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 後革命先行者遇刺之謎——《臨時約法》起草者宋教仁'

"

2013 年 5 月,《人民日報》發文稱:似乎在一夜之間,80 後一代集體變“老”了。他們唱著“老男孩”,感嘆消逝在記憶裡穿著海魂衫皮涼鞋的夏天,懷念看過的連環畫,還有那些年一起追過的女孩,一聲接一聲地嘆老……是什麼,讓本該朝氣蓬勃的年輕一代變得暮氣沉沉?由此引發一場關於“80 後何以暮氣沉沉”的討論。

偉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中華民國的主要締造者之一,民國初期第一位倡導內閣制的政治家宋教仁殉難時只有 31 歲,是 100 年前典型的“80 後”。當時的“80 後”很多都是有大思想、大抱負、大作為的年輕人。

1913 年 3 月 20 日,正當風華正茂、年輕有為的辛亥革命領袖人物宋教仁應民國政府總統邀請,從上海乘火車趕赴北京時,這位中國歷史上最著名的“憲政控”在火車站遇刺身亡。

他年輕生命的終結,使得國家和人民再次陷入了混亂。

民國元年剛剛開啟的中國民主憲政運動從此進入一個生死分水嶺, 以致無疾而終。

那麼,作為年僅 31 歲的革命先行者,宋教仁到底是誰?視他為不共戴天、勢不兩立的敵人又是誰呢?

宋教仁出生於 1882 年 4 月, 字初,號漁父,湖南桃源人。宋教仁 6 歲進入私塾讀書,17 歲升入桃源漳江書院,清光緒二十八年(1902 年), 考入武昌普通中學堂。宋教仁少時就有治國安邦平天下的宏大理想,讀書時尤喜政治、法律學科。

"

2013 年 5 月,《人民日報》發文稱:似乎在一夜之間,80 後一代集體變“老”了。他們唱著“老男孩”,感嘆消逝在記憶裡穿著海魂衫皮涼鞋的夏天,懷念看過的連環畫,還有那些年一起追過的女孩,一聲接一聲地嘆老……是什麼,讓本該朝氣蓬勃的年輕一代變得暮氣沉沉?由此引發一場關於“80 後何以暮氣沉沉”的討論。

偉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中華民國的主要締造者之一,民國初期第一位倡導內閣制的政治家宋教仁殉難時只有 31 歲,是 100 年前典型的“80 後”。當時的“80 後”很多都是有大思想、大抱負、大作為的年輕人。

1913 年 3 月 20 日,正當風華正茂、年輕有為的辛亥革命領袖人物宋教仁應民國政府總統邀請,從上海乘火車趕赴北京時,這位中國歷史上最著名的“憲政控”在火車站遇刺身亡。

他年輕生命的終結,使得國家和人民再次陷入了混亂。

民國元年剛剛開啟的中國民主憲政運動從此進入一個生死分水嶺, 以致無疾而終。

那麼,作為年僅 31 歲的革命先行者,宋教仁到底是誰?視他為不共戴天、勢不兩立的敵人又是誰呢?

宋教仁出生於 1882 年 4 月, 字初,號漁父,湖南桃源人。宋教仁 6 歲進入私塾讀書,17 歲升入桃源漳江書院,清光緒二十八年(1902 年), 考入武昌普通中學堂。宋教仁少時就有治國安邦平天下的宏大理想,讀書時尤喜政治、法律學科。

80 後革命先行者遇刺之謎——《臨時約法》起草者宋教仁


1903 年, 宋教仁跟隨黃興走上了革命道路。1904 年底, 由於起義流產,宋教仁東渡日本求學。在日本期間,他如飢似渴地學習吸收西方的制度理論。這些新理論、新思想如涓涓細流, 注入青年宋教仁的靈魂,成為他後來起草憲法、主張憲政治國的活水源泉。

武昌起義成功推翻清廷後, 宋教仁開始扮演民國憲政設計師的角色,主持起草《中華民國鄂州臨時約法》,該法是中國歷史上首部帶有民主憲政性質的法律文件,成為後來《中華民國臨時約法》的藍本。

1912 年 1 月南京臨時政府成立,孫中山出任臨時大總統,宋教仁被任命為法制院院長,負責新政府的法律制定。1912 年 3 月,袁世凱當上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後,宋教仁受邀當上了農林總長。3 個月後,他發現有人試圖把控國會,憤而辭職。

