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牛背影裡的霞光

歲月 春節家書 不完美媽媽 梧桐巷裡 2019-03-21
老牛背影裡的霞光

老牛背影裡的霞光

——讀周永文詩《一頭老牛的背影》

文/韓海濤

說起背影,人們會不自覺地想起朱自清。他筆下那個穿著長袍馬褂身體微胖的父親的背影,已成為經典的父親形象。

周永文則在他的詩中為我們勾畫出另一個父親的背影形象。詩作以《一頭老牛的背影》為題,讓我們觸摸到更加沉重的親情表達。

最苦莫過當牛做馬。牛,吃的是草,耕的是地,拉的是大車、碌碡,笨重的體態,總是幹最粗重的活,長年重軛加身忍辱負重,默默承受著時間的重壓。這與我們的父親何其相似?

“黃昏在一頭老牛的背影裡/讓我看到生活鞭子的幽藍冷光”。黃昏暗示年歲已老。在一頭牛的衰疲之態中,分明感受到“生活鞭子”的殘酷,它閃著“幽藍冷光”抽打在老牛身上。而那老牛其實就是我們的父親的象徵。作為兒女,也許從前沒有更多關注父親。就在某日黃昏,在一頭牛的背影裡突然良心發現,剎那間被幽藍的冷光擊中靈魂深處那根脆弱的神經,痛楚的記憶之門也就在那一刻打開了:“牛背馱起的夕陽暮雲/步步逼近飢餓童年坍塌的記憶”。

在“我”與老牛的對視中,自然過渡到父親。此前只是由老牛想到父親,以下則是正面雕刻父親的塑像。父親“脫下褂子繫緊腰帶”“赤膊上陣”。他的腰上貼著連接皮肉的膏藥,像歲月留給他的“補丁”。

“一把鐮刀讓父親的腰痛曠日持久”。其實何止一把鐮刀?所有的農具都在父親的臉上身上留下難以磨滅的印痕。

這段文字在回憶中為讀者展開宏大的敘事場景,而更加動人心絃的卻是父親幾乎“背水一戰”的一組細節。父親小小的身影,淹沒在“鋪天蓋地的麥浪裡”——那是他一個人的戰鬥。父親眼下的困境是如何把面前身後面積廣大的麥子放倒,讓顆粒歸倉,讓一家人過上溫飽的日子,而他一生的使命則是用一己之力扛起家庭的重荷,讓孩子們有個好前程。

抬起頭,麥田無垠;彎下腰,背對天空。畫面由遠而近,由想象而現實,由粗線條勾勒而近距離描畫。詩人以虛實相間的筆法,完成了一頭“老牛”的“背”影雕像。

接下來,詩的節奏緩和了一些。“天空沒有風/父親說沒有風的天空/留不住鷹”。這句頗具哲理思辨色彩的詩是父親對自己過往的感嘆,是對兒子的勉勵。

“父親抱怨我的力氣還停留在/一首絕句的春雨裡/不會把春光裡的甜兌現成生活中的蜜。”

父親用堅實的臂膀為兒女創造了甜蜜的富有詩意的生活,偶爾也會為自己太過辛勞,兒女不能分擔生活壓力而貌似憤憤然,但那不過是說說而已,他終究還是像老牛一樣“咬牙切齒地用力”,以致“脖子後面的青筋拉傷了\靜脈曲張的表情\老腰再次拱起令我\膽戰心驚的弧度”。

父親的腰傷很重,“能最先測出\一場暴雨的傾盆之勢\測出烏雲深處的電閃雷鳴······”而父親依然像老牛一樣賣命的勞作,這不禁使“我”羞愧、臉紅,使我自責。“他分明是用鞭子/一下一下抽醒我的自尊/抽紅晚霞燒焦的天際”。

詩人眼裡的晚霞應該是很美的,可在這裡,面對一生勞苦卻到老得不到歇息的父親,“我”的內心如火燒一般焦灼。一番反思之後,“我”自覺對自己的未來作出重新選擇。“讓一縷鄉謠裡的炊煙/斷了我的歸期······”

這裡的“歸”,當指離開父母在外謀生的那個去處。斷了歸期,才是實質上的迴歸。拋開不切實際的幻想,肩負起本就該屬於自己的那份沉甸甸的責任。

這首詩發表於2014年《歲月》月刊。一首詩如同一棵樹,在哪片土壤裡紮根並開花結果,或許是一種緣。《一頭老牛的背影》折射親情的厚重,抵達“歲月”的滄桑。

2018·12月8日寫於化雨齋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