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深度的研學旅行課程原來可以這樣設計及實施,你知道嗎?'

旅行 設計 文化 交通 酒店 戶外運動 讀書 研學的那點事 2019-08-17
"
"
有深度的研學旅行課程原來可以這樣設計及實施,你知道嗎?

研學旅行是現代素質教育活動的著力點,許多中小學已經把它設置為一門新的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筆者通過對政策文件的解讀和對文獻資料的查閱分析,認為學校應依據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結合學校實際,建立科學的研學旅行課程體系,以先進教育理念為指導,採取相應的研學保障措施,明確目標和完善評價方式,只有這樣,才能很好地進行整體課程的設計和實施,推動研學旅行健康發展。

引言

由於研學旅行剛剛在中國興起,所以很多學校在開展研學旅行工作的過程中,不知道如何做到遊和學的平衡,再加上承辦研學旅行的機構大多是由旅行社發展而來,很多都只是在傳統的旅遊上加入一些講解,就稱其為研學旅行,這嚴重製約了研學旅行工作的有效開展。研學旅行不是傳統的遊和玩,而是運用教育源於生活、教育源於社會、教育源於自然的教育理念,建立起學生和社會之間的有機聯繫,促進學生的自我成長。

概念及意義

"
有深度的研學旅行課程原來可以這樣設計及實施,你知道嗎?

研學旅行是現代素質教育活動的著力點,許多中小學已經把它設置為一門新的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筆者通過對政策文件的解讀和對文獻資料的查閱分析,認為學校應依據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結合學校實際,建立科學的研學旅行課程體系,以先進教育理念為指導,採取相應的研學保障措施,明確目標和完善評價方式,只有這樣,才能很好地進行整體課程的設計和實施,推動研學旅行健康發展。

引言

由於研學旅行剛剛在中國興起,所以很多學校在開展研學旅行工作的過程中,不知道如何做到遊和學的平衡,再加上承辦研學旅行的機構大多是由旅行社發展而來,很多都只是在傳統的旅遊上加入一些講解,就稱其為研學旅行,這嚴重製約了研學旅行工作的有效開展。研學旅行不是傳統的遊和玩,而是運用教育源於生活、教育源於社會、教育源於自然的教育理念,建立起學生和社會之間的有機聯繫,促進學生的自我成長。

概念及意義

有深度的研學旅行課程原來可以這樣設計及實施,你知道嗎?

中小學生研學旅行,是由教育部門和學校有計劃地組織安排的、通過集體旅行和集中食宿的方式開展的研究性學習和旅行體驗相結合的校外教育活動。開展研學旅行活動,有利於促進學生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激發學生對黨、國家和人民的熱愛之情;有利於推動全面實施素質教育,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引導學生主動適應社會,促進書本知識和生活經驗的深度融合;有利於加快提高人民生活質量,滿足學生日益增長的旅遊需求,從小培養學生文明旅遊意識,使其養成文明旅遊的行為習慣;有利於推進基礎教育改革,促進教育內涵發展。研學旅行基於它的團隊性質,在行程中,所有的旅遊觀光、戶外活動和起居飲食都是以團隊的方式來進行,這樣可以培養和提高學生的團隊精神和團隊合作能力。在研學旅行的戶外活動中,學生們可以在遊戲的歡樂氛圍下投入到學習中,這樣快樂的學習有利於學生拓寬視野,增長知識。此外,在沒有父母照顧的情況下,更多的需要學生自己照顧自己,所以可以以此鍛鍊學生獨立自主的能力。

設計原則及類型

"
有深度的研學旅行課程原來可以這樣設計及實施,你知道嗎?

研學旅行是現代素質教育活動的著力點,許多中小學已經把它設置為一門新的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筆者通過對政策文件的解讀和對文獻資料的查閱分析,認為學校應依據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結合學校實際,建立科學的研學旅行課程體系,以先進教育理念為指導,採取相應的研學保障措施,明確目標和完善評價方式,只有這樣,才能很好地進行整體課程的設計和實施,推動研學旅行健康發展。

引言

由於研學旅行剛剛在中國興起,所以很多學校在開展研學旅行工作的過程中,不知道如何做到遊和學的平衡,再加上承辦研學旅行的機構大多是由旅行社發展而來,很多都只是在傳統的旅遊上加入一些講解,就稱其為研學旅行,這嚴重製約了研學旅行工作的有效開展。研學旅行不是傳統的遊和玩,而是運用教育源於生活、教育源於社會、教育源於自然的教育理念,建立起學生和社會之間的有機聯繫,促進學生的自我成長。

概念及意義

有深度的研學旅行課程原來可以這樣設計及實施,你知道嗎?

