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算你天天經過也不一定知道,上海的這條隧道原來設計是可以走重型坦克防原子彈的!


就算你天天經過也不一定知道,上海的這條隧道原來設計是可以走重型坦克防原子彈的!


1971年,打浦路隧道建成通車

Jun. 12

1971

+


(隧道股份供圖)

1959 年制訂規劃,

1966 年動工,

1970 年建成,

1971 6 月通車。

作為上海第一條穿越黃浦江的隧道,

打浦路隧道當年的建造情況,

在公開的文獻資料中幾乎只能查到一些枯燥的數字介紹。

86歲的顧正榮,

當年是這條隧道的施工隊隊長,

他道出了原因,

這條隧道是為了戰備而建造的,

起初是保密工程,

它的代號——“651工程”。

01

黃浦江底下做了起爆層


1965年,蘇聯在中蘇邊界增加駐軍,美國霸權主義的擴張妄想,使得國際戰爭氣氛瀰漫。另一方面,國內的政治、經濟和社會矛盾日益凸顯。

基於對時局的判斷,同時從有利於工業佈局、加速城市改造以及國防戰備的特殊需求出發,上海市委啟動了打浦路隧道工程的建設,技術標準設定為:以防常規武器為主,適當考慮原子彈爆炸衝擊波的影響,路面承載力按汽車—18級標準,能通過80噸重型坦克。

就算你天天經過也不一定知道,上海的這條隧道原來設計是可以走重型坦克防原子彈的!

“當時建造打浦路隧道的主要目的是戰備,如果一打仗,浦江兩岸就沒法聯繫了。所以,決定要建隧道,既隱蔽又不會影響黃浦江上的通航。”


顧正榮回憶道,打浦路隧道在設計時就考慮了打仗時如何抗爆。

於是,工程人員就請南京工程兵學院幫忙做了一個“模爆試驗”,把一個試驗性地下結構做好後,在邊上放一個炸藥包,做爆炸試驗。最終,這些試驗都通過了。

為了要防炸彈,打浦路隧道不僅要在結構上做得結實,當時還在黃浦江底下做了混凝土起爆層。

02

“豆腐裡”學著“打洞”


就算你天天經過也不一定知道,上海的這條隧道原來設計是可以走重型坦克防原子彈的!


打浦路隧道的盾構是江南造船廠造的 (隧道股份供圖)


中國第一條越江公路隧道、第一條採用盾構法施工的隧道……頂著諸多“第一”光環,打浦路隧道到底是如何建成的?

“那時是美國人搞封鎖的時候,我們只能自力更生。”顧正榮說,當時蘇聯專家也來看過,但他們認為上海的軟土層組織要做隧道工程,就如同在豆腐裡打洞,行不通。好在當時被抽調來做這個工程的人員大多是年輕人,肯堅持,不斷探索和創新。


就算你天天經過也不一定知道,上海的這條隧道原來設計是可以走重型坦克防原子彈的!



然而,要建隧道,沒有趁手的工具可不行。早在一百多年前,英國就嘗試將地下隧道掘進技術應用到地鐵建設中,到20世紀60年代,隧道掘進技術開始在一些發達國家得到應用。


就算你天天經過也不一定知道,上海的這條隧道原來設計是可以走重型坦克防原子彈的!



但什麼叫盾構?什麼叫管片?怎麼做?大家都不知道。顧正榮告訴記者,做這個工程的人員,都是從各個單位抽調過來的。誰都沒有學過、幹過這種工程。“每一步都是靠著許多人摸索出來的。盾構從哪裡來呢?是搞設備的人設計,請江南造船廠造的。”

03

部分過江段只能靠人工挖


就算你天天經過也不一定知道,上海的這條隧道原來設計是可以走重型坦克防原子彈的!

工人在盾構內進行施工操作 (隧道股份供圖)


建造打浦路隧道的盾構採用的是氣壓盾構,施工條件很艱苦。顧正榮記得,盾構穿過江心向浦東岸邊的豎井推進時,需要穿過一段粉砂層,這是一個施工較為困難的地段。

當盾構到達離該豎井60米的地方,發生了湧流,大量的泥和水從盾構的尾部湧入。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施工人員在隧道內重新加入氣壓。


就算你天天經過也不一定知道,上海的這條隧道原來設計是可以走重型坦克防原子彈的!



充入氣壓後,流沙中的水被抽乾了。然而對於施工來說,一方面在高壓環境下,工作人員會產生不舒服。另一方面,流沙中的水被抽乾後,土層立即變得十分堅硬,增加了盾構推進的困難。


“當時,只能等土體穩定後,進行人工開挖。”顧正榮說,進入“高壓”盾構裡工作時,有種宇航員進艙的感覺,大家一批進入後,把外面的門先關上,然後待上20多分鐘,等到氣壓和“高壓”盾構裡的一致時,才能再打開裡面的一道門進去工作。工作結束後,則要進行減壓這一步驟。

“下班後,同事們都像一個個泥人一樣,黑黑的。”顧正榮說,有些人在高壓環境下不舒服,就吃一塊糖。等到過了這一段粉砂層,盾構就可以自己“走路”了。最後,當盾構準確無誤地進入預留洞門,成功完成隧道過江的使命後,所有人都高興壞了。

04

14條越江隧道連接浦西浦東


建成後的打浦路隧道,最初用的是另外一個名字——“黃浦江隧道”,以貨運為主,雙車道,車道寬7.07米、高4.2米。隧道採用橫向通風方式,內設有照明、電話、排水泵房、消防等裝置和限高標誌。

它的建成,有效地緩解了客貨車過黃浦江的問題,結束了黃浦江兩岸長期隔絕不通的狀況,圓了開埠以來上海人要天塹變通途的百年夢想。

然而,限於當時的歷史條件和技術水平,至2003年,使用已達33年的打浦路隧道在設計和施工條件上存在的一些不足日益凸顯出來:通行能力低,導致車輛排隊現象嚴重;通行條件差,導致交通運行可靠性不高;通風等運營設備老化,導致高耗低效;運行設施的現代化智能化程度低,使得交通故障發生率日益攀高。


就算你天天經過也不一定知道,上海的這條隧道原來設計是可以走重型坦克防原子彈的!


打浦路隧道封閉施工 (新民晚報孫中欽攝影)


在對老隧道進行全面細緻的體檢和專家會診後,2005年打浦路隧道開始全面改造,並在原有隧道西側建設打浦路隧道複線,讓原來“一來一回”的車道,拓寬至雙向四車道,大大緩解了車輛擁堵,提高了通行能力。

如今,已建成運行的黃浦江底越江隧道有14條,分別是打浦路隧道、延安東路隧道、大連路隧道、S20外環隧道、復興東路隧道、翔殷路隧道、上中路隧道、西藏南路隧道、人民路隧道、新建路隧道、龍耀路隧道、軍工路隧道、虹梅南路隧道、長江路隧道。

她們每天都在接待越來越頻繁密集的車流,不動聲色地見證著這座城市的繁榮發展。



金海岸工作室

作 者 | 裘穎瓊

編 輯 | 樑群 李爭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