地

吳江經開區豎起高質量發展標杆

吳江開發區成立於1992年,是江蘇省首批省級開發區之一,2010年升級為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行政區總面積176平方公里,下轄同裡鎮和江陵街道,共有34個行政村、16個社區,總人口45萬。

吳江開發區區位優勢得天獨厚,地處長三角核心位置,東臨上海,距虹橋機場45分鐘車程;南近杭州,距杭州市僅一小時車程;西瀕太湖;北接蘇州市區,區位優勢明顯。除了區位優勢,吳江開發區的產業基礎雄厚,尤其是電子信息產業已經形成規模集聚效應。吳江開發區以電子信息產業“起家”,1994年為蘇州明基電腦有限公司配套的科德、信捷等14家臺資IT產業元器件企業聯合組團一次性簽約落戶吳江開發區,開啟了電子信息產業在吳江開發區的聚集。隨後,美齊、大同、臺達、中華映管等臺灣龍頭型企業紛紛落戶,計算機及外設、網絡通訊、光電子、微電子等IT產業鏈日趨完善。2002年,成立十週年之際,吳江開發區獲得“江蘇省電子信息產業基地”稱號,吳江開發區與蘇州工業園區、崑山開發區、蘇州高新區形成了著名的“一園三區”格局,抱團成為亞太地區最具競爭力的電子信息產業基地。隨著華冠通訊、意閥閥門、英格索蘭、科特彼勒、美達王等裝備製造企業相繼落戶吳江開發區,裝備製造產業成為吳江開發區又一支柱產業,工程機械、數控機床、汽車零部件等機械類產品的生產技術和設備處於世界領先水平。

國務院近日印發了《關於推進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創新提升打造改革開放新高地的意見》,給國家級經開區站在新的歷史起點進一步激發新潛能,推動高質量發展提供了廣闊的空間、釋放了豐厚的紅利。吳江開發區搶抓機遇、用好紅利,全面貫徹落實《意見》的部署要求,舉改革旗、走開放路、打創新牌,努力在打造改革開放新高地、實現高質量發展上走在前列。

吳江開發區充分利用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範區優勢,集成落實上海、浙江自由貿易區,蘇州工業園區等開放型經濟體制綜合試點的優勢,提升協同推進對外開放的能力,打造利用外資的強磁場。以重大項目建設促進產業升級、環境優化,圍繞新一代信息技術、智能裝備、新能源、新材料、生物醫藥等重點產業,鎖定世界500強、行業10強企業及國企、央企、上市公司等,進一步加強大項目、旗艦項目的招商力度,加速形成規模效應和產業聚集。

目前,吳江開發區正在深入推進動能轉換,進一步增強科創園孵化器功能,推動創建國家級科技企業加速器,加速科技型、技術型企業和高層次人才的引進,加快創新成果產業化,打造科技創新集聚區。吳江開發區的工業智能化步伐不斷加快,50億元產業引導基金、“機器換人”等扶持政策為創新項目的引進和品牌的培育提升提供了有力支撐。開發區企業正在加速技術改造,力促先進技術成果加速應用,轉換形成新動能。開發區正進一步加快“新地標”企業、“獨角獸”企業、“專精特新”企業培育,全力支持重點優勢企業進入資本市場,走資本、技術、人才相結合發展之路,做大做強資本市場“吳江開發區板塊”。

開發區軟實力和核心競爭力的提升離不開深化制度創新,吳江開發區重點優化政務服務、投資開放、要素供給、創新創業、誠信法治、人文生態“六大環境”。全面承接國家級開發區全鏈審批賦權清單,推進行政審批標準化建設,強化“一窗辦理、全鏈審批”政務服務,切實用政府權力的“減法”換取市場活力的“加法”。積極踐行“親”“清”新型政商關係,強化企業服務,做到有求必應、無事不擾,打造風清氣正的政商生態。

聚焦智能工業和新興產業發展

吳江經開區豎起高質量發展標杆

智能工業和新興產業是未來產業競爭的制高點,是實現開發區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方向。近年來,吳江開發區聚焦智能工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推動園區轉型升級,在高質量發展的道路上越走越好,越走越強。

