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綠皮車到高鐵:跑出綏芬河速度'

"

老幹部李恩泰談綏芬河交通鉅變

寫在前面的話:
2019年是新中國成立70週年,為慶祝偉大祖國70華誕,感受70週年奮鬥歷程,增強黨員群眾的國家、民族自豪感和向心力,本報微信公眾號特開設“講述綏芬河發展故事”專欄,邀請部分老幹部講述親身經歷的綏芬河發展故事,以此宣傳展示新中國成立70年來,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共和國的光輝歷程和綏芬河的改革開放發展建設成就,激發全市上下的愛國之情、愛國之志,並將其轉化為實際行動,為綏芬河全面振興全方位振興作出新的貢獻。

新中國成立以來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綏芬河的交通方式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然而很少有人知道,在幾十年前,綏芬河並沒有公交車,滿城只有三輛車。如今,私家車滿街跑,綠皮火車拉來的城市進入了高鐵時代,越來越方便快捷的出行方式,無不讓邊城百姓感受著綏芬河飛速發展帶來的欣喜。回首綏芬河的發展歷程,我市老幹部李恩泰對小城的交通變遷感觸特別深。

1970年,一聲汽笛,一列綠皮火車將25歲的李恩泰從瀋陽拉到綏芬河,從此,他開始在這座城市工作生活,一晃就是49年。他記得,當時走出站臺的只有幾個人。出了站臺,他向人打聽去區革委坐幾線車?那人詫異地瞟了他一眼說,綏芬河沒有公交車,也不用車,你就跟我走吧!他發現,與瀋陽(念大學的城市)的車水馬龍相比,綏芬河的馬路上只有人,竟看不見車。

他對記者說,那時,綏芬河街道上只有一輛小“嘎斯”,但輕易不出來,後來建設公社進來了一臺北京吉普,上級給區革委又撥了一臺北京吉普。直到1975年建市初,街上也就能看到這三輛車。那時候機關人員下鄉,去新屯、馬架子、北溝農場等遠的地方有車坐,北京吉普拉滿人就跑一趟。去北寒、南寒、紅花嶺、寬溝等近的地方,就只能徒步去。

"

老幹部李恩泰談綏芬河交通鉅變

寫在前面的話:
2019年是新中國成立70週年,為慶祝偉大祖國70華誕,感受70週年奮鬥歷程,增強黨員群眾的國家、民族自豪感和向心力,本報微信公眾號特開設“講述綏芬河發展故事”專欄,邀請部分老幹部講述親身經歷的綏芬河發展故事,以此宣傳展示新中國成立70年來,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共和國的光輝歷程和綏芬河的改革開放發展建設成就,激發全市上下的愛國之情、愛國之志,並將其轉化為實際行動,為綏芬河全面振興全方位振興作出新的貢獻。

新中國成立以來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綏芬河的交通方式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然而很少有人知道,在幾十年前,綏芬河並沒有公交車,滿城只有三輛車。如今,私家車滿街跑,綠皮火車拉來的城市進入了高鐵時代,越來越方便快捷的出行方式,無不讓邊城百姓感受著綏芬河飛速發展帶來的欣喜。回首綏芬河的發展歷程,我市老幹部李恩泰對小城的交通變遷感觸特別深。

1970年,一聲汽笛,一列綠皮火車將25歲的李恩泰從瀋陽拉到綏芬河,從此,他開始在這座城市工作生活,一晃就是49年。他記得,當時走出站臺的只有幾個人。出了站臺,他向人打聽去區革委坐幾線車?那人詫異地瞟了他一眼說,綏芬河沒有公交車,也不用車,你就跟我走吧!他發現,與瀋陽(念大學的城市)的車水馬龍相比,綏芬河的馬路上只有人,竟看不見車。

他對記者說,那時,綏芬河街道上只有一輛小“嘎斯”,但輕易不出來,後來建設公社進來了一臺北京吉普,上級給區革委又撥了一臺北京吉普。直到1975年建市初,街上也就能看到這三輛車。那時候機關人員下鄉,去新屯、馬架子、北溝農場等遠的地方有車坐,北京吉普拉滿人就跑一趟。去北寒、南寒、紅花嶺、寬溝等近的地方,就只能徒步去。

從綠皮車到高鐵:跑出綏芬河速度

李恩泰記得,有一次,他需要去牡丹江報社取文件,非常榮幸地坐了一回吉普車,結果車走了五個半小時,由於不適應,他連暈帶吐,最後只能住在牡丹江的同事家,這是李恩泰平生第一次坐著吉普車跑長途。那種滿懷欣喜又渾身難受的滋味讓他至今記憶猶新。

1970年代的綏芬河市區,路面仍然是土路,雨雪天路上泥濘不堪,李恩泰妻子生第二個孩子的時候,外面下著大雨,颳著狂風,他心急如焚地衝進雨中去請“接生婆”。李恩泰曾夢想,要是自己能有臺隨叫隨到的車該多好啊!

而如今,這個夢想已被許多家庭實現。早在幾年前,綏芬河的小汽車人均保有量就位居全省第一。大街上“凱迪拉克”“路虎”“保時捷”“寶馬”等私家車隨處可見,出租車、公交車已成為城市流動的風景線。據交警和運管部門的不完全統計,綏芬河有各種車輛近2萬輛,僅出租車就有1258輛,公交車58輛。李恩泰感慨,這真是變化太大了。

李恩泰充滿期待地說,綏芬河是一座火車拉來的城市。在綏芬河大白樓、北海公園等地,我們會看到這裡陳列著老式的蒸汽機火車頭,它已成為小城一個特殊的標誌和時代的記憶。而隨著高鐵時代的呼嘯而來,綏芬河又將進入快速發展的軌道,百姓的生活也一定會隨著飛轉的車輪更加美好。

文/圖 記者 曲香泓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