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滸傳》梁山好漢當中有英雄嗎?誰又能稱得上是英雄?

水滸傳 晁蓋 雷橫 魯智深 深知是夢 深知是夢 2017-09-27

《水滸傳》寫了梁山上的好漢,聚眾結義,最後湊齊了一百零八個,正好是天罡地煞之數。這些人,有的人稱之為一百零八將,有的人稱之為一百零八條好漢。這兩種說法爭議不大,眾將中雖然有不能跨馬揮刀之人,但皇帝招安他們去徵遼國,打方臘,一眾都上了前線,稱之為將沒有問題。英雄可以稱為好漢,綠林強盜也可以稱為好漢,所以,統稱他們為好漢也沒有問題。

問題在於“英雄”。

本來這不是個問題,施耐庵老先生在寫這本書的時候,就是把他們寫成是英雄,比如第七十一回的題目就是《梁山泊英雄排座次》,把他們一個不落全部羅列在英雄行列。在過去的民間,人們也認可這個英雄,比如說根據《水滸傳》改編的一些劇目、話本,都把他們稱之為英雄。具體到一個人,比如說那個武松,人們說起來都是“英雄武二郎”、“打虎英雄”,民間誰不把他當作英雄看待!

只是近來有問題了,這些人殺人越貨,聚眾搶劫,哪一個獲取的都是正義之財?有多少人手上不是沾著血?他們能稱得上是英雄嗎?更有甚者,有關評論《水滸傳》的文章,只要出現“英雄”兩個字,就必定會招致非議,詰難一下還是好的,臭罵一頓也是不商量。對於一個問題有不同的看法,本來不算什麼,對於一部歷史名著(是不是“四大名著”不在此討論)有各自的解讀也屬正常,但對於一部書前後反差如此之大,卻的確是個問題。

那麼,梁山好漢當中到底有沒有英雄呢?

要說明白這個問題,首先要弄明白英雄的標準是什麼?大概有這樣一些解釋:見識、才能或者作為非凡的人;才能、勇武過人的人;為國家和人民不怕犧牲並做出過貢獻的人。結合著《水滸傳》中特定的條件和現代人的感受,我們還可以附加上一些條件,比如這個人不能夠濫殺無辜、欺男霸女、獲取不義之財等。當然,主件具備一條即可,附件具備一條即不可。按照這樣的標準,讓我們看看水滸傳中有沒有英雄。

《水滸傳》梁山好漢當中有英雄嗎?誰又能稱得上是英雄?

(晁蓋 圖片來源於百度圖片)

晁蓋

晁蓋是鄆城縣東溪村的保正,家境富裕,但是他卻仗義疏財,愛結交好漢,還善於資助人。他力大無窮,兩個村曾經為鎮壓水鬼鑿了一座寶塔,他獨自一人把寶塔從西村搬到東村,因此得了一個“托塔天王”的名號。

劉唐打聽到河北大名府留守樑中書要給丈人蔡京過生日送禮,就是所謂的生辰綱,特意從東潞洲趕來,要把這套“富貴”送給他。劉唐在靈官廟裡睡著了,被雷橫捉住,因為天還早,雷橫把他押到了晁蓋莊子上。晁蓋把劉唐救了下來,為此還搭上了十兩銀子。這件事情,從雷橫來說有點兒濫用職權“吃、拿、卡、要”,僅僅看人家不像“良善君子”就把人捉了起來。而晁蓋是瞭解雷橫這種亂用權力以權謀私之人的,因此上他要出來看一看。最初,他不知道劉唐是來找自己的,這種事情他本可以不管。

劉唐說的這套富貴是生辰綱,當吳用、公孫勝來到後,幾個人一商量,晁蓋馬上決定把它奪過來。晁蓋家裡不缺錢,起碼自己過的日子很愜意,但這是不義之財,應該把它奪過來,不能把它留在貪官汙吏手裡供其揮霍。雖然說,晁蓋奪取生辰綱有其他原因,得手後也沒有分給老百姓,但這種不讓貪官汙吏為所欲為的行為,的確值得當時的人們所稱道,這也是他上梁山後被林沖擁戴的原因之一。

劫取生辰綱事發,東溪村住不得了。在安排逃離莊子時,晁蓋讓武功好的劉唐和吳用先走,他自己則選擇了斷後,也這是把危險留給了自己。當他從後門裡殺出來的時候,大喊一聲:“當吾者死”。那是何等的氣魄!當追捕的官軍追到石碣村的時候,晁蓋再一次安排劉唐、吳用先走,而這時候,前來追捕的是濟州來的官軍,不再是朱仝、雷橫。

打劫生辰綱,面對已經毫無還手之力的楊志和押運士兵,晁蓋只是一走了之,並沒有殺死他們,這要是換了其他任何一個打劫者,會這樣做嗎?