在智能工業發展方面,吳江開發區以打造具有吳江特色的“八大標杆”為引領,深入實施產業提升“三年行動計劃”,加快形成開發區智能製造發展新優勢。

為推動智能工業迅速發展,吳江開發區重點打造智能裝備產業園,一期1.8萬平方米標準廠房已完成建設。目前吳江開發區智能工業發展已經初具規模,部分企業已成為行業細分領域領軍企業。隨著全球智能工業的快速發展,以博眾、邁為、明志為代表的智能工業在未來仍將保持高速增長。

未來,開發區將進一步加大“機器換人”等相關政策扶持力度,加快主導產業智能化改造,加速工業化、信息化、智能化相互融合,推動生產方式向柔性、智能、精細轉變,全力打造智能工業發展標杆。重點鼓勵、支持企業在智能製造核心支撐軟件研發、共性智能製造關鍵技術攻克、關鍵工序核心裝備升級換代等方面加快突破,積極推廣智能技術應用,大力培育智能工業發展新動能。

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是加快自主創新、推進經濟結構調整的重要戰略舉措。近年來,吳江經濟技術開發區,積極引導、扶持、培育新興產業的發展,有力推動開發區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和綜合競爭力持續提升。2015年到2017年,開發區新興產業銷售連續突破600億元、700億元、800億元,2017年新興產業銷售佔開發區工業銷售比重超過50%,達54.2%。2018年,新興產業共實現開票銷售825億元。

吳江開發區未來新興產業發展支撐力量逐步增強。2019年,吳江開發區在產業佈局上將達成“三個梯隊”的發展目標,新增銷售超200億元企業1~2家,超100億元企業2~3家,重點支持亨通、通鼎等企業躋身世界一流,形成“第一梯隊”;實施“新地標”企業、獨角獸企業培育工程,鼓勵邁為股份、賽伍股份等一批成長性好、發展潛力大的企業做大做強,形成“第二梯隊”;引導一批中小微企業更加專注於“專精特新”,鼓勵微康生物、明志科技等企業當好行業“單打冠軍”,形成“第三梯隊”。

人才和政策保障為吳江經開區產業發展打下堅實基礎。近年來,吳江開發區通過大力實施金種子工程,培育、引進了一批新興產業高端人才和團隊,在新能源、新材料、生物醫藥等領域已經初步形成了產業、技術高地優勢。蘇州市、吳江區、吳江開發區研究出臺了各項扶持政策,從發展重點、空間佈局、關鍵技術、政策措施等方面進行了科學謀劃,並著力推進實施。今年,吳江經濟技術開發區創新出臺“人才+科技+基金”項目落地評審機制,全省首創以政策形式明確並開展“雙招雙引”創新工作機制。

吳江開發區新興產業載體平臺日趨完善,實現了新興產業在空間、資源、人力資本等方面的有效集中。吳江出口加工區已升級為綜合保稅區,跨境電商業務快速推進。吳江科技創業園被國家科技部評為國家級科技企業孵化器;吳江智能裝備產業園一期已完成建設;生物醫藥產業園啟動區一期正在整體設計規劃中。未來,5G產業園的規劃建設,以及各類基礎設施配套的投入使用,必將提升開發區專業平臺的承載能級。

此外,吳江開發區加快各類特色產業基地建設,全力提升承載力和項目集聚度。目前,吳江開發區已經成為國家新型工業化示範基地、中國機械裝備產業基地、江蘇省現代物流業集聚區、江蘇省高端裝備製造特色產業基地、國家知識產權試點園區,這些榮譽的獲評大大增強了開發區承載新興產業項目的能力。

激發招商引資強引擎

"

原標題:借力長三角一體化 打造改革開放新高地 吳江經開區豎起高質量發展標杆

吳江經開區豎起高質量發展標杆

進入新時代,江蘇吳江經濟技術開發區積極調整發展思路,立足南蘇州,融入長三角,加快推進轉型升級,不斷壯大以智能工業為核心的高端裝備製造業,大力培育現代服務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實現了主導產業運行效率的不斷提升和智能工業產業規模的快速增長,積極推進招商引資,吸引外資項目落地,取得了顯著的效果。目前的吳江開發區已經成為高質量發展的聚集之地,步穩蹄急向著國家級開發區的第一方陣快速邁進,一座現代化的園區正佇立在蘇南大地。