中小學生研學旅行,是由教育部門和學校有計劃地組織安排的、通過集體旅行和集中食宿的方式開展的研究性學習和旅行體驗相結合的校外教育活動。開展研學旅行活動,有利於促進學生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激發學生對黨、國家和人民的熱愛之情;有利於推動全面實施素質教育,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引導學生主動適應社會,促進書本知識和生活經驗的深度融合;有利於加快提高人民生活質量,滿足學生日益增長的旅遊需求,從小培養學生文明旅遊意識,使其養成文明旅遊的行為習慣;有利於推進基礎教育改革,促進教育內涵發展。研學旅行基於它的團隊性質,在行程中,所有的旅遊觀光、戶外活動和起居飲食都是以團隊的方式來進行,這樣可以培養和提高學生的團隊精神和團隊合作能力。在研學旅行的戶外活動中,學生們可以在遊戲的歡樂氛圍下投入到學習中,這樣快樂的學習有利於學生拓寬視野,增長知識。此外,在沒有父母照顧的情況下,更多的需要學生自己照顧自己,所以可以以此鍛鍊學生獨立自主的能力。

設計原則及類型

有深度的研學旅行課程原來可以這樣設計及實施,你知道嗎?

為了讓廣大中小學生在研學旅行中,感受祖國大好河山,感受中華傳統美德,感受祖國燦爛文化,感受革命光榮歷史,感受改革開放偉大成就,增強他們對“四個自信”的理解與認同感;學會動手動腦,學會生存生活,學會做人做事,促使他們身心健康、體魄強健和意志堅強,促進他們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培養他們成為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研學旅行的設計需要堅持以下幾個原則。

1.教育性原則。研學旅行要結合學生身心特點、接受能力和實際需要,注重系統性、知識性、科學性和趣味性,為學生全面發展提供良好的成長空間。

2.實踐性原則。研學旅行要因地制宜,呈現地域特色,引導學生走出校園,在與日常生活不同的環境中拓展視野、豐富知識、瞭解社會、親近自然和參與體驗。

3.體驗性原則。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以人為本,以學生活動為主,突出體驗性。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變知識性的課堂教學為實踐性的體驗教學。

4.生活性原則。以生活實際為觀察視角,通過團隊合作,加強教育的生活性,提升生活自理能力,把學生從簡單熟悉的生活層面引領到更加廣闊的社會生活舞臺。

5.安全性原則。堅持安全第一,建立安全保障機制,明確安全保障責任,落實安全保障措施,確保學生安全。

根據小學、初中、高中不同學段的研學旅行目標,有針對性地開發自然類、歷史類、地理類、科技類、人文類和體驗類等多種類型的活動課程,如文物研學典型、鄉村研學典型、紅色研學典型和科技研學典型等,提升研學旅行品質和內涵。

設計及實施

"
有深度的研學旅行課程原來可以這樣設計及實施,你知道嗎?

研學旅行是現代素質教育活動的著力點,許多中小學已經把它設置為一門新的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筆者通過對政策文件的解讀和對文獻資料的查閱分析,認為學校應依據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結合學校實際,建立科學的研學旅行課程體系,以先進教育理念為指導,採取相應的研學保障措施,明確目標和完善評價方式,只有這樣,才能很好地進行整體課程的設計和實施,推動研學旅行健康發展。

引言

由於研學旅行剛剛在中國興起,所以很多學校在開展研學旅行工作的過程中,不知道如何做到遊和學的平衡,再加上承辦研學旅行的機構大多是由旅行社發展而來,很多都只是在傳統的旅遊上加入一些講解,就稱其為研學旅行,這嚴重製約了研學旅行工作的有效開展。研學旅行不是傳統的遊和玩,而是運用教育源於生活、教育源於社會、教育源於自然的教育理念,建立起學生和社會之間的有機聯繫,促進學生的自我成長。

概念及意義

有深度的研學旅行課程原來可以這樣設計及實施,你知道嗎?