晁蓋當上梁山寨主後打過一次劫,也許這是他作為英雄被人詬病的地方。這可能是過去的習慣,晁蓋剛上山不便於立刻改變,也或者是為了梁山這一千來號人(原來有七八百人,打黃安活捉一二百人;後來發展到三五千人)的生存需要。但是,晁蓋只劫財物,反覆交代,“切不可傷害客商性命”,打劫成功,還要再問一句:“不曾殺人嗎?”有幾個綠林好漢能做到這樣?

這樣的人算不上英雄嗎?

《水滸傳》梁山好漢當中有英雄嗎?誰又能稱得上是英雄?

魯智深

魯智深三拳打死鎮關西,那叫一個痛快。且不說鄭屠該死不該死,就憑他霸佔金翠蓮這個惡行,就該打!為了一個毫不相干的人,魯智深給了她盤纏,等他走遠了再去找鄭屠算賬,真是一個膽大心細的見義勇為者。魯智深是可以不用出家當和尚的,別的人出了事情可以到老種經略相公處安身,魯智深更方便,讓小種經略相公“遞個條子”就行。但魯智深不願意連累人,選擇的是出逃。

在東京大相國寺,魯智深有兩件事情值得一提:馴服眾潑皮和救林沖。東京大相國寺有一處菜園子,有那麼二三十個潑皮,靠著偷盜這菜園子裡的蔬菜“養身”。他們本想趁著魯智深初來乍到給他一點兒厲害,讓他日後不敢管,卻不想被魯智深識破。菜園子裡有棵垂楊柳,魯智深把它拔了出來,徹底的把眾潑皮制服了。好漢當中論力氣,有幾個人讓人印象深刻,晁蓋移塔算一個,武松舉石墩算一個,魯智深倒拔垂楊柳也是個大力士行為。魯智深沒有殺人,憑著這個拔樹行為鎮住了這些潑皮,東京城裡因此少了好些個“牛二”,普通市民也因此多了一些清淨。魯智深也殺過人,可是,被魯智深殺死的人有好人嗎?

林沖被當朝太尉高俅陷害,野豬林裡,兩個押送公人要結果林沖性命,被魯智深救下。兩公人問魯智深是哪個寺裡的,魯智深說,你們問我的住處,是要告訴高俅嗎?“別人怕他,俺不怕他。灑家若撞見那廝,叫他吃三百禪杖”!這話還真不是隨便說說,西華州的那個賀太守,魯智深就準備去刺殺他。

一個當朝殿帥府太尉,皇帝的心腹,魯智深敢給他“三百禪杖”吃吃,這是何等的英雄!

《水滸傳》梁山好漢當中有英雄嗎?誰又能稱得上是英雄?

顧大嫂

獵戶解氏兄弟打死了老虎,按規定應該得到賞賜,雖說不能像武松一樣立馬當個都頭,得一筆錢讓日子過得好一點還是可能的。但是,這隻老虎滾到了毛仲義家裡,毛家父子又誣賴下這隻老虎。僅僅誣賴下也就罷了,他們還要除掉解氏兄弟,來個“免致後患”。好在這兩兄弟有著不錯的社會關係,舅舅家的表兄有個當提轄的,姑姑家的表姐是個敢擔當的。還有這個提轄表哥的小舅子就在牢房裡當差,二表哥,也是姐夫孫新還和登雲山裡的好漢頭領鄒氏叔侄要好。