搶抓機遇用好紅利打造改革開放新高地

吳江經開區豎起高質量發展標杆

吳江開發區成立於1992年,是江蘇省首批省級開發區之一,2010年升級為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行政區總面積176平方公里,下轄同裡鎮和江陵街道,共有34個行政村、16個社區,總人口45萬。

吳江開發區區位優勢得天獨厚,地處長三角核心位置,東臨上海,距虹橋機場45分鐘車程;南近杭州,距杭州市僅一小時車程;西瀕太湖;北接蘇州市區,區位優勢明顯。除了區位優勢,吳江開發區的產業基礎雄厚,尤其是電子信息產業已經形成規模集聚效應。吳江開發區以電子信息產業“起家”,1994年為蘇州明基電腦有限公司配套的科德、信捷等14家臺資IT產業元器件企業聯合組團一次性簽約落戶吳江開發區,開啟了電子信息產業在吳江開發區的聚集。隨後,美齊、大同、臺達、中華映管等臺灣龍頭型企業紛紛落戶,計算機及外設、網絡通訊、光電子、微電子等IT產業鏈日趨完善。2002年,成立十週年之際,吳江開發區獲得“江蘇省電子信息產業基地”稱號,吳江開發區與蘇州工業園區、崑山開發區、蘇州高新區形成了著名的“一園三區”格局,抱團成為亞太地區最具競爭力的電子信息產業基地。隨著華冠通訊、意閥閥門、英格索蘭、科特彼勒、美達王等裝備製造企業相繼落戶吳江開發區,裝備製造產業成為吳江開發區又一支柱產業,工程機械、數控機床、汽車零部件等機械類產品的生產技術和設備處於世界領先水平。

國務院近日印發了《關於推進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創新提升打造改革開放新高地的意見》,給國家級經開區站在新的歷史起點進一步激發新潛能,推動高質量發展提供了廣闊的空間、釋放了豐厚的紅利。吳江開發區搶抓機遇、用好紅利,全面貫徹落實《意見》的部署要求,舉改革旗、走開放路、打創新牌,努力在打造改革開放新高地、實現高質量發展上走在前列。

吳江開發區充分利用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範區優勢,集成落實上海、浙江自由貿易區,蘇州工業園區等開放型經濟體制綜合試點的優勢,提升協同推進對外開放的能力,打造利用外資的強磁場。以重大項目建設促進產業升級、環境優化,圍繞新一代信息技術、智能裝備、新能源、新材料、生物醫藥等重點產業,鎖定世界500強、行業10強企業及國企、央企、上市公司等,進一步加強大項目、旗艦項目的招商力度,加速形成規模效應和產業聚集。

目前,吳江開發區正在深入推進動能轉換,進一步增強科創園孵化器功能,推動創建國家級科技企業加速器,加速科技型、技術型企業和高層次人才的引進,加快創新成果產業化,打造科技創新集聚區。吳江開發區的工業智能化步伐不斷加快,50億元產業引導基金、“機器換人”等扶持政策為創新項目的引進和品牌的培育提升提供了有力支撐。開發區企業正在加速技術改造,力促先進技術成果加速應用,轉換形成新動能。開發區正進一步加快“新地標”企業、“獨角獸”企業、“專精特新”企業培育,全力支持重點優勢企業進入資本市場,走資本、技術、人才相結合發展之路,做大做強資本市場“吳江開發區板塊”。

開發區軟實力和核心競爭力的提升離不開深化制度創新,吳江開發區重點優化政務服務、投資開放、要素供給、創新創業、誠信法治、人文生態“六大環境”。全面承接國家級開發區全鏈審批賦權清單,推進行政審批標準化建設,強化“一窗辦理、全鏈審批”政務服務,切實用政府權力的“減法”換取市場活力的“加法”。積極踐行“親”“清”新型政商關係,強化企業服務,做到有求必應、無事不擾,打造風清氣正的政商生態。