時代的巨浪將這位年輕人推上了風口浪尖。1912 年 8 月,在宋教仁的遊說之下,同盟會與眾多小黨派合併組建了中國最早的政黨——中國國民黨,孫中山被選為理事長,並委任宋教仁為代理理事長。隨後宋教仁南下宣傳國民黨政治主張,使民主憲政輿論空前高漲,成為當時勢不可擋的潮流。1913 年 2 月,國民黨最終以絕對多數票贏得國會大選,獲得組織內閣政府的大權。

從組織國民黨到大選獲勝,宋教仁創造了中國有史以來第一個民主政治的春天。這個“國民黨”,實乃中國近代史上第一個真正的民主政黨。後來許多著名的民主人士如張東蓀、沈鈞儒、徐傅霖、羅文幹、石志泉等, 當時都是這個國民黨的核心成員。

宋教仁被後世譽為近代中國民主憲政的先驅者,又被稱為“中國憲政之父”。滄海橫流,盡顯英雄本色。在那個風雨如磐的歲月裡,宋教仁到底有哪些非凡之舉呢?

在宋教仁的憲政生涯中,寫作是他的利器。他能說更能寫,一人身兼記者、編輯、雜誌社社長、報社主筆、翻譯家、自由撰稿人、政論研究者等多職是家常便飯。1904 年 11 月,宋教仁赴日留學。在日本的5 年裡, 他創辦了革命雜誌《二十世紀之支那》,支持孫中山在日本東京成立同盟會,並擔任同盟會司法部檢事長,還將《二十世紀之支那》改為同盟會的機關報《民報》。

"

2013 年 5 月,《人民日報》發文稱:似乎在一夜之間,80 後一代集體變“老”了。他們唱著“老男孩”,感嘆消逝在記憶裡穿著海魂衫皮涼鞋的夏天,懷念看過的連環畫,還有那些年一起追過的女孩,一聲接一聲地嘆老……是什麼,讓本該朝氣蓬勃的年輕一代變得暮氣沉沉?由此引發一場關於“80 後何以暮氣沉沉”的討論。

偉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中華民國的主要締造者之一,民國初期第一位倡導內閣制的政治家宋教仁殉難時只有 31 歲,是 100 年前典型的“80 後”。當時的“80 後”很多都是有大思想、大抱負、大作為的年輕人。

1913 年 3 月 20 日,正當風華正茂、年輕有為的辛亥革命領袖人物宋教仁應民國政府總統邀請,從上海乘火車趕赴北京時,這位中國歷史上最著名的“憲政控”在火車站遇刺身亡。

他年輕生命的終結,使得國家和人民再次陷入了混亂。

民國元年剛剛開啟的中國民主憲政運動從此進入一個生死分水嶺, 以致無疾而終。

那麼,作為年僅 31 歲的革命先行者,宋教仁到底是誰?視他為不共戴天、勢不兩立的敵人又是誰呢?

宋教仁出生於 1882 年 4 月, 字初,號漁父,湖南桃源人。宋教仁 6 歲進入私塾讀書,17 歲升入桃源漳江書院,清光緒二十八年(1902 年), 考入武昌普通中學堂。宋教仁少時就有治國安邦平天下的宏大理想,讀書時尤喜政治、法律學科。

80 後革命先行者遇刺之謎——《臨時約法》起草者宋教仁


1903 年, 宋教仁跟隨黃興走上了革命道路。1904 年底, 由於起義流產,宋教仁東渡日本求學。在日本期間,他如飢似渴地學習吸收西方的制度理論。這些新理論、新思想如涓涓細流, 注入青年宋教仁的靈魂,成為他後來起草憲法、主張憲政治國的活水源泉。

武昌起義成功推翻清廷後, 宋教仁開始扮演民國憲政設計師的角色,主持起草《中華民國鄂州臨時約法》,該法是中國歷史上首部帶有民主憲政性質的法律文件,成為後來《中華民國臨時約法》的藍本。

1912 年 1 月南京臨時政府成立,孫中山出任臨時大總統,宋教仁被任命為法制院院長,負責新政府的法律制定。1912 年 3 月,袁世凱當上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後,宋教仁受邀當上了農林總長。3 個月後,他發現有人試圖把控國會,憤而辭職。