事情緊急,想其他法子是來不及了,唯有劫牢。此事最大的難處在於,劫牢後官軍追來怎麼辦?最好的辦法,就是把這裡的兵馬提轄孫立拉進來一起走。這事情好辦,孫新想了一個辦法,就把哥哥請來了。顧大嫂見了孫立,馬上把情況給孫立說了,然後又給孫立講了利害關係,那就是如今這個朝廷根本就沒有什麼分曉,“走了的倒沒事,見在的便吃官司”,如果你不走,就要替我們吃官司。孫立大概還捨不得這個軍官官帽,說:“怎地敢做這等事!”顧大嫂說:“既是伯伯不肯去時,我們今日先和伯伯並個你死我活。”可以說,解氏兄弟能夠順利出獄,關鍵人物不是孫立、孫新兄弟,也不是鄒氏叔侄,而是顧大嫂。也難怪解氏兄弟沒有讓樂和送信給孫立,而是讓他送信給顧大嫂。

宋江攻打東平府那會兒,史進想混進城裡當內應,結果被捉。顧大嫂這時候又被派到城裡去給史進送信,在敵人已經有所警覺的情況下,這是何等的勇氣!兩相比較,史進不但沒有起到應有的作用,還成為行動的負累;而顧大嫂不但見到了史進,完成了任務,還保全了自身,真讓人感覺是“巾幗不讓鬚眉”。

總感覺這顧大嫂不愧是女中豪傑,現代人為她寫劇本編故事,不用迴避掩飾什麼,按照她的形象發揮即可。難怪作者會讓她活著,這樣讀者會感覺氣順。

《水滸傳》梁山好漢當中有英雄嗎?誰又能稱得上是英雄?

張清

張清武藝高強,自不必說,“片時連打了一十五員大將”,惹得宋江都割袍發誓:“我若不拿的此人,誓不回軍”。如果說有一人對梁山的戰績最大,那可是非張清莫屬。這個人的英雄行為,在和董平的比較中顯得格外突出。董平和宋江交戰,被捉、投降、返回身攻城,還沒等人看明白就完成了。尤其是那個投降速度,堪稱是天下無人匹敵。再就是和上司的關係,好壞竟然是因為人家的女兒。而張清投降,是在城破之後。梁山敗在張清手下的將領都要來殺他,宋江攔下了,張清這才投降。儘管如此,宋江還要折箭為誓,作者也只能是說,這是“天罡星合當匯聚”。也許,東昌府的太守是個清官,張清願意為這樣的上司出力,但作為一個城池的軍事主管,僅僅是為了一個太守而戰嗎?

所以,張清的作為,不知道要比梁山其他朝廷投降過來的軍官人品高出多少。當然,人們可能會說,張清畢竟是個投降的將領。但是,張清不投降,在梁山是個死,回到朝廷也是個死。在那樣一個特定社會環境裡,暫且留下一條性命,不辜負一身好武藝,尋機會日後為國家出力,也不失是一種選擇。更不用說,到一個有“正義”的地方去聚首,也是一個好漢的必然歸宿。

《水滸傳》梁山好漢當中有英雄嗎?誰又能稱得上是英雄?

(智取生辰綱 圖片來源於百度圖片)

劫取生辰綱的團隊

要把這個團隊的每一個人都說成是英雄,恐怕馬上就會引來指責,很簡單,白勝不就是一個叛徒嗎?好在晁蓋做夢時,夢見的是北斗七星,我們要說黃泥崗上的事,可以算上白勝,說到個人,也只能是說七個人了。

生辰綱是樑中書搜刮來的不義之財,將這樣的財物打劫而來,體現了一種另類的正義。在整個黃泥崗打劫過程中,所有的人都表現得沉著冷靜,相互配合的天衣無縫,就好像他們真是一幫販賣之人。這種情況,只能是有膽有識,不畏強權之人才能幹出來。否則,有一個人出現一點兒差錯,或者是像荊軻刺秦王裡的那個秦舞陽一樣,事情沒幹就嚇得渾身發抖,這事情能成嗎?楊志可是個老江湖!憑著晁蓋家裡的莊客不用,吳用費勁巴力把阮氏三兄弟拉進這個團伙,也是旨在說明,這些人個個英雄。

分歧可能出在生辰綱打劫後的分配問題。生辰綱是搜刮來的民脂民膏,打劫後他們還給民了嗎?其實這是一個社會制度問題,我們不能拿現在的觀點來看待過去的問題。封建社會官員犯事要抄家,沒有老百姓會指望抄家抄出來的東西會分到一份,更不要指望抄出來的錢財能夠抵頂減免來年的賦稅。相反,不管是貪官汙吏搜刮來的錢財,還是為富不仁聚集起來的錢財,只要有人能給他奪去,就會有人心裡舒服,管他奪去的人是強盜還是慣匪。所以,像晁蓋這樣的人能夠奪取生辰綱,不乏有人擊掌稱快,只要貪官不痛快,就會有人痛快!