中小學生研學旅行,是由教育部門和學校有計劃地組織安排的、通過集體旅行和集中食宿的方式開展的研究性學習和旅行體驗相結合的校外教育活動。開展研學旅行活動,有利於促進學生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激發學生對黨、國家和人民的熱愛之情;有利於推動全面實施素質教育,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引導學生主動適應社會,促進書本知識和生活經驗的深度融合;有利於加快提高人民生活質量,滿足學生日益增長的旅遊需求,從小培養學生文明旅遊意識,使其養成文明旅遊的行為習慣;有利於推進基礎教育改革,促進教育內涵發展。研學旅行基於它的團隊性質,在行程中,所有的旅遊觀光、戶外活動和起居飲食都是以團隊的方式來進行,這樣可以培養和提高學生的團隊精神和團隊合作能力。在研學旅行的戶外活動中,學生們可以在遊戲的歡樂氛圍下投入到學習中,這樣快樂的學習有利於學生拓寬視野,增長知識。此外,在沒有父母照顧的情況下,更多的需要學生自己照顧自己,所以可以以此鍛鍊學生獨立自主的能力。

設計原則及類型

有深度的研學旅行課程原來可以這樣設計及實施,你知道嗎?

為了讓廣大中小學生在研學旅行中,感受祖國大好河山,感受中華傳統美德,感受祖國燦爛文化,感受革命光榮歷史,感受改革開放偉大成就,增強他們對“四個自信”的理解與認同感;學會動手動腦,學會生存生活,學會做人做事,促使他們身心健康、體魄強健和意志堅強,促進他們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培養他們成為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研學旅行的設計需要堅持以下幾個原則。

1.教育性原則。研學旅行要結合學生身心特點、接受能力和實際需要,注重系統性、知識性、科學性和趣味性,為學生全面發展提供良好的成長空間。

2.實踐性原則。研學旅行要因地制宜,呈現地域特色,引導學生走出校園,在與日常生活不同的環境中拓展視野、豐富知識、瞭解社會、親近自然和參與體驗。

3.體驗性原則。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以人為本,以學生活動為主,突出體驗性。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變知識性的課堂教學為實踐性的體驗教學。

4.生活性原則。以生活實際為觀察視角,通過團隊合作,加強教育的生活性,提升生活自理能力,把學生從簡單熟悉的生活層面引領到更加廣闊的社會生活舞臺。

5.安全性原則。堅持安全第一,建立安全保障機制,明確安全保障責任,落實安全保障措施,確保學生安全。

根據小學、初中、高中不同學段的研學旅行目標,有針對性地開發自然類、歷史類、地理類、科技類、人文類和體驗類等多種類型的活動課程,如文物研學典型、鄉村研學典型、紅色研學典型和科技研學典型等,提升研學旅行品質和內涵。

設計及實施

有深度的研學旅行課程原來可以這樣設計及實施,你知道嗎?

研學旅行課程按照三階段進行,研前、研中、研後,研前階段是研學旅行的準備階段,研中階段是研學旅行的實施階段,研後階段是研學旅行的總結階段。

(一)研前階段

在研學旅行之前,選擇研學主題、制定研學目標、確定研學特色和設計研學內容。然後派工作人員實地考察,工作人員不僅需要驗證研學旅行設置的科學性,而且還要考察食宿及用車,並和酒店、餐館、用車等相關企業簽訂安全協議;同時,還要對即將參加研學旅行的學生進行鍼對性強的安全培訓,為學生購買意外險等,全方位地保障學生研學旅行安全。然後,需要召開研學旅行安全會議,告知學生行程,具體行進路線,以及交通、飲食、住宿和遊覽區危險區域等方面的注意事項。發放《中小學生研學旅行安全承諾書》,要求家長和學生們仔細閱讀和簽字。為學生準備相關的研學資料,還可邀請專家學者講座,研學前的講座讓學生對研學有一個初步印象。這種由淺入深、循序漸進的科學教學方法,有利於把研學旅行推向更深的層面。學生可在研學旅行主題下選擇具體研學方向,自發成立研學小組,並邀請專業教師隨隊指導。這樣既可激發學生積極參與、相互評估、相互幫助的熱情,又能保證學生願意投入時間去思考、分析問題。

