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第二大縣,位於三省區交界處,是中國侗族人口最多的縣

貴州省,簡稱“黔”或“貴”,地處中國西南腹地,國土面積17.61萬平方公里,轄6個地級市、3個自治州,包括88個縣級行政區,全省常住人口3529.5萬人(2015年)。

貴州第二大縣,位於三省區交界處,是中國侗族人口最多的縣

黎平縣,隸屬於貴州省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地處黔、湘、桂三省(區)交界處,東、南兩面分別是湖南省、廣西壯族自治區接壤。

黎平縣境,春秋戰國時屬楚國地,秦朝屬黔中郡轄地,漢朝屬武陵郡轄地,晉朝屬罈城縣轄地,南樑屬龍標縣轄地,南陳屬沅陵郡轄地,隋朝屬辰州轄地,唐朝先後屬龍標縣、敘州轄地,“五代十國”時屬誠州轄地,宋朝開始設置土司。

北宋太平興國二年(977年),境內開始設置土司,置福祿永從長官司(治今黎平永從);南宋時,又陸續設置了潭溪長官司(治今黎平高屯潭溪)、八舟長官司、溶江巴黃長官司、洪州泊里長官司;宋朝時,境內一共設置有五處長官司。

元朝時,先後設置二十八處長官司,歷經多次變更,到元朝末年時,有十四處長官司。至元十六年(1279年),於裡坪寨置上裡坪長官司;至元二十年(1283年),設置古州八萬軍民總管府,治今黎平羅裡;至治二年(1322年),廢除總管府,裡坪寨更名黎平寨,上裡坪長官司更名為上黎平長官司(治今黎平德鳳黎平)寨,黎平由此得名。

貴州第二大縣,位於三省區交界處,是中國侗族人口最多的縣

明朝洪武十八年(1385年),廢除上黎平長官司和其他十三處長官司,在今黎平境內設置五開衛指揮司,駐軍把守,治五腦寨(今黎平縣城后街);永樂元年(1403年),明廷又重新恢復這十四處長官司,此後實行了“土流並治”;永樂十一年(1413年),廢思州安撫司,分設黎平、新化二府,黎平府、新化府各領轄七處長官司,黎平府治黎平寨之官團;宣德九年(1434年),撤新化府併入黎平府,十四處長官司統歸黎平知府節制,黎平府遷治五開衛城(即五腦寨,今黎平縣城后街),府衛同城長達293年。

清朝雍正三年(1725年),五開衛、銅鼓衛劃歸黎平府;雍正五年(1727年),五開衛改設開泰縣,銅鼓衛改設錦屏縣;雍正八年(1730年),設古州廳同知(治今榕江縣),屬黎平府;雍正十二年(1733年),天柱縣劃歸屬鎮遠府,黎平府轄一廳三縣(古州廳、永從縣、開泰縣、錦屏縣);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置下江廳通判,屬黎平府,黎平府轄二廳三縣(古州廳、下江廳、永從縣、開泰縣、錦屏縣);道光十二年(1832年),裁錦屏縣入開泰縣,黎平府轄二廳二縣(古州廳、下江廳、永從縣、開泰縣)。

民國二年(1913年),廢黎平府設黎平縣,下江廳改為下江縣,古州廳改為榕江縣,永從縣依舊,開泰縣移治錦屏鄉縣丞駐地,改為錦屏縣。

1941年,撤永從縣、下江縣,改設從江縣,駐地丙梅,永從歸黎平,下江歸榕江。

建國後,黎平縣先後隸屬於獨山專區、都勻專區、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

2013年,黎平縣被貴州省人民政府定為省直管縣試點。

貴州第二大縣,位於三省區交界處,是中國侗族人口最多的縣

黎平意為“黎民百姓、平安幸福”,黎平縣總面積4444平方公里,下轄25個鄉鎮(街道),總人口56萬人,居住侗、苗、漢、瑤、壯、水等13個民族,其中侗族人口40萬人,佔全縣總人口的71%,是全國侗族人口第一、全省面積第二、全州人口最多的縣。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