聚焦智能工業和新興產業發展

吳江經開區豎起高質量發展標杆

智能工業和新興產業是未來產業競爭的制高點,是實現開發區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方向。近年來,吳江開發區聚焦智能工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推動園區轉型升級,在高質量發展的道路上越走越好,越走越強。

在智能工業發展方面,吳江開發區以打造具有吳江特色的“八大標杆”為引領,深入實施產業提升“三年行動計劃”,加快形成開發區智能製造發展新優勢。

為推動智能工業迅速發展,吳江開發區重點打造智能裝備產業園,一期1.8萬平方米標準廠房已完成建設。目前吳江開發區智能工業發展已經初具規模,部分企業已成為行業細分領域領軍企業。隨著全球智能工業的快速發展,以博眾、邁為、明志為代表的智能工業在未來仍將保持高速增長。

未來,開發區將進一步加大“機器換人”等相關政策扶持力度,加快主導產業智能化改造,加速工業化、信息化、智能化相互融合,推動生產方式向柔性、智能、精細轉變,全力打造智能工業發展標杆。重點鼓勵、支持企業在智能製造核心支撐軟件研發、共性智能製造關鍵技術攻克、關鍵工序核心裝備升級換代等方面加快突破,積極推廣智能技術應用,大力培育智能工業發展新動能。

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是加快自主創新、推進經濟結構調整的重要戰略舉措。近年來,吳江經濟技術開發區,積極引導、扶持、培育新興產業的發展,有力推動開發區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和綜合競爭力持續提升。2015年到2017年,開發區新興產業銷售連續突破600億元、700億元、800億元,2017年新興產業銷售佔開發區工業銷售比重超過50%,達54.2%。2018年,新興產業共實現開票銷售825億元。

吳江開發區未來新興產業發展支撐力量逐步增強。2019年,吳江開發區在產業佈局上將達成“三個梯隊”的發展目標,新增銷售超200億元企業1~2家,超100億元企業2~3家,重點支持亨通、通鼎等企業躋身世界一流,形成“第一梯隊”;實施“新地標”企業、獨角獸企業培育工程,鼓勵邁為股份、賽伍股份等一批成長性好、發展潛力大的企業做大做強,形成“第二梯隊”;引導一批中小微企業更加專注於“專精特新”,鼓勵微康生物、明志科技等企業當好行業“單打冠軍”,形成“第三梯隊”。

人才和政策保障為吳江經開區產業發展打下堅實基礎。近年來,吳江開發區通過大力實施金種子工程,培育、引進了一批新興產業高端人才和團隊,在新能源、新材料、生物醫藥等領域已經初步形成了產業、技術高地優勢。蘇州市、吳江區、吳江開發區研究出臺了各項扶持政策,從發展重點、空間佈局、關鍵技術、政策措施等方面進行了科學謀劃,並著力推進實施。今年,吳江經濟技術開發區創新出臺“人才+科技+基金”項目落地評審機制,全省首創以政策形式明確並開展“雙招雙引”創新工作機制。

吳江開發區新興產業載體平臺日趨完善,實現了新興產業在空間、資源、人力資本等方面的有效集中。吳江出口加工區已升級為綜合保稅區,跨境電商業務快速推進。吳江科技創業園被國家科技部評為國家級科技企業孵化器;吳江智能裝備產業園一期已完成建設;生物醫藥產業園啟動區一期正在整體設計規劃中。未來,5G產業園的規劃建設,以及各類基礎設施配套的投入使用,必將提升開發區專業平臺的承載能級。

此外,吳江開發區加快各類特色產業基地建設,全力提升承載力和項目集聚度。目前,吳江開發區已經成為國家新型工業化示範基地、中國機械裝備產業基地、江蘇省現代物流業集聚區、江蘇省高端裝備製造特色產業基地、國家知識產權試點園區,這些榮譽的獲評大大增強了開發區承載新興產業項目的能力。

