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 寶寶自述'1+1=2, so easy'

數學 猴子 心理學 Atom寶寶說 Atom寶寶說 2017-10-31

'1+1=? ', 寶寶自述

數學是對早期學習者造成影響的學科之一。對許多人來說,這是重複的,無聊的,甚至孩子可能咒罵數學是誰發明的。但數字和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數學更是以後寶寶必須要學習的一門課程,如果從小就培養寶寶的數學能力,那麼以後寶寶學起數學來會相對的輕鬆許多。

研究發現,孩子天生有數感也就是數學直覺,他不需要學習抽象符號,比如數字是多少、數字的含義,也能對數量有粗略的估計能力。

Wynn的研究

這項嬰兒研究的核心來自耶魯大學心理學教授Karen Wynn。之後和研究神經學家的Koleen McCrink,在2005年進行了一次實驗, 以找出嬰兒是否有加法和減法的直覺。

Wynn是找來9個月大的嬰兒作為實驗研究對象。在屏幕中給嬰兒展示2組(每組顯示有5個矩形)動畫。然後, Wynn刪除屏幕中的動畫,分別顯示10個矩形和5個矩形,這就有了意想不到的結果。他們發現,,嬰兒盯著10個矩形動畫的事件更長。換句話說,他們的表情大概就是說“這肯定是10個矩形的啦”。

有趣的是,減法動畫的結果也是類似的。

研究人員認為,這些東西在我們的生物學中是天生的,研究表明猴子大腦以類似的方式做出迴應。這是由於大腦居民稱為累加神經元,這似乎是與人類相同的機制。另外,好消息是你的孩子比你想象的更聰明; 壞消息是,你的孩子比猴子聰明得多。

'1+1=? ', 寶寶自述

我們該做點什麼呢?

很可能你已經在和你的孩子不斷地交談以促進語言的發展。你可以把喋喋不休和數學概念結合起來。下面是一些你可以談論的與數字有關的內容:

- 在日常生活場景中計算少量的東西

例如家裡養有貓,可以問孩子:"貓有幾條腿呢?";

例如吃餅乾時,拿出幾個餅乾讓孩子來點:"我們這裡有多少個餅乾呢?";

例如買回來水果,可以讓孩子來點一下:“我們今天晚上可以吃多少個蘋果呢?”

- 比較事物的數量以增進對越來越少的理解

例如吃水果拼盤時,吃了幾塊之後可以讓孩子比較一下多少;

- 當你操控重物和輕型物體時, 要給出一種測量的感覺

例如一個蘋果和一個草莓,讓孩子感受一下,順便說出哪個比較重哪個比較輕;

- 指出和描述模式

例如你的條紋領帶或條紋衣服,讓孩子指出有幾種顏色,讓他們描述一下顏色;

- 談論事物相對於環境中其他物體的大小

例如你的腳比孩子的腳要大,你的鞋子比孩子的鞋子要大...

- 描述空間關係。告訴你的孩子他們在太空(上、上、下、下);

最後,你可以簡單地列出一個數學短語列表,你可以把它們與日常對話聯繫起來。把它掛在冰箱上,之後把每一次談話時都可以使用到這些話語。

讓家長在孩子睡覺前討論數學問題,一週至少兩次。結果發現在實施了一學年之後,這些孩子的數學技能平均竟然比其他孩子領先3個月。只要父母給孩子一個支持和引導的環境,慢慢孩子就會發展出很好的數學能力。所以,孩子數學不好,不要再說孩子的不是,而是作為家長的我們在平時生活中啟蒙做的不好,把孩子直接推到了抽象概念的面前,把孩子們嚇傻了。

希望寶寶健康快樂! ---Atom寶寶說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