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湖北省,簡稱“鄂”,省會武漢,與湖南省相對應,湖北省因位於洞庭湖以北,故名湖北。湖北連安徽,南鄰江西、湖南,西連重慶,西北與陝西為鄰,北接河南。該省歷史文化底蘊深厚,春秋戰國時期的楚國在長達800多年的歷史中,創造了楚文化。截至2018年底,湖北省下轄12個省轄市。其中,就監利縣來說,總人口超150萬,隸屬於荊州市,地處湖北、湖南兩省的交界處。在歷史上,監利縣於三國時期建縣,距今已有接近1800年的歷史了。

"

湖北省,簡稱“鄂”,省會武漢,與湖南省相對應,湖北省因位於洞庭湖以北,故名湖北。湖北連安徽,南鄰江西、湖南,西連重慶,西北與陝西為鄰,北接河南。該省歷史文化底蘊深厚,春秋戰國時期的楚國在長達800多年的歷史中,創造了楚文化。截至2018年底,湖北省下轄12個省轄市。其中,就監利縣來說,總人口超150萬,隸屬於荊州市,地處湖北、湖南兩省的交界處。在歷史上,監利縣於三國時期建縣,距今已有接近1800年的歷史了。

湖北省一個縣,人口超150萬,地處湖北、湖南的交界處

首先,監利縣隸屬於湖北省荊州市。在地理位置上,監利縣南北長74公里,東西寬60公里,總面積為3460平方公里,跨東經112.35-113.19,北緯29.26-30.12。西與江陵縣,石首市傍江接壤、北與潛江、仙桃(沔陽縣)夾河相鄰,東與洪湖連壤交界,南與湖南的華容、臨湘、岳陽隔江相望,也即該縣地處湖北、湖南兩省的交界處。就監利縣的歷史來說,春秋時期,該地區先屬州國,後成為楚國的疆域。到了戰國時期,今湖北省監利縣一帶仍屬楚國。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嬴政建立秦朝。在郡縣制下,今荊州市監利縣一帶屬南郡州陵縣。

"

湖北省,簡稱“鄂”,省會武漢,與湖南省相對應,湖北省因位於洞庭湖以北,故名湖北。湖北連安徽,南鄰江西、湖南,西連重慶,西北與陝西為鄰,北接河南。該省歷史文化底蘊深厚,春秋戰國時期的楚國在長達800多年的歷史中,創造了楚文化。截至2018年底,湖北省下轄12個省轄市。其中,就監利縣來說,總人口超150萬,隸屬於荊州市,地處湖北、湖南兩省的交界處。在歷史上,監利縣於三國時期建縣,距今已有接近1800年的歷史了。

湖北省一個縣,人口超150萬,地處湖北、湖南的交界處

首先,監利縣隸屬於湖北省荊州市。在地理位置上,監利縣南北長74公里,東西寬60公里,總面積為3460平方公里,跨東經112.35-113.19,北緯29.26-30.12。西與江陵縣,石首市傍江接壤、北與潛江、仙桃(沔陽縣)夾河相鄰,東與洪湖連壤交界,南與湖南的華容、臨湘、岳陽隔江相望,也即該縣地處湖北、湖南兩省的交界處。就監利縣的歷史來說,春秋時期,該地區先屬州國,後成為楚國的疆域。到了戰國時期,今湖北省監利縣一帶仍屬楚國。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嬴政建立秦朝。在郡縣制下,今荊州市監利縣一帶屬南郡州陵縣。

湖北省一個縣,人口超150萬,地處湖北、湖南的交界處

西漢初期,該地區出現了州陵縣和華容縣(湖南的華容縣是在隋朝開皇18年才改稱華容的,可能是襲用了這個名稱)。東漢末年(公元208年),在赤壁之戰中,曹操敗給了孫權、劉備的聯軍,華容縣也成為東吳的疆域。到了公元222年,由於此地“士卑沃、廣陂澤”,“地富魚稻”,西北境內曾產鹽,於是,孫權從華容縣劃出一小塊地方設立監利縣。由此,就監利縣這一建制,始於三國時期,距今已有接近1800年的歷史了,可謂歷史非常悠久的一個縣了。西晉消滅東吳後,今監利縣一帶分屬華容縣、監利縣這兩個縣。

"

湖北省,簡稱“鄂”,省會武漢,與湖南省相對應,湖北省因位於洞庭湖以北,故名湖北。湖北連安徽,南鄰江西、湖南,西連重慶,西北與陝西為鄰,北接河南。該省歷史文化底蘊深厚,春秋戰國時期的楚國在長達800多年的歷史中,創造了楚文化。截至2018年底,湖北省下轄12個省轄市。其中,就監利縣來說,總人口超150萬,隸屬於荊州市,地處湖北、湖南兩省的交界處。在歷史上,監利縣於三國時期建縣,距今已有接近1800年的歷史了。

湖北省一個縣,人口超150萬,地處湖北、湖南的交界處

首先,監利縣隸屬於湖北省荊州市。在地理位置上,監利縣南北長74公里,東西寬60公里,總面積為3460平方公里,跨東經112.35-113.19,北緯29.26-30.12。西與江陵縣,石首市傍江接壤、北與潛江、仙桃(沔陽縣)夾河相鄰,東與洪湖連壤交界,南與湖南的華容、臨湘、岳陽隔江相望,也即該縣地處湖北、湖南兩省的交界處。就監利縣的歷史來說,春秋時期,該地區先屬州國,後成為楚國的疆域。到了戰國時期,今湖北省監利縣一帶仍屬楚國。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嬴政建立秦朝。在郡縣制下,今荊州市監利縣一帶屬南郡州陵縣。