時代的巨浪將這位年輕人推上了風口浪尖。1912 年 8 月,在宋教仁的遊說之下,同盟會與眾多小黨派合併組建了中國最早的政黨——中國國民黨,孫中山被選為理事長,並委任宋教仁為代理理事長。隨後宋教仁南下宣傳國民黨政治主張,使民主憲政輿論空前高漲,成為當時勢不可擋的潮流。1913 年 2 月,國民黨最終以絕對多數票贏得國會大選,獲得組織內閣政府的大權。

從組織國民黨到大選獲勝,宋教仁創造了中國有史以來第一個民主政治的春天。這個“國民黨”,實乃中國近代史上第一個真正的民主政黨。後來許多著名的民主人士如張東蓀、沈鈞儒、徐傅霖、羅文幹、石志泉等, 當時都是這個國民黨的核心成員。

宋教仁被後世譽為近代中國民主憲政的先驅者,又被稱為“中國憲政之父”。滄海橫流,盡顯英雄本色。在那個風雨如磐的歲月裡,宋教仁到底有哪些非凡之舉呢?

在宋教仁的憲政生涯中,寫作是他的利器。他能說更能寫,一人身兼記者、編輯、雜誌社社長、報社主筆、翻譯家、自由撰稿人、政論研究者等多職是家常便飯。1904 年 11 月,宋教仁赴日留學。在日本的5 年裡, 他創辦了革命雜誌《二十世紀之支那》,支持孫中山在日本東京成立同盟會,並擔任同盟會司法部檢事長,還將《二十世紀之支那》改為同盟會的機關報《民報》。

80 後革命先行者遇刺之謎——《臨時約法》起草者宋教仁

1910 年底,宋教仁從日本返抵上海,任《民立報》主筆,以“漁父” 筆名撰寫大量宣傳革命的文章。他還翻譯引進《英國制度要覽》、《各國警察制度》、《美國製度概要》等大量西方國家的政體書籍,形成了系統的民主憲政觀念。

在宋教仁浩如煙海的文字中,有許多名言名句,如:“白眼觀天下,丹心報國家”;“定志而勉之,天下無不可成之事”;“政府固所反對, 然國家領土,國民人人當寶愛之”;“莫使真心墮塵霧,要將熱血洗乾坤” 等等,激勵一代又一代年輕人樹立遠大理想,立志報效國家,為民族前途奮鬥。

宋教仁不僅是憲政理論家,更是革命與憲政的倡導者、播種機和實幹家。黃花崗舉事失敗後,同盟會陷入低谷,人心渙散。宋教仁與譚人鳳等毅然在上海另起爐灶,成立中國同盟會中部總會,以共進會與文學社為基礎,在兩湖新軍間宣傳革命,進而有了武昌起義的成功。為了喚起湖廣新軍的覺醒,宋教仁曾多次深入新軍中間,與他們談家事,交朋友。

袁世凱任臨時總統時,宋教仁代理國民黨理事長主持黨務,全面致力於推廣憲政和即將進行的議會選舉。他奔走各地,批評時政,討論國是。一場場演講會上,總是聽眾雲集,人山人海,“所至歡迎,大有傾倒一時之概”。聽過宋教仁演講的人回憶道:“……那演講確是切愛國之談, 敬仰之心不覺油然而起。”

據說,宋教仁的演講才能獲得秋瑾親自悉心指點。當時,秋瑾在日本留學時舉辦演說練習會,每月開會演說一次,宋教仁是該會成員,在演講練習會上,秋瑾經常指導宋教仁發表演說。演講才能日後成為宋教仁傳播真理的利器,正是依靠卓越的演講才華,他經常到全國各地巡迴演講,推廣傳播自己的政治理念,征服了無數國人。歷史學者樑江濤先生認為宋教仁是“一個矢志不渝追求真理的孤獨舞者”。100 年前的“80 後” 宋教仁就像一團火,走到哪裡,哪裡就會燃燒起革命的火焰;宋教仁就像一把劍,刺向哪裡,哪裡腐敗肌體裡就會有新的生命孕育成長……青春就是用來奮鬥的。宋教仁的一生雖然短暫,卻始終在艱苦卓絕、勇往直前的奮鬥之中,從這層意義上,宋教仁不僅是 100 年後“80 後”、也是所有時代年輕一代的榜樣。

宋教仁能說會寫,他決不是那些光說不練的教條理論家,他是一名勇敢的踐行者。他性格剛毅,果斷勇敢,嚴謹務實,膽大心細,在追求真理的道路上,不止一次在血雨腥風的實踐中歷練,幹出一番令世人刮目相看的大事業。比如,史稱“一本書捍衛一塊國土”,正是其政治實踐的傑作之一。