激發招商引資強引擎

吳江經開區豎起高質量發展標杆

吳江開發區近年來對外招商高頻率出擊上海、廣東、北京、美國硅谷等地。通過舉辦小型投資說明會,和中介、投行、律所建立密切聯繫,加快新項目源信息捕捉、跟蹤、洽談、簽約和落地,對內加強對轄區內外企增資、利潤再投資、外企設立再投資企業、外企分支機構的固定資產投資情況的摸底工作,拓寬利用外資到位方式與渠道。與此同時,利用吳江智能裝備產業園平臺,對智能機器人國際前四大以及國內上市公司進行了拉網式掃描,定向出擊招引。

吳江開發區針對智能裝備產業、企業轉型升級、科技創新、人才引進等方面出臺了相應政策,包括“機器換人”、科技創新獎勵、IPO上市、總部經濟、功能性機構、人才“金種子”工程等,為強招商提供了強勁的政策支撐。並通過拓寬政企交流的渠道,為企業提供專業化、個性化、親情化的政務服務。經常性組織企業座談會,就企業運行、社保負擔、中美貿易戰等協商應對措施。積極溝通協調相關部門,解決企業用地、水電、高管子女入學問題,夯實了親商安商基礎。

今年以來,吳江開發區積極應對嚴峻複雜國際形勢和內部資源要素趨緊的多重壓力,攻堅克難、主動作為,聚力產業招商,狠抓項目投入,突出精準服務,提高外資利用水平,取得積極成效。上半年批准外資項目完成22個,完成註冊外資1.4億美元,到賬外資近1億美元。儲備了涉及智能製造、半導體、人臉識別、汽車關鍵零部件和新材料領域的優質項目源。

下一步,吳江開發區將從四個方面繼續加強招商引資,提高外資利用水平,加強項目落地。一是加強以歐美優質項目和重特大項目招商。對新開拓的高度意向項目加快註冊落地步伐,密切跟蹤在手的世界500強註冊超億美元大項目,力爭2家年底前簽約落戶。充分利用50億元母基金設立為契機,密切聯繫各產業子基金,力爭有一批科技主導型項目落戶開發區。二是全力推進資源要素爭取工作。積極營造各級各方支持招商工作的良好氛圍,為新項目落戶開闢用地空間。三是加快提升專業化服務水平。優化項目審批服務和流程,日常溝通協調好相關部門與企業的關係,優質高效地辦理各項手續,全面築高企業服務平臺。四是加快建設一支專業勤勉的高素質招商隊伍。

積極融入長三角一體化

"

原標題:借力長三角一體化 打造改革開放新高地 吳江經開區豎起高質量發展標杆

吳江經開區豎起高質量發展標杆

進入新時代,江蘇吳江經濟技術開發區積極調整發展思路,立足南蘇州,融入長三角,加快推進轉型升級,不斷壯大以智能工業為核心的高端裝備製造業,大力培育現代服務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實現了主導產業運行效率的不斷提升和智能工業產業規模的快速增長,積極推進招商引資,吸引外資項目落地,取得了顯著的效果。目前的吳江開發區已經成為高質量發展的聚集之地,步穩蹄急向著國家級開發區的第一方陣快速邁進,一座現代化的園區正佇立在蘇南大地。

搶抓機遇用好紅利打造改革開放新高地

吳江經開區豎起高質量發展標杆

吳江開發區成立於1992年,是江蘇省首批省級開發區之一,2010年升級為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行政區總面積176平方公里,下轄同裡鎮和江陵街道,共有34個行政村、16個社區,總人口45萬。

吳江開發區區位優勢得天獨厚,地處長三角核心位置,東臨上海,距虹橋機場45分鐘車程;南近杭州,距杭州市僅一小時車程;西瀕太湖;北接蘇州市區,區位優勢明顯。除了區位優勢,吳江開發區的產業基礎雄厚,尤其是電子信息產業已經形成規模集聚效應。吳江開發區以電子信息產業“起家”,1994年為蘇州明基電腦有限公司配套的科德、信捷等14家臺資IT產業元器件企業聯合組團一次性簽約落戶吳江開發區,開啟了電子信息產業在吳江開發區的聚集。隨後,美齊、大同、臺達、中華映管等臺灣龍頭型企業紛紛落戶,計算機及外設、網絡通訊、光電子、微電子等IT產業鏈日趨完善。2002年,成立十週年之際,吳江開發區獲得“江蘇省電子信息產業基地”稱號,吳江開發區與蘇州工業園區、崑山開發區、蘇州高新區形成了著名的“一園三區”格局,抱團成為亞太地區最具競爭力的電子信息產業基地。隨著華冠通訊、意閥閥門、英格索蘭、科特彼勒、美達王等裝備製造企業相繼落戶吳江開發區,裝備製造產業成為吳江開發區又一支柱產業,工程機械、數控機床、汽車零部件等機械類產品的生產技術和設備處於世界領先水平。