湖北省一個縣,人口超150萬,地處湖北、湖南的交界處

西漢初期,該地區出現了州陵縣和華容縣(湖南的華容縣是在隋朝開皇18年才改稱華容的,可能是襲用了這個名稱)。東漢末年(公元208年),在赤壁之戰中,曹操敗給了孫權、劉備的聯軍,華容縣也成為東吳的疆域。到了公元222年,由於此地“士卑沃、廣陂澤”,“地富魚稻”,西北境內曾產鹽,於是,孫權從華容縣劃出一小塊地方設立監利縣。由此,就監利縣這一建制,始於三國時期,距今已有接近1800年的歷史了,可謂歷史非常悠久的一個縣了。西晉消滅東吳後,今監利縣一帶分屬華容縣、監利縣這兩個縣。

湖北省一個縣,人口超150萬,地處湖北、湖南的交界處

南北朝時期,華容縣屬荊州,監利縣改屬巴陵郡。南朝梁時期,在巴陵郡設立巴州,劃監利縣為監利郡。於是監利就成為郡府所在地了,但存在的時間並不長。到了隋朝和唐朝時期,今監利縣一帶的建制和歸屬變化不是太大。五代十國時期,曾一度將監利改為復州。宋朝這一歷史階段,監利縣屬江陵府。宋太祖趙匡胤乾德三年(965年)以白沙垸分設玉沙縣。到了公元1078年,宋朝又撤銷玉沙縣併入監利縣。南宋時期,廢除了監利縣這一建制。直到元朝末年,才恢復了監利縣這一建制,屬湖廣行省。

"

湖北省,簡稱“鄂”,省會武漢,與湖南省相對應,湖北省因位於洞庭湖以北,故名湖北。湖北連安徽,南鄰江西、湖南,西連重慶,西北與陝西為鄰,北接河南。該省歷史文化底蘊深厚,春秋戰國時期的楚國在長達800多年的歷史中,創造了楚文化。截至2018年底,湖北省下轄12個省轄市。其中,就監利縣來說,總人口超150萬,隸屬於荊州市,地處湖北、湖南兩省的交界處。在歷史上,監利縣於三國時期建縣,距今已有接近1800年的歷史了。

湖北省一個縣,人口超150萬,地處湖北、湖南的交界處

首先,監利縣隸屬於湖北省荊州市。在地理位置上,監利縣南北長74公里,東西寬60公里,總面積為3460平方公里,跨東經112.35-113.19,北緯29.26-30.12。西與江陵縣,石首市傍江接壤、北與潛江、仙桃(沔陽縣)夾河相鄰,東與洪湖連壤交界,南與湖南的華容、臨湘、岳陽隔江相望,也即該縣地處湖北、湖南兩省的交界處。就監利縣的歷史來說,春秋時期,該地區先屬州國,後成為楚國的疆域。到了戰國時期,今湖北省監利縣一帶仍屬楚國。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嬴政建立秦朝。在郡縣制下,今荊州市監利縣一帶屬南郡州陵縣。

湖北省一個縣,人口超150萬,地處湖北、湖南的交界處

西漢初期,該地區出現了州陵縣和華容縣(湖南的華容縣是在隋朝開皇18年才改稱華容的,可能是襲用了這個名稱)。東漢末年(公元208年),在赤壁之戰中,曹操敗給了孫權、劉備的聯軍,華容縣也成為東吳的疆域。到了公元222年,由於此地“士卑沃、廣陂澤”,“地富魚稻”,西北境內曾產鹽,於是,孫權從華容縣劃出一小塊地方設立監利縣。由此,就監利縣這一建制,始於三國時期,距今已有接近1800年的歷史了,可謂歷史非常悠久的一個縣了。西晉消滅東吳後,今監利縣一帶分屬華容縣、監利縣這兩個縣。

湖北省一個縣,人口超150萬,地處湖北、湖南的交界處

南北朝時期,華容縣屬荊州,監利縣改屬巴陵郡。南朝梁時期,在巴陵郡設立巴州,劃監利縣為監利郡。於是監利就成為郡府所在地了,但存在的時間並不長。到了隋朝和唐朝時期,今監利縣一帶的建制和歸屬變化不是太大。五代十國時期,曾一度將監利改為復州。宋朝這一歷史階段,監利縣屬江陵府。宋太祖趙匡胤乾德三年(965年)以白沙垸分設玉沙縣。到了公元1078年,宋朝又撤銷玉沙縣併入監利縣。南宋時期,廢除了監利縣這一建制。直到元朝末年,才恢復了監利縣這一建制,屬湖廣行省。

湖北省一個縣,人口超150萬,地處湖北、湖南的交界處

最後,朱元璋建立明朝後,監利縣屬湖廣承宣布政使司荊州府。清朝康熙年間,將湖廣行省分為湖南省、湖北省,監利縣屬湖北省荊州府。到了1913年,監利縣屬荊宜道。1928年,監利縣直屬於湖北省。1994年10月,監利縣隨荊沙合併屬荊沙市。1996年11月20日,荊沙市更名為荊州市,監利縣屬之至今。截至2018年底,監利縣總面積達3460平方公里,總人口約為156萬人,也即為湖北省人口最多的縣之一。對此,你怎麼看呢?歡迎留下你的觀點,讓我們一起討論。

文/情懷歷史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