在長白山東南,有一塊縱十里、寬一里的灘地,歷來屬於中國。朝鮮諧稱之為“墾土”,譯音“間島”。日本早就覬覦這塊土地,作為向中國擴張的跳板。日本參謀部操縱的長白山會,為日本侵吞“間島”製造了大量的假證據宣稱間島屬於日本領土。

宋教仁拍案而起,親自到當地考證,經過一段時間的縝密考證,運用自己豐富的國際法知識,論證“間島”地區一直是無可爭議的中國領土, 終於寫成了《間島問題》一書。清政府拿到這一書稿如獲至寶,在談判中佔據主動有利地位,一舉擊穿日方製造的謊言,最終使日本放棄侵吞陰謀。

"

2013 年 5 月,《人民日報》發文稱:似乎在一夜之間,80 後一代集體變“老”了。他們唱著“老男孩”,感嘆消逝在記憶裡穿著海魂衫皮涼鞋的夏天,懷念看過的連環畫,還有那些年一起追過的女孩,一聲接一聲地嘆老……是什麼,讓本該朝氣蓬勃的年輕一代變得暮氣沉沉?由此引發一場關於“80 後何以暮氣沉沉”的討論。

偉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中華民國的主要締造者之一,民國初期第一位倡導內閣制的政治家宋教仁殉難時只有 31 歲,是 100 年前典型的“80 後”。當時的“80 後”很多都是有大思想、大抱負、大作為的年輕人。

1913 年 3 月 20 日,正當風華正茂、年輕有為的辛亥革命領袖人物宋教仁應民國政府總統邀請,從上海乘火車趕赴北京時,這位中國歷史上最著名的“憲政控”在火車站遇刺身亡。

他年輕生命的終結,使得國家和人民再次陷入了混亂。

民國元年剛剛開啟的中國民主憲政運動從此進入一個生死分水嶺, 以致無疾而終。

那麼,作為年僅 31 歲的革命先行者,宋教仁到底是誰?視他為不共戴天、勢不兩立的敵人又是誰呢?

宋教仁出生於 1882 年 4 月, 字初,號漁父,湖南桃源人。宋教仁 6 歲進入私塾讀書,17 歲升入桃源漳江書院,清光緒二十八年(1902 年), 考入武昌普通中學堂。宋教仁少時就有治國安邦平天下的宏大理想,讀書時尤喜政治、法律學科。

80 後革命先行者遇刺之謎——《臨時約法》起草者宋教仁


1903 年, 宋教仁跟隨黃興走上了革命道路。1904 年底, 由於起義流產,宋教仁東渡日本求學。在日本期間,他如飢似渴地學習吸收西方的制度理論。這些新理論、新思想如涓涓細流, 注入青年宋教仁的靈魂,成為他後來起草憲法、主張憲政治國的活水源泉。

武昌起義成功推翻清廷後, 宋教仁開始扮演民國憲政設計師的角色,主持起草《中華民國鄂州臨時約法》,該法是中國歷史上首部帶有民主憲政性質的法律文件,成為後來《中華民國臨時約法》的藍本。

1912 年 1 月南京臨時政府成立,孫中山出任臨時大總統,宋教仁被任命為法制院院長,負責新政府的法律制定。1912 年 3 月,袁世凱當上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後,宋教仁受邀當上了農林總長。3 個月後,他發現有人試圖把控國會,憤而辭職。

時代的巨浪將這位年輕人推上了風口浪尖。1912 年 8 月,在宋教仁的遊說之下,同盟會與眾多小黨派合併組建了中國最早的政黨——中國國民黨,孫中山被選為理事長,並委任宋教仁為代理理事長。隨後宋教仁南下宣傳國民黨政治主張,使民主憲政輿論空前高漲,成為當時勢不可擋的潮流。1913 年 2 月,國民黨最終以絕對多數票贏得國會大選,獲得組織內閣政府的大權。

從組織國民黨到大選獲勝,宋教仁創造了中國有史以來第一個民主政治的春天。這個“國民黨”,實乃中國近代史上第一個真正的民主政黨。後來許多著名的民主人士如張東蓀、沈鈞儒、徐傅霖、羅文幹、石志泉等, 當時都是這個國民黨的核心成員。

宋教仁被後世譽為近代中國民主憲政的先驅者,又被稱為“中國憲政之父”。滄海橫流,盡顯英雄本色。在那個風雨如磐的歲月裡,宋教仁到底有哪些非凡之舉呢?