國務院近日印發了《關於推進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創新提升打造改革開放新高地的意見》,給國家級經開區站在新的歷史起點進一步激發新潛能,推動高質量發展提供了廣闊的空間、釋放了豐厚的紅利。吳江開發區搶抓機遇、用好紅利,全面貫徹落實《意見》的部署要求,舉改革旗、走開放路、打創新牌,努力在打造改革開放新高地、實現高質量發展上走在前列。

吳江開發區充分利用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範區優勢,集成落實上海、浙江自由貿易區,蘇州工業園區等開放型經濟體制綜合試點的優勢,提升協同推進對外開放的能力,打造利用外資的強磁場。以重大項目建設促進產業升級、環境優化,圍繞新一代信息技術、智能裝備、新能源、新材料、生物醫藥等重點產業,鎖定世界500強、行業10強企業及國企、央企、上市公司等,進一步加強大項目、旗艦項目的招商力度,加速形成規模效應和產業聚集。

目前,吳江開發區正在深入推進動能轉換,進一步增強科創園孵化器功能,推動創建國家級科技企業加速器,加速科技型、技術型企業和高層次人才的引進,加快創新成果產業化,打造科技創新集聚區。吳江開發區的工業智能化步伐不斷加快,50億元產業引導基金、“機器換人”等扶持政策為創新項目的引進和品牌的培育提升提供了有力支撐。開發區企業正在加速技術改造,力促先進技術成果加速應用,轉換形成新動能。開發區正進一步加快“新地標”企業、“獨角獸”企業、“專精特新”企業培育,全力支持重點優勢企業進入資本市場,走資本、技術、人才相結合發展之路,做大做強資本市場“吳江開發區板塊”。

開發區軟實力和核心競爭力的提升離不開深化制度創新,吳江開發區重點優化政務服務、投資開放、要素供給、創新創業、誠信法治、人文生態“六大環境”。全面承接國家級開發區全鏈審批賦權清單,推進行政審批標準化建設,強化“一窗辦理、全鏈審批”政務服務,切實用政府權力的“減法”換取市場活力的“加法”。積極踐行“親”“清”新型政商關係,強化企業服務,做到有求必應、無事不擾,打造風清氣正的政商生態。

聚焦智能工業和新興產業發展

吳江經開區豎起高質量發展標杆

智能工業和新興產業是未來產業競爭的制高點,是實現開發區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方向。近年來,吳江開發區聚焦智能工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推動園區轉型升級,在高質量發展的道路上越走越好,越走越強。

在智能工業發展方面,吳江開發區以打造具有吳江特色的“八大標杆”為引領,深入實施產業提升“三年行動計劃”,加快形成開發區智能製造發展新優勢。

為推動智能工業迅速發展,吳江開發區重點打造智能裝備產業園,一期1.8萬平方米標準廠房已完成建設。目前吳江開發區智能工業發展已經初具規模,部分企業已成為行業細分領域領軍企業。隨著全球智能工業的快速發展,以博眾、邁為、明志為代表的智能工業在未來仍將保持高速增長。

未來,開發區將進一步加大“機器換人”等相關政策扶持力度,加快主導產業智能化改造,加速工業化、信息化、智能化相互融合,推動生產方式向柔性、智能、精細轉變,全力打造智能工業發展標杆。重點鼓勵、支持企業在智能製造核心支撐軟件研發、共性智能製造關鍵技術攻克、關鍵工序核心裝備升級換代等方面加快突破,積極推廣智能技術應用,大力培育智能工業發展新動能。

