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遺傳承人研修:41名繡娘帶著羌繡作品結業(圖)

手工藝 刺繡 藝術 大學 四川新聞網 2017-04-17
非遺傳承人研修:41名繡娘帶著羌繡作品結業(圖)

結業儀式

四川新聞網成都4月17日訊(記者 陳淋 攝影報道)“這是我第一次走出大山,到大學裡參加這樣系統、專業的羌繡培訓。我的結業作品是一個繡有羌族羊圖騰的零錢包。學成回去後,我想將羌繡技藝傳給我的子女。我們下一輩的年輕人很多都不會羌繡了,這是我們民族的東西,應該要傳承下去。”一個月前,來自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理縣的羌族婦女麥建華停下手裡的農活,報名參加了在西南民族大學舉行的文化部“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群研修研習計劃”第三期普及培訓班(羌族刺繡)。跟她一起參加培訓的,除了來自理縣的羌族、嘉絨藏族繡娘外,還有綿陽市平武縣、北川縣的羌族刺繡傳承人等41人。

羌族刺繡工藝有著悠久的歷史,至今還保存著最為古老的題材和技法,是中華民族乃至世界民族文化中不可多得的瑰寶。在西南民族大學藝術學院的美術館內,此次參與培訓的41名繡孃的羌繡結業作品悉數展出。繡有羌族羊圖騰的零錢包、羌繡圍腰、羌繡小鞋、羌繡布袋、羌繡旗袍、羌繡服飾等精美的手工羌繡作品,既有傳統的羌繡作品,也有傳統與現代結合的羌繡服飾,這些作品吸引不少師生關注。

非遺傳承人研修:41名繡娘帶著羌繡作品結業(圖)

學員作品展示

非遺傳承人研修:41名繡娘帶著羌繡作品結業(圖)

學員作品展示

在今天上午的結業儀式上,學員們均身穿羌族特有的民族服飾出席,是美術館內一道靚麗的風景線。西南民族大學藝術學院院長穆蘭介紹,這次培訓是按照文化部、教育部關於實施“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群研修研習培訓計劃”的統一部署安排,在文化部非遺司的大力指導下,在四川省文化廳與西南民族大學通力合作下,阿壩州文廣新局、綿陽文廣新局的大力支持下,由西南民族大學藝術學院負責承辦。此次“普及培訓班”學員主要來自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理縣和綿陽市北川縣、平武縣的羌族刺繡傳承人,共計41名羌族、藏族和漢族繡娘參加。學員每們雖然來自藏、羌、漢三個不同民族,但都是羌族刺繡的傳承人和從藝者,其羌族刺繡技藝也各具特色,通過培訓使學員進一步認識到守住羌族刺繡文化的核心技藝和文化是要點,激活更多羌族刺繡文化資源的再創造是發展的路徑。在本期培訓中,每個繡娘都懷揣夢想,努力進取,讓我們看到了羌繡的未來和希望。

據悉,本次培訓以“羌族刺繡的保護傳承與當代設計”為主題,課程教學主要圍繞“傳承、融合、創新”展開,以開拓眼界、提升素質為原則,以“知情”“知藝”“知辯”為指導,以尊重“文化傳統”,抓住“核心技藝”,融合“現代設計”,堅持“可持續發展”為要點,在不斷提高傳統核心技藝的基礎上,進行學術、新技術的跨界交流。“通過培訓促進羌族刺繡傳統工藝走進現代生活,促進現代設計走進羌族刺繡傳統工藝,實現羌族刺繡在現代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從而提高羌族刺繡自身的傳承與發展。”穆蘭表示。

四川新聞網記者從西南民族大學瞭解到,從去年至今,文化部“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群研修研習計劃”共開展了三期培訓,先後有141名繡娘參與培訓。學成返鄉後,不少人已成為專業羌族刺繡從業人員,甚至有人憑藉著優秀的羌族刺繡技藝成功創業。“我們當地正在發展鄉村旅遊,我希望能夠藉著這次培訓學到的羌繡技藝,能夠找到一條致富道路。”麥建華說道。

相關推薦

推薦中...