薯片竟是“賭氣”的產物

薯片 調味品 薯條 法國 糖尿病 食為安先 2019-04-10

一提到“嘎嘣脆”的這種聲音,第一個便會聯想到一嚼就停不下來的“薯片”。

而薯片這個零食做法也十分簡單,直接將馬鈴薯去皮後切為薄片後,熱油下鍋炸或烘烤至脆口並加以調味即可。

說來奇怪,越簡單的東西,它的產生、“身世”偏偏與眾不同。

薯片最初的起源有各種各樣的說法,但是有一種說法是大部分比較接受的。

在1853年,美洲印第安人喬治·克拉姆在紐約州一家高檔度假勝地擔任主廚,當時的月亮湖旅館餐廳的菜單上還是“法式炸薯條(French Fries)”,這是由主廚烹製的標準薯條,完全按照18世紀法國的標準厚度炸制而成,也是這家餐廳的招牌菜。

有一天,其中有一位食客點了一盤薯條,他只看了一眼便直接將其退了回去,原因是“這盤法式炸薯條太厚,不符合其口味”。主廚隨即製作了一盤略薄一些的薯條,同樣遭到拒絕。就這樣來來回回退了好幾次,面對如此赤裸裸的“砸場子”,克拉姆勃然大怒,決定報復這名挑剔的食客。他把土豆切得跟紙一樣薄,然後再炸,這樣一來,食客無法使用刀叉,不得不直接上手。要知道,那時候貴族直接用手吃東西是非常失禮的。然而,克拉姆的這種做法竟然產生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客人不僅用雙手抓著吃起來,而且對薄如紙片的土豆片讚不絕口,引得其他用餐者也都點名要這種脆薯片。

從此,因為這段“賭氣”的事情之後,這家餐館的菜單上便增加了一種新菜餚——“薩拉託加薯片”,還成為晚宴上的一道主菜。

就這樣,經過不斷的包裝和調味的改進,才成為了今天商場隨處可見的薯片。

薯片的誕生便與“賭氣”故事緊緊掛鉤在一起,想想還真的是要感謝那位挑剔的食客和當時被氣昏頭腦的主廚,不然也無法讓人們品嚐到這令人愉悅的零食。

知識延伸:

薯片含油量通常在30%左右,屬高油高鹽食物。它是富含澱粉的食品,經高溫加工處理後可能產生含量丙烯酰胺,對於老人的新陳代謝比較緩慢和幼兒的身體尚處於發育之中的特殊人群不宜長期食用含有丙烯酰胺的油炸食品。特殊人群還包括患有高血脂、高血壓、心腦血管病以及糖尿病等慢性病的人,必須拒絕炸薯片等香脆食品。

“食為安先”,關注動態食品,歡迎您的關注!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