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祁最醉人的一首詞,寫出了絕妙的春光美景,令人百讀不厭


若有詩書藏於心,歲月從不敗美人】

宋祁(998~1061)北宋文學家。字子京,安州安陸(今湖北安陸)人,後徙居開封雍丘(今河南杞縣)。天聖二年進士,官翰林學士、史館修撰。他的詩詞語言工麗,因《玉樓春》詞中有“紅杏枝頭春意鬧”名句,世稱“紅杏尚書”。

宋祁不僅文采出眾,長得也是一表人才,個頭挺拔俊朗、英姿勃發,給人飄飄如仙的感覺。宋祁做官有自己的一套,他從不參加任何吃喝宴請,和晏殊的為官風格比較接近。但無論是在他主持的財政、建設項目上,還是在政治、文化工作中,都成績斐然。

他風流倜儻、喜好聲色,仕途卻因此波瀾不驚、順風順水。他的文采也被廣為傳播,可謂人盡皆知。尤其擅長描寫春日裡的絕妙風光景緻,說到風光、說到景緻,就不得不提到他的一首春遊經典名作《錦纏道》。

《錦纏道》詞牌名,又名"錦纏頭""錦纏絆"。關於此調來源,一說道即道路,纏即纏住馬腳。據傳隋煬帝為了炫耀隋朝的強盛和富足,便利誘西域諸國入朝,元宵之夜,命市商盛飾市容,街道樹木都用錦帛纏飾,纏帛落地,連馬足都被纏住。這個故事,被譜成了曲調。另外還有一種說法,古代歌舞時,每以錦帛纏頭作為裝飾。演出完畢,客以羅錦為贈,稱為纏頭。後來便作為贈送歌伎財物的通稱。唐杜甫《即事》詩:"笑時花近眼,舞罷錦纏頭。"白居易《琵琶行》詩:"五陵年少爭纏頭,一曲紅綃不知數。"調名或即本此。

宋祁最醉人的一首詞,寫出了絕妙的春光美景,令人百讀不厭


錦纏道·燕子呢喃

燕子呢喃,景色乍長春晝。睹園林、萬花如繡。海棠經雨胭脂透。柳展宮眉,翠拂行人首。

向郊原踏青,恣歌攜手。醉醺醺、尚尋芳酒。問牧童、遙指孤村道:“杏花深處,那裡人家有。”

<譯文>

燕子呢喃,春光迷人。白晝忽然交長。看園林景色。繁花盛開如一片絢麗多彩的錦繡。海棠經過一番春雨.如胭脂一般紅豔的花瓣被雨浸透。柳葉展開宮眉。翠葉拂弄行人的頭。

到郊外去踏青,恣意歌唱牽手。我已經醉意醺醺。還想尋找美酒。問牧童,他遙遙指著遠處的孤村說:“杏花深處的人家有。”

宋祁最醉人的一首詞,寫出了絕妙的春光美景,令人百讀不厭


此詞敘寫春日出遊的所見、所聞與所感。詞的上片著意描寫春景,下片著重抒發遊興。全篇緊緊圍繞春遊這一主題,既描繪了桃紅柳綠、花鳥明麗的春日景色,又有聲有色、淋漓盡致地抒發了郊遊宴樂的豪情逸興,字裡行間洋溢著對春日景色的迷戀熱愛之情和對郊遊宴樂生活的嚮往讚賞之意,這是詞人生活方式、人生態度的真實寫照和生活情趣的自然流露。

上片著意描寫春景。點明時節是早春,時間是白晝。春天的氣息迎面而來,讀者彷彿看到了“燕尾點波綠皺”的情景,彷彿聽到了燕子呢喃的聲響、如繡的萬花、胭脂般的海棠、宮眉樣的柳葉等等春日景物,共同構成了絢麗多彩、生機勃勃的春天,令人心曠神怡、心情舒暢。

下片著重抒發遊興,遊人踏青之事。說明踏青者並非一人,而是一群人手拉著手集體出遊,又將載歌載舞的郊遊場面描寫得十分熱鬧。本就已經醉意醺醺了,可郊遊之人還要尋醉,足見其不拘形跡、恣縱狂放的情態。同時借用杜牧《清明》詩中的“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來表達情感的決然不同。

這首詞以風流閒雅的筆調,通過明媚鮮豔的藝術形象和歡快酣暢的情致與韻律,抒寫了及時行樂的人生況味,給人以美的藝術享受。

宋祁最醉人的一首詞,寫出了絕妙的春光美景,令人百讀不厭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