除卻白勝,這些人需要說明一下的是阮氏兄弟。他們殺官軍、保梁山,屢立戰功,作為英雄的主要條件具備。影響阮氏兄弟成為英雄的是他們另外一些行為,阮小五、阮小七賭錢。說起來,這也是對人的標準要求問題,當我們泛泛而論的時候,誰都知道“金無足赤人無完人”,但具體到一個人,就很難做到把一個有缺點的人稱之為英雄了。但是,那個時代開賭場是合法的,只要不是賭徒賭棍,人們不會改變對一個參賭人的態度。正因為如此,吳用沒有看不起他們,後人也沒有看不起他們。施耐庵讓阮小七活了下來,後續就有了一個《打漁殺家》的故事,化名蕭恩的阮小七還是一個英雄。

《水滸傳》梁山好漢當中有英雄嗎?誰又能稱得上是英雄?

林沖

林沖被高俅陷害,發配滄州,但高俅一定要害死他方肯罷休。因此上,他又派了陸謙和福安到滄州,勾結牢營差撥謀害林沖。天緣湊巧,夜裡大雪,草廳被大雪壓倒,林沖耐不過寒冷,只好到古廟裡暫避一時。在廟裡,林沖知道了高俅派他們前來的罪惡目的,衝出廟門,將三個賊人全部殺死。差撥、陸謙、福安都是為虎作倀的極惡之人,全部殺了他們,體現了除惡務盡的英雄義舉,值得稱道。

林沖兩次改變了梁山泊的境況。王倫時期,梁山雖然沒有被官軍剿滅,得益於梁山泊四面環水這個得天獨厚的地理條件。王倫只打劫過路客商,不和官府正面衝突,也有點兒不被官府所重視。梁山真正讓官兵“不敢正眼兒看”,是在林沖上山之後。過去,一般的百姓可能會對他們害怕,但像阮氏兄弟這樣的好漢,就根本不把他們放在眼裡。林沖上山後不同了,阮氏兄弟打魚都不敢靠近泊子裡了。打仗除了看將領的武藝,還要看士兵的整體作戰能力。林沖是東京八十萬禁軍教頭,他的到來,無疑會使士兵(小嘍囉)的訓練水平上一個臺階。另一次就是扶持晁蓋當上山寨之主,其意義不用多說。

林沖成為英雄的障礙在於有點兒欺軟怕硬。“證據”是:高衙內欺負他的娘子,他舉拳就打,看清了是誰,那手就軟了;在逃跑路上,經過柴進的莊子,搶了人家的酒喝,還把幾個莊客打了。這前一種情況,重點在於說明高俅之惡。假如林沖像魯智深一樣,三拳把高衙內打死,或者是打成重傷,林沖死或者流放,還能體現高俅之惡嗎?後一種毛病,只能是林沖作為一個普通人身上的毛病。或者說,我們不能指望一個人一點兒毛病都沒有,哪怕他是個英雄。

《水滸傳》梁山好漢當中有英雄嗎?誰又能稱得上是英雄?

武松

武松就不說了,說他是英雄有人罵你,說他不是英雄立馬會有更多的人罵你。是不是英雄暫且不論,只要我們喜歡,或者是有理由不喜歡就好。

這和我們題目討論的問題是一致的,梁山好漢中到底有沒有英雄?古今人們所處的環境不同,價值取向也不同,因此對英雄的看法也會有所不同。不過有一點可以肯定,只要我們對梁山泊存在的意義看法趨於一致,這梁山上有沒有英雄的問題也就解決了。

實際上,只要分析問題不脫離事件的歷史環境,判斷問題本著“求大同存小異”的原則,有些問題還是能夠趨於一致的。比如說那個李逵,壯則壯哉,恐怕只有李鬼才會去效仿他。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