(二)研中階段

在研學旅行過程中,組織學生參與教育活動項目,突破“遊、玩”的簡單結合,要體現教育和旅遊的結合,讓課程任務製成為亮點,以任務或者問題為導向。教師積極主動地對學生進行思維訓練,讓學生掌握科學的研學方法,具備一定的科研能力和撰寫科研報告的能力。鼓勵學生結合課堂所學,大膽與教師、同學、社會人員等交流,不斷地完善自己的知識結構,在真實、生動、有趣的學習情境中,培養自身領導力、自我研究能力、自我規劃能力、全局統籌能力和交流表達能力等優秀品質。

(三)研後階段

在旅行結束後,主要是做好評價機制,從中小學教育的角度看,研學過程的評價更為重要。最好採用教育評價法中的檔案袋評價法,對學生在研學過程的每一階段進行評價,包括選題創意、提出問題、收集信息、分析問題、制定策略、協作整合、創作實踐、反思總結、表達說明和分享交流等,做到及時發現問題,及時反饋,及時糾正。另外,在研學過程評價中,教師會關注每一個學生的態度、價值觀及研學方法,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習慣。最後進行研學成績的認定評分。評分課按照表1設計開展。

"
有深度的研學旅行課程原來可以這樣設計及實施,你知道嗎?

研學旅行是現代素質教育活動的著力點,許多中小學已經把它設置為一門新的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筆者通過對政策文件的解讀和對文獻資料的查閱分析,認為學校應依據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結合學校實際,建立科學的研學旅行課程體系,以先進教育理念為指導,採取相應的研學保障措施,明確目標和完善評價方式,只有這樣,才能很好地進行整體課程的設計和實施,推動研學旅行健康發展。

引言

由於研學旅行剛剛在中國興起,所以很多學校在開展研學旅行工作的過程中,不知道如何做到遊和學的平衡,再加上承辦研學旅行的機構大多是由旅行社發展而來,很多都只是在傳統的旅遊上加入一些講解,就稱其為研學旅行,這嚴重製約了研學旅行工作的有效開展。研學旅行不是傳統的遊和玩,而是運用教育源於生活、教育源於社會、教育源於自然的教育理念,建立起學生和社會之間的有機聯繫,促進學生的自我成長。

概念及意義

有深度的研學旅行課程原來可以這樣設計及實施,你知道嗎?

中小學生研學旅行,是由教育部門和學校有計劃地組織安排的、通過集體旅行和集中食宿的方式開展的研究性學習和旅行體驗相結合的校外教育活動。開展研學旅行活動,有利於促進學生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激發學生對黨、國家和人民的熱愛之情;有利於推動全面實施素質教育,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引導學生主動適應社會,促進書本知識和生活經驗的深度融合;有利於加快提高人民生活質量,滿足學生日益增長的旅遊需求,從小培養學生文明旅遊意識,使其養成文明旅遊的行為習慣;有利於推進基礎教育改革,促進教育內涵發展。研學旅行基於它的團隊性質,在行程中,所有的旅遊觀光、戶外活動和起居飲食都是以團隊的方式來進行,這樣可以培養和提高學生的團隊精神和團隊合作能力。在研學旅行的戶外活動中,學生們可以在遊戲的歡樂氛圍下投入到學習中,這樣快樂的學習有利於學生拓寬視野,增長知識。此外,在沒有父母照顧的情況下,更多的需要學生自己照顧自己,所以可以以此鍛鍊學生獨立自主的能力。

設計原則及類型

有深度的研學旅行課程原來可以這樣設計及實施,你知道嗎?

為了讓廣大中小學生在研學旅行中,感受祖國大好河山,感受中華傳統美德,感受祖國燦爛文化,感受革命光榮歷史,感受改革開放偉大成就,增強他們對“四個自信”的理解與認同感;學會動手動腦,學會生存生活,學會做人做事,促使他們身心健康、體魄強健和意志堅強,促進他們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培養他們成為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研學旅行的設計需要堅持以下幾個原則。

1.教育性原則。研學旅行要結合學生身心特點、接受能力和實際需要,注重系統性、知識性、科學性和趣味性,為學生全面發展提供良好的成長空間。

2.實踐性原則。研學旅行要因地制宜,呈現地域特色,引導學生走出校園,在與日常生活不同的環境中拓展視野、豐富知識、瞭解社會、親近自然和參與體驗。

3.體驗性原則。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以人為本,以學生活動為主,突出體驗性。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變知識性的課堂教學為實踐性的體驗教學。

