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科舉史上的第一個三元及第者,他的狀元居然是這樣得來的

宋朝 中國歷史 中國古代史 北宋 唐風宋月 2017-06-16

北宋是我國科舉考試逐步正規化、制度化的歷史時期。宋初主要沿襲李唐、五代的方法,基本上每年都開科舉,但錄取的人數很少,而且影響有限。

趙匡胤建隆元年(960)至宋太宗趙光義端拱二年(989)期間,科舉考試以最先交卷者為狀元。楊礪、宋準、王嗣宗、胡旦、蘇易簡、陳堯叟這些宋初名臣都是因搶先交卷狀元及第的。文思敏捷、下筆千言直抒胸臆固然是才華橫溢,但僅憑快慢定高低,那些老成持重、作文喜歡雕琢精益求精的人自然就吃虧了。一榜接一榜的以最先交卷者為狀元,狀元入仕起點高,升遷快,由此產生的名人效應勢必會效仿者眾。許多讀書人只在速度上下功夫,而忽略了文章的質量,更不願認真在積累知識上用功了。

大宋科舉史上的第一個三元及第者,他的狀元居然是這樣得來的

長此以往,在宋廷逐漸形成了一種華而不實的文風。一些有識之士意識到了事情的嚴重性,一再向宋太宗上疏指出事情的嚴重性。趙光義不傻,也明白了此事對科舉的危害性,決定遏制這股歪風邪氣,不再以行文快慢作為決定名次的標準。

淳化三年(992)的會試共有1.7萬餘士子應試,盛況空前。趙光義深感這是個一舉扭轉不良風氣的好機會,就命令考官仔細閱卷,嚴懲爭先交卷草率成文的浮華之徒。同時採納了福建莆田人將作監丞陳靖的建議,出臺了“糊名考試”的辦法。

大宋科舉史上的第一個三元及第者,他的狀元居然是這樣得來的

會試一共考三場,在趙光義的授意下,考官在第一場就出了一個十分冷僻的題目。多數考生一看當時就傻眼了,紛紛喧嚷著要求考官予以解釋說明。宋初參加試舉的考生水平參差,因此遇到這樣的情形,考官都會幫助說明,哪知這次考官都保持了沉默。不少平時自吹自擂才思敏捷的考生這次都抓瞎了。

但畢竟參加考試的考生有一萬多人,其中也有真才實學的人,年僅十七歲的江南才子錢易還不到中午時候就做完了答卷,第一個交卷離場。他前腳離開,考官們就把他的試卷丟到了垃圾桶中,直接取消了他考試資格。第一場考試結果頒佈,奪魁呼聲最高的錢易名落孫山,反而是文名遠遜他的河南舉子孫何奪得省元(宋代會試由尚書省主持,故又稱為省試,第一名稱“省元”)。許多考生還沒有意識到這是趙官家有意為之,一大幫以李庶幾為首僥倖過關的快手們對孫何奪得省元很是不服,他們在汴梁城中一家著名餅店聚會,展開了作文大賽,揚言誰在廚師烙好一張餅的時間內完成一韻詩,誰就是高手。一幫不知天高地厚的年輕人旁若無人的吵吵嚷嚷,根本沒有留意有人在暗中窺視。

大宋科舉史上的第一個三元及第者,他的狀元居然是這樣得來的

消息很快就傳到了考官耳中,他們對這些自以為是的年輕人更心生厭惡。殿試時候,趙光義有意出了一道更為冷僻的題目《卮言日出》(出自《莊子-寓言》),決心再給快手一些厲害瞧瞧。殿試開始後,李庶幾還沒有搞明白題目出處,就東拼西湊胡亂寫了一篇文章,當別人還在抓耳撓腮、苦思冥想之際,他就得意洋洋搶先交了卷。他的同伴一見,也紛紛有樣學樣胡亂拼湊一篇文章馬虎交差。幾個人一出考場,不等成績張榜公佈,就東奔西跑為慶賀狀元及第提前訂酒店、發請柬。殿試結束確定名次時,幾個考官就將李庶幾等人在餅店比賽的事情一五一十的告訴了趙光義。趙光義聞言大怒,將幾人一併黜落,並且罰他們兩科之內不得參加殿試。

大宋科舉史上的第一個三元及第者,他的狀元居然是這樣得來的

這次殿試的結果,仍是河南試子孫何勇奪狀元。史稱孫何“文思苦遲”、“文理可觀”,是北宋科舉史上第一個三元及第的狀元郎。

其實,史料中對孫何的記載都是溢美之詞。孫何也想寫的快一些,但是他無法快起來,他因為讀書太用功而高度近視。在寫文章的時候必須眼睛湊到試卷上一筆一劃認真對待,哪知道因禍得福,因為寫得慢反而中了狀元。

大宋科舉史上的第一個三元及第者,他的狀元居然是這樣得來的

歷史告訴我們,許多時候起得早不見的身體好。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