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是加快自主創新、推進經濟結構調整的重要戰略舉措。近年來,吳江經濟技術開發區,積極引導、扶持、培育新興產業的發展,有力推動開發區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和綜合競爭力持續提升。2015年到2017年,開發區新興產業銷售連續突破600億元、700億元、800億元,2017年新興產業銷售佔開發區工業銷售比重超過50%,達54.2%。2018年,新興產業共實現開票銷售825億元。

吳江開發區未來新興產業發展支撐力量逐步增強。2019年,吳江開發區在產業佈局上將達成“三個梯隊”的發展目標,新增銷售超200億元企業1~2家,超100億元企業2~3家,重點支持亨通、通鼎等企業躋身世界一流,形成“第一梯隊”;實施“新地標”企業、獨角獸企業培育工程,鼓勵邁為股份、賽伍股份等一批成長性好、發展潛力大的企業做大做強,形成“第二梯隊”;引導一批中小微企業更加專注於“專精特新”,鼓勵微康生物、明志科技等企業當好行業“單打冠軍”,形成“第三梯隊”。

人才和政策保障為吳江經開區產業發展打下堅實基礎。近年來,吳江開發區通過大力實施金種子工程,培育、引進了一批新興產業高端人才和團隊,在新能源、新材料、生物醫藥等領域已經初步形成了產業、技術高地優勢。蘇州市、吳江區、吳江開發區研究出臺了各項扶持政策,從發展重點、空間佈局、關鍵技術、政策措施等方面進行了科學謀劃,並著力推進實施。今年,吳江經濟技術開發區創新出臺“人才+科技+基金”項目落地評審機制,全省首創以政策形式明確並開展“雙招雙引”創新工作機制。

吳江開發區新興產業載體平臺日趨完善,實現了新興產業在空間、資源、人力資本等方面的有效集中。吳江出口加工區已升級為綜合保稅區,跨境電商業務快速推進。吳江科技創業園被國家科技部評為國家級科技企業孵化器;吳江智能裝備產業園一期已完成建設;生物醫藥產業園啟動區一期正在整體設計規劃中。未來,5G產業園的規劃建設,以及各類基礎設施配套的投入使用,必將提升開發區專業平臺的承載能級。

此外,吳江開發區加快各類特色產業基地建設,全力提升承載力和項目集聚度。目前,吳江開發區已經成為國家新型工業化示範基地、中國機械裝備產業基地、江蘇省現代物流業集聚區、江蘇省高端裝備製造特色產業基地、國家知識產權試點園區,這些榮譽的獲評大大增強了開發區承載新興產業項目的能力。

激發招商引資強引擎

吳江經開區豎起高質量發展標杆

吳江開發區近年來對外招商高頻率出擊上海、廣東、北京、美國硅谷等地。通過舉辦小型投資說明會,和中介、投行、律所建立密切聯繫,加快新項目源信息捕捉、跟蹤、洽談、簽約和落地,對內加強對轄區內外企增資、利潤再投資、外企設立再投資企業、外企分支機構的固定資產投資情況的摸底工作,拓寬利用外資到位方式與渠道。與此同時,利用吳江智能裝備產業園平臺,對智能機器人國際前四大以及國內上市公司進行了拉網式掃描,定向出擊招引。

吳江開發區針對智能裝備產業、企業轉型升級、科技創新、人才引進等方面出臺了相應政策,包括“機器換人”、科技創新獎勵、IPO上市、總部經濟、功能性機構、人才“金種子”工程等,為強招商提供了強勁的政策支撐。並通過拓寬政企交流的渠道,為企業提供專業化、個性化、親情化的政務服務。經常性組織企業座談會,就企業運行、社保負擔、中美貿易戰等協商應對措施。積極溝通協調相關部門,解決企業用地、水電、高管子女入學問題,夯實了親商安商基礎。

今年以來,吳江開發區積極應對嚴峻複雜國際形勢和內部資源要素趨緊的多重壓力,攻堅克難、主動作為,聚力產業招商,狠抓項目投入,突出精準服務,提高外資利用水平,取得積極成效。上半年批准外資項目完成22個,完成註冊外資1.4億美元,到賬外資近1億美元。儲備了涉及智能製造、半導體、人臉識別、汽車關鍵零部件和新材料領域的優質項目源。