4.生活性原則。以生活實際為觀察視角,通過團隊合作,加強教育的生活性,提升生活自理能力,把學生從簡單熟悉的生活層面引領到更加廣闊的社會生活舞臺。

5.安全性原則。堅持安全第一,建立安全保障機制,明確安全保障責任,落實安全保障措施,確保學生安全。

根據小學、初中、高中不同學段的研學旅行目標,有針對性地開發自然類、歷史類、地理類、科技類、人文類和體驗類等多種類型的活動課程,如文物研學典型、鄉村研學典型、紅色研學典型和科技研學典型等,提升研學旅行品質和內涵。

設計及實施

有深度的研學旅行課程原來可以這樣設計及實施,你知道嗎?

研學旅行課程按照三階段進行,研前、研中、研後,研前階段是研學旅行的準備階段,研中階段是研學旅行的實施階段,研後階段是研學旅行的總結階段。

(一)研前階段

在研學旅行之前,選擇研學主題、制定研學目標、確定研學特色和設計研學內容。然後派工作人員實地考察,工作人員不僅需要驗證研學旅行設置的科學性,而且還要考察食宿及用車,並和酒店、餐館、用車等相關企業簽訂安全協議;同時,還要對即將參加研學旅行的學生進行鍼對性強的安全培訓,為學生購買意外險等,全方位地保障學生研學旅行安全。然後,需要召開研學旅行安全會議,告知學生行程,具體行進路線,以及交通、飲食、住宿和遊覽區危險區域等方面的注意事項。發放《中小學生研學旅行安全承諾書》,要求家長和學生們仔細閱讀和簽字。為學生準備相關的研學資料,還可邀請專家學者講座,研學前的講座讓學生對研學有一個初步印象。這種由淺入深、循序漸進的科學教學方法,有利於把研學旅行推向更深的層面。學生可在研學旅行主題下選擇具體研學方向,自發成立研學小組,並邀請專業教師隨隊指導。這樣既可激發學生積極參與、相互評估、相互幫助的熱情,又能保證學生願意投入時間去思考、分析問題。

(二)研中階段

在研學旅行過程中,組織學生參與教育活動項目,突破“遊、玩”的簡單結合,要體現教育和旅遊的結合,讓課程任務製成為亮點,以任務或者問題為導向。教師積極主動地對學生進行思維訓練,讓學生掌握科學的研學方法,具備一定的科研能力和撰寫科研報告的能力。鼓勵學生結合課堂所學,大膽與教師、同學、社會人員等交流,不斷地完善自己的知識結構,在真實、生動、有趣的學習情境中,培養自身領導力、自我研究能力、自我規劃能力、全局統籌能力和交流表達能力等優秀品質。

(三)研後階段

在旅行結束後,主要是做好評價機制,從中小學教育的角度看,研學過程的評價更為重要。最好採用教育評價法中的檔案袋評價法,對學生在研學過程的每一階段進行評價,包括選題創意、提出問題、收集信息、分析問題、制定策略、協作整合、創作實踐、反思總結、表達說明和分享交流等,做到及時發現問題,及時反饋,及時糾正。另外,在研學過程評價中,教師會關注每一個學生的態度、價值觀及研學方法,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習慣。最後進行研學成績的認定評分。評分課按照表1設計開展。

有深度的研學旅行課程原來可以這樣設計及實施,你知道嗎?

評分結束後,可對優秀學員頒發“研學小博士”等稱號卡片。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可設計雙向評價機制,使組織者對參與者的表現進行評價,同時使參與者也對組織者的組織過程及能力進行評價,以便獲得更好的反饋,促使雙方及時糾正、共同進步。

結語

研學旅行課程的設計與實施,是以自然主義教育、體驗教育、生活教育等教育理念,以及教育目標為引領,以綜合實踐活動課程體系和實踐經驗為基礎,在充分考慮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的情況下進行整體的設計和思考,並明確研學旅行的目標和原則,確定研學旅行的活動主題,構建研學旅行的課程框架,細化課程活動的具體方法,最後形成系統完善課程體系。

(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刪除)

海南三亞研學旅行,商務合作—微博:@李可為李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