在宋教仁的憲政生涯中,寫作是他的利器。他能說更能寫,一人身兼記者、編輯、雜誌社社長、報社主筆、翻譯家、自由撰稿人、政論研究者等多職是家常便飯。1904 年 11 月,宋教仁赴日留學。在日本的5 年裡, 他創辦了革命雜誌《二十世紀之支那》,支持孫中山在日本東京成立同盟會,並擔任同盟會司法部檢事長,還將《二十世紀之支那》改為同盟會的機關報《民報》。

80 後革命先行者遇刺之謎——《臨時約法》起草者宋教仁

1910 年底,宋教仁從日本返抵上海,任《民立報》主筆,以“漁父” 筆名撰寫大量宣傳革命的文章。他還翻譯引進《英國制度要覽》、《各國警察制度》、《美國製度概要》等大量西方國家的政體書籍,形成了系統的民主憲政觀念。

在宋教仁浩如煙海的文字中,有許多名言名句,如:“白眼觀天下,丹心報國家”;“定志而勉之,天下無不可成之事”;“政府固所反對, 然國家領土,國民人人當寶愛之”;“莫使真心墮塵霧,要將熱血洗乾坤” 等等,激勵一代又一代年輕人樹立遠大理想,立志報效國家,為民族前途奮鬥。

宋教仁不僅是憲政理論家,更是革命與憲政的倡導者、播種機和實幹家。黃花崗舉事失敗後,同盟會陷入低谷,人心渙散。宋教仁與譚人鳳等毅然在上海另起爐灶,成立中國同盟會中部總會,以共進會與文學社為基礎,在兩湖新軍間宣傳革命,進而有了武昌起義的成功。為了喚起湖廣新軍的覺醒,宋教仁曾多次深入新軍中間,與他們談家事,交朋友。

袁世凱任臨時總統時,宋教仁代理國民黨理事長主持黨務,全面致力於推廣憲政和即將進行的議會選舉。他奔走各地,批評時政,討論國是。一場場演講會上,總是聽眾雲集,人山人海,“所至歡迎,大有傾倒一時之概”。聽過宋教仁演講的人回憶道:“……那演講確是切愛國之談, 敬仰之心不覺油然而起。”

據說,宋教仁的演講才能獲得秋瑾親自悉心指點。當時,秋瑾在日本留學時舉辦演說練習會,每月開會演說一次,宋教仁是該會成員,在演講練習會上,秋瑾經常指導宋教仁發表演說。演講才能日後成為宋教仁傳播真理的利器,正是依靠卓越的演講才華,他經常到全國各地巡迴演講,推廣傳播自己的政治理念,征服了無數國人。歷史學者樑江濤先生認為宋教仁是“一個矢志不渝追求真理的孤獨舞者”。100 年前的“80 後” 宋教仁就像一團火,走到哪裡,哪裡就會燃燒起革命的火焰;宋教仁就像一把劍,刺向哪裡,哪裡腐敗肌體裡就會有新的生命孕育成長……青春就是用來奮鬥的。宋教仁的一生雖然短暫,卻始終在艱苦卓絕、勇往直前的奮鬥之中,從這層意義上,宋教仁不僅是 100 年後“80 後”、也是所有時代年輕一代的榜樣。

宋教仁能說會寫,他決不是那些光說不練的教條理論家,他是一名勇敢的踐行者。他性格剛毅,果斷勇敢,嚴謹務實,膽大心細,在追求真理的道路上,不止一次在血雨腥風的實踐中歷練,幹出一番令世人刮目相看的大事業。比如,史稱“一本書捍衛一塊國土”,正是其政治實踐的傑作之一。

在長白山東南,有一塊縱十里、寬一里的灘地,歷來屬於中國。朝鮮諧稱之為“墾土”,譯音“間島”。日本早就覬覦這塊土地,作為向中國擴張的跳板。日本參謀部操縱的長白山會,為日本侵吞“間島”製造了大量的假證據宣稱間島屬於日本領土。

宋教仁拍案而起,親自到當地考證,經過一段時間的縝密考證,運用自己豐富的國際法知識,論證“間島”地區一直是無可爭議的中國領土, 終於寫成了《間島問題》一書。清政府拿到這一書稿如獲至寶,在談判中佔據主動有利地位,一舉擊穿日方製造的謊言,最終使日本放棄侵吞陰謀。