下一步,吳江開發區將從四個方面繼續加強招商引資,提高外資利用水平,加強項目落地。一是加強以歐美優質項目和重特大項目招商。對新開拓的高度意向項目加快註冊落地步伐,密切跟蹤在手的世界500強註冊超億美元大項目,力爭2家年底前簽約落戶。充分利用50億元母基金設立為契機,密切聯繫各產業子基金,力爭有一批科技主導型項目落戶開發區。二是全力推進資源要素爭取工作。積極營造各級各方支持招商工作的良好氛圍,為新項目落戶開闢用地空間。三是加快提升專業化服務水平。優化項目審批服務和流程,日常溝通協調好相關部門與企業的關係,優質高效地辦理各項手續,全面築高企業服務平臺。四是加快建設一支專業勤勉的高素質招商隊伍。

積極融入長三角一體化

吳江經開區豎起高質量發展標杆

自長三角一體化上升為國家戰略以來,吳江開發區牢牢把握這次重大機遇,積極作為,作出了融入長三角一體化的部署和要求。尤其是今年以來,吳江經濟技術開發區按照吳江區推進長三角一體化工作總體部署和要求,結合開發區發展定位和產業現狀,積極謀劃融入長三角一體化發展。

首先,主動提高政治站位,積極把握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機遇。今年年初,開發區把進一步加大融入蘇州、對接上海的戰略謀劃納入2019開發區總體工作佈局,明確全年發展思路和工作計劃。啟動雲梨路總部經濟帶建設,打造開發區產城融合發展高地;依託吳江智能裝備產業園,加快打造千億能級的南蘇州智造谷。其次,優化城市發展定位,加速構建聯通長三角的高效交通格局。開發區加快蘇同黎公路快速化改造、鱸鄉路北延等重點工程建設,積極謀劃與蘇州主城區、工業園區、崑山、汾湖的交通對接。三是打造特色文旅品牌,全力推動同裡旅遊融入長三角一體化旅遊市場。同裡古保委與跨區域休閒旅遊雜誌《湖區旅遊》展開深度合作,全面提升同裡古鎮融入長三角一體化的宣傳工作。

對於下一步如何牢牢把握高質量發展要求,積極融入長江三角洲區域一體化發展,吳江開發區將把握機遇,利用區域內的科技、金融、人才等關鍵資源,加速產業協同互補,不斷提升開發區發展能級。

借勢發展。以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為契機,充分利用上海擁有各大院校、醫療機構、金融科技服務平臺等優質資源的溢出效應,加強對接,實現開發區經濟、社會、民生的高質量發展。

發揮特長。開發區將充分發揮自身優勢,利用大運河風光帶、同裡古鎮、北聯現代農業產業園、同裡國家溼地公園、同裡湖和九里湖等旅遊資源,與上海、浙江在旅遊發展、文化互促中進行深入對接和有效融合,共同推動旅遊事業、旅遊文化產業、水文化產業、休閒體育文化產業、度假療養產業等方面的合作。

加強合作。開發區將積極與浙江展開合作,藉助浙江靈活的市場機制優勢、市場活力優勢、市場拓展優勢,主動融入其科技創新和電商合作平臺,積極培育自主的功能貿易區,進一步優化服務載體。

促進應用。開發區將盡快實現在交通、物流、通信、市場主體、基礎設施一體化建設與應用,實現人才、信息、貿易的自由流動,在持續優化營商環境的基礎上,充分釋放生產要素在自由流動、快速聚合中帶來的強大增長動力和發展紅利。

錯位發展。開發區將聚焦優勢資源和自身特點,與上海、浙江及周邊地區形成錯位發展,一是繼續緊抓智能工業迅猛發展的勢頭,進一步在政策支撐、資源供給、資金投入、人才供給等方面加強支持力度,促進其集聚發展、高質量發展;二是以創新型、智能化製造為重點,加大對上海優質招商資源項目的承載,同時進一步發展研發型總部經濟,持續提升開發區在科技創新、工業設計、一體化解決方案等方面的發展水平。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