80 後革命先行者遇刺之謎——《臨時約法》起草者宋教仁

《間島問題》為清政府戳穿了日本編造的偽證,從而保全了一塊重要的國土,宋教仁成為了國家的大功臣。當時慈禧太后嘆道,說這樣的人才不為我所用,甚為可惜!她準備賞宋教仁四品京官,赦免他先前反清的“罪行”。但宋教仁都加以拒絕,他說:“吾本革命黨人,烏能為清政府官,但能為祖國盡力者,生死以之,不願為官也。”

這個一身文武功夫的“80 後”,早年為了民族大義,身家性命全然不顧, 奮筆著書捍衛國土。那段時間,日本人把他視為眼中釘,清政府把他當作通緝犯。

宋教仁具有個性剛強、寧折不彎的品質,他這個“80 後”很能忍辱負重!宋教仁的人生中有過兩次捱打的經歷流傳很廣,這兩次捱打的經歷恰恰展示了宋教仁作為革命家、政治家和幹大事者必須具備的隱忍謙讓、委曲求全的博大胸懷。

1912 年年初,南京臨時政府參議院決定推舉袁世凱為中華民國第二任臨時大總統時,在決策層討論商量兩大問題時發生了激烈的爭執:一是要不要袁世凱離開北京老巢,到南京就職;二是要不要以迎袁赴南京就職為名,在路上設下埋伏,將袁世凱一舉拿下,免除後患。

當時,宋教仁堅決反對以迎袁為名,滋生不義事端,破壞共和。他話音剛落,同盟會元老、祕書長馬君武便出言不遜,大罵宋教仁是袁世凱的說客,要出賣革命……緊接著衝上前來就是一巴掌,打得宋教仁左眼流血。

宋教仁還有一次著名的捱打是在 1912 年的 8 月 25 日,國民黨在北京虎坊橋湖廣會館召開成立大會,有一項議程是宣佈新黨章。當讀到新黨章規定不吸收女黨員時,坐在臺下的女權主義者唐群英突然衝到坐在主席臺的宋教仁面前,一揮手就打了他一記耳光。威風凜凜地坐在主席臺上的宋教仁眾目睽睽下捱了唐群英的耳光,“好男不跟女鬥”,宋教仁只好捂著面頰躲閃一邊。

這個敢於衝上主席臺抽領導一耳光的唐群英,人稱“四姑奶奶”, 是早期女權運動領袖、辛亥革命功臣、女權運動先驅。她在秋瑾的影響下, 投身辛亥革命,成為一代“雙槍女將”,為推翻帝制、建立民國立下功勞。看了唐群英一大串赫赫功勳,就不難理解當她聽到新黨章不接收女黨員時的義憤填膺、失控打人了。

作為當時的“80 後”,宋教仁就表現出了難能可貴的忍讓品質,一時成為民間談資,名聲遠播,而讓其青史留名是一本《臨時約法》。

他被稱為“民國第一議會迷”。與其稱為“議會迷”,不如稱他為“憲政控”更為貼切。“憲政約法”威力無窮,宋教仁看好憲政,一往情深, 艱難險阻,不離不棄。《臨時約法》是宋教仁熬了一個通宵,奇蹟般地寫出來的,成為國民政府的一部良法。

正是這部奇蹟般的《臨時約法》,奠定了宋教仁在當時政黨選舉中無可替代的地位。在 1913 年的議會選舉中,國民黨在預定的 700 席中,

獲得 392 席;民主、共和、統一三黨的得票總數,不及國民黨票數的三分之二。宋教仁由國會多數黨推舉為內閣總理,已然是順理成章。為此, 袁世凱幾次邀請宋教仁籌談國會開幕及組閣事宜。對此,章太炎極力推崇宋教仁的才幹:“至於建制內閣,僕則首推宋君教仁,堪為宰輔”。如果不是後來遇刺身亡,內閣總理一職非宋教仁莫屬。

百年中國夢,歲月多蹉跎。宋教仁對推行憲政特別執著痴迷,以至於爭分奪秒,迫不及待,冥冥之中似有某種暗示,歷史留給宋教仁的時間不多了,必須只爭朝夕,加倍努力。

就在宋教仁四處演講,聲望如日中天之時,政壇對手嫉恨之下在其背後開了黑槍……

1913 年 3 月 20 日晚上的上海火車站,中華民國國會大選、國民黨大獲全勝之際,宋教仁正要以黨首身份赴京組閣,在他走向剪票口時,人群后閃出一個身材短小的人,竄至宋教仁身後,抬手一槍,近距離擊中宋教仁右肋,宋教仁身子一晃,栽倒在地。混亂之中,凶手逃走。黃興、于右任、廖仲愷等送行者慌忙扶住宋教仁,只見他咬牙閉目,面容失色, 鮮血卻已經從他的腰部直湧出來。3 月 22 日凌晨,宋教仁不治身亡。

這一聲槍響,殘酷無情地改變了中國的歷史。消息傳開,舉國震動, 江蘇省警察廳責無旁貸,承擔起了偵破和緝拿凶手的重任。警方收到相關證據材料後,很快查清與趙秉鈞有關,隨後有人指責背後主使可能就是袁世凱,立即舉國人心震動,輿論為之譁然。

宋教仁遇刺發生後,當時北洋政府的司法獨立運作體制,顯示出了高效率的新氣象,令今天的人們都感到難能可貴。案發後僅 3 天,上海警察便抓住了線人應桂馨與凶手武士英,效率之高,令人歎為觀止。更值得玩味的是,案件牽涉到了好幾位中央級的官員,地方警察將他們一個個打出原形,拖帶出來。案件在上海開審時,因民國總理趙秉鈞有重大嫌疑,被上海地方檢察廳傳訊。當時,上海地方檢察廳依法辦事,直接向國務院發電,傳喚民國總理趙秉鈞。在盤根曲折、官官相護的環境裡,還能做到司法獨立辦案,得到國內外社會輿論的讚譽,值得一提的是, 有涉案嫌疑的袁世凱在此期間並沒有做任何行政干預,而是支持一查到底。

案件在調查進展中,趙秉鈞被迫辭去總理職務。涉嫌殺人的武士英被捕之後,先供述受應桂馨指示,後又在法庭翻供稱繫個人所為,後神祕暴死上海獄中。1914 年 1 月,應桂馨在逃往天津的火車上被刺。趙秉鈞亦不久突然死在天津家中。由於涉案重要人物一個接一個非正常死亡, 證據鏈條的斷裂導致案件就此擱淺,成了名副其實的“無頭案”。後來,關於宋教仁被刺案的元凶有種種版本,比較流行的有國民黨內訌一說。

宋教仁遇刺最直接的後果是,原本可以納入法治軌道、按照憲政原則予以解決的政治鬥爭,最終變成了血流成河的暴力戰爭。二次革命失敗後,國民黨人流亡海外,表面上看是孫文個人的失敗,實際上直接導致當時勉強制衡中國實現民主的兩大派系就此失衡。因為國民黨人的自廢武功導致北洋系開始獨霸天下,袁世凱乘機以國民黨人叛亂為由,下令取締國會中國民黨議員資格。兩個月後,又下令解散國會。袁世凱及其擁護者認為實施民主後中國反而越來越亂,索性於

1916 年稱帝,準備實施中央集權的威權統治,這段時間民國的政治發展開始背離了憲政。宋教仁孜孜以求的內閣制流產了,憲政制度這一宋教仁短暫政治生命中最為珍視的花朵,還沒來得及綻放就已凋謝了。

中國也因此失去了一個走向民主憲政的大好機會。

誠如梁啟超所說,宋教仁之死,是中國民主政治“不可規復之損失,非直為宋君哀, 實為國家前途哀也”。我們不妨假設,宋教仁先生沒有死,那麼,他該會有怎樣的作為, 中國又會怎樣?再退一步假設,如果宋教仁死後,孫中山不是貿然發動二次革命,而是尊重與遵循宋教仁憲政的基本路徑,甘心居野推動中國民主建設,將黨爭、派別鬥爭納入法治軌道,將憲政進行到底, 那當時與後來的中國又會怎樣?

然而一百年的歷史早已掀過那波瀾壯闊的一頁,後人只能扼腕長嘆: 中國,為什麼總是錯過……

宋教仁的政治藍圖向人們展示了一個美妙的憲政國度——“昔日所用激烈手段謀破壞,今日則用平和手段謀建設”。因此,“吾人只求制定真正的共和憲法,產出純粹的政黨內閣,此後政治進行,先問諸法, 然後問諸人。凡共和國家存在之原理,大抵如他們此”。這就是百年前一位“80 後”